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老了以後該何去何從?

誰牽絆誰


農村老人老了以後何去何從?

我就是農村的,見慣了太多農村的是是非非,我所瞭解的,農村老人的生活狀態有幾種情況:

第一種:很多老人的子女長期在外面打工,老人獨自留在老家生活,如果老人身體還硬朗,就自己種點兒莊家,雖然行動慢點兒,但一個人還是能養活自己,雖然沒有大魚大肉,但是這樣的生活狀態其實也可以算得上幸福,而且這種老人一般來說壽命都比較長。如果老人身體不好,那自然種不了莊家,日常的生活物資都是子女定期回來給她準備好,老人只需要在家做做飯,洗洗衣服,生活倒也輕鬆自在。但這種生活就怕生病,一旦生病就沒人照顧,而且生病了還不一定有人知道,很多老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悄然離世的,不管你年輕時多麼風光,到頭來連個送終的人都沒有,著實辛酸。

第二種:子女都在家,而且對待老人都比較孝順,孫子也有了,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這種老人就相對比較幸福,不僅不用整天為生活忙碌,而且精神上也比較滿足,這種老人可能會在某一天突然生病離世,但他的一生算是比較圓滿。

第三種:無兒無女,或者說子女不管老人的死活,這種是最悲慘的,不僅物質上需要救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需要慰藉。這種情況就不多說。

農村老人何去何從,確實是個很大的社會問題,雖然說現在有農村醫保,看病報銷的力度還是很大的,但是老人的養老依然是個大問題。農村老人辛苦了大半輩子,最後卻不知道何去何從,想起來就心酸。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經濟落後,物質上無法善終,另一方面是道德問題,子女嫌棄、老伴兒去世,孤獨終老。希望政府在這些方面有所作為吧,不要求每天大魚大肉,只是希望老人們沒有孤獨,不帶著悲傷離世。


凡人智歌


人口老齡化是現在社會一普遍現象。政府也在努力倡導“生有所養,老有所依,失有所濟,傷有所保”。問題中的老人何去何從,最關鍵的是兒女的孝心與老人的開心。

我有個親戚,兩個老人住在鄉下,女兒女婿還有孫女住在城裡。每個週末,孩子們都會回鄉下看望老人家。兩老的呢,身體也很健康,70左右很少生病。女兒回來會給他們打掃衛生,燒菜洗衣,女婿呢回來幫他們修修電器,孫女也會陪老人聊聊天。每半年呢一家五口都會出國旅遊,看看世界,也讓老人開心開心。老人也知道兒女平時工作忙碌,每個禮拜能看到他們一次,看到他們平安快樂就很滿足。女兒也說了,在工作幾年,等孩子工作了,就回鄉下陪爸媽。父母最大心願是孩子們過得好,最開心的也是能有孩子們陪伴。

我的舅舅呢十幾年前半身癱瘓了,只有左半邊身體能動。兒女能都移民出國了,一個人在家很不方便。平時呢都是我媽和幾個舅舅照顧他的。最近呢決定讓他去養老院,這樣在養老院呢也能有個照應。孩子們在外呢也能放心。

我覺得呢,如果父母年紀大了,兒女們能陪在他們身邊呢儘量陪在他們身邊。想我們小時候,父母們耐心的教我們走路,說話,吃飯。他們老了,不會走路,說話,吃飯了。我們是不是也應該也“教”他們走路,說話,吃飯呢。如果兒女力父母太遠,那就送他們去養老院吧,那裡畢竟有很多人,萬一父母摔跤,生病了也有人看到。而老人老年時候麼,也應該多走動走動,打打太極,下下棋,跳跳廣場舞。豐富一下剩餘的人生。心情愉悅,身體會更健康。





幽都風廣陌233


這其實反應了農村留守老人養老問題,這是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隨著城市化的進程,青年的一代都到城裡打工了,留下年邁的老人在家裡。

我老家就有很多這樣的老人,我的三爺爺就是留守老人。他的兩個兒子、兒媳婦都在城裡甚至更遠的大城市工作,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回來,但每月會給三爺爺生活費,郵遞生活用品。最開始,三爺爺身體還很棒,就自己做飯,種菜,幹少量的農活,還打麻將。

這老人有時候就像小孩,沒人管了,他就比較任性、自由,有時候喝酒不注意,連續打麻將不好好休息,再加上年齡大了,身體就越來越不好,這兩年開始生病了。於是,兩個兒子商量了,其中,有一個兒子和媳婦就把打工的地方選擇在離家較近的地方,基本可以實現每天回家,就是比較辛苦,賺的也沒有以前多了,但是可以在家給三爺爺做飯。

要讓農村老人安享晚年,這需要家庭、個人及社會保障的多重協作,如果社會保障對於農村留守老人的養老投入能有所提高,年輕人也可以在事業上多用點精力,當然,作為子女,也要把老人的問題掛在心上,必要時做出犧牲,讓老人感受到家的溫暖和老有所依。

