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為什麼僅憑一個山西就能成為獨霸一方的軍閥?

rammstein69


先從山西的地理環境特點說起。山西憑山帶河,西邊和南邊都是黃河,而這段黃河多激流險灘,不容易渡過,東邊是太行山,北邊也是群山連綿,西南和關中又有臺地山區阻隔,無論是針對河南還是關中,都有居高臨下的優勢,和河北又有太行山的天然屏障,
所以地理上本來就是一個相對容易封閉的地區,易守難攻。這在北方是比較特殊的地形特點,也因此而成為一個獨立的地緣政治板塊。一旦中央政權崩潰,山西也很容易出現割據政權。

比如晚唐到五代十國時期,李克用就以山西為根據地,和朱溫進行了長期戰爭,強盛時可以出太行山進攻河北或者直接進攻河南,進攻不利時就退回山西,後梁也攻不進來。朱溫死後,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繼續進攻後梁,先收伏河北,然後通過澤潞地區進攻河南,最終消滅了後梁,建立了後唐政權。此後,山西一直是一個關鍵地區。契丹南下消滅後晉,劉知遠以山西為根據地,建立了後漢。後漢滅亡後,劉知遠的兒子又在山西建立了北漢政權,依託契丹為外援,頡抗北宋,一直到宋太宗時期才被消滅。

閻錫山從晚清開始在山西新軍中露頭,因緣際會,在辛亥革命後成為山西省督軍,成為獨霸一方的軍閥。此後,無論是在北洋政府時期,還是在國民政府時期,山西始終都保持著一定程度的獨立性,自成體系,一直延續到1949年全國解放,閻錫山在山西的統治和整個民國時期相始終,也是民國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地方軍閥,成為民國史上的一大奇觀。

在閻錫山的經營之下,山西的經濟也形成了要給相對的體系,晉西北和晉東北地區都出產煤炭,太行山出產鐵礦石,所以也建立了自己的工業體系,並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廠,也就是太原兵工廠,和瀋陽兵工廠、漢陽兵工廠並稱為民國時期的三大兵工廠。而且,閻錫山在山西修建鐵路時,設計了窄軌火車,與境外的鐵路不相連接。而在北洋政府時期,北方大多數地方長期處於戰亂狀態,無論是河北、山東、河南,還是關中,都是兵連禍結,而山西因為地理上與其它地方隔絕,所以始終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

除了地理因素之外,閻錫山善於觀望風向、見風使舵,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北洋軍閥時期,長袖善舞,每次都能在關鍵時刻轉變風向,保住自己的地盤。形勢有利的時候派軍出太行山撿便宜,發現形勢不利,立刻改旗易幟,退回山西,保境自守,別人也無可奈何。

這其中,閻錫山和馮玉祥的分分合合次數最多。先和馮玉祥聯合反對直系,後來馮玉祥被迫下野出洋,閻錫山退回山西。馮玉祥一年後訪蘇歸來,率軍出關,開始北伐,閻錫山又見風使舵,轉而投靠北伐軍。北伐戰爭結束後,因為軍隊整編問題發生分歧,馮閻又聯合反蔣,演變為中原大戰。前期進展順利,閻錫山出錢,馮玉祥出力,後來佔據陷入膠著,進展不利,蔣派人遊說,閻錫山倒戈投蔣,馮玉祥手下將領也被拉攏分化,軍隊瓦解,馮玉祥再次宣佈下野。

對閻錫山威脅比較大的一次是紅軍東征。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蔣繼續調遣軍隊,但當時張學良已進入陝西並控制住了局面,中央軍就在河南境內駐紮。之後,紅軍東征進入山西,初期非常順利,閻錫山非常害怕。他一方面時害怕紅軍,另一方面也是害怕中央軍一旦以支援他打紅軍的名義進入山西,請神容易送神難,再要把中央軍趕出去,那就不容易了。所以閻錫山下老本阻擊紅軍,紅軍發現在山西難以打開局面,於是主動退回陝北,這才化解了這個危機。

