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講的是什麼?

養個呆呆鎮鎮宅


在生活中常常會聽到這樣的疑問,那就是:“《易經》那套符號系統紛繁複雜,它的核心思想是什麼,智慧在哪裡?”下文將拋開“術數易學”的部分,簡要從“義理”的層面談下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在我看來,易的核心思想首先在於“三易”,其中“三易”是指:簡易、變易、不易。

簡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複雜再深奧,一旦人類的智慧達到,就可以把它們轉換成人們容易理解和處理的問題;變易:是指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發展著,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不易:是指在萬物皆變的前提下,有唯一不變的東西存在,就是能變出萬象之物的東西不變,或者說萬物皆變的規律是不變的。

歸結來說,對我們生活的啟示就是:用簡單的方法去把握不變的規律來應對變化的世界。再直白一點,就是用“損欲“的辦法,持守一顆道心(規律)去應對紛擾的世事變化。當人真正的放下自我了,靜下來了,才能夠有所安心,不焦躁,進而有所思考併成就事業。這就是《禮記 大學》中所謂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所以說《易經》的核心道理和儒家是相通的。

其實,《易經》說的三易的原則和道家也是相通的。莊子言:“執道樞而立於環中,以應無窮。”“環中”就像宇宙和生命那樣無始無終,這個圓圈有個中心點,你要是把握到這個中心點(看,方法簡單吧)就可以應對萬事萬物而對自身沒有虧損。

“三易”作為《易經》的核心原則,與儒家、道家都可溝通,你瞭解了嗎?其實,《易經》中蘊含著無窮無盡的智慧,有想了解具體內容的,歡迎在下方評論,之後會根據提問進行答覆哦!


東方國學


《周易》講什麼了?要先看是怎麼來的,再說講的是什麼。

周易怎麼來的?

周文王,本來就學了易經,算是非常精通的了。後來,被紂王囚禁在朝哥的時候,他每天沒事幹,只能每天繼續學習易經嘛。

在研究易經的過程中,他發現,還可以有另一種排法,而且用起來也相當有道理,而且更加方便和實用。這也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後天八卦,在文王之前那個易經的排法,是先天八卦。

這個後天八卦呢,就一直沿用到今天了。經過歷代賢達的演示和註解,我們現在學習起來,應該講是更方便和快捷了,也更容易理解。

周易講的什麼?

周易依舊是講太極生倆儀,倆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互相配對,生出六十四卦,然後再繼續演化,錯綜複雜,生生不息。

其實就是一個演化方式嘛,世界上萬事都是這麼演化出來的,基本出不了這個範圍。所以周易也被稱為預測學,只要你能深明箇中道理,你就可以推演出某一件事接下來會怎麼樣怎麼樣。

說起來挺簡單的,那大家要學習《周易》,就是你得足夠理智,你才會條理清晰,你才有恰當的思路去推演。不要看著裡面圖案和文字,莫名其妙,就以為是迷信了。當一個人真正的深入進去的時候,其實,除了敬畏,就是讚歎了。

所以,《周易》是什麼?只有有理智和智慧的人,才知道。而且,得深入進去了,才知道。


命理師陳一宏


周易是什麼?看相關的回答,都說的雲霧繚繞,莫測高深的樣子。實際上呢?


“全本全注全譯叢書”怎麼看都是比較經典的書籍。在這個叢書系列中,已經出版的有:黃帝內經、史記、左傳、戰國策、詩經、尚書、周禮、儀禮、論語、孟子、爾雅、老子、孫子兵法、莊子、荀子、列子、呂氏春秋、鬼谷子、韓非子、商君書等33部。再加上“中華書局”這個金子招牌,夠權威了吧?

