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儒家最大的糟粕之一就是“高估了人性的善而低估了人性的惡”,你認同嗎?

藝術就是謊言


既然要說性,那就不得不說百家爭鳴,這是關於性的第一次廣泛的大討論,也為後世定下了基調。其中有一些典型人物,如下:

孔子:不討論。

墨子:性善論。

告子:無善無惡論。

孟子:向善論。

荀子:有惡論。

韓非子:性惡論。

既然問者說儒家,我們就在這裡主要說一下儒家。

在孔子時代,因為當時處於百家早期,論戰相對較少,所以各家對人性討論很少,孔子也並未對此進行研究討論。

到了孟子時期,百家日盛,而且批孔運動如火如荼,各家之間論戰很多,這個時候很多問題都要歸結到人性這個本原上來討論,所以孟子不得不討論。孟子的主要觀點是:“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看到這句話很多人都說孟子主張性善論,這點我不敢苟同。我對我周邊的朋友常說,看古文,不能只看一兩句話,要看時代背景和語境。不然和現在那些挑事的媒體和噴子沒什麼區別。孟子的這段話來自和告子的辯論。在此我們不對這次辯論做詳解,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孟子說這段話的同時也指出,如果引水,水也可以向上流,如果沒有河道,水就會流的到處都是。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孟子主張善,但是也肯定外力的作用,這就是禮。水是向下流的,但是這不是因為水本來就是向下流的,是因為有很多外力。所以我更傾向是向善論。

到了荀子,荀子展現出更多的社會學家屬性。荀子把性分成了“性”和“偽”。性便是天生為性,為人的動物性。偽便是人為為偽,為人的社會性。荀子強調了人之性, 生而有好利焉。在這裡我並不認為荀子主張性惡,而是有惡,因為利並不一定就是損人而得利。而且荀子更強調偽,就是人要自我約束,學習,來改掉自己身上的動物性,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社會屬性的人。

以上就是最早的儒家人性討論。之所以後來變成了性善論,完全是因為統治的需要。在秦以後,大家認識到了,性惡論法家的危害,性善論順應時代潮流。而且性善論也完美解決了君權的正確性問題,因為如果按性惡論來說,君主同樣也是惡的,這當然是不能被接受的。而性善則可以解決君主的這一矛盾,而且基於性善,也更好推行道德教化,達到攻心的目的。

所以說從來不存在所謂的高估善惡問題,只有政治需要,墨子主張上同,必須要有性善來支撐,不然全是惡,怎麼同。韓非主張權術制衡,全是善幹嘛要制衡。這種歷史問題要辯證的看待,如果總是一棍子打死,那麼你什麼也學不到。


江山如畫任君遊


穿著破長衫的孔已己正在咸亨酒店喝著小酒吃著茴香豆,忽然聽到趙四老爺的侄女被美帝加拿大抓了,頓感十分氣憤,連聲說:反了,反了,這萬惡的美帝竟敢抓趙家小姐,這還得了,老子和他拼了……。說著就邁開大步向前走,酒店掌櫃的趕忙攔住去路,說:哎,老孔可不能走哇,你現在必須把前幾次欠的和今天的酒飯錢結清才行!


敖包相回


你這個是偽命題。儒家的祖師爺孔子對人性善惡是閉口不談的,孟子說人性善,荀子說人性惡。你說儒家對人性善惡有統一的說法嗎?既然儒家學說對人性善惡沒有統一,何來"高估了人性善而低估了人性惡"?對人性善惡論述最精準的是道家老子。《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意思說:天下人都知道,為了美名而去做好事,那就是惡了;都知道為了善名而去做善事,那就是不善了。老子認為,出自內心的真誠去做好事、做善事,那才是美善。為了美名或善名而去做好事、做善事,那就是惡了。人性既有美善,也有醜惡,善惡只有一念之差。老子還認為,人性善惡與世間事物一樣都是相反相成的,相反相成是永恆不變的自然規律也。所以,老子接著說:"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前後之相隨,恆也!"


朱清國1


認同!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卻堅決說人性本惡。孟子並未說人之初為何性本善,無理論根據只給出一個答案。儒家以德為上,從不提法,而同是儒家的荀子卻培養了兩個法家李斯和韓非。

人性之惡被法家看透了,而儒家宣傳和鼓吹的那套道德觀念,其根本目的是為統治者服務的。統治者從不講仁義道德,而卻要求百姓尊從,等級森嚴。儒家相信人本善,既便是惡也可通過教化而改變。實在不行則避之。孟母不是三遷嗎!事實證明,僅依靠道德教化和自省人性之惡是不可能扼制的,唯有法及道德雙管齊下,才可收到實效!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起來的民主和法治說明了這一點!