抗戰初期,閻錫山試圖與日本媾和,但未能達成,於是和中央軍、八路軍聯合,在娘子關進行了激烈的抵抗戰鬥,但最終仍然歸於失敗。之後,國軍和晉綏軍步步後退,一直到太原失守,閻錫山率山西省軍政部門先退到晉西北,之後又向西退到秋林,山西全境淪為抗戰戰場。但和其它地方不同之處在於,山西淪陷後,留在敵後抗日的主要就是晉綏軍和八路軍,中央軍並未進入這一地區。這也就是《亮劍》中李雲龍與楚雲飛同時出現在晉西北的大背景。

不過,抗戰結束之後,閻錫山總體而言是受益的,其下屬的晉綏軍越出山西境內,控制了山西北邊的綏遠,也就是傅作義集團。傅作義的部隊在抗戰時期作風很好,在華北的名聲僅次於八路軍,被當地老百姓稱為七路半,也就是很接近八路軍的意思。在進入解放戰爭時期後,更是把勢力延伸到了華北地區的察哈爾、熱河一帶。不過,傅作義集團後來實際上已經脫離了閻錫山的控制,成為一個獨立的軍事集團,更多是直屬於蔣,而並不聽命於閻錫山了。

山西在解放戰爭中,因為劉鄧集團很快就離開了晉西南地區,而陳謝集團又在太嶽山區,後來也南下了,這樣,山西境內就沒有解放軍的主力部隊了,所以山西的解放戰爭真正開始是比較晚的。已經到了1947年,已經養病已久的徐帥才奉命出山,到晉南地區,組織留守的地方部隊,從爭奪運城、解放臨汾,逐步解放了山西。而太原則一直堅守到平津戰役之後,因為解放軍缺乏攻堅必須的重武器,兵力也不足,所以平津戰役結束後,華北野戰軍的部隊才奉命先協助解放太原,之後再由彭總率領解放西北。

解放戰爭最後兩年,閻錫山再次參加反蔣活動,與李宗仁、張發奎等人來往頻繁,密謀倒蔣,最終在1949年底取得成功,蔣通電下野,李宗仁就任代總統,閻錫山出任行政院長,主持國共和談,試圖劃江而治。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之前,閻錫山已經率行政院等機關遷往廣州,之後又遷往重慶。因為李宗仁到廣州解放的時候徑直去了香港,所以實際上是閻錫山成為名義上的主要負責人。一直到蔣宣佈復出視事,閻錫山也跟著蔣去了臺灣。不過,到臺灣之後他已經失去了軍隊,無所依靠,只能是聊度殘生而已。

所以,世人都說馮玉祥是倒戈將軍,其實真正要論狡猾,要算倒戈次數之多,閻錫山比馮玉祥只多不少。只不過馮玉祥的西北軍在中原大戰之後已經瓦解,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後來在抗戰中被分別消滅,其中一部分投日,成為華北偽軍的主體,所以名聲大壞,而閻錫山的晉綏軍雖然也有人投靠日軍,而且搞摩擦比打鬼子起勁多了,但總算是沒有公開投降,保留了點節操。


蕭武


因為晉綏軍的工資是中央開的,閻錫山只要自己發展就可以了。



中原大戰之後,閻錫山下野,被國民黨開除黨籍,並在全國通緝。閻錫山躲入大連。這時的晉綏軍、西北軍的工資都要中央給開。
1931年7月,石友三叛變8月閻錫山在日本的支援下秘密潛入山西進行反蔣活動。鼓動晉綏軍將領進行反蔣,當時晉綏軍只有商震偏向中央,被晉綏軍眾將領排擠,商震只能帶著一個軍(只有幾個團)的部下申請調離山西。
中央一度想要通過工資控制來掌控晉綏軍,但廣東在李白的支持下起兵反蔣,石友三叛變,吉鴻昌有叛變跡象,韓德勤拒絕聽招。於是中央不希望逼反晉綏軍,繼續為晉綏軍支付工資。
孔祥熙得到的情報稱:五臺系與石(友三)簽字,佔領平津,晉即出兵。某知友言閻借日款三千萬元,廣東助四百萬,閻貼三百萬,意在大局。這個時候沒有地盤的閻錫山,背後卻有大金主在行動。
918事變爆發後,閻錫山以不反張為餌,讓張學良對中央提出恢復黨籍,取消通緝。一下為當時中央為閻錫山召開的會議記錄:
陳果夫:“閻錫山這次回來,是日本人送他回來的,他和日本究竟有什麼關係?要他聲明一下。”


