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從邊陲小鎮到開放前驅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北海,南珠古郡,絲路漫漫,遺澤千年。從2000多年前“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到19世紀開埠,從1984年成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到“一帶一路”重要門戶城市,北海篳路藍縷,記載海上絲綢之路歷史的“活化石”,正成為推進向海經濟,落實“一帶一路”偉大構想的前驅。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遠眺合浦縣漢代文化博物館。 李君光 攝

開放歷史:

承載了北海人亙古不變的基因

據《漢書·地理志》載:“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船行可達有都元國……黃支之南,有已程不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這是史籍對“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記載。北海第一次開放,成為中國走向海洋的發軔之地。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英國駐北海使領館舊址。李君光 攝

19世紀鴉片戰爭後,《中英煙臺條約》逼迫北海成為通商口岸,英、法、德、美等國在北海設立領事館及洋務機構,對外商貿文化交流興盛一時,成為南方的重要商埠。這是北海歷史上的第二次開放。

進入20世紀80年代,北海被國務院列為首批14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之一,北海經受世界經濟浪潮的影響、接受市場經濟風雨的洗禮。這是北海歷史上的第三次開放。

1981年8月,高德人民公社橫路山、馬欄等大隊作為首批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試點,進行為期50天的試點工作,打響了北海改革開放的第一炮。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北海北岸的建築群,將“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化為現實。 郭慶華 攝(請將手機橫屏觀看。)

歷史悠悠,滄海桑田。40年彈指一揮,40年滄桑鉅變。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1993年建設中的北海火車站。吳志光 攝

1984年,是北海站在國家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零公里”起步點。那時,北海還是一個“袖珍”小鎮:沒有火車,沒有飛機,甚至連一條二級公路都沒有。一位退休老幹部在回憶錄中寫道:去南寧開一次會,200多公里的路要走7個多小時,早上出門晚上到;如果去桂林,必須在途中住宿一晚。城市建成區面積僅9.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約11萬,生產總值15912萬元,國民收入10291萬元,人均收入僅608元。全市的招待所加起來還不到10家,共十來間客房,更沒有空調。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石灣高速立交。吳傑攝

歷史的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1984年,前一年剛從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的北海躋身14個港口城市,站到了與經濟特區一起的對外開放第一序列。高擎對外開放大旗,北海人民和海內外投資者胼手胝足,真抓實幹,不斷開拓創新,奮力拼搏,踏上了爭做時代弄潮兒的新徵程。

基礎薄弱,人才缺乏,國家給予一系列優惠政策,但路需要自己去闖。機遇的大門突然打開,怎麼乘勢而上、加快發展,這對於北海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北海高德古港。李君光 攝

修建機場、修建碼頭,升級電力、通訊等功能,完善道路、供水、金融、商業等現代化城市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全面開工,全市上下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開發熱潮。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廣東南路立交橋夜景。 許振國 攝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乘著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的春風,北海人民解放思想,大膽探索,抓住機遇,引鳥築巢,實施土地成片開發,迅速形成了“窪地效應”,掀起了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高潮。一大批海內外投資者、專家學者、管理人才從海內外匯聚北海,共同開發建設北海,北海在短期內實現了對外開放的突破和跨越式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開放合作:

培植了北海人海納百川的氣質

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開放都是北海最突出的比較優勢,過去取得的成就得益於開放,當前和今後的發展仍然要依靠開放。這是北海歷任班子、歷任領導一直秉承的共識。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俯瞰北海市花公園。吳傑 攝

作為我國西南的邊陲小城,由於缺乏產業支撐,北海的綜合實力仍然較弱,“總量小、基礎差”的現狀仍然沒有根本改變。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開發熱潮過後,北海相當一段時間一直處於艱難爬坡階段,與其他沿海城市形成了較大的落差。潛力如何挖,路子如何走,在進入新的世紀後,北海不斷思索、探求。

隨著國家不斷擴大開放,北海在實踐中探索和完善“堅定不移地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以‘引進來’為重點,建設園區經濟,做強做大旅遊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海洋產業和現代農業‘四大支柱產業’”的發展路徑,在發展中化解遺留問題,促進更大的發展。經過艱苦努力,北海成功地化解了停緩建工程、空置商品房、閒置土地和歷史債務等遺留問題,消除了“經濟泡沫”的痕跡,園區經濟迅速崛起,出口加工區封關運行,工業園區、大學園區初具規模,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發展勢頭喜人,北海進入加快發展的新階段。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北海市上海路立交橋。李君光 攝

