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后,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俞达


①孩子犯错时,父母教育总会陷入两个极端。 一是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粗鲁教育,认为不打不成器。二是无限的溺爱,不论孩子犯什么错,总是以孩子小,不懂事作为借口不做出适当的教育。

②以上两种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教育,不应该是鞭打,也不应该是溺爱,而是正面管教。以一种坚定而温柔的方式教育孩子,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③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在3岁以前很多行为是无意识的,孩子把东西乱扔,但是他并不知道扔东西是错误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呵斥孩子,而是引导孩子把东西收拾好,这才是关键。

④在孩子犯错时,往往是有动机或者目的的,孩子不可能无缘无故和父母闹矛盾,这个父母要做的就是去了解孩子。怎么了解呢?通过潜台词。一般孩子犯错的原因就是寻求关注,自暴自弃,报复心理,权利宣誓。比如孩子不想写作业,可能是因为懒,这是要做的是督促,如果是不会写,这是就是要指导和鼓励孩子。

寻求关注:孩子有时会觉得父母不关心自己,只喜欢关注成绩,不在意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是为了寻求关注,他们会故意不写作业,只有父母陪在身边时才写。这就是寻求关注的信号。

自暴自弃:由于没有好好听讲或者学习天赋不好,导致很多作业不会写,这是孩子就是放弃,反感作业。这时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而不是一味的要求他写完作业,有些作业不会写也正常。

报复心理:当你在命令孩子写作业时,孩子想的是你为什么命令我,很多孩子在寻求独立人格,想摆脱父母的控制,就是故意犯错报复。有时也会觉得父母更本不爱自己,爱的是别人家的孩子 ,

宣誓权利:当你让孩子去写作业,他们装作没听到,或者故意和你对着干,大声说“不”——孩子很可能是在显示自己的权力,

潜台词是“你没法命令我”。 这时候,你要避免冲突升级,别和孩子争吵,让他知道你不会用家长的权威来压制他。等双方都冷静下来,再和孩子沟通,制定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方案。

⑤这些都是孩子犯错时原因,父母要做的不是盲目批评,而是注意事情的本质,寻找解决办法。

⑦孩子把别人家的玻璃打破了,我们不是应该罚他不吃饭或许各种体罚。而是带着他去道歉,询问和帮助他补偿别人的办法。而不是一边骂他一边自己和别人道歉。

⑧孩子犯错时,我们还应该反思自己。弄清楚自己是生孩子的气,还是生事件本身的气 又或者是宣泄自己本来就不好的情绪。

⑨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当中,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记住四个关键词:

① 相关:解决办法要与孩子的行为相关;

② 尊重:尊重孩子和事实;

③ 合理:解决方法要符合现实,可操作;

④ 有帮助:能让孩子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⑩找适当的时机鼓励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双方的不冷静,鼓励是没有效果的,最好的方法是等双方冷静之后再对孩子进行鼓励。 最后,打骂和溺爱都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最好的方式是通过正面教育,用温柔坚定的态度去引导孩子,以帮助孩子的角度出发,才能有最好的效果。抽出时间多陪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爱和陪伴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爱思考的小何


孩子犯错后,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前两天,楼上的小鸣打碎了一只玻璃杯,本来又值不了几个钱,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是妈妈张口就骂他是败家子,小鸣争辩了两句爸爸过来就拳脚相加,小鸣一气之下摔门而出,爸爸跟后面就追。由于孩子慌不择路摔倒在楼道口,头上摔破的伤口鲜血直流,可把爸爸妈妈给吓坏了……

据观察现在大多数父母都有类似的毛病,孩子犯错误以后不是训就是责备,有的就像小鸣的爸妈一样动粗打骂。还有个别家长对犯错误的孩子,不是就事论事的训斥责备,而是以此为线索把孩子以前与之相关或不相关的陈芝麻烂豆子都抖落出来,把孩子骂的狗血喷头, 我认为这样做统统不对。

犯了错或闯了祸,内心不免恐惧害怕,这个时候如果家长的情绪再过激动粗打骂,不仅会给孩子的心理负担雪上加霜,还会使孩子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

孩子犯错后,父母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孩子犯错以后难免恐惧害怕,尤其是天生胆小的孩子,闯祸就像戳塌了天,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如何清除孩子恐惧心理呢?我的建议是:避重就轻及时安慰。

孩子犯错误之后,尤其是发现爸爸妈妈看到孩子闯祸的现场时,孩子会因恐惧害怕而不知所措,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胆小的孩子面色都会改变。