李石曾:“主席,本席這次由北平回來,對於張副司令請赦免閻錫山事,略為知道一點,所以報告一下。在前多少時,石友三叛變之前,各方傳說很多,說山西將參加石友三的行動。北平方面,總司令有許多電報去,要山西直接或間接幫助消滅石友三。那時閻錫山對徐永昌表示要與中央一致。這次日本侵略遼、吉,閻錫山即打電報給張副司令,表示要全國一致擁護中央共赴國難。張副司令在石友三叛變之前,就有電報請撤銷閻氏通緝令。現在全國一致對外,山西將領一致擁護中央,所以張副司令再請撤銷令,並開復黨籍。本席還要補充說明的,閻氏已表示以後不願從事政治生涯,要做開發實業工作,已與孔部長文電商量。孔部長也很贊成他做實業。軍人下臺之後,能專心於實業之開發,不特有利於山西,且與東北邊地墾殖有補,又可改變一般軍人之心理,所以本案對於撤銷通緝一節,本會可以通過,至開復黨籍方面,請送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
主席(蔣介石):“本席從前曾表示過,對閻錫山不能赦免。但在現在時局上看起來,對於日本暴行,他表示一致對外,似可準其恢復自由,而且各方面都希望中央寬大。他既有電報給張副司令表示一致對日,擁護中央,可否照張副司令的主張?不過前天他發表的電報,只說要共同抵抗日本,沒有講他自己怎樣。如照現在要免予通緝,他應該要表明他自己的心跡。”

邵元衝:“他能不能再表明態度?”李石曾:“中央如免他通緝,他當然可以進一步的表示的。我們知道山西人是很直爽的,如要打電報給他,總有回電的。不過現在電訊往返頗費時日,閻錫山要想做亂是不至於的,他以後一定可以進一步表示的。現在去電時間既長,而北方局面也有關係。他要作亂,石友三叛變時,也就作亂了,日軍進侵遼吉時,也就作亂了。從前政府下令通緝,是處之以常,現在免予通緝,是處之以變。請照張副司令的辦法。”


李石曾:“中央如免他通緝,他當然可以進一步的表示的。我們知道山西人是很直爽的,如要打電報給他,總有回電的。不過現在電訊往返頗費時日,閻錫山要想做亂是不至於的,他以後一定可以進一步表示的。現在去電時間既長,而北方局面也有關係。他要作亂,石友三叛變時,也就作亂了,日軍進侵遼吉時,也就作亂了。從前政府下令通緝,是處之以常,現在免予通緝,是處之以變。請照張副司令的辦法。”主席:“依李先生的意思,撤銷通緝?”葉楚傖:“文字上可否改為‘姑許免予通緝’?”主席:“那是一樣的。開復黨籍事,送中央常會。今天準張副司令的請求。”陳果夫:“他與日本人有什麼關係?”李石曾:“中央如免他通緝,他當然可以進一步的表示的。我們知道山西人是很直爽的,如要打電報給他,總有回電的。不過現在電訊往返頗費時日,閻錫山要想做亂是不至於的,他以後一定可以進一步表示的。現在去電時間既長,而北方局面也有關係。他要作亂,石友三叛變時,也就作亂了,日軍進侵遼吉時,也就作亂了。從前政府下令通緝,是處之以常,現在免予通緝,是處之以變。請照張副司令的辦法。”


