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为什么非杀岳飞不可呢?“莫须有”到底是何意?他的死真的和秦桧无关吗?

徽客传奇


岳飞是被秦桧害死的,这原本是大多数人都承认的历史结论。但历史有时确实像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被人装饰一番之后,便成了另一个样子。

岳飞被害的时候,秦桧是宰相,赵构是皇帝,从正常的情况来看,国家的大政方针应该出自皇帝之手。因此,赵构应该为岳飞的死负领导责任,这是勿庸置疑的。为什么在以前人们的观念之中,都认为岳飞是秦桧害死的,到了这些年之后,忽然结论就变了呢?岳王庙前跪着的四个人难道是冤枉的吗?之前几百上千年中,人们对历史的认实都是错的吗?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确实可以看到不同的方面。但历史的评价,总是有其原因的。把责任推给赵构,最根本的目的大概还是想为秦桧推御责任吧?

不过,认为赵构应该真正为岳飞之死负责的,大约是明朝的文征明。他曾经见过一块记录宋高宗赵构敕封岳飞的碑文,并写下一首《满江红》,其中说:“抚试残碑,考敕飞字,依稀堪读。想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词的最后是:“谅区区,一桧何能,逢其遇。”意思是说,一个小小的秦桧会有多大的能耐,不过是适逢其遇罢了。文征明认为,秦桧是逢迎了高宗赵构的意思,才能杀害岳飞的。事实是不是这样呢?看看《宋史 秦桧传》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宋朝和明朝都是文官统治,武将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但宋和明还是有所不同。明朝在朱元璋和朱棣经过一系列政治改革之后,帝权大大加强了,所以,明朝只有奸臣,没有权臣。像严嵩、魏忠贤等虽然曾经权力极大,但是,他们的权力始终没有凌驾于皇帝之上。皇帝如果想收拾他们,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宋朝,特别是南宋,是有权臣的。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等等,都曾经是权臣。所谓的权臣,是说,他们有国家政治中的实际权力和影响力,是大过皇帝的。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他们说了算。

《宋史》是这样说秦桧的:桧两据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忘仇背伦。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其顽钝相无耻者,率为桧用,争以诬陷善类为功。察事之卒,布满京城,小涉讥议,即捕治,中以深文。又阴结内侍及医师王继先,伺上动静。郡国事惟申省,无一至上前者。桧死,帝方与人言之。

这里说的是秦桧如何排除异己。他当政的时候,忠良被排挤,无耻者被任用。他想整人,随便安个罪名就把人办了。而且在京城之中,布满眼线,只要有人说他的坏话,立即抓捕。而且,还勾结皇帝的医生王继先,打听皇帝的情况。国家事务全部是秦桧处理,基本上不向皇帝那儿报。这些事,赵构心里明白,但他不说,自到秦桧死了之后,赵构才向别人谈起。

秦桧打击异己,是这样干的。他在用人上,宋史说:“桧立久任之说,士淹滞失职,有十年不解者。附己者立与擢用。自其独相,至死之日,易执政二十八人,皆世无一誉。”这是真正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在他任宰相的时候,给他当过副手的有二十八个,没有一个留下好名声的。

对于岳飞之死,现在许多认为岳飞有错的,无非是这样几条。一是岳飞治军有方,岳家军实力很强。第二,岳飞曾经议论立太子之事,超越了武将的本分。第三,就是岳飞反对议和。还有一条,就是岳飞可能不是那么听话。这些或许有几分道理,但都似是而非。在我看来,岳飞的这些缺点,恰恰正是岳飞光明磊落之处,真正的大英雄大男人之处,如果岳飞把这些缺点都克服了。那岳飞就不成为英雄,只能算是奴才了。

我觉得,如果赵构真正对岳飞有点意见,立太子之事大概不如请赵构亲自领导抗金,收复失地重要。

在赵构刚登基的时候,岳飞就曾上书说,高宗已经登基,要趁着北方沦陷没有多久,老百姓很盼朝廷收复失地的心情很急迫的情况下,高宗能亲率部队,收复失地。在岳飞看来,皇帝领兵收复失地,是很正常的。但岳飞确实情商低了点,他没有弄明白,赵构不是有着非凡的勇气与胆略的人。带兵打仗。他是万万不敢的。如果能通过议和达到偏安一隅的结果,他主满意了。这一点上,他与秦桧是志同道合的。而岳飞与赵构根本不是一路人。