这时候做父母的要面带着微笑走到孩子身边先给予关心,摸摸孩子的头,或者蹲下来搂着孩子,问问孩子伤着哪里没有?等孩子情绪稍微稳定下来,就跟孩子一起分析闯祸的原因,先听孩子说,当发现孩子想为了遮掩错误故意说谎的时候,要一针见血的指出孩子做错的地方;同时告诉孩子犯错误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人人都会犯错误只要及时改正,并记住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就是好孩子。



智慧奶奶


孩子犯错,正是引导孩子正确处理问题的好时机。

父母要理解: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错在哪里,不改正,甚至因为挨批评滋生怨怼心理。

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说教无用。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告诉孩子道理。此时越大的孩子抵触情绪越强,不要被孩子的顶嘴和反抗激怒,孩子天生有学好的内在驱动力,只是人都希望得到肯定,批评他,内心知道嘴上要狡辩一下很正常。

帮助孩子改正,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完成,即是示范一下怎么做,同时是给孩子鼓励和支持,让孩子有动力改正。

最后我想说:教育孩子要趁早,越晚越难。


万万老师教英语


首先记住,不要打,不要骂。

第一步:问孩子“你知道自己做错了什吗”?

第二步:1.如果孩子说出自己的错误那么就说“你认为该怎么解决”。2.如果孩子不说那么就让他慢慢思考(孩子比较倔强的话那你就指出他的错误,并且问他是不是,同意的话就问他怎么解决,不同意就让他慢慢想直到他认错为止)。


第三步:说出你的看法。

第四步:积极认错的要鼓励。不积极的要简单批评,可以适当鼓励他的解决方法。

家长教导孩子一定要循循善诱,一定要坚持,遇到孩子倔强情况千万不要放弃,牢记不要打,不要骂。引导孩子自己认错,自己提出解决方法。

如果您对以上问题有什么疑问,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喜欢的话就点赞关注吧。谢谢大家!


慕雨101


当父母的,必须要认识到重要的一点:

孩子知道犯错的“后果”,只会惧怕惩罚;孩子知道犯错的“因果”,才能学习自律。

比如孩子比较粗心,常常丢三落四,像是学校布置的作业经常忘记带,牛奶没喝完却没有放回冰箱等,我们该怎么跟他沟通呢?

常见的说法:“牛奶没喝完为什么又没放回冰箱?!”

更好的说法:“喝掉的牛奶不放回冰箱的话会坏掉的!”

为什么要这样说?

谁的童年不闯祸?孩子年纪小,犯错时很正常的,重要的是在犯错之后怎么教导。责骂只会让孩子知道这件事的“后果”,也就是老师或者家长很生气,会又相应的惩罚;而解释错误行为的因果,也就是告知孩子,这件事在客观上会造成什么影响,他才会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从而学习如何自律。

以“喝过的牛奶乱扔”为例,很多父母的直觉反应是指责:“喝过的牛奶为什么又没放回冰箱?!”这种说法只会让孩子知道:“我没把牛奶放回去,会让爸妈很生气”,甚至会觉得父母脾气很差,不过即便如此,小孩子总归是只知道“我会被骂”,而不是真的理解这件事“错在了哪里”。

而更好的说法是告知孩子,他的行为在客观上会造成什么后果,也就是重点讲清楚这件事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这种说法,就可以让孩子知道“不是爸妈脾气不好,而是我这样做造成了损失”,如此一来,就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去做选择。

美国的两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斯的研究发现,比起责骂孩子,告知孩子客观的事实会让孩子更好的成长。用责骂的方式,是在用“恐惧感”驱动孩子改变自己。一开始可能会有点用处,但是孩子害怕久了,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毫不顾忌别人的感受,也就是叛逆;而是过度在意别人的感受,也就是自卑和敏感。显然这都不是最理想的结果。

退一步说,就算孩子的心态没有失衡,可是因为师长的逼迫他才愿意改变和成长,那师长不在身边的时候,他就很容易丧失自我管理的能力。很多孩子离开家去外地上学,生活突然之间就完全崩盘,就是因为爸妈过去管得太多、太细、太严,一旦没人管理,生活就会像脱缰野马,彻底失控。

相反,如果你告知孩子,他的选择在客观上会带来什么后果,那么要不要改变就是孩子自己的决定。理论上,他可以做出任何选择,但同样也要承担相对应的代价,这样他就不只是在听你教训,更是在学习如何自律,学习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经过这样的过程学到的道理,才真正是他自己的。就算将来没有父母师长的监督,他的生活也不会失序。