主席:“閻錫山看來不至於和日本有何關係,也有一部分憑據可以證明的。現在可照張副司令的請求。”決議:“無異議。閻錫山準免通緝,恢復黨籍。

曉木曰兮歷史系


閻錫山,近代山西的傳奇人物,被稱為“山西王”,與開國元帥徐向前屬於老鄉,家鄉一水之後,最後也是“一水之隔”,歷史終究無法將兩位山西大將匯流。

辛亥革命爆發以後,閻錫山在山西首舉義旗,推翻了清王朝在山西的統治,並宣告獨立,這在京師附近省市,是很難得的舉動。

閻錫山管轄的晉綏軍10萬餘人,以善打防禦戰出名。在北洋時期,閻錫山歸北洋政府管轄之內,主要接受北洋政府的管理。閻錫山統治的晉綏軍,在近代混戰時期基本屬於守勢,所以成為各方勢力爭取的對象。世人皆言閻錫山精明,因為閻錫山大部分時期都會選擇避開戰爭的中心區,努力維持中立局面。中原大戰時期,閻錫山大部分時間按兵不動,靜待天下局勢。在國民黨領帶的南方軍隊北伐時期,閻錫山以維護中央統一為名,首度接受改旗易幟,接受大一統中國。

閻錫山,儘量不打仗的情況下,大力發展山西教育和經濟。所以,在閻錫山時期,山西老百姓支持閻錫山的統治,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老家呂梁


民國時期雖然國民黨政府完成名義上的統一,但明眼人都知道各地實際上還是地方老大說的算,比如東北是張學良的,廣西是李宗仁的,雲南是龍雲的,四川是劉湘的,山東是韓復渠的,山西則是閻錫山的。雖然軍閥這麼多,但真正能夠從頭到尾一直都在自己地方作威作福的,只有閻錫山一人,比如張學良,韓復渠最後都被蔣介石拉下馬了,李宗仁又一直待在南京,所以只有閻錫山大概是徹頭徹尾的“山大王”


山西地理位置好,東依太行山,西南靠呂梁山,黃河,北邊靠著長城,山西境內山多林密,據統計山西的山區面積佔到全省面積的80%以上,最高地方海拔3058米,最低的地方海拔只有180米,地勢高低顯著。

山西富,“山西煤老闆”的名聲可以說是全國皆知,雖然民國時期山西不怎麼挖煤,因為那時候中國正是內憂外患,大家都沒心思發這方面的財。但閻錫山還是引進德國技術開發境內的礦產資源,大力發展重工業,並建設鐵路。我們都知道民國時期誰錢多槍多,誰說話就有用,閻錫山坐擁山西礦,自然有錢。


山西地理位置好,別人進不來,閻錫山的統治自然安全。山西礦多錢多,閻錫山不需要依靠別人,自然不需要別人進來,他還安全。再加上閻錫山基本上不挑事不惹事(中原大戰例外),所以別人也不想沒事伸手挑事,畢竟大家都願意遵守遊戲規則,沒有利益衝突,誰願意打架,是不是?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歷史十二郎


這個問題其實問得非常好,要想真正回答好可以從很多方面,很多角度來談,至少,我覺得一天寫一篇可以一星期不重複。今天從建功立業不得不說用人的角度來談談。

俗話說的好,一個好漢還要三個幫。歷史上但凡成就偉業的英雄人物除了自身是天降大任捨我其誰的猛人外,能識人,能用人,知人善任都是普遍的特點。劉邦能建大漢離不了蕭何,張良,韓信的輔佐。那老閻的蕭張韓又是誰呢?



老閻的蕭我認為是趙戴文。老趙老閻少小離家東渡日本,參加同盟會,驅除韃虜,情誼深厚,1909年兩人回國時各揣一枚炸彈在上海登岸時,老閻捨命救朋友把老趙身上的炸彈放自己身上,說如果被發現你就說不認識我。多麼俠肝義膽的朋友!老閻這一舉換來了老趙一輩子的輔佐跟隨。一輩子在大是大非面前提醒老閻,幫助老閻!