我手上就有這本書。開篇就是《前言》,而《前言》的第一個,就是“一、關於《周易》的一些基本問題”:

《周易》本來是殷末周初人們用來占卜算卦的方法,起初,它並不是一本書,也沒有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卦爻辭,更沒有《彖傳》、《繫辭》、《象傳》、《文官》、《說卦》等被後代易學家稱之為《易經》或“十翼”的部分,只是蘊含數理邏輯的卦畫而已。後來,經過長期的演繹,這些卦畫與事物產生了一定的對應規律後,人們就逐漸在每個卦畫下系屬了一些簡約的卦辭。再後來,《易》“變則通、通則久”,於是,又在六十四卦的各爻之下系屬了爻辭。至此,《易》就有了卦畫、卦辭和爻辭,形成了漢代易學家稱之為《周易》的部分。到了漢代,又將《易傳》併入,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周易》的樣子。

跟頭條上的其他回答的虛無縹緲、故弄玄虛相比,這一段文字顯然屬於“說人話”,通俗易懂。

所以,周易是什麼,這一段概括是最靠譜的。周易是什麼?是“日暈風、月暈雨”,是“貓洗臉狗吃草,不三天雨就到”----生活中探索未至事物的總結。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相對於時間上其他民族而言,最富於研究和創造。堯舜禹三位先賢,共同點都是治水。對洪荒世紀而言,治水是與大自然做抗爭,為中華民族的生存搏一線生機。諸如息壤之類的記載,或許有人覺得這是神話,並不靠譜。但是,任何民族的古代神話,體現的都是這個民族最原始的思維方式,由此證明,中華民族是一個善於同大自然做抗爭的民族,大概無人否認。對比著看,同為洪荒時代的西方,面對洪水“發明”了諾亞方舟,同樣不靠譜的神話,西方體現的是逃、是賭一線生機。孰優孰劣,一目瞭然。

在沒有科學理論、科技等支持的情況下,未知事物能描述成什麼?和其他未知事物的聯繫。是用一些符號記錄當時的“眼見為實”。《易經》是什麼?是中華民族探索大自然,探索未知事物的“心得筆記”。僅此而已。


把《易經》奉為中華文化的根,有點超級搞笑。

難道在你的眼裡,中華文化就是從占卜算卦開始的?顯然是自吹變成了自黑。


滄桑短笛


記得孩童時(一九七六年後),在鄉村即常見八卦畫象,覺得很是新奇,不明所以,更是好奇。

八二年(我15歲),第一次有幸看到了《羅家推算通書》,濃濃的興趣,深深的折磨。問周圍,無人能懂;有疑問,無人可釋。間中許多繁體字,還好,有《字典》幫我。八三年,偶然撿到一張油印《看相秘訣》的A4紙大的看相口訣,如獲至寶,一邊懷疑一邊驗證,竟然發覺準確率高於七成,於是乎一頭鑽進了玄門,……無師無兄,寂寞莫名。八七年始學《四柱算命術》〈臺灣版〉(繁體字),居然不知師傅是誰?今查百度,意然說是李明居,嗚呼,香港真有大師呼?難不成是我緣淺,致所見旨昏庸者呼?

九五年秋,有幸在深圳寶安“錦昌文具書店”購得了藍允恭老師著的《太極預測學》,如醉如痴,亦癲亦狂,至此終於瞭解了八卦,正面了易學。

(鋪貼太長)現在講“周易講的是什麼”?首先,它是一部哲學典籍,然後它才是一部卜筮書。它用太極、陰陽、五行、八卦,乃至八八六十四卦的邏輯思維與行為準則為標準,來分折、思考、判斷,進而預測(推斷)宇宙間萬事萬物的各種問題。

古云:“十年學成狀元,廿年難通周易”,又云:“一入易門深似海,不是真人莫進來”。皆言學易之不易、通易之艱難。沒有深刻的人生閱歷,書本再熟,也難以懂易的。《易》是包羅萬有的,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獨特的思維體系。

《易》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幾點:

1,無極觀:宇宙無限,時空無垠。

2,同一觀:天人合一,你中有我。

3,陰陽觀:陰消陽長,對立統一。

4,變易觀:動靜循環。虛實轉換。

5,必然觀:不定而定,不然而然。

6,統計觀:規律驗證,去偽存真。

7,模擬觀:客觀推演,觸類旁通。

8,感應觀:抽象領悟,感而遂通。

《易》主要講的就是這些。另外,輕輕的告訴你,易不止《周易》,之前有《連山》、《歸藏》,以後或許有“九爻卦”,甚至是“十二爻卦”,事物總是在循環變化中,這符合《易》的“變易觀”。

所以我否定“萬物皆空”,空的盡頭就是實,物極必反,“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說:有形跟無形的事物,沒有本質上的不同,有形無形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比方說,最常見的水的三大變化:氣(空)→水(能見質而不定形)→冰(色)→水→氣……。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活潑時,充塞天地,消沉時,縮於一丁。

最後,我持肯定態度地告訴你:“易始於佔亦終於佔”。

(微醺所作,絕對原創!歡迎轉發,改臉需稟!)


算命先生溫為順


周易講的第一件事是天文曆法以及與節氣相關聯的物侯。如地天泰來表示春分,自大雪坤始至冬至一陽生是為地雷復。所以古詩裡有《冬至人間號一陽》,一陽復始之說。在北方溪流中也是小寒開始溪水反漫過冰層次上夜間又凍住使冰層加厚提高,而溪旁之柳樹根部枝條反在最冷時變綠水份增加。易經認為這時寒為餘氣而一陽動。到春分時為三陽之氣至是為泰卦,故有三陽開泰之說。而陽氣滿於夏至時暑氣尚未盛。從這裡看出既有物候先動之基又有餘威滯後之象,任何事物的變化自始至終其過程因果都有原理絕不可違背!

第二歷史事件的記載,從事件的發展變化推究其起始根源及結局。從而為研判相似的事件提供依據。如水火既濟,火水未濟,山地剝,地山謙等。

又以每卦有六爻分指三陰三陽之氣,三陰為太陰、少陰、厥陰。三陽為太陽,少陽,陽明。這在中醫典籍中尤為常見!例如手太陰肺經_足陽明大腸經;手少陰心經__足少陽小腸經等!醫易同理,對醫學的辮證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後就是占卜了,後世在周易原書基礎上又發展出漢京房的納甲法以天干地支入卦以五行生剋制化為運算法則以決吉凶。又有梅花易術以數字入卦,使的字形筆畫、手臂大小、來人方位、聲音等皆可入卦而則佔測精準。

又有四柱推命,就是排八字。麻衣相法等!這些只能算命不可決斷事物,比方說出門經商有正東南方、東南南、東南東三個近似方向哪個更吉就沒法斷了!

當然還有更高級的算法奇門盾甲!

看來易經為百經之首決不是那麼簡單的


風過了痕


講以變應變和生命起源。

《易經》的內涵應該說“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包羅萬象。

這裡僅從兩個點分享下自己的看法,略伸管窺蠡測只見。

1.以變應變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叫:以不變應萬變。

還有一句:萬變不離其宗。

誠然,很多東西是不變的,尤其是無形的理論或者規律,但人們的思維往往會“原地踏步”。

《易經》中的“易”一般有三種內涵:不易,變易,簡易。

不易,即為變得原則。

變易,講變化的規律。

簡易,講大道至簡。

這裡小編要強調和分享的是變易,因為它太重要了。

人的成長就是一個變得過程。

童年有童年的思維和行為,壯年有壯年的,老年時又不一樣。

很值得重視的是我們的想法往往沒有跟上外界的變化。

人有天性中的“壞舊”情感,如果不警惕就只剩下回憶。

看當今各種經典致敬,各種致青春,各種童年回憶。

這種回顧過去的方式沒有不好,可是如果都在關注過去,哪有未來?