非常各


儒家講仁義,並提出一系列說辭,只可惜人的罪性,使人很難做的到,孔丘剛當了官就殺掉了少正卯,他算仁義到家了。做不到,還得守,只能變成了假冒為善、道貌安然。老子曾開導過孔子,人若沒有道,是行不出德來,更談不上仁義了,孔子天生愚笨不開化,愛鑽牛角尖,不服老子,便四處丟售自己的學說,四處碰壁,最後走不動了,老實下來當先生,但歷來愛當王的統治者,覺得用老孔的一套來統治別人挺好,當然自己不在裡面受約束,便大用特用,推孔子為聖人,讓人民學孔老二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套,自己便君君王王高高上上。一部中國史,改朝換代,殺人如麻,孔毒不除,禍及子孫。


風華正茂135672356


你應該謙虛恭敬的去學習瞭解我們的儒家思想,要去領悟裡面的智慧,才會讓你受益終身。要了解一點易經思維,才能比較容易理解孔子的思想,否則你永遠只能夠執著於文字表面入不了門,得不到一點受益。人性本善這個善不是指好壞的意思,是純淨純善之意,如同一杯清水,所以叫性相近習相遠,人人的本性都一樣的,只是煩惱習氣不同,惡肯定不是人的本性,只是煩惱習氣而已,好人是教出來的,惡人也是教出來的。善是最接近人的本性的,比方說人們會因為善的高尚的道德事蹟而感動,打開心扉淚流滿面。沒有人會因為誰自私造惡而感動,發自內心大叫好的。做了惡內心反而會慚愧自責。人是教的好的,所以古聖先賢是非常重視教育的,這個做人道德教育是直指人心,教化人民,民風淳樸,長治久安。而不是今天一些人說的那樣洗腦愚民,那是壓抑人的本性,民智已開,談愚民豈不是天方夜譚。


鈺溯淋鋒


1、“人性善論”和“人性惡論”都是把人性進行了簡單的靜止劃分,都是片面和有失理性的!

2、不論儒家的“人性善論”還是法家的“人性惡論”都是基於當時的歷史現實和進行改造當時的社會現實,而對當時的現實不滿而提出的改造當時社會藥方的需要而提出的理論,這種理論對於當時社會戰亂頻繁,社會生產和人民生命遭受極大戕害都是一種有力的控訴,對於改進社會秩序有不小的參考和利用價值。

3、儒家思想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它的好多理論,如大一統理論,思想專制集中理論等對於維繫國家統一,社會穩定都有巨大的作用!即使到了今天仍有不小的借鑑意義!

4、因此對於歷史上的任何理論和思想都應該吸其精華去其糟粕,採取揚棄的態度,而不能採取潑洗澡水也把嬰兒聯帶潑掉的態度!





情感溫度百態人生


不懂儒學的人,才是糟粕之物也是噴子說難聽一點就是渣了沒事找事。

所謂:高估了人性的善而低估了人性的惡?儒學知行合一《傳習錄》王陽明說過,善惡本一物。為什麼如此講…大家自己去尋覓內容這裡不多說了順便提一下“善惡”之要中庸之道:善者則無過/不及,有過之或不及處便是惡,所以本一物。智者自能懂一看便明。

什麼是“循天理去人慾”意思就是指處理事物要遵循天則規律,排除欲速求效私心慾望衝動之作而指。只要事事正其心念念誠其意,便致知而物能格。儒學只是教人不違於道,循天理則近呼於道。什麼人性善惡之指又是什麼道之理?全是人慾之指之論…你若一鑽入自蔽障究之點而研惡極,如何看得懂物理規律本體之善端。


代用名


錯。儒家的善,是一種理想,是一種手段。從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你可看到"善"?從歷代文人對宋襄公"泓水之戰"的態度,你可看到"善"?從歷代文官你死我活的鬥爭中,你可看到"善"?

儒家的善,更多的是其標榜的理想。

儒家的善,實際上是一種手段,一種工具,一種法律手段的補充——道德綁架(又稱抹黑)。想弄死政敵,抹黑他,說他造反,說他荒淫無道,……王安石就被人說與侄女通姦而下臺,歷代末代皇帝哪個不荒淫無道?最慘的是明朝皇帝幾乎沒有一個不道德敗壞的。想想,皇帝睡幾個女人就能亡國?

儒家的道德綁架得到了很好的發揚光大。陳光標捐個款,目的可疑;廣場舞噪音震天,你敢管,你敢不讓老人們鍛鍊一下身體?車上你沒讓座,揍你,你懂不懂尊老愛幼?小舅子不務正業,你就不能把房賣了給他買婚房?你想斷了我家香火?你是不是我兄弟,你的房不就我的房嗎?


tony0214


首先,亮明觀點,對這種說法,我不認同。

說儒家思想高估了人性的善而低估了人性的惡,根據可能是《三字經》的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這有錯嗎?

一個人從母腹中呱呱墜地,三歲前,對整個世界是茫然無知的。六歲前,對是非觀念是極其淡薄的,十四歲前,還被認為是未成年人,世事不明,犯了罪而不追究司法責任的。

這說明什麼呢?

說明在人的少年時期,對善惡是非有一個從不知到初識,再到立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把孩子看成天真無邪的小天使,看成善的載體,而加以教育引導,提高升華他的善的本質,從而培養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如果按照法家的“人之初,性本惡”觀點,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惡的載體,孩子在成長期,會處於一個多麼惡劣的環境啊!成人們像防小偷一樣盯著自己的孩子,時刻準備實施懲戒教育。這叫做“疑惡從有。”

想必誰也不會認為自己的孩子,生下來,身上就帶著邪惡!如果真有人這樣認為,那就不是孩子的善惡問題了。而是老子有病,而且病的不輕!

為啥人人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人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最聰明,最可愛,最善良。所以,最普遍的社會意識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經》在中國歷史上之所以能夠廣為傳播,經久不衰,是有深厚的民意基礎的。

這也和社會現實是一致的。儘管有殘忍弒母的熊孩子,也有殺人不眨眼的惡魔,但都是極少數,連百分之一都不到!

充分說明人的本性是從善的,善是整個社會,整個世界的主流!

儒家並沒有高估人性的善,也沒有低估人性的惡,對善要昇華,對惡要教化。這些不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