老閻的張我認為是楊愛源。楊此人深謀遠慮,腹有甲兵,為人忠勉,列老閻十三高幹之首,在晉綏軍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老閻人生的高峰是中原大戰,老閻人生的敗筆也是中原大戰!中原大戰是老閻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實力把苦心經營了十幾年的晉綏軍實力毀之大半。戰前楊做為察哈爾省主席非常清醒地認識到不能打,打則必敗,可見此人的眼光和謀略,但明知不可不為又全力以赴並且在戰敗後整理晉綏軍為閻東山再起立下汗馬功勞。



老閻的韓我認為是傅作義。老傅和老閻38年後分道,老傅到八戰區以至後來成了老閻的上級華北剿總司令。老傅是在晉綏軍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可以說是老閻看著提拔起來的。老傅能打善戰,百靈廟,忻口,特別是太原戰役。當時日寇兩個師團從北和東兩個方向包抄太原,娘子關失守,太原肯定守不住。晉綏軍將領沒人敢守太原,而老傅不計較個人得失領命守太原,雖最後失敗但不失為一員虎將,在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

但凡創立偉業的人一定知人善任,老閻用人既任人唯親,人說會說五臺話能把洋刀挎!但更任人唯賢,特別是在抗戰前後。他曾說我如還能得兩人必能得天下,可惜那兩人不為他所用。

一家之言,您權且笑之!


一沙3


閻錫山能順利成長為獨霸一方的軍閥,要感謝山西足夠窮,又離孫中山足夠遠,運氣又足夠好。


在大家印象裡山西應該是一個很富裕的省份,其實不然,1878年的丁戊奇荒使得山西人口淨損失500多萬,要知道當時山西總人口也不過1500萬左,即使丁戊奇荒過後,由於山西種植鴉片始終高於糧食,使得山西人口恢復緩慢。


根據學者統計,截止到1911年,山西處於人口淨流出的狀態。


與此同時,丁戊奇荒之後,山西似乎被詛咒了一樣,各種災害不斷;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20年代。


也就是說閻錫山儘管屬於同盟會,而非北洋,但是由於北洋諸將誰都不願意駐守這麼一個窮地兒,再加上閻錫山在辛亥革命後對袁世凱非常恭順,在所有問題上都支持袁世凱反對孫中山,公開聲明退出國民黨,最重要是在稅收上絕不克扣,保質保量的將山西稅款上繳北京,這幾條加在一起,使得袁世凱願意把山西這麼一個窮省交給閻錫山,同時也可以作為袁世凱“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樣板。


所以,對於閻錫山來說,他第一個幸運就是自己是山西人,而山西又足夠的窮;如果山西和當時天津一樣富裕,那麼曹錕帶著北洋第三鎮打進山西以後就絕不會再退出了,袁世凱也絕不會把一個距離北京如此之近,而且如此富裕的省份交給一個“外人”。


閻錫山的第二個幸運在於他距離孫中山足夠遠,或者更準確的說他距離國民黨核心力量區足夠遠。


廣東陳炯明幾乎就是閻錫山的翻版,而且論才幹、論地理環境廣東也遠遠比山西富裕,然而陳炯明的悲劇就在於他離孫中山先生太近了,廣東又太富了,孫先生要靠廣東一省實現“光復全國”的夢想,那勢必要讓廣東老百姓不那麼幸福,而陳炯明又和閻錫山一樣,是守戶之犬,看不得自己老鄉受苦,結果幾番較量下來,陳炯明只能流亡到香港做寓公。


陳炯明的不幸就是閻錫山的幸運,因為他距離孫先生足夠遠,而北方又是國民黨最薄弱的地區,所以即使他曾經公開反對遷都南京,公開聲明退出國民黨、公開取締山西國民黨各個機關,但是孫先生和國民黨都出於穩定北方局勢的原因不但他既往不咎了,還要一再拉攏他。


老實說,陳炯明對孫中山做的壞事還不到閻錫山做過的三分之一。


閻錫山第三個幸運就是他這個人的運氣實在太好了。中原大戰後不管閻錫山有多少佈置,不管閻錫山有多相信“五臺系”的忠誠,但是按照正常情況,山西遲早會被國民政府或者張學良滲透的,閻錫山那點力量絕對阻止不了的。