人之間的關係一直在變。

人類之間最難處理和最消耗感情的關係恐怕是婆媳關係

很多婚姻不是敗在小三手裡,而是敗在倆娘手裡——新娘和老孃。

有句話說的好:女人永遠不變的是善變(這裡並無貶義)。

女人天性比較感性,如果性感就更感情豐富。

男人如果不會迅速跟著女人的情緒“變”,結果往往很糟糕。

其實"變"的思維我們都訓練過,那就是“函數思維”。

很多人上中學開始最頭疼的就是函數。

函數對於生活的意義而言,小編認為就是一個“變”字。

對於一個函數,不同區間,不同取值範圍,它的變化千差萬別。

對應一個人,小的時候是父母照顧,成年後和父母之間彼此照顧,到了中年照顧父母。

角色不變怎麼能行?

因為一個永遠不停一直在變的東西是時間

2.生命起源

生命起源於海洋。

這是研究生物進化的一個重要命題。

看一下在六十四卦中有何體現?

關於六十四卦的排列,有一個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 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 大過坎離三十備。
鹹恆遁兮及大壯, 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 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 是為下經三十四。

因為六十四卦由八卦兩兩結合而得,

所以也經常以八個為一組來研究。

再上一個圖看一下。


如果把八個看作一組,一個階段,第一組的八個就很有內涵。

《序卦傳》是孔子所撰的《易傳》十翼之一,上面的卦序歌就是根據這個而來。

《序卦傳》當然可以有多角度解讀。

這裡從人類進化的角度去理解,六十四卦講了一個進化過程中的大循環。

在上面的圖中看到,第一組八個卦首先是先有天地,人間萬事萬物,必然有天地之後而誕生 。

乾坤兩卦,一個純陽卦,一個純陰卦,也象徵初始的陰陽。

後面六個依次出現了不同階段。

請注意觀察,六個階段中都有坎卦坎為水。

也就是說,開天闢地之後,雷,山,土地等與水結合生出了不同的生物。

需要注意的是,《易經》是自然抽象後的理論模型,這裡解讀也是在文化層面,絕不可硬套物理世界的具體事物。

六十四卦一開始就明確的給出了這樣一個“暗示”:天地之後,一起從水開始。

這和生命起源於水是多麼的一致。

不神奇嗎?

有不同觀點歡迎來噴,也歡迎大師來批評指點。


胡蝶觀


''經''就是道,就是理;天地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闡明天理、人道的書,''經''是最種聖的典籍,權威的著作,也是一切真理的源泉。天理亦即人道。

宇宙包羅萬象,變化莫測;人生機緣際遇,難以預料;《周易》易經辭傳中說:''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於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周易》易經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萬物之情;究天人之際,探索宇宙、人生之變、所變、不變的大原理;通古今之變,闡明人生之變、知變、適變的大法則,以為人類行為的規範,這一天理即人道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稱作天人之學'',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一切學術思想的根源,我國傳統文化的最大特色。

''易''這一命名,含義如何?

一說;伏羲畫八卦,遠取諸物,''易'',是飛鳥的形象。

一說:依據最古老的字書《學文解字》,''易''即蠍,是蜥蜴的形象。蜥蜴的保護色,隨環境不時變化,以變化的含義,命名為''易'',以象徵宇宙的千變萬化。

《說文解字》中又說:''易''是由日月兩個字組成。因而,代表陽,月代表陰,以象徵''易''的陰陽二元哲學。

後漢的鄭玄,在他的《易贊》中,更將''易''的定義,高度發揮。他說:''易''這個字有''簡易'''、'變易''、''不易''這三種含義。

宇宙萬物,時刻變化,人事也是如此,所以說''變易''。然而,變化不息的大宇宙,卻具備法則性,井然有序,循環不已,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小宇宙人的命運,也同樣具有法則性,所以說''不易''。由於這一''不易''的法則性,就能瞭解大宇宙的天地法則,可以遵循,同樣的,小宇宙的人的動向,也能預知,可以規範,所以說''簡易''。因而,《周易》這部書,就能以簡單的象徵符號與數字,表示出這種''簡易''、''變易''、''不易''的現象變化,產生占卜的作用。所以,由這一思維方式去探索,宇宙森羅萬象的變化,無不有一定的規律、因果關係,可以追尋,而占卜能夠預知吉凶,也就沒有什麼不可思議了。