岳飞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他反对议和。有了岳飞的存在,秦桧的议和就不可能实施。所以,除掉岳飞成了秦桧必须要做的事。因此,杀害岳飞的罪名只好凭秦桧捏造就行了。但编造罪名,当然要有点影子,也只好从岳飞的性格弱点上找突破点了。

岳飞性格直了些,《宋史》说他“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在秦桧准备议和的时候,当时有三位著名的将领,一个是韩世忠,一个张俊,岳飞因为年轻,是职位最低的一个。之前,朝廷准备把王德和郦琼统帅的兵马拨归岳飞和张俊指挥,后来秦桧准备议和了。这部分兵马就不想给岳飞了。朝廷派张浚和岳飞谈话。岳飞很不高兴。当时,岳飞的母亲去世,他便把兵权交给张宪,自己回家给母亲守孝。后来高宗被人请了他好几次,才回来。由此可以看出,岳飞情格之直。

岳飞被秦桧整死,张俊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张俊和岳飞同为大将,岳飞的功劳远大于他。他陷害岳飞很大的原因我觉得是妒忌。而且张俊这人确实有些小人特质。当他知道秦桧要整韩世忠的时候,想趁着韩世忠倒霉之时,他与岳飞二人分管韩世忠的兵力。岳飞知道之后,坚决不同意,并把秦桧要搞韩世忠的事透露给了韩世忠。岳飞只所以这种态度,说明他在内心与韩世忠是惺惺相惜的,而却未必能瞧得上张俊。

因此,张俊和秦桧一样恨岳飞。但岳飞是忠心耿耿的大英雄,小人怎么恨他,却拿不出真正能制他于死地的把柄,于是,剩下的只有污陷了。污陷的方式是说岳飞的儿子与张宪书信联系造反。最后,也是以这个罪名杀了岳飞。但当然社会上人人都知道岳飞之死,是个冤案。

关于“莫须要”,各种各样的解释都有。有解为“不需要有”的,有解为“或许有”的等等。宋史上原文是这样说的:“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韩世忠曾亲自去问秦桧岳飞的罪名,秦桧是这样说的:“岳飞的儿子岳云与张宪通信的事,虽然不是很清楚,但这个事一定是有的。”联系上下文,这句话的前后句语意是有转折的,前半句“书不明”是否定,那么“事体莫须有”应该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秦桧想表达的意思应该是“岳飞要造反这个事是一定有的”。但是,这个一定有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只是秦桧的空口白话,所以,韩世忠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宋史》对岳飞之死的评论是这样的。“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这个评论说,岳飞和秦桧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态度,这两种态度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秦桧得志,岳飞只有死路一条。南宋杀岳飞,也南北朝时期另一个宋朝杀檀道济是一样的,都是自毁长城。因为赵构不想恢复中原,所以,岳飞只能被杀了。

我个人的看法,宋高宗赵构对岳飞的被杀,当然是负有责任的。但是,主谋陷害岳飞以及主持杀岳飞的,毫无疑问都是秦桧,这一点,是无论如何洗不干净的。当时的皇帝虽然是赵构,但是,如果岳飞得了势,秦桧是成不了权臣,也不可能实际主导南宋政治十九年。这大概是秦桧害岳飞最直接的原因。宋史的评论,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七月流火140400643


岳飞是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但岳飞打仗历害,情商很低,太过于自我,过于感情用事,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岳飞做的错事。。。

第一个错,就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岳家军,你想一个国家的军队以私人名字命名,哪个皇帝放心。