可誰也沒想到九一八事變爆發了。奉系的老巢被端了,張學良再也穩定不住北方的局勢了這一下,原本即將靠邊的閻錫山又成了各方勢力眼中的香餑餑,對於國民政府來說,閻錫山無論如何是老牌同盟會員,而且歷來也沒有什麼特別大的野心,他的晉軍也不算能打,那麼閻錫山就是一個最理想替代張學良穩定北方局勢的人選。


閻錫山一下子又重新成為了山西,乃至半個北方的掌控者。


綜上訴述,閻錫山個人的努力和奮鬥固然重要,但是閻錫山能依靠山西成為叱吒風雲的國民政府大佬,最主要還是依靠國內國際形勢。


1937年以前,閻錫山的人生大概可以用一句諺語來概括“時來天地皆同力”。


蘭臺


山西號稱民國時期的模範省,還是有點家底的

閻錫山的部隊號稱晉綏軍,管轄之地不僅是山西一省,其實還有綏遠,從面積上來說,閻錫山的地盤並不小,山西有著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在民國時期能夠依靠大川大河作為天然屏障,隔斷外面軍閥混戰的世界,從而有了保境安民的本錢。

閻錫山本人在指揮打仗方面也並不怎樣,但是在搞經濟、交通、教育等方面,閻錫山還是挺有一套的,而且山西產煤,在當時煤正在成為主要的工業原料,而且山西自古就有晉商,所以商品經濟發展也算可以。

從1912年開始,山西在閻錫山的帶領下,不僅脫貧,還成為模範省,在全國都是算比較富裕的省份了。

軍閥所依靠者,無非是錢,沒有課稅,哪來的錢,只有地方富裕才有淵源不斷的稅收,才能買更多的槍,買更多的炮,裝備更多的軍隊。

比如蔣介石之所以在北伐時期北伐只有不足十萬多人,北伐過後,即使刨除桂系,湘系等地方軍閥,在中原大戰時依然可以有六十萬軍隊,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蔣介石掌握了江浙財閥;如果地方不富裕,那麼很多軍閥就會販賣鴉片,從中賺取鉅額收益,比如桂系,除了士兵能打仗之外,桂系軍閥之所以厲害,也在於李宗仁控制了廣西的鴉片貿易,擁有大量的煙土稅來武裝桂系。

像廣西窮的那樣都能獨霸一方,山西經濟完全好於廣西,當然也可以。

在這樣的經濟支持之下,閻錫山當然有能力發展自己的晉綏軍,從而成為一大軍閥了。

閻錫山個人在政治上的投機倒把

另外,山西能夠在民國軍閥混戰中,鶴立雞群,並且沒有過多的參與當中,也與閻錫山有一定的關係。閻錫山這個人本身就是搞投資的出身,善於投機倒把,對局勢看的準,不到最後也不壓本錢。

在清末新軍起義的時候,閻錫山帶領隊伍跟在後面,如果成功就宣佈起義,如果失敗就向起義軍開火,兩手準備,後來袁世凱掌權後,閻錫山馬上放棄了他同盟會的身份,投靠袁世凱的北洋政府,袁世凱死後,不管是皖系、直系還是奉系,閻錫山都採取坐山觀虎鬥的姿態,不參與,也不介入。

直到1927年北伐軍勢如破竹的時候,閻錫山經過慎重的考慮,決定改旗易幟,接受國民革命軍的改編,實際上也是表面依附,雖然在中原大戰中被蔣介石打敗,但是最後蔣介石也只能讓閻錫山繼續主政山西。

主要原因也在於閻錫山的用人策略,閻錫山是典型的地緣政治專家,所用的人基本全是山西人,而閻錫山是五臺山人,對五臺山的山西人更加重用,在國民黨內部一直都有“學非黃埔,省非浙江,做官無路,兩眼汪汪”,這句話到了山西就成了,“會說五臺話,就把洋刀誇”。

在蔣介石無法徹底掌控山西的局面,九一八事變就爆發了,老蔣只好讓閻錫山回到山西了,所以,山西的命運也一直都這樣。

當然,山西也限制了閻錫山的發展,至始至終,閻錫山都沒能打出山西,可以說,眼界也就如此了!倒是後來脫離晉綏軍序列的傅作義,後來成為北方的實力派,掌管京津幾十萬軍隊。


