百億元新藍海初現,全國已有120個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


百億元新藍海初現,全國已有120個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

導讀

消毒供應室對於醫院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成本中心,完全不能單獨產生業務收入,卻又必須要符合國家標準的建設,並由護理及感控專業人員管理。因此,有一些醫院開始將把消毒供應外包給第三方來做。目前,上海、江蘇、浙江、四川、廣東、湖南等地已經陸續出現了約120個區域性消毒供應中心。

全文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如果本文對您有任何啟發,歡迎點擊文末評論

百億元新藍海初現,全國已有120個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

▵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操作檯 圖片由聚力康提供

百億元新藍海初現,全國已有120個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

在諸多類型的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中,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的“名氣”顯然比不過早已迎來風口的第三方影像中心和第三方檢驗中心。不過,消毒供應室作為醫院最大的成本中心之一,其逐步被外包已成大勢所趨,而這正是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的機遇所在。

根據國家衛健委規定,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向醫院提供的服務包括各類可重複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手術器械、潔淨手術衣、手術單品等物品的清洗消毒、檢查配裝、滅菌、物流配送以及租賃服務等,並開展處理過程的質量控制,出具物品消毒滅菌過程監測結果,實現無菌物品處置全過程可追溯,保證消毒滅菌質量。在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出現之前,這些工作都是由醫療機構內設供應室獨立完成的。

“目前國家正在鼓勵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的發展,但在眾多的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當中,只有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能夠卸掉醫院的成本科室(消毒供應室)包袱,節約醫院的醫療用地、節約護理專業人力資源、節約成本科室的運行費用。”上海聚力康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力康”)董事長沈佳音告訴健康點。

沈佳音表示,“消毒供應室對於醫院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成本中心,完全不能單獨產生業務收入,卻又必須要符合國家標準的建設,並由護理及感控專業人員管理。因此,一些醫院會選擇把消毒供應交給第三方來做,從而節約成本,提高科室績效。”

實際上,近年來中國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行業市場規模正在飛速增長。根據沙利文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7年,中國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的市場規模已經由14.4億元人民幣增長到120.5億元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達到70.2%。目前,上海、江蘇、浙江、四川、廣東、湖南等地已經陸續出現了約120個區域性消毒供應中心。

◆ ◆ ◆

市場規模有望超過760億元

清華大學醫療服務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教授指出,隨著互聯網經濟的患者精細化服務需求提高,同時,醫保與醫療財政投入精準化趨向,使得醫院需要在提高質量的同時管控成本與風險,在此背景下,消毒外包服務商應中國時代特色而生。

百億元新藍海初現,全國已有120個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

上海市一個專科醫院的後勤保障處科長對健康點表示,“醫院如果自建消毒供應室,需要佔用醫院較大面積內部場地、投入大量人力、財力。比如,消毒供應室依賴於專業機器設備及設施,能耗高,需要大量運營資金投入。另外,消毒供應中心也是勞動密集型科室,需要配備專業人員及部分操作工人,科室人員居多人員整體素質層次不齊,造成內部管理上有難度。”

健康點了解到,上述專科醫院地處上海市中心,業務用地非常緊張,醫療業務量又在逐年增長,但醫療資源有限,2010年期間消毒供應的行業標準提高了,醫院供應室的面積及佈局流程在多次被疾控部門點名批評不符合規範要求,並提醒要整改後,終於下定決心將消毒供應全部外包給第三方來做。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像這個專科醫院一樣,將消毒供應服務交由第三方專業機構來提供服務。這一方面是由於歷史積弊導致國內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專業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部分醫療機構存在場地受限、建設資金不足、專業人員缺乏等問題。另一方面,消毒供應室對於醫院來說是一個成本科室,只有不斷投入,沒有業務收入。

根據西南某省一個二級綜合醫院的內部統計顯示,如果用供應室硬件成本和人力投入等成本的和,除以其每年處理過的器械,得出的結論是:醫院消毒供應室單把器械處理成本為7.1元。與當前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提供的單把器械3-4元的定價相比,外包服務可以為醫院每年節省300萬元左右的費用。沈佳音也提到,“消毒外包與醫院自己消毒相比,可以為醫院節省大約30%的成本。”

即便如此,對於已經設有消毒供應室的醫療機構來說,下定決心將服務外包卻並不容易。“一是最開始第三方消毒供應企業並不多,我們選擇比較少。二是也會擔心第三方的質量不好把控。”上述專科醫院後勤保障處科長表示在決定外包消毒供應服務之前,醫院會有質量及感控問題的擔憂。

轉機出現在2009年。彼時,衛生部出臺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標準(簡稱2009版三項標準),按照這個標準,絕大部分醫院的消毒供應中心不合格,需要改建。對醫院來說,改建投入很大,按照2009版三項標準,每個床位對應消毒面積0.8-1平方米,每平方米消毒供應投入1.5萬-2萬元。過高的成本使得一些醫院不得不考慮將服務外包。

對此,四川聚優聯醫療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何良劍表示,目前在公立醫院現有的機制和體制下,院內消毒中心的成本高企是無法改變的,而第三方消毒中心的規模化生產效應、市場化採購機制、企業化管理模式必然能幫助醫院大幅度降低相應的成本。聚優聯的主要業務包括向醫院和企業提供消毒供應鏈服務、消毒供應諮詢管理服務和消毒供應投資管理服務。