第二个错,上疏建议高宗立太子,如果隐晦的事还放明面上说,谁能受的了,

第三错,不赞成议和,皇上不同意,马上就撂担子不干了,还让皇上请好几次,哪个皇帝会受这种气,

第四个错,岳飞曾经说过30为节度使,唯我与太祖,大家想想赵匡胤是怎么来的江山,在想想岳飞的这句话,能不防着你嘛

第五个错,就是政治立场了,高宗想稳,岳飞想战,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整个宋朝对武将都怀有戒备心,谁让老赵家就是这样发的家呢😊

综上所述,岳飞是英雄,但在当时那个情况下,肯定不能活,


毛火荣


在阐明我的观点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个确信无疑的历史事实:

1、1141年十月,秦桧让谏官万俟卨弹劾岳飞,张俊又诬告岳飞部将张宪谋反,岳飞父子被押送大理寺。十一月,金帅兀术派萧毅等到临安,宋金签订绍兴和议。十二月,因岳飞在议和、立嗣等问题上和自己冲突,秦桧便诬告岳飞曾说自己和宋太祖都是三十岁任节度使,谩侮先皇、意图谋反,又以受诏不救淮西等罪名,将岳飞下狱。

2、1142年1月27日,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宋代史料并无“风波亭”的记载),时年39岁。长子岳云和女婿张宪同时被斩首。随后,他的家人被遣送至广南(今广东惠州)拘管。在拘管期间,除了次子岳雷病死之外,其他人没有大的伤害。

3、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临终前,始将此事告知其子。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岳飞冤狱终于平反。隗顺之子告以前情,乃将岳飞以礼改葬在西湖栖霞岭。1178年,为岳飞追赠谥号“武穆”,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宋理宗时改谥忠武。

4、1162年六月,宋高宗在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后,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自称太上皇帝。1187年11月9日,赵构病死于临安行在的德寿宫,时年八十一岁。

5、1131年,秦桧擢参知政事,随后拜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1155年,秦桧病逝,时年66岁,追赠申王,谥忠献。1206年,宋宁宗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

(以上历史事实是我推理论断的根基,如果不承认这些的人,请不要在往下看,全当我在胡说)

由以上历史事实我们可以推理出以下结论:

1、在封建社会,凡是谋反罪都会被诛九族,盖莫能免,可是岳飞的家人除了手握兵权的大儿子和女婿被杀,其他人得以幸免,因此,岳飞要么不是因为谋反被杀,要么谋反的罪名连定罪的人也觉得难以服众,无法堵住天下的悠悠众口,或者,心中有愧,所以做事时有所保留,三者至少有一个,结合岳飞是被以谋反罪定罪的,那么就只剩下后两个了;

2、岳飞是在被杀后二十年,秦桧死后七年,宋孝宗赵昚即位的当年被平反昭雪的,说明杀害岳飞的主谋不是秦桧而是宋高宗赵构,因为,如果是权大压主的秦桧,宋高宗完全可以在秦桧死后把杀害岳飞的恶名让秦桧去背,给岳飞平反,等到自己成了太上皇让继位的皇帝给岳飞平反,说明了他觉得自己是确信无疑的凶手,无法推给别人,但是心中有愧,所以选择了默认继位者去做平反昭雪的工作;

3、可以看出,秦桧在杀害岳飞的整个过程中充当了积极的帮凶这一角色,如果说赵构是吃岳飞的虎,秦桧就是为虎作伥的伥,从这一点来说,把秦桧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一点也不冤枉他!

综上所述,我认为历史的真相应该是:岳飞因为功高震主,迎二圣还朝,手中权力太大等好几个原因引起了皇帝赵构的忌惮和不满,权奸秦桧迎合皇帝的心思,积极地罗织罪名抓捕并杀害岳飞,可是定的谋反罪连他们自己也看不下去,觉得无法向天下人交代,所以选择了“莫须有”的说法,并且做事有所保留,放过了岳飞的家人!


