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還需要詩歌嗎?

3335441977882


無論何時我們對詩歌都有潛在的追求,雖然我們大多數人可能不喜歡詩歌,但是也在和詩歌打交道!

比如我們的音樂最早就是詩經中演化而來的,我們現在很多流行歌曲,也是詩歌形式的變體,另一種表達方式。

從詩經,到近體詩,到宋詞到元曲,到現代詩,到流行音樂都是進化過程。

如今的人物質生活豐富多彩,精神文化生活層面卻貧瘠。就像歌中所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遠方詩聲


淺談詩歌的意義


當今詩歌還有沒有存在的意義?我們還需不需要詩歌?

我的理解,絕大部分人是不需要詩歌的。詩歌作為文學藝術的一種形式,詩歌的存在,只能滿足部分人的需要,當然,這些與時代基本無關。唐朝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顛峰時期,就算是那樣一個時代,詩歌依然只存在於少數貴族階層中,並非被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

之前,我在頭條裡也談過,詩歌是少數人的事,無法真正面向大眾。它以一種高雅的形式出現,由於受到審美因素等影響,不能像撲克、麻將那樣,穿流於大街小巷。當然,其實任何一種文學藝術都有類似的遭遇。比如,繪畫、攝影、小說、戲曲,都不可能走向庸俗化、大眾化,無法成為諸多老百姓的消遣形式。

儘管如此,詩歌存在依然有它的意義。正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當有人遇上了,就愛上了,甚至將伴隨他的一生。我們要祝福詩歌!感謝詩歌在某些時候給予人的正向意義和價值。比如,讀到毛主席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讓人激情滿滿。再如現代詩中的,“黑夜給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些作品都能給人振奮。

詩人是因詩歌而存在的,詩歌只是詩人自己的事。作品遇到了自己的讀者,那就是自己的造化,就是機緣,就是一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宏燈詩話


很多東西,隨著時代變遷,會變得不那麼主流,但一般很難消失。

比如,詩在唐朝是主流,詞在宋代是主流,曲則成了元的高光,至於明清,小說達到了一個高峰。

就這樣,唐代也有人填詞,宋朝同樣有詩人,元明清詩詞一樣存在。

文學創作形式,很多時候不是看需要,而是喜好。

畢竟,作為一種表達方式,最終都是表達作者的情感想法等,形式是詩詞還是什麼,很多時候取決於作者個人喜好。

現在,很多人娛樂方式是上網遊戲等,表達方式是朋友圈微博等。至於文字是一句話還是一首詩什麼的,就看個人喜好和水平了。

最關鍵的是,時代不同,對詩的認知也不同。說到古體詩,大多數人都是認可的,畢竟需要一定水平才能寫。至於現代詩,魚龍混雜,詩人都快和神經病掛鉤了,鬼才知道現代詩會怎樣。有一定格律限制的古體詩反而更有存在感。

這大概就是沒有規矩不能存方圓。


智慧生活說


《致你》左清

你夜一樣黑的眼睛,

夜一樣看不透的你。

你從沒有隱藏什麼,

只是我從不曾走近過你。


詩人左清


這是一個肯定的問題。常言道:詩言志。憤怒出詩人。詩是人的感情的昇華,生活中也到處都有詩歌的基礎存在。千百年來,民間的民謠、歇後語、順口溜、打油詩,莫不都是詩歌的各種形式,只不過它們不是像騷人墨客筆下的、高山流水的作品的文雅,而是有些粗俗的,下里巴人般的民間俚語。但是它們同樣活躍了社會生活,起到了推動人類前行的巨大作用。如果想要寫好詩,卻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想寫出高水平的詩 ,則更是要下大力氣。宋人魏慶之曰:詩,最難事也。吾於他文不致蹇澀,惟作詩甚苦,悲吟累日,僅能成篇初讀時未見可羞處,姑置之;明日取讀,瑕疵百出,輙復悲吟累日,反覆改正,比之前時,稍稍有加焉;複數日取出讀之,疵病復出;凡如此數四,方敢示人,然終不能奇。李賀母責賀曰:是兒必欲嘔出心乃已!非過論也。今之君子,動輒千百言,略不經意,真可責哉!現在還能有多少人,能下如此苦功夫的詩人呢?


阿醜63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和戀人爭吵時我們可以讀: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春風得意時我們可以大喊: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我們還可以:

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

離別的時候我們可以說: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

等等等的場景我們都可以用詩詞表達。我們怎麼可以離開詩歌呢?


少年班王大法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但是我遇到很多像我一樣熱愛詩歌的朋友。包括喜歡古體詩詞的朋友。

古詩詞和現代詩歌我都喜歡,都是用文字來書寫人生,抒發情感。異曲同工。

我們喜歡詩歌,我們創作詩歌。但是我們需不需要詩歌呢?

我想,在真正熱愛詩詞歌賦的人心裡,他是需要的!人的精神世界,總需要東西去填滿。



落英飄飄



hq一切隨緣


需要。這正如吃野菜,過去窮苦人沒糧食只能靠野菜充飢,吃夠了也得吃。現代人吃精米精面吃多了又想吃野菜。時代不同,人們的精神食糧就不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隨著時間的變更,文學的變化也悄然而至,種類變化不大,只是主流的變化較大。

現在詩歌不是主流,但是人們需要它,歌詞用它朗朗上口,朗讀有它鏗鏘有力,文章用它言簡意賅,感情有他言已盡而意無窮。 碧如吃餃子,雖說好飯不過餃子,可是吃久了也膩煩,需換個樣新鮮。現代的詩就是換樣飯,也還有些人喜歡。詩歌也許會在不久的將來再像唐詩一樣重放異彩。



張鳳英887


需要是肯定的,只是時代感使其大眾和小眾的區別。現在的人已經從相互交流族轉為低頭族。

再者,詩和歌本是兩個概念,詩是用來口傳吟誦的,歌是據譜演唱的。在文學的廣義範疇內包括了詩辭歌曲(這裡的曲不是歌譜,是散曲,所有的各種戲文唱詞都是這類。)而今歌的受眾似乎繁榮,實則是追星圈粉的一種表象。曲的受眾自始至終都有一定的層面性。

我的理解,本問答問題的所在應該是詩詞。詩詞的受眾現在有兩個經由點,一個是從傳統而來的,這部分人或現或隱,是總恆的存在。再一個是從主媒體的詩詞大會而來,被激發了潛存在。

就現在而言,古詩詞的主流在網絡上大有人在,各種社群多的是。儘管各有參差,語彙欠缺,但是總在踟躕前行。所以說需要是永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