傳說伏羲是人面牛身的文化神,古代傳說中的帝王,他首先畫出三畫的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這八種卦,周文王在被殷紂王囚禁在羑里的其間,推演成八八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由一與一兩種稱作''交''的符號,由下而上,順序以六畫構成。一與一的屬性相反,一代表陽、剛、男、君、強、奇數等,象徵積極的事物,一代表陰、柔、女、臣、弱、偶等數,象徵消極的事物。在解說的傳中,多使用概括的用語,''剛''與''柔'',或''陽'與''陰'',所以,一稱作''剛爻''或''陽爻'',一稱作''柔爻''或''陰爻''。

一具陽剛、積極、獨立的性格,用奇數一、三五、七、九中最大的九代表,又稱作''九''。一具有陰柔、消極、依附的性格,用成對偶的偶數二、四、六、八、十中間的六代表,又稱作''六''。

''卦''的構成,是由下而上,最下方的位置,稱作''初'',順序而上,為二、三、四、五最上方的位置,稱作''上''。

例如開始的乾卦,全部是剛交,由下而上的六 爻,稱作''初九'',''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又如第二卦的坤卦全部是柔交,由下而上的六爻,稱作''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在乾坤兩卦中,除了有形的六爻之外,還有無形的''用九''''用六''。這是例外,在其它各卦,都只有''初''到''上''的六爻。

由六爻構成的六十四卦,以七下各三爻為一組,上方的三爻,稱作''上卦''或''外卦'',下方的三爻稱作''下卦''或''內卦''。

種種史料記載,戰國時代的儒,佛、墨諸子百家,以及唐、宋以後的儒、佛、道各家的學術思想,也無不源源《周易》的天人之學。可見巜周易》預測學在我國文化學術史上的崇高地位。


誰傻了


《周易》是周文王借筮卦體裁寫的六十四篇政論文。周文王在《周易》六十四個卦爻辭中提出了一系列建國方略和各項方針政策,涉及到戰爭策略、國家體制建設、思想建設、社會管理、教育方針、水利設施建設等各個領域。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個卦辭,即是一箇中心論點,六個爻辭則是這一論點的延伸。

下面以《周易-》舉例,用講故事的方式把離卦解釋給大家聽。

這一天,院外一陣馬嘶車響,原來是親信大臣閎夭來了,文王高興地迎出門去。閎夭是周國領導層的核心臣屬,為人機智靈活,善與人打交道,這次一來看望侯爺,二來代替公子發請教一些國家大計。文王很高興公子們有心提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便對閎夭說:“我們和商王之間的戰爭性質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你看看這個卦:”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閎夭反覆打量著卦符:“外陽包著內陽,又像絲網包著內核,內核為動態,有孕育之象。離(離)字左為離,離為蟲獸;右為隹,隹為翅膀。帶翅膀的鳥不會包含在內裡;蟲和翅膀也不能分離,因為它們是合在一個字中。一定是一個孕化之物。”小丁伸出食指一點:“離一定是蠶繭。蠶作繭包住自己,又孕化為蛾飛出繭外。”

文王點點頭:“對,就應該這樣分析問題。這只是分析字義的第一層,第二層是要明白字的指向。蠶吐絲作繭是為了保護自己,以便在繭中完成自己的孕化。這裡面的步驟是蠶吐絲為奉獻自己,做出繭來才能保護自己,當孕化完成了,再把繭咬破而出。”