弥勒徒


看了这么多回答,发现了很多二傻。什么迎二帝是赵构杀岳飞的根本原因。又有人说干预立储,导致岳飞之死。

那么现在一一解释,首先迎二帝就是伪命题。岳飞说的是迎天眷,赵构说的是迎二帝。岳飞没有挑战赵构的意思。最关键的是,二帝在东北,所谓"直捣黄龙与君痛饮"纯属吹牛。终其宋朝,除了太祖,后面根本没能力拿下燕云十六州,更别说内蒙古和黑龙江一带了。其次,干预立储也是扯淡,岳飞作为高官有义务提醒皇帝为将来打算,而且根本没有岳飞与皇子联系的证据,否则岳飞的罪名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对比战神白起之死,其实帝王用心就很明白了。赵构不是皇储,他作为皇帝就没有根基,也没有自己的嫡系,这点他一直很清楚。其次,岳飞撂挑子、抗命给赵构带来很大阴影。最后,所谓抗金大业根本没法实现,绍兴议和之前军费开支占国家收人的九成,虽然与金国对战互有胜负,但步兵对骑兵只能击退,不能歼灭。说白了,南宋打赢金国希望渺茫,议和之后,岳飞也就没用了。这时候根基未稳的皇帝和从北边逃过来的丞相急需的是树立权威,而不是去做没有把握的北伐。立威自然需要杀鸡,与秦昭襄王和范雎一样,赵构和秦桧残害了岳飞。当然秦桧还迫害了不少忠臣,这些未必都是赵构想做的。


圆167936973


在宋高宗眼里,抗金不是非要岳飞不可。但是岳飞是唯一一个干涉皇室继承人事件的武将。也是嚷嚷着“迎回二圣”最积极的武将。这是赵构要杀岳飞的真正目的。因为在赵构眼里,岳飞是可以替代的,而他这个皇帝是不愿被人替代的。

在封建君主眼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不需要理由。也就是莫须有。那些为赵构洗地的狗奴才,都时隔八九百年了还匍匐在皇权专制的淫威下不敢审判赵构这个杀岳飞的主谋。秦桧通敌有罪,顶多算从犯。与金国议和是经过赵构同意的。而且赵构甘为儿皇帝。

岳飞的死不是某些脑残说的情商低,如果不迎回二圣“实际是两个祸国殃民的昏君”,那么整个民族的耻辱是无法洗刷的。岳元帅坚持原则迎回二圣不是真对那两个昏君有感情,而是为了洗刷整个赵宋甚至汉民族的耻辱。至于迎回来过后的事情那是皇室内部事务。不关民族大义的事。

一些人弄不清何为大义。除了脑残地喷别人情商低之外,还会干啥?如果为了民族大义而坚持原则叫情商低的话,那是不是成天揣度“圣意”曲意逢迎才叫情商高?秦桧就是脑残喷子口中所谓的高情商人士。

岳帅的悲哀不是因他干涉皇室事务的错,而是身在皇权专制政体下每一个臣子的悲哀。身为时代人物,岳帅担当了他那个时代为本民族抵抗异族入侵救亡图存的大任。这比救一个家天下的王朝更伟大。

即便时至今日中华民族由好几十个少数民族组成,但此一时彼一时。我们不能罔顾历史,那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承下来的是英勇不屈的大无畏精神,而不是抵抗了谁。


天下為公民為貴


杀害岳飞的主谋不是秦桧,而是宋高宗赵构,秦桧是替罪羊,不过秦桧也难逃干系,他完全执行了赵构加害岳飞的旨意,起码是杀害岳飞的帮凶。首先,宋朝宰相权力很小,秦桧根本杀不了岳飞。宋朝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宰相是有名无实,岳飞被害前是枢密副使,地位相当高,秦桧尽管是宰相,也无权杀死岳飞。能够下令杀害岳飞的,只有皇帝。其次,高宗为什么要加害岳飞。有人说是岳飞想要迎回“二圣”,会威胁到赵构的皇位。其实不是,即便岳飞迎回了“二圣”,这两人也只能是太上皇,况且这两人是亡国之君,根本就威胁不到赵构帝位。那赵构为什么要杀害岳飞呢?一、猜忌武将的传统。当年宋太祖就是凭借军权夺取了后周的政权,黄袍加身的。故宋朝皇帝为了防止这类事情再次重演,一直打压武将,重文轻武。岳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宋高宗能不防范?二、岳飞不听命令。宋高宗用了十二道金牌才将岳飞召回,试问这样的下属,哪个上司会放心?三、最主要的是岳飞不该插手皇家事务。当年金兵追得紧,赵构担惊受怕,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但这事是皇帝的隐私,岳飞却上书皇帝要求早立太子,高宗自然不满,已警告过岳飞不要插手皇家事务,可岳飞执意不听,这就犯了高宗大忌,所以岳飞被杀是必然的。最后,“莫须有”是什么意思?“莫须有”的意思是“也许有”,这是杀害岳飞的罪名,意思是说岳飞谋反的事也许有。当时韩世忠就愤愤不平:“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枫沙湖畔一小鱼


