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瓷——传奇越窑

中国的瓷器生产,从商代出现原始瓷器到现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如果从东汉成熟瓷器的烧成来计算,东汉晚期开始到现在也已经有近二千年的历史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应该说始终是以青瓷的生产为主流的。虽然唐代讲到“南青北白”,有点平分江山的意思但是青瓷依旧是主流。到了宋代,宋代的五大名窑里面,除了定窑生产白瓷,汝窑、官窑、哥窑、钧窑都是属于青瓷系统。

中国青瓷——传奇越窑

越窑是我国闻名遐迩的青瓷窑之一。越窑青瓷是中国最久远的瓷器之一,是世界公认的“瓷母”。古越地不仅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也是我国瓷器的诞生地。越窑烧造瓷器历史悠久,从西周原始瓷到唐宋秘色瓷,从未间断,唐代越窑青瓷成为皇室贡品,唐诗人陆龟蒙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越窑青瓷的典雅秀美,对其釉色清澈碧绿、如冰似玉的光泽,给人以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誉称为秘色瓷。越窑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青瓷——传奇越窑

越窑主要器型有盘口壶、鸡头壶、执壶、碗、格子盘、熏炉、托盘、等。常将口沿做成花口、荷叶口、葵口,作成玉璧形或多曲结构。广交藏友 要积极参加收藏组织,参加收藏会所的学习,这是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藏品想送拍一线拍行(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等)邵先生,185,956-9945,3。许多器物还能逼真地模拟自然生物的形态,如照瓜形制作的壶,仿海棠花式的碗等惟妙惟肖,其中模仿荷叶形状的洗子,则更充分发挥青釉莹润欲滴的特色,十分美观。越窑胎体为灰胎,细腻坚致;釉为青釉,晶莹滋润,如玉似冰。盛 唐时期越窑为六大名窑之首,已跻身于金银珠宝、丝绸绫罗之行列,被皇室列为供奉神灵的珍贵品之一。

越窑青瓷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倍受人们的赞赏和青睐,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越瓷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越瓷不但是供奉朝廷的贡品之一,而且又是唐代的一种重要的贸易陶瓷。同时与唐代精美工艺品和文苑艺术交相辉映,在工艺美术领域里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界。

中国青瓷——传奇越窑

隋、初唐继承南朝风格,生产碗、盘、盘口四系壶、四耳罐、鸡头壶等产品。盛唐以后产品精美,赢得声誉。产品都做得很规整,一丝不苟。常将口沿做成花口、荷叶口、葵口,底部加宽,作成玉璧形、玉环形或多曲结构,十分美观。胎体为灰胎,细腻坚致;釉为青釉,晶莹滋润,如玉似冰。越窑青瓷与茶文化的美妙结合,是越窑青瓷文化的核心,釉色清润,代表着生命的颜色,代表着自然的颜色,也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不懈奋斗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不断地努力,由此来保护越窑青瓷这一老祖宗的文化,能够永远的传承下去。

越窑始于东汉,衰落于南宋。据资料显示,在汉代时期上林湖一带已经开始有了烧制青瓷的工艺,而在中原地区还在使用陶器。在三国至南朝时期,因为曹娥江是浙江东北部最为重要的运输通道,从而造成了该区域成为了越窑的生产中心,发展成为一种中国陶瓷文化。经过隋唐初中期的发展,在明唐至北宋前期,发展成以上林湖为中心的越窑生产基地,陶瓷文化中心,越窑的产业发展也空前繁荣,达到鼎盛状态。

中国青瓷——传奇越窑

诗人皮日修在《茶瓯》中诗云:“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似月魂起……” 还有诗人陆龟蒙在《咏越窑秘器诗》中写道:“九州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另外,文人徐寅在《贡余秘色茶盏》中云:“捩翠融青端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从以上古人诗句中得知,当时越窑的产品是有部份烧制精良的器皿,要贡奉给皇家御用!至于到了东晋中期以后,越窑青瓷多为日常用具,如烛台、灯、盆、钵、盘碗、壶、砚等,造型趋向简朴,装饰简练,纹样以弦纹为主。在东晋晚期出现的莲瓣纹,在南朝时成为越窑青瓷的主要纹饰。器物上装饰有小而密集的褐彩。器物以日用品为主,胎、釉分为两种。一种胎质致密,胎呈灰色,施青釉。另一种胎质粗松,呈土黄色,外施青黄釉或黄釉。

中国青瓷——传奇越窑

从唐代到五代,是它的兴盛时期,到北宋还在继续延烧,然已开始走下坡路。终于,北宋中期以后,其地位逐渐为龙泉窑所替代,并且到南宋就停烧了。越窑的窑址是以浙东慈溪的上林湖窑为中心,包括上虞窑的寺前、帐子山、凌湖和慈溪的上岙湖、白洋湖一带的产地为其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