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1983年第一届春晚堪称经典,至今无法超越,你怎么看?

随分享


那个年代娱乐匮乏,电视机普及率都很低,听听半导体都很开心。

更何况当时就算有电视,也没什么电视台可看,认识的明星也就那么几个。而春晚几乎就是当时全国最大规模的盛会,一台晚会云集了所有人喜欢的人物和作品,而且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节目,当然会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

就比如你十几年来一共喜欢过十几位明星,十几首最喜欢的歌曲,两三段最喜欢相声,全都一勺烩给你放在春晚,而且还出人意料的创了两三首传唱度极高的新歌以及经典小品,那你一定也会认为这是一次无法超越的经典。

另外,人们厚古薄今的潜意识始终存在,要说春晚的演员越来越多、越来越职业,舞台和灯光、特效等方面投入也越来越大,但是每年都看春晚的观众就认为现在春晚一年不如一年,从每年必看变成了宁肯玩游戏聊微信也不爱看,可是以前没怎么看过春晚的后生晚辈,对于现在的春晚评价却还不错,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晚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审美也越来越高,标准自然不同。如果83年春晚演完第二天就播放最近几年春晚,人们一定不会再认为83年春晚是无法超越的。


子夜的风


1983年和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当然是经典,那会虽然没有现在的舞台大,也没有现代化科技元素,可晚会突出了联欢二字,本来春节联欢晚会就是以联欢来回归大家除夕的热闹气氛,节目主持人都是喜剧演员和电影演员来但任,那会的歌曲就是到现在大家都记忆犹新,广泛流传,那会我们都是一口气从头到尾看完,现在的春节联欢晚会,虽然条件好了,舞台也非常美,音响效果好,但失去了联欢,主持人都是一副严肃的表情,带动不起和观众的互动,在说把一个联欢晚会搞成了和国庆晚会,七一晚会一样的形式,所以好几年的晚会我都没有完整去看,感觉和春节没有关系的一场晚会。


手机用户4198940191


嗯,估计把1983年春晚当做经典的人大多都是奔4奔5以上的年龄段了,正好小编也是这个年龄段的,所以说它是经典,小编是赞同的。

之所以把这届春晚当做经典,小编总结,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首开以电视晚会的形式欢度春节的先河


虽然在那之前,也有用节目表演的方式欢度春节,同样也叫春节晚会。但它更像是一场汇报演出,节目相对单调,演员和观众没有互动,而且是录播,时长又很短,所以产生的反响并不大。

1983年的春晚则真正的是一场演员和观众的节日狂欢。所有的节目都是围绕着春节欢乐祥和的主题,四个多小时的表演时长也让这台晚会汇集了当时国内几乎所有的表演艺术家。

二、创造了节目种类之最


迄今为之,还没走哪一届春晚的节目种类有第一届春晚的多。你能想到的节目,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那一届都有了。有的节目形式在那一届晚会后就很少出现了,比如哑剧。

三、改革开放后文艺工作者第一次厚积薄发的集体创作

在小编的印象里,那时候除了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还没有哪一个晚会类节目能汇集这么多顶级的艺术家,而1983年的春晚做到了。

参与演出的所有演员都对晚会报以极大的热情,他们不计报酬,不辞辛劳,为办好晚会出谋划策。他们也把这第一次的电视春节联欢晚会当做了艺术的试验场:第一次由电影演员、相声演员做晚会主持人,第一次开通现场热线电话接受观众点歌……

那时候还没有联排概念,像如今这种把春晚所有演员召集在一起彩排好几次,在那会儿是不可想象的。所以那时候的表演都是现场第一次,我们说第一次的表演是最真实也是最真诚的。

这也凸显了那届晚会的稀缺性和珍贵性。

当然我们这些中年人的观点可能不会被现在的年轻人认可,先入为主吧,谁让它是首届春晚呢,它留给我们的印象太深了。


城南柳畔


刚写完一个回答,又来一个邀请,注定今天是疯狂的,哈哈!

83年那年春晚司马看过,当时还是小学生,邻居买了一部14寸黑白电视,在邻居家看的,印象很深。从今天审美角度来评价它,实际就一个字——“土”,但是回过头看节目质量还是不错的!以后几年,办晚会几乎成了社会时尚了。

至于说超越,其实是个伪命题。接下来几年春晚,包括节目质量,舞美效果都有所提高,除了85年在工体办的那次尝试之外,当然,那次也不能去批评,毕竟也是一次大胆尝试,只不过技术支持不够,导致惨败!

那么为什么会提出无法超越呢,其实很简单,这是好事,经过四十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对于文化需求也在提高,春晚呢?由于面向全体,过于追求完美或者突破,结果胡子眉毛一起抓,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再加上场外诸多因素,政治因素,资本因素等等,确实质量有所下降!这实际上不正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吗?

对于春晚,司马认为,实际上经历三十多年洗礼,应该也成为新时代中国春节文化的组成部分了,当以平常心对待,司马要求很简单,每年春晚只要能有三五个节目出彩,留下深刻印象,就可以算是成功了!毕竟四个小时,那么多节目,不可能个个精彩,是吧?

回答仓促,不足之处,见谅!!


司马缸砸缸第二季


83年笫一届春晚那时我二十多岁,当时老百姓无处可去、有条件的家里有电视机、无条件听听收言机,那届春晚演员来自文艺届,有工厂、街道、有解放军、有各大院校的和先进劳模代表。总之演员都来自基层,都是来互相学习的,有会跳、有会唱的、抖学唱人才齐全,那届春晚给中国家庭带来欢乐和幸福,从那以后老百姓都喜欢春晚了,央视春晚一年一年办的好更好了,话又说回来那时的人比较单纯,没有过多的想法,大家都在一个水平线上,你比我富不了多少,只有欣赏快乐,现在就不一样,想法多了、欣赏就不一样了,这是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所有人。


用户3524765526458


83年春晚,实际上不等于现在的春晚,因为那时候电视很少,人民的欣赏水平普遍偏低,普通人家,都是听收音机,去别人家看到人,象直播的春节晚会,心中感觉就怎么这么好啊,所以在心中就留下了第一印象,还特别深刻,所以就拿后来的和他作比较,但是,毕竟事过境迁,还是看现在的吧,要与时俱进,没办法,因为我们已经老了。


无所谓


无所谓的看法是正确的,不要说春晚,毛主席去世那年(七六年)收音机都很少听,因为95%的家庭没有,电视是个全新的高科技产物,象电影一样,又有图象又有声音,想到五几年汽车开进村觉得是个怪玩乧一样,这么多年过来之后,慢慢不稀奇不稀罕了,也渐渐品评出:什么节目好,什么演员演的好,象老赵确实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愉悦,大家都欢迎,有的一上台嘻皮笑脸,哭哭裂裂,有的在台上简直是狼嚎鬼叫,不仅我不喜欢就连大家也不欢迎!!


看破红尘3812


1983年的春晚拿到现在看都好看,是以茶话会的形式,台上的演员和坐在台下的演员互动,场面很是热闹活跃。特别是现在再看,那么多熟面孔曾经那么的年轻青涩……,太亲切了!


爱雨156571901



路遥lgy


83年的春晚深受关众欢迎!后来一年不如一年,到如今这些明星们只为自己经济利益转钱,五花八门,流氓之类全部出笼,不管关群情绪,春晚成了所为的明皇们的发大财变大款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