秦桧杀没杀岳飞并不关联什么问题,岳飞是朝中大将,皇帝不点头,谁也不敢杀。

岳飞家教特严,受其母教诲,满腔热血,一副忠骨,但岳飞为人耿直,缺少情商,认死理,一条路走到黑。

在岳飞看来,二帝被金国掳去,是民族耻辱,一定要迎回二圣,方能对得起祖先。

金兵占领了大宋半璧江山,奴役大宋子民,金兵残忍到把宋朝子民杀死凉成肉干,以充军粮,所以岳飞仇恨金兵,把消灭金兵认作已任。

但岳飞毕竟是一介武将,对于政治涉入浅薄,不懂揣摩赵构之心。

赵构为了赢得民心,虚情假意发誓要迎回二圣,实则他最怕二圣回朝。

这样,岳飞实际上是热脸贴了冷屁股,他自认为对国家,对皇上一片忠心,哪知道他的忠心成了愚忠。

秦桧则不然,饱读诗书,城府违莫如深,身为丞相,当了赵狗一半的家。

秦桧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汪精卫好有一比,本人相貌堂堂,人气旺盛,汪精卫当初在国民党中就好比宋之秦桧。

说句遭喷的话,不管哪朝哪代,也不管哪族哪国,但凡遇到战争,读书人多半是投降派,一是读书人特觉得自己的命值钱,懂得计算风险概率,但凡只要留得命在,什么卖国,卖儿卖女都愿意,秦桧正是这种典型。

那个时候,秦桧就教唆赵构曲线救国(与汪精卫如出一辙),而且充当大宋与金国的联络人,

秦桧穿梭于宋金之间,在二圣与赵狗之间左哄右骗,两边都装好人。

之前金兵实力太强,宋军只有招架之功,秦桧与赵构反而心地坦然,到了岳飞兵强马壮,金兵显露败象之时,奸臣贼帝反而慌了神,他们知道,一旦金兵落败,就必然送返二圣,赵狗担心威胁到他的龙椅,所以连下十二道金牌,阻止岳飞进攻金兵。

说岳飞谋反连赵狗自己都不相信,但如果因岳飞打败金兵,迎得二圣回朝,赵狗必须让出皇位,从结果推论,以赵狗的理论,与谋反有代么差别,所以说岳飞谋反是莫须有的罪名。

岳飞抗旨不遵是硬伤,皇权制度之下,没有对错之分,哪怕皇帝是个弱智,用屁股发出的指令,一样叫圣旨,尤其是岳飞这样手握实权的大将,十有八九丧生在抗旨不遵的罪名上。

硬说赵狗杀了岳飞的人是杠精,赵狗是皇上,他杀谁还给他定罪不成?

说秦桧杀的岳飞才合情,秦桧是向金国求和的挑唆者和执行人,岳飞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到秦桧的主张不能执行,他当然要置岳飞于死地而后快。

从历史看皇帝,昏君必伴奸臣,多数昏君因奸臣而昏,秦桧在此例。


风嚎777


不是赵构非杀岳飞,是秦桧一党非杀岳飞!

赵构刚收了岳飞韩世忠张俊等人的兵权,乃非常时期,此时在赵构立场最担心的就武将因为兵权被收作乱,秦桧一党借这个机会打击主战派,刚好击中赵构的要害,岳飞反不反已经不是关键,关键是换谁是赵构都不敢冒险,收的是一群将军的兵权,一旦出事就是天下大乱,赵构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配合秦桧一党打击主战派!