閎夭接過話:“明白了,我們要為商王做事,借商王的旗號來保護自己,完成自己擴大疆土的任務。當完成了我們的戰略佈局後,就可一舉將商王朝殲滅。”文王高興地連連點頭。

閎夭問:“養母牛是為了生小牛,卦辭為什麼寫畜牝牛吉呢?”文王緩緩說:“這是革命和守成的關係問題。蠶必須把繭咬破才能獲得新生,就是我們必須消滅商王朝才能建立大周朝,是敵死我活的矛盾,態度要堅定,目標要明確。建立大周后,母牛所指的生命的繁衍,就是朝代的不斷延續,這是其一;我們將要採用的世襲制有別於大商,是父死子繼,要保持嫡系的正統性,這是其二。這個卦辭談的是革命性質和國家政體問題,一定要重視。”

初九履錯然,敬之無咎。

閎夭說:“‘錯然’比喻像塗了層金黃色。初九穿著用金黃色蠶絲編織的鞋,說明是富貴之人,應當尊敬他們。我想侯爺是告訴我們,對商王手下的達官貴人要敬禮有加,畢竟我們要借用商王的旗號來保護自己,應爭取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實現自己的目的。”

六二黃離元吉。

六二居中,靜而不動,是黃色的蠶在繭中等待時機。閎夭問:“為什麼寫元吉?”“元是指國家,意在指明‘黃離’要從國家戰略的層面上考慮。”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兇。

閎夭問:“日昃指太陽將落。侯爺都是用日代指王,日昃是商王朝要沉落了,和離有什麼關係呢?”“這是指蠶破繭的時機,一定要在敵人衰敗之際才能破繭而出。”

鼓是儀仗的規模,不鼓指沒有盛大的儀式了。缶是敲擊的樂器,商王自己敲著缶唱歌,比喻商王眾叛親離,成了孤家寡人。閎夭說:“大人一旦變得像耋耄老人一樣,這個朝代也就要結束了。”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九四是到了外面。突如,是從洞裡鑽出來的樣子。其來如,蛾子慢慢爬過來。焚如,蛾子晚上出來,衝燈火飛過去燒著了。死如,生命結束了。閎夭問:“蛾子死就死了,為什麼還要‘棄如’呢?”文王答:“這是孕化的時機不當。晚上出來衝著光亮飛,還不被燒死嗎!蠶賴以保護自己的繭因咬破了也沒用了,只好丟棄掉。棄如者不是被燒死者,而是原本有用的東西也變得無用了,只好丟棄。”原來是因為時機不當而導致前功盡棄,沒有了保護層,也就沒有了成功的機會。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六五成功地完成了孕化,蠶變化為蛾,破繭而出。閎夭問:“涕沱若,是冤屈或後悔才如此哭泣。戚指親人,親近的人在埋怨他。在滅亡的時刻應該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吉是誰吉呢?”“整個過程吉。六五作為王位,處在陽爻的重重包圍之中,毀滅勢在必然,此時我們出兵可一舉成功,能不吉嗎!”

上九王用出徵,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

閎夭不太明白:“九三爻有‘日昃’,表示商王;六五尊位並沒寫王,為什麼上九反而寫王呢?”文王微笑而答:“這個‘王’不是現任之王,是指商湯。商湯滅夏正是乘夏行將就木之時行征伐之事,他消滅了暴君,獲得了天下,還獲得了好的名聲。‘匪其醜’,不是一夥醜惡之人。贏得天下還要贏得人心才行。”


楊吉德


周易是一個整體的稱呼,它包括兩部分,一是易經,二是易傳,易經是流傳的最早的原始部分,是文王撰寫的部分;易傳是後來孔子等人撰寫的部分,是對易經的研究與詮釋部分。

從文本的角度劃分,可以分為三部分:原文本、前文本與後文本。最早的原著是原文本,現在流傳的易經部分實際已經不是原文本,真正的原文本已經不可得了,就將流傳的易經部分認為是原文本了。前文本是對易經的早期研究文獻,易傳就屬於前文本。後文本就是後人對易經的研究文獻,數目眾多,良莠不齊。