“發展是硬道理”和“發展是第一要務”成為北海廣大幹部群眾的錚錚誓言。 2008年1月,《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獲國家批准,北部灣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北海迎來“黃金十年”。200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實施北海三年跨越發展工程的重大決策:一年繼續打基礎、兩年明顯見成效、三年實現大跨越。跨越發展,打破了發展的一段時期以來的沉悶局面,夯實了北海這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內驅力。

從2010年到2012年短短三年時間,地區生產總值比2008年翻了一番以上,財政收入翻了兩番,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翻了兩番多,GDP、財政收入、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在全區和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位居第一。北海打破了經濟起落不定的怪圈,持續多年保持優質較快發展,呈現“速度快、質量好、結構優、後勁足”的鮮明特點,綜合實力實現了大的跨越。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中石化北海煉化廠區。李君光 攝

一組數據是這個“黃金十年”的最好註釋:鐵山港貨物吞吐量從2010年的117萬噸增至2017年的1875.4萬噸;電子信息產業產值9年間年均增長44.14%,2017年達到870億元;在北海產生了廣西第一臺筆記本電腦、第一臺海量存儲器、第一臺LED自適應顯示器……

開放征程:

鑄就了北海人追逐夢想的品格

不斷擴大對外開放,這座城市改革的航程沒有絲毫減速,開放也將繼續塑造北海的未來。

開放、創新、包容,已成為北海這座城市最鮮明的品格。這種品格既是新時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生動寫照,更是北海改革開放的具體實踐。

如今,被歷史長河淹沒的古港被現代化港口所代替,一臺臺吊機高高矗立,一艘艘萬噸巨輪忙碌穿梭……

風帆啟航再馳騁,大海揚波作和聲。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習近平來到鐵山港公用碼頭。新華社記者鞠鵬 謝環馳 攝

2017年,是北海歷史上的一個特殊年份。這一年的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海並作出打造向海經濟、譜寫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的重要指示,如一盞閃亮的明燈,指引著北海前行的道路,激勵著北海人民幹事創業的熱情。

建港!打造向海經濟!承載著一代又一代北海人的夢想,更是北海人民一直努力追逐的奮鬥目標。建港!才能連接走向國際的大通道,才能搭起北海大開放的“國際橋樑”,才能發揮有機銜接“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作用。

“打開窗子,才能實現空氣對流,新鮮空氣才能進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對外開放,思想解放與生動實踐結合才能結出豐碩成果。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遊客在僑港品嚐海鮮大餐。許振國 攝

向海經濟,前,需要輻射,後,要有依託,只有打通“盲腸”“末梢”才能成為前沿。2017年,北海港口岸擴大開放鐵山港區通過國家驗收,打通了北海向海經濟的“任督二脈”,北海擁有了參與全球經濟合作的“國際通行證”,昂首闊步邁入“大港時代”,開啟了北海對外開放的新里程。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北海鐵山港碼頭。 李君光 攝

如今,北海港已建成61個泊位,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5個,碼頭岸線總長7597米,年通過能力為貨物5164萬噸、集裝箱5萬標箱、滾裝汽車35萬輛、旅客22.15萬人。從1995年北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01萬噸,到2017年底貨物吞吐量3168.77萬噸、外貿進出口總額230.9億元,這不僅是數據上的倍增,更是北海邁向向海經濟的鏗鏘步伐。

如今,在“向海時代”,北海面對國際,全面提升格局:打造海陸空立體“大交通”,為向海經濟“鋪路”。從改革開放之初的北海市管養公路不足200公里擴展到2900多公里,一條條高等級公路,讓北海的“城市脈絡”暢通無阻;每天呼嘯進出的34對動車組,讓北海與更多城市實現“無縫對接”;吞吐量突破200萬人次、通達33個城市的29條空中航線,讓“詩與遠方”不再遙遠;一艘艘國內外萬噸巨輪來回穿梭,續寫著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西南大道上的黃花風鈴樹成為珠城靚麗一景。 許振國 攝

如今,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幸福感越來越強。2017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29.8億元,與1984年比將近翻了100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1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49元,與改革開放之初相比翻了50倍。

如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第四海洋研究所、獲批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國家級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範基地、全國第三個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入境再製造/全球維修示範區、北海綜合保稅區……9塊金燦燦的國家級平臺牌子,為北海人實現向海夢想奠定了堅實基礎。