而对于秦桧一党既然已经抓到打击岳飞的机会,必然是往死里害,这样很容易就激化与主战派的矛盾,让矛盾不可调和,朝廷越乱越好,因为这是赵构此时最怕的,收兵权最需要的就是安定,这种情况下赵构只能选边结束乱局,最稳妥最理性的选择肯定是帮秦桧一党,理所当然就选择牺牲岳飞!

秦桧一党能把持朝政那么多年,正是因为借杀岳飞,让朝中的主战派罢官的罢官,流放的流放,最终失去制衡,这肯定不是赵构想要的,但是当赵构决定收这些武将的兵权的时候,就必然会踏上秦桧的贼船!

其实中国历史上被玩于股掌的皇帝又何止赵构!


元直5305971


老子不想骂人,但真的忍不住了!

赵构要杀岳飞,分分钟搞定,要急到用十二道金牌召回来杀吗?等两天就不行吗?等两天岳飞就造反了吗?

我是赵构也可能杀岳飞,但一定不是在金国最需要岳飞死的时候杀岳飞!等岳飞把金国灭了再杀他有何不可?

说岳飞要造反,所以要杀岳飞的人,都是汉奸一路的垃圾。我RNNN!

只要略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那个时候杀岳飞对金国最有利。对皇帝有什么实际利益?

再说岳飞是赵构杀的,我R他NN!


正义之声一


最近这段时间,悟空问答关于岳飞的问答似乎一下子热闹起来,这种现象可能是有人推波助澜、无意为之,有可能有人兴风作浪,故意而为。本人才疏学浅,以自己所了解的一点浅薄的知识尝试作答赵构为什么一定要杀岳飞?

在皇权至上的封建时代,皇帝最看重的当然是自己的宝座,从黄袍加身的宋太祖立国以来,一直采取重文抑武的国策,“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醋睡”,宋代的皇帝对武将都十分小心地防范,

生怕他们拥兵自重,对皇权构成威胁。赵构之所以要杀岳飞,他一定是感觉到了岳飞对皇权的威胁。

这种威胁可能来自两个方面:

一、岳飞一直主张拒绝议和,力图武力收复失地。甚至豪言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试想果真“二圣”回朝,以最不被看好的第九子身份登上皇位的赵构就算还做得皇帝恐怕也得战战兢兢,提心吊胆了。即便岳飞不具备迎回“二圣”的实力,其主张也与已下了决心议和的赵构格格不入,针锋相对,不除之不足以统一思想,稳定大局。

二、“岳家军”的战斗力不容小觑,这样一股力量如果不能听命于自己,势必会对自己的皇权构成威胁。事实上虽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耿直的岳飞也表现得确实不是那么听话,不然也不会十二道令牌才召得回来。

所以时人质问秦桧为何要杀岳飞,桧答日:“莫须有”。莫须有,字面理解就是“不需要有(罪名)”的意思,事实上恐怕此时的赵构恐怕已经认为岳飞非死不可,并下决心要杀他了。

至于此事中秦桧所起的作用,秦桧本与岳飞政见不和,官场倾轧,出谋画策,帮赵构下定决心自是常情,残害忠良的罪名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甩掉的。至于民间传说中的“通敌卖国”,更多是添油加醋的讹传吧。

然而近来却有不少文章颠倒黑白,妖言惑众,试图抹黑民族英雄。其实这类文章无非有两个目的:

第一种是哗众取宠,博人眼球,赚取阅读量,从而获取一些私利。

第二种就更值得我们警惕了。一些所谓的学者和文人,被国外反动势力收买,发一些刻意抹黑中国,抹黑我们民族和英雄的文章。从而从根本上摧毁我们的文化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正是无数或有名的、或没有留下的名字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支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让泱泱中华五千来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试想如果听之任之,这些民族英雄一个个倒下了,我们就会成为一个没有英雄,没有荣誉感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和文化就会被被丑化得只剩下伏地求饶、苟延残喘,苟且偷生了!这种居心是何等的险恶!不可不防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