當今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在真正的原文本滅失的情況下,只好將流傳的易經文本當成原文本,而流傳的文本在流傳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偏差甚至錯誤,但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將它當成原文本也是權宜之計,這一點所有的研究者應該清楚,不能有糊塗概念。

對於前文本的易傳部分,眾人應該清楚這是在易經產生之後許多年產生的,孔子相對於易經的產生也是後人,相對我們今人是前人,所以易傳部分只能歸類於前文本。易傳是孔子等人對易經的研究,由於他們研究的基礎就有一定的偏差,所以在他們研究之後又產生了一些偏差,這部分絕對不是原文本,這是對易經的研究文本,許多後人將這部分也當成了原文本,這是極大的錯誤,是後人研究易經時必須注意的問題。

後文本就太多了,這其中存在兩個最大的問題,一是後人將前文本當成了原文本,這樣研究的基礎就錯誤了,研究的方向就有問題了,而且研究的結果就更容易出現偏差了。二是人們研究易經並沒有專注於對易經的研究,而是許多人在研究易傳,要知道,研究易傳實際是對易經研究的研究,而不是研究易經本身,由於研究基礎的錯誤,研究的許多結果產生了更多的偏差,阻礙了易經的研究與發展,這是研究易經這麼多年而沒有重大發展的一個原因。

綜上所述,人們在研究周易的時候概念要清楚,要知道自己研究的對象是什麼,研究的基礎是什麼,研究的方法是否正確,不能統兒論之,走上歧途,得到事倍功半的結果。更應該清楚,易經是真正的經典,易傳是對經典的解釋,這裡有解釋清楚的地方,也有沒有解釋清楚的地方,但被後人也認為是經典,所以後人應該有一個清楚的概念。


現在再關注易經講了什麼:

易經首先是科學書,其次易經是哲學書,最後易經是占卜書。

科學書是說,易經首先應用的是數學的基礎,它是二進制的表示形式,八個單卦是八個數字,每一重卦是一個數字,六十四卦是六十四卦數字,並且他們滿足二進制的運算規則,是標註的二進制體系。

然後是易經揭示了事物運動的週期與規律,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都是一個循環的事物運動週期,在其中還表示出不同的事物運動階段,這樣的週期與階段還可以用立體的形式表示,構成易經的三維詮釋方式。

最後,在上述基礎之上,可以總結出易經的核心規律,即01537624的運動規律,這是一個事物運動的普遍規律,由這個規律構成易經的主體結構,構成易經的邏輯關係,構成易經更高可靠性的依據。這個規律掌握與規定著所有的事物運動,是推動歷史車輪轉動的無形的巨大力量。

哲學書是說,易經闡釋了眾多的人生哲理,有人從易經中總結出四個定律、八個準則、25個天規等,最多的是64個信條。事實上,在對易經進行全面的理解與透析之後,可以將每一爻精煉為一條哲理,64卦就有384個以上的哲理,這些哲理是指導人們行為與思維的準則,有了這些哲理就可以掌握事物運動的規律,可以明辨前進的方向與方法,可以徹悟人生的真諦,並且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易經、更廣泛的宣揚易經,更尊崇易經的價值。

占卜書是說,有了上面科學書、哲學書的基礎,想將此書與事物運動分開也不可能了,而且,有了事物運動週期與規律的基礎,有了哲學的思想與方法,通過易經對事物運動進行有效的預測成為了可能,並且預測也具有了科學的依據,有了它前瞻的合理性,所以易經也是一本占卜書。這裡要注意的是,占卜是易經次要的功能,也是不能擺脫的功能,這時要注意有些人將它功利化,虛幻化甚至罪惡化,這就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易經是中華民族的璀璨瑰寶,在明確了它的性質之後,我們應該懷著崇敬的心情加以繼承,更應該本著負責任的態度進行宣揚,使中國千年的古文化在全世界發射出更加絢麗的光芒。


於雁鳴的哲學與易經


古人祖先總結的生活經驗規律彙總,留給後人子孫的瑰寶,有——山、醫、命、相、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