總得來說,我的三爺爺還是很幸福的,祝願他健康長壽。

圖片是,今年夏天三爺爺來參加我的婚禮時照的。



皮克車眼鏡俠


我也慢慢的往老年人走了,我自己親生的兒子22歲做善事離開了我,我這幾年已經習慣了孩子在天堂,有空,沒人的時候我就會看著天,想想我兒子在天堂做啥呢?是不是又去幫這個送衣服,還是給窮朋友送錢呢?我每次都會給他燒很多錢,身前我也經常拿錢給他濟困,救急,我會做他永遠的好媽媽!我不會輕易告訴身邊的人我的事,遇到刨根問底的人我就逼得說出來,有些人很驚訝,有些人很同情,實際我啥都不需要,就是希望對方不要太八卦!讓我安安靜靜生活就行!村委想給我搞個低保,多少好給我一點補貼,我拒絕了,我還沒有到老得做不動,我不需要那低保,給家庭真的貧困的人吧!我已經把自己老年生活安全得好好的了,現在有空就學習道教,佛教方便的東西,有空就去做點善事,照顧好身邊的人,我自己財產誰都不考慮,等有一天我感覺身體不行了,就把房子賣掉部分,最後快不行了,就把所有房子賣掉,送給最後經常照顧我的人!親人比較多,提早把財產指定送給誰就會得罪人,還不如自己愛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你們說對不對?😄😃


川江賈姐姐


農村的老人現在過日子當然比以前好過多了,因為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國家也給年滿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發老人補貼,所以基本上過日子不成問題。至於何去何從,大部分當然是在家裡養老,還可以給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帶帶孫子,倒也其樂融融。也有小部分隨子女到外面生活的。實在孤家寡人沒人管沒地去,家鄉還是有敬老院接收的,這一點也體現政策的人性化。

去年我們那發生了兩件有趣的養老事件。有兩個兒子的李大爺想去鎮敬老院住,無兒無女的張大爺人家讓他去敬老院他都不去。因為李大爺的兩個兒子兒媳對於贍養老人互相推諉,經常為該住在誰家吃在誰家誰家來照顧鬧的兩家吵個不停,李大爺一氣之下聯繫到敬老院,說是要住到那裡去,可人家瞭解情況後不接受。張大爺就不同了,雖然無兒無女,但因為年輕時當過兵,七七八八的老年津貼補貼基本上就能讓自己過日子了,現在身體狀況還行,自我照顧沒問題。上回有人找到張大爺,說可以去敬老院受照顧,可張大爺覺得還是自家舒服,不去。

所以農村老人老了後養老基本上還是老有所依的,不至於六親無靠,這也是因為國家發展的好。



易知秋


其實不僅僅是農村老人,城裡那些沒有退休工資,也沒有土地,還沒有房子的老人其實也是有的,這些老人的養老都是問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情況,我父母是有工作單位退休的,我媽已經退休,我爸還有幾年,目前還在上班。我公婆是農村的,以種田為生,公婆平時還接點裝修的活幹。今年很多地方農村都可以一次性交幾萬塊錢買養老保險,然後我讓公婆去交了,我拿錢給他們先交了。當然這個錢是借,不是給的,他們年底的賬結出來了錢就還我。別噴我為啥不直接給幾萬塊給他們,這個錢是我自己父母手上拿的,我得還的,我父母雖然有工作單位有退休,但是我家也是普通家庭,不是啥大富大貴的家庭,而且不管啥家庭錢還是分清楚好。公婆雖然是農民,但是想法並不落後,平時新農合啥的也都在繳,現在養老保險買了,不管退休後工資多少,以後生活應該不成問題,他們很勤快,以後退休了可以種點自己吃的菜,工資應該是夠用的。而且我們兩口子也在努力工作,社保醫保都有,車子房子也有,經濟上面不會依靠雙方父母。希望父母們身體健康,我們都是獨生子女,連個搭手的兄弟姐妹都沒有。


魚魚吃熊


農村老人老了以後,該何去何從是個有點沉重的話題。雖然國家向農村傾斜了一系例的政策和措施,比如:農村醫療保險,農村養老保險,特困戶和孤寡老人可享受低保等。

農村醫療保險和農村養老保險,都是由農民自己出一部分,政府補貼一部分組成。部分地區農村的現狀是,農民的命根子“田”以承包的方式已轉向了種田大戶,農民收取的費用各地均不相同。有低的,有適中的。並沒有真正體現出“田”的價值的合理性,和公正性。而種田大戶的角色,往往又是村幹部佔大多數,尖頭戶佔小部分(尖頭戶是農村對一些刺頭的俗稱)而承包費用的多少,往往又是他們說了算,農戶又因多種原因(如:子女外出打工,家中勞動力不足,年齡偏大無力耕種等)也就認可了。