北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乃學指出,打造向海經濟,我們要大力發展港口建設和國際物流,大力推動產業發展,加快與東盟國家形成物流鏈和產業鏈。同時,通過港口發展和對外開放,把北海建設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樞紐和經濟高地,發揮北海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2018年8月9日,由北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委託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編制的《北海市向海經濟發展規劃》在北京順利通過專家評審,正著力構建“一島兩帶三港四路五組團”向海發展空間佈局。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北海北部灣廣場(城市會客廳)。 蔣禮宏 攝

開放藍圖:

寫了北海人向海發展的激情

一個地方的發展,只有在全局和時代的座標上去認識和把握,才能更加準確、更加清晰。

攤開地圖,廣西1000多公里的海岸線就像一張滿拉起來的弓,在這張強弓背後,是2億人口的廣闊大西南腹地。北海就像蓄勢待發的箭頭,站在這個箭頭位置,向西南看——隔海相望是經濟快速發展的東盟各國;向東瞧——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粵港澳大灣區;向前走——漂洋過海,這裡是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西亞、非洲和歐洲最便捷的通道。“南向、北聯、東融、西合”,為北海新時代發展注入了開放的新鮮血液。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城市新貌。 吳傑 攝

去年以來,北海人民對標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用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以新發展理念作為指揮棒,提出圍繞“綠色發展、樞紐建設、全面開放、海洋產業、造福百姓”五大板塊打造向海經濟。“四個龍頭”舞得虎虎生威,“四大會戰”建設如火如荼,珠城大地處處湧動著幹事創業的熱流、迸發出趕超跨越發展的激情。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如火如荼地開展,北海企業積極開拓“一帶一路”市場,就像種子被風吹到世界各地,生根發芽。

不斷升級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正成為北海經濟融合互利共贏的通道,增進了對外友誼交流的橋樑。一個個涉及電子信息、石化能源、生物科技、機械製造、倉儲物流、文化教育、農業等領域的項目在北海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北海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位於北海工業園區內的三諾生產車間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三諾集團是世界第一大音頻產品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李君光 攝

如今,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產業發展思路,北海正全力打造電子信息、石油化工、臨港新材料、海洋產業、林紙與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和高端服務業7大“產業樹”。一批百億級、十億級的大項目陸續進駐北海,總投資540億元的惠科項目、投資850億元的銀基項目、投資500億元的川港產業合作園項目、投資300億元的當紅齊天項目、投資109億元的信義產業園、投資100億元的中電信息港二期、投資100億元的凡普金科金融科技小鎮……將再次激活新時代新北海持續強勁發展的“細胞”。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北海LNG接收站航拍圖。北海LNG接收站是中國大西南地區首座LNGL接收站,肩負著兩廣及大西南區域天然氣供應的重要使命。李君光 攝

如今,在這座曾經名不見經傳的邊陲小城熱土上,昔日一片片木薯地變成了今天塔罐林立的現代化廠區,昔日一片片海灘塗變成了今天前景廣闊的深水港區,昔日一片片旱坡地變成了今天生機勃勃的產業園區……一個區域性國際化的現代產業集聚基地、旅遊商貿物流中心、開放合作重要平臺和生態宜居文明城市已經呈現在世人面前。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如今,站在北海冠頭嶺最高處,遠眺海景大道猶如一彎長虹,直入大海深處。這裡三面環海,南北長11公里、東西寬20公里。幢幢高樓鱗次櫛比,公園綠地花團錦簇,由小變大,由舊變新,一座建成區面積已達100平方公里的現代化濱海城市呈現在人們眼前。“條條道路通大海”“與大海零距離接觸”,人們越來越感受到北部灣畔珍珠之城的獨特魅力。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網絡圖

如今,從秦漢開始的“海上絲綢之路”已經形成了家國文化、開放文化、移民文化、廉政文化、海洋文化等豐富的主流文化,在這裡交匯相融,並推動著北海的繁榮興盛。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北海,向世界輻射著宜居城市越來越耀眼的光芒。

天藍、草綠、海碧,北海和著改革開放的強音,推進現代產業集聚,發展旅遊商貿物流,建設開放合作重要平臺,構築生態宜居文明城市。開放已經成為北海在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加快發展的強力引擎。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北海冠頭嶺半島圖 毛家平 攝

改革只有進行時,開放永遠在路上。

改革開放的歲月見證了北海昔日繁榮之路。站在邁進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北海這艘巨輪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征程中,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聲浪波濤越千年,風勁潮起再揚帆。奮勇爭先,敢闖敢試的北海人必將把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篇大文章書寫得更加絢麗精彩。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北海:从边陲小镇到开放前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