当然,以这种方式施以教导,孩子并不是每次都会做出让你满意的选择。但我们要了解“自律”是需要练习的。虽然他有时候会选错,但只要他能从中学到经验教训,就会慢慢学会自我管理,从而变得成熟。


今托管


如果我们对儿童心理学多了解一下,就知道孩子的很多不良行为实际上是适龄行为。比如说,我们总希望三、四岁的孩子能安安静静坐着吃饭,告诉他们说,吃饭的时候打闹会影响食物消化和吸收,不利于身体健康,但孩子的大脑还没发育好,而且他们天生具有童心,喜欢玩闹,如果大人只知道用惩罚或者奖赏来控制孩子,就会陷入无效管教的怪圈。

那如何管理孩子的不当行为呢?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正面管教》这本书中提到,孩子的首要行为目的是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所以,当孩子对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有一些错误的想法,就会产生错误的行为。


错误的行为目的一般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寻求过度关注。

为了得到关注,孩子会操纵别人为自己奔波劳累或者得到特别的服务。他们会认为,只有让你们围着我团团转时,我才觉得自己是被关注的、重要的。所以他们经常提出各种想法,一会儿要你陪他玩玩具,一会儿又要你带他买什么东西,满足了这个,又要那个,父母就会觉得很累。


解决方案:

孩子之所以寻求过度关注,很可能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父母应该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工作忙的家长,也要定期拿出一些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不玩手机不接电话,只是全身心陪孩子,这样的“亲子特别时光”,对亲子关系有特别积极的作用,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性。


第二类是寻求自主权利。

他们认为,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者证明没有谁能主导我的时候,我才能获得归属感。比如有些孩子总是下喜欢跟大人顶嘴,跟你对着干,有些很强势的父母就会硬碰硬,作者建议说,此时家长最好保持冷静,不要陷入与孩子争抢权利的斗争中。

解决方案:

父母可以适时地给孩子自主的权利。孩子更愿意遵守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和解决方案。比如很多父母每天为了孩子不按时起床、不好好吃饭、不认真写作业这样的事情而精疲力尽,如果你邀请孩子和你一起来制作他的日常惯例表,然后让他按照惯例表来做事,就容易得多了,你不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孩子自己会知道要做什么,以及该怎么做。


第三类是自暴自弃。

他们认为自己不可能有所归属,所以干脆打碎任何人对他的期待。而当他自暴自弃,你做的很多努力,他的回应往往是消极的,不希望被打扰,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


第四类是报复。


他们的错误观念是反正没人疼我爱我,既然我得不到归属,我就要反击让你也受到伤害,当你要求他停止不良行为,他会反击你,做出伤害他人、毁坏东西的举动。


第三类和第四类的解决方案:

父母在面对自暴自弃和报复的孩子的时候,要尊重孩子,让他们参与决策,而不要惩罚和攻击他们。比如,很多孩子都不好好吃饭,家长着急,既不想强行强迫孩子吃,又不想饿到孩子让孩子营养不良。


《正面管教》这本书中就有一个小案例。


莎拉的妈妈就遇到这个问题,莎拉4岁了,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希望自己做决定,可是每次决定都被强势的妈妈给否定了,为了报复妈妈,莎拉开始不好好吃饭,一段时间之后,莎拉就因为营养不良得了佝偻病,做妈妈的心里当然也很难受。孩子吃饭的问题,很多家庭都会遇到,这本书特别提到,不要把吃饭变成一场拉锯战,而是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决定一些事,比如书里的莎拉妈妈就是这样做的,她和莎拉一起制定饮食计划,莎拉也就不再抗拒吃饭了。让孩子参与进来,孩子会感觉父母尊重他们,也就不会再自暴自弃和报复了。


作者, 五月笙:微信读书签约讲书人,专业书评人,有书、新世相等平台签约作者。
我会持续在这里分享「独特思考」、「读书方法」、「高效工具」
关注我,和我一起,用阅读赋能成长,用兴趣支撑想要的生活吧!

