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12歲少年弒母案看青少年的教育問題?

湖南沅江泗湖山鎮,六年級學生吳某弒母案,再次將青少年犯罪推上了風口浪尖。青少年犯罪到底是誰之過?我想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讓我們回到案發現場,12月2日晚九時左右,六年級男孩吳某在家吸菸,被母親發現,母親便用皮帶抽打了他。吳某當即進廚房拿了一把菜刀,將母親砍了20餘刀,致其當場死亡。而吳某被發現後的冷漠表現,卻是讓人憤怒至極,不寒而慄。而他的爸爸爺爺奶奶的反應,則更讓人匪夷所思。讓我們不僅想一探究竟,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

如何從12歲少年弒母案看青少年的教育問題?

  • 原來吳某,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半歲的時候,父母就外出打工。而這個時期的孩子正是建立安全感的時候,如果這時候沒有在父母身邊,安全感是沒有辦法完全建立起來的。與動物界的“印刻效應”一樣,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長大以後與父母的感情就會很淡薄。但血溶於水的親情是沒有辦法改變的,那麼孩子就會陷入糾結,即渴望親情,又對父母疏離淡漠。從吳某的作文裡,我們可以看到,其實他一直在壓抑自己的情感,他太渴望得到關愛,得到親情。壓抑太久,終會有爆發的一天。我想吸菸被打就是一個導火索。隔代教育有很大的弊端,老年人很難不去溺愛孩子,一個在嬌縱和過度保護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他不會因為要承擔更多的責任而興奮,他可能會習慣於你能為他做的每一件事情,缺乏對他人的寬容和共情能力。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沒形成的青少年兒童來說,性格的養成、習慣的養成乃至道德品質的養成,都會存在較多的不足。
如何從12歲少年弒母案看青少年的教育問題?


  • 父母和孩子構成了完整的家庭,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竭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是孩子最重要的“模仿對象”。相信大家都看過電視上的一個廣告:一個三四歲的孩子,透過門縫看到媽媽正在給奶奶洗腳,於是也打了一盆水,幫媽媽洗腳。當父母對孩子的某些行為不滿意準備指責打罵之時,要先觀察自身以及家庭,看看自身是否存在這樣的問題。不進行自我糾正,又怎麼能夠阻止孩子去模仿呢?如果作為父母自己吸菸、喝酒、賭博,又怎麼能要求孩子不去做呢?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對孩子嚴格,卻對自己寬鬆,我想每個孩子都不願意去接受這種不平等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道德品質的培養也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而孩子道德品質的培養,首要的責任在父母。孩子更需要尊重,更需要關愛,更需要鼓勵。
如何從12歲少年弒母案看青少年的教育問題?


  • 一個12歲的男孩子正是處於身心比較敏感的青春期。我們大家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叛逆,吸菸喝酒談戀愛…如果動輒以打罵方式教育孩子,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惡化親子之間的感情,從這個慘痛的事件便可見一斑。父母這個時候更應該尊重他們,以一種朋友的方式和他們相處,讓他們在一種平和的,支持的,鼓勵的氛圍中成長,完成自己叛逆期的轉變。
如何從12歲少年弒母案看青少年的教育問題?


有人說中國的教育看農村,我覺得農村的教育要看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不應該僅限於城市,農村的孩子尤其是留守兒童更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希望這麼血淋淋的教訓能給我們每一個人以警醒,以啟示,但願從此不再有此類事件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