史論縱橫


首先,在民國亂世能長期穩定控制一個省,已經很強了。擁有30萬軍隊的大軍閥張作霖,他的根據地也不過是東三省(而且日本、俄國在東三省也很有實力,張作霖並非獨霸東北)。叱吒風雲的桂系軍閥,根據地不過是貧窮的廣西省。

另外,閻錫山控制山西的時間很長。從1911年辛亥革命開始,他就當上了山西都督。剛開始時,閻錫山的實力很弱,不得不依附於袁世凱、段祺瑞等人。不過,閻錫山後來大力建設山西,發展教育、工業、農業,山西發展的很不錯。閻錫山的實力不斷在提高。軍閥最重要的是要有兵、有錢。山西發展好了,閻錫山自然能夠養更多的兵馬。民國初年時,山西只有一萬多軍隊。到了1930年中原大戰時,閻錫山已經有了20萬大軍。

閻錫山的基本盤是在山西,但是他在整個北方都很有影響力。1928年時,他曾經控制過山西、河北、察哈爾、綏遠、北京、天津等地。


國史拾遺


不可否認,閻錫山是個軍閥。但他和北洋時期的其他軍閥不一樣,他是革命黨出身。

閻錫山曾經在日本留學,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正牌畢業生——蔣介石也號稱畢業於這所軍校,可他只是個預科生,和閻錫山這樣的正規畢業生有著天壤之別。

正是在日本留學期間,閻錫山加入了同盟會。

回國後,他回到了老家山西。然後就趕上了辛亥革命,他登高一呼,也革命了,趁機宣佈山西脫離清廷控制,獲得了山西的大權。

從此之後,山西就一直是閻錫山的自家後院,沒人能夠染指。

閻錫山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這使得他在波瀾詭譎的歷史風雲中,屹立不倒。

閻錫山的原則性,就是不管天王老子,誰也別想把勢力發展到山西;閻錫山的靈活性,就是不管誰當老大,他都在口頭上表示服從。

比如袁世凱當老大時,閻錫山雖然是革命黨出身,卻對老袁非常恭順。當然,袁世凱也很識趣,任由閻錫山在山西稱雄,他絕不摻和。

蔣介石北伐時,閻錫山又搖身一變,變回了革命黨,加入了北伐的革命隊伍中。

此後,雖然在中原大戰時與蔣介石短暫地掰過手腕,但他很快就意識到,蔣介石將是下一個袁世凱。此後,他便一直對蔣介石很恭順。

當然了,不管對誰,恭順都是一種戰術。自始至終,蔣介石的勢力都沒能進入山西。

閻錫山為了防備蔣介石,甚至把山西境內的鐵路軌道都修成了窄的。當時,全國通用的鐵路軌道是1.43米寬,可山西境內的鐵軌只有1米寬。閻錫山這麼做,就是為了防止蔣介石利用火車運兵進入山西。

閻錫山一輩子,就像一個老財主一樣,只想保住山西這一畝三分地。他不去搶別人的,別人也甭想搶他的。

還別說,在山西這塊地盤上,閻錫山還是傾注了很多心血的。他雖然手握晉綏軍這麼一支隊伍,但只為自保,絕不輕啟戰端。因此,山西在閻錫山的治下,幾乎成了一片樂土。山西百姓安居樂業,飲水思源,竟然都很感激他,支持他。

就這樣,山西被閻錫山搞成了鐵板一塊,針插不進,水潑不進。不管誰當老大,都得靠著閻錫山治理。因此,閻錫山就成了獨霸一方的軍閥。


趣談秘史


閻錫山為什麼能夠成為民國政壇的“不倒翁”先生?為什麼能夠“在三顆雞蛋上跳舞”?