隨後幾年中,有關部門相繼發佈了《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標準(2016)》、《關於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的意見》、《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醫療領域投資活力的通知》、《醫療消毒供應中心基本標準(試行)》、《醫療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範(試行)》等政策文件。政策在進一步規範消毒供應科室的同時,也在鼓勵社會資本發展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

對於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來說,這些需要改建消毒供應室的醫院是一個主要的客戶來源,另一個主要的客戶來源則是新增的醫療機構。

根據最新版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4月底,全國共新增醫院1406個。對於這些新建的醫療機構而言,第三方消毒供應企業已經有了成熟的運營模式及醫院外包服務的成功方案,醫院出於節省建設成本的考慮,多數會選擇外包消毒供應中心。

沙利文預測,未來5年,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行業市場規模仍將保持約42.2%的年複合增長率持續增長。到2022年,中國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60億元人民幣,提供超七成醫療器具消毒供應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儘管全國各地已經有很多的在建和在運營的第三方消毒供應項目,但從近期1-2年來看,行業仍處於萌芽期、培育期,行業的黃金期並沒有來臨。

何良劍告訴健康點,“目前第三方消毒中心行業最大的障礙已經不是政策和市場認知的問題,是改革利益的調整問題,是醫院科室保留與剝離的抉擇問題,這些問題最終又影響了項目的業務來源。”

在何良劍看來,目前國家政策已經完全放開,尤其是國家衛計委已經正式宣佈第三方獨立設置的消毒中心納入到醫療機構的管理範疇,這是明確的政策和行業方向。但是政策的影響力、政策的執行度、醫院觀念的轉變速度有待觀察。

◆ ◆ ◆

多方搶食市場

面對這個新興藍海的誘惑,目前,包括醫藥上市企業、感控設備商、醫藥供應鏈平臺商、藥品配送商等五大類企業都在紛紛加入到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的籌備和建設之中。

百億元新藍海初現,全國已有120個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

▵正在等待配送的消毒包 圖片由聚力康提供

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藥控股”)也是目前中國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服務主要供應商之一,其原業務主要涉及藥品、器械的生產銷售業務,少量醫療設備維護、藥品檢測等服務。2015年,國藥控股投資設立提供醫療滅菌專業服務的國藥潔諾醫療服務有限公司,先後在溫州、石家莊、上海和武漢等地投資建設區域性第三方消毒中心。

一些外資企業也正在進入中國的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市場。2009年,消毒供應中心外包服務企業英國新合力集團在蘇州建成現代化的第三方消毒中心,其後業務逐步延伸至武漢和南京。2013年,新合力集團與國內老肯醫療合資在西部地區成立了一個新的消毒中心,為醫院等提供外包消毒服務。

此外,聚力康這類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也正在與國內感控設備廠家合作,積極佈局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產業。據瞭解,聚力康的投資方之一是中國最大消毒感控設備廠家新華醫療(股票代碼:600587)。目前,依託於新華醫療的資金優勢和硬件基礎,聚力康已經在上海、天津、長沙、佛山、瀋陽、重慶、合肥等城市佈局了多個區域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區位是影響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的重要因素。具體哪些省份、地區可以設立區域化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實際上,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的業務規模與所在區域的醫療發展水平相關,即醫療機構數量、床位數量以及醫療機構手術量所決定。沈佳音告訴健康點,“最重要的就是區域內要有待處理器械消毒供應服務需求,要有足夠的工作量。”

對於選址的問題,何良劍表示,“選址牽涉到第三方消毒中心的模式問題,一種是院內企業化模式,一種院外企業化模式。”

他解釋到,院內企業化模式指依託醫院內部場地空間,由企業作為投資主體,投資建設的院內的區域化消毒中心,不僅僅服務本醫院,還服務周邊其他多家醫院。此模式下,如果企業進行投資,可以免去土地購置、廠房修建(租賃)等很多的成本投入,也能大幅度節約項目實施週期,是第三方消毒外包服務成本投入最為節省和項目實施時間最短的選擇,同時也可以實現與合作醫院消毒服務物流配送的“零距離”。

“需要注意的是,提供場地的合作醫院一定要是當地有影響力的醫院,因為小醫院可以到大醫院的場所去消毒,但大醫院的消毒不會下送到小醫院去。”何良劍告訴健康點,儘管提供服務的並不是醫院本身,這可能是醫院“尊嚴”在作祟。

院外企業化模式的選址考慮的問題相對多一些,比如醫院客戶的空間面積,物流配送距離、場地建設和租金成本、環保要求、水電氣路等市政配套的完善性,工業園區的稅收政策等等。

消毒中心的空間面積不僅會影響到項目的設計規劃和平面佈局,還可能會影響到投資成本,另外,面積要求已經成為行業的硬性要求,必須符合,否則項目評審面臨風險,將導致企業無法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最終無法對外合法營業。

此外,第三方消毒中心的物流距離的問題也非常關鍵。“因為牽涉到是否能夠確保醫院正常手術的及時性開展的問題,醫院手術室非常關心。”何良劍告訴健康點,如果物流距離過長可能會引發運輸風險、不能及時手術、或者醫院和企業增加成本購置備用手術包、加急手術存在障礙等一系列問題。

本文首發於財新健康點 caixin-life;

聯繫作者微信:1281949389;

投稿方式:[email protected]

熱門閱讀:

商務合作:

北京 Fiona 18612891987

上海 Kevin 18621849119

上海 Jane 138178061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