五月笙


孩子犯错之后,父母一定要及时引导孩子。但是在引导之前家长应该首先区分孩子犯的是什么样的错误。

1.引导孩子之前,先判断错误的类型

有的错误是错误,有的错误不是错误。

比如孩子拿公共场所的东西,不做作业等,这些错误是需要及时制止并 引导的。

有的错误,在大人眼里看来是错误,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可能就是探索。

比如说孩子在玩玩具,做游戏的时候犯了错。这个时候家长不妨静下心来,看孩子的表现。看他面对错误的尝试之后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这种错误应该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让他自己动脑去解决。


还有一些大人认为的错误,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错误,而是大人的错误认知。

比如,一岁的孩子吃手,扔东西;三岁的孩子不愿意写字,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的发展阶段,并不是错误。如果家长强行纠正这些孩子正常的发展,反而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所以家长认为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地分析,孩子到底是不是真的犯了错。

只有孩子的行为是真正的错的时候,才需要家长积极的、及时的引导。

2.告诉孩子错的原因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要态度坚决的告诉孩子,为什么错了。而且错误的原因一定是因为事情本身。

孩子没有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插队了,是因为插队本身是不对的。但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说,你不能插队,阿姨会说你的。这种原因反而会误导孩子,不插队原来是因为那个可恶的阿姨。

3.关注孩子犯错背后的原因

要关注孩子的情感诉求。

比如,孩子会频繁的打扰家长的工作,或者是故意摔东西故意制造声响,其实他只是想博得家长的关注,希望能有人陪他玩。如果家长能够察觉到孩子的需求,就能够比较平静的看待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如果想让妈妈陪你玩,可以直接告诉妈妈,没有必要摔东西。

4.做好情绪管理

道理谁都懂,实践起来总是难。有一句话说,听过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不管是孩子犯错还是大人犯错,首先需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情绪失控,无论如何都无法解决问题。

所以家长首先要做好情绪管理。承认情绪,接受情绪。在情绪平和的情况下引导孩子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情绪失控,只能是两败俱伤。


静座听语


我个人经验:当孩子犯错,大人肯定控制不了情绪,会大发雷霆。有时问题本身没那么严重,反而是父母的情绪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我是这么做的:

第一:父母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我自己有时也是很难控制,我也是不断在调整自己的状态。

第二:父母也需要给孩子冷静的时间。我是调好闹钟,具体的分钟,我是根据孩子犯错程度和情绪来控制,让孩子在规定的地点站着。这个地方是我们原来一起说好,犯错需要冷静的地方。

第三:沟通。首先你要拥抱孩子,告诉孩子,犯错没关系,我会陪着你一起改变,让孩子放下心里的防线;第二,你一定要当好倾听者,听孩子把话说完,你再重复他的话,让他听一次所有的经过,问他,错在哪里?然后,你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你一定不要揪着他的错误,而是引导他有其他的解决办法。

第四:拥抱。最后,你还是要给孩子深深的拥抱,告诉他,你相信他会做得更好,除此之外,你也要告诉他你的立场,妈妈不希望你再犯同样的问题。

人都是不完美,孩子还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允许他们犯错,我们还来得及及时给予他们帮助。


1大包总吴小妈


孩子犯错?做父母的是怎么理解孩子犯错的?

“做父母天经地义都是对的”,这样的观点早该抛到九霄云外。做父母的一定要通过孩子的认知来修正自己的错误,孩子是带着父母修行的小菩萨。

最简单的言语反而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孩子,我们用复杂的思维和智力乃至智慧这种高超的人类艺术来要求孩子,所以在孩子半岁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犯错,我们能不能保持一个更简单的交流状态?

孩子有天赋人权,这个人权叫犯错。

孩子犯错,不要打他,不要恐吓他,不要家庭软暴力。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跟他分析错误的原因,跟他分享犯错的好处,尊重孩子犯错的权利!


杜子建


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惩戒,确保不发生第三次!

孩子犯错,无论大小,家长都不能够掉以轻心,而要严管严问,督促他改正,以免小错积攒成大错,到最后形成习惯难以改正。

孩子犯错后,父母要严厉地警告孩子这种事情以后不允许再发生,并告知他为什么是不被允许的,危害是什么,会对别人造成怎么样的麻烦。


如果孩子第二次仍然同样的错误,就要进行严厉的惩戒,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坚决不允许再度出现,否则后果会更加严重,让他长记性。告知他,在社会上他得到的惩罚会更大,后果也会更为严重。况且,在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的人,是不明智的,是很愚蠢的行为。

对于孩子犯错这样的事情,除了要及时提醒并督促孩子改正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家长平时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当孩子养成更多的好习惯时,他身上的坏习惯就会减少,犯错的几率就会降低,而孩子也就会变得更为积极上进。这才是避免孩子犯错的最根本,也是最管用的解决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