閻錫山是一個很會看風向的人,但是卻不是一個見風使舵的人,所以他沒有那麼令人討厭。

在袁世凱權傾天下的時候,他選擇了成為袁世凱的追隨者,即便是袁世凱因為稱帝遭到口誅筆伐,在蔡鍔、唐繼堯已經在雲南舉兵反袁的時候,他也仍然擁護著袁世凱,痛罵蔡、唐“不忠不義不仁不智”。對於袁世凱的擁護,閻錫山恐怕比段祺瑞、馮國璋這些北洋系老將更真心。

等到段祺瑞掌控了北洋政府以後,閻錫山又轉向效忠段祺瑞。在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以後,閻錫山更是派兵支持段祺瑞,只是他派出去的晉軍在湖南盡數折戟,經此事後,閻錫山方才選擇了蟄伏,然後埋頭髮展。

他雖然喜看風向,卻沒有背叛過他所投靠的人,這一點馮玉祥恐怕只能羞愧至死了。

1911年為了響應辛亥革命,閻錫山在山西組織和領導了太原起義,成功拿下了山西軍政府都督的寶座,也從此開始了他對山西的統治,一直持續到1949年。

閻錫山為什麼能夠憑藉一個山西,成為軍閥裡的“不倒翁”,在山西稱王稱霸呢?

這應該和他的“處世哲學”有關係,我們知道閻錫山有一套所謂的“中”的哲學,用閻錫山自己的話說是:“反對左可以,自己不當站在右邊。反對右可以,自己不當站在左邊。站在左邊反對右,站在右邊反對左,不是消敵是樹敵。”

閻錫山的“會做人”,可見一斑,左右逢源的功夫甚是了得,這也是後來他能夠“在三顆雞蛋上跳舞”的原因。蔣介石這邊也有一個類似的人物,也就是唐生明,不管是國民黨也好,汪偽也好,我黨也好,他都有很好的關係,後來更是因此被蔣介石派去汪偽當臥底。

實際上,說“僅憑一個山西”也是在誇閻錫山,為什麼這麼說呢?山西當時的經濟並不發達,甚至可以說是落後,可是到了閻錫山手裡,閻硬生生將一個窮山西變成了民國的模範省。可見,不管是搞政治、搞軍事,還是搞經濟,閻錫山都是一把好手。

閻錫山在很多人眼裡可能會很摳門,但是閻再摳不會摳發展,特別是對於教育的投資更是不遺餘力,1925年教育家陶行知考察山西的時候便已經發現山西的孩子入學率竟然高達70%,山西堪稱是義務教育的典範。為了穩固自己在山西的統治地位,閻錫山主導的山西省政府制定了一個”山西省政十年建設規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和規劃發展。因為閻錫山知道,只有山西發展起來了,他才能有足夠的實力去保護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因為山西就是他最堅強的後盾。

所以,當時的閻錫山在老百姓心裡的風評算是很不錯的,他的民眾基礎也不錯,這也是後來他雖然敗給了蔣介石卻仍然能夠回山西繼續當”山西王“的原因之一。

閻錫山還做了一件事讓他能夠穩坐”山西王“的位置,他在修築鐵路的時候選擇了窄軌,這樣外面的火車便無法開進山西。可別小看了交通運輸這一塊,我們不管是和國民打的時候,還是和日本人打的時候,為什麼會經常選擇去炸燬公路、鐵路、橋?就是為了阻滯敵人運兵、運補給品。在抗戰時期,日軍也曾經因為沒法利用火車運輸,以致在山西受挫。

閻錫山不僅會看風向,還很識時務。

去了臺灣以後,閻錫山知道自己沒有了山西,如果繼續待下去,肯定要被蔣介石清算,所以在沒有副總統的情況下,即便有人說讓他出來代行總統職權他也不堅決搖頭,等到蔣介石順利復出當總統後,他更是乾脆地辭去行政院長的職務,然後退出了政壇。

蔣介石一看,閻老西居然這麼識時務,沒有在自己復出這件事上鬧騰,又主動辭職,所以給了他總統府資政和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兩個虛銜,閻錫山也因此得以安享晚年。否則的話,蔣介石像監視白崇禧那樣去監視閻錫山,即便沒病恐怕也能給他嚇出病來。

一個會看風向、識時務,又懂得發展之道的人,自然能夠走得更遠,閻錫山主晉38載,不可不謂之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