農民收取的承包費,要應付日常生活開支和人情往來,所剩無幾。部分農民對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應交納的一部分亦己顯得力不從心。

中國己進入老齡化,一代獨生子女要負擔四個老人的贍養,和子女的教育,住房,婚嫁等。壓力不是一般的大,非獨生子女是無法理解他們精神,經濟上所承受的壓力。

農村是否能夠取消種田大戶承包的形式,以集體農莊的合作化新形式,組合成新的所有制或股份制,農民以自己的田地參股,再以參股的份額分取紅利。集體農莊再從剩餘利潤裡,逐步積累資金,用積累的資金籌建農村老人養老院。既能解決子女外出打工的後顧之憂,也能使農村老人老有所養。


拍客蘇州


不知道其他地方如何?只能談自已所在的當地囉!

首先,與以往對比,就目前而言,滿意的和不滿意的,恐怕前者多於後者。而後者的不滿意又往往是與前者的落差所招致的抱怨。何以這樣說?我舉下例子:

我親戚與我相隔了一條鐵路,鐵路以南方圓十來公里因開發己全部徵遷,徵遷帶來的改變就是男六十歲,女五十五歲,全部領每月一千出零的失地養老金,另外當然還有因拆遷時除去新安置房所需多餘的一部分賠償金,有的拿這部分錢額外買上社保,就不是一千零點,而是差不多二千元!還有一個現象,有的村沒有把農地一次性賣掉,而是以租代購形式,每年年終得到一筆比自已種植換算的收益多得多的現金收入。總之,有的人真的可以用躺著拿錢做比喻,一點也不為過。而鐵路北面,也就是我家親戚所在地以及其他村莊,就沒有這份待遇了,雖然他們不是沒有養老金,但很少,據我親戚說,他只有三、四百,要多也可以,自已掏錢買,但,這其實是針對有錢的人說的。另外,他們還有土地,有土地就得去耕作,不象我們這邊,成天成天的玩都有理由,而他們想玩,除非不在乎別人說他懶蟲。

然而,由於我們這邊的土地其實啥也沒有弄,也就相當於整年整年荒著,所以,我們當中有些人也擔心,擔心那一天上面說把土地原封不動的還給你們,那不意味著我們的待遇要終結,從而回到原來的老樣子?但這只不過是一種悲觀主義者的謬論。因為,也聽說了,說未來五十年,將建設為什麼樣、什麼樣的……好了,好了!未來五十年?對於我們這樣已一把年紀的來講,想也是白想!難怪有人這麼說,他說,五十年後如何如何,他甚至還說,如果人真的能投胎轉世,那真想早點死早點投,以便趕上五十年後的大好時光,當然,這都是幾個老傢伙在一起時,說個笑話逗個樂而已。

我倒是真的希望,這些規劃應該是能成為事實的!





樂逍遙86610862


我快九十的人,也沒有啥奔頭,皮膚松馳,肌肉萎縮,一把老骨子撐不住殘身,坐在院落曬太陽,也只有自家雜毛土狗陪自己。

透過半掩的柴門,我能看到村頭,能看河的對面,能看到夕陽的荻花,若是腿靈活該有多好,可以到村頭瞧瞧老哥們。

唉!長滿老繭的手不停的捶雙腿,可怎麼也打不精神來,試著讓腿撐起疲憊的身軀,邁出這雙沉重的腳,可終就低不歲月,竹椅上的我長嘆一聲。

數著日子,黃曆翻起了皺紋,明明記的很清楚,可就是忘了重要日子,明明知道兒女們忙碌,可就是忍不住思念,那條通往村口的小路送了兒女,連可愛孫子也離開了。

我擦擦老花眼,想把這酸澀抹掉,最終無力的垂下來。


初入昊天門


我年紀輕,沒有對年老生活的考慮,我說說我爸媽以及身邊的人吧。

我生長在北方的農村,那裡民風淳樸,村裡人也都很樸實。左鄰右舍關係都很好。小的時候,每到午後或者傍晚,都會有一群人聚集到我家的大門口或者牆根下嘮嗑,好不熱鬧。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鄰居們由原來的牆根下嘮嗑又增加了打麻將、聚餐、KTV約歌等形式。我也由以前的小女孩變成了獨自在外省打拼的大姑娘。

一次我回家,發現我以前的中學變成了好大的一個養老院。回家跟我媽討論起這座養老院的同時也說起了父母以後的養老問題。我想的是爸媽就我一個孩子,以後當然要跟我去外省的。

然而他們卻有自己的想法,他們認為這家養老院是公立的,而且條件很好。最重要的是左鄰右舍都已經約好了,等大家老了之後都去鎮上的養老院養老,有很多人現在都已經開始託人佔位置了。

我忽然想到,也許你認為把父母放在身邊很好,能時時刻刻看到他們。但殊不知,那樣父母並不快樂。你給他們500平的房子,也並不是他們想要的。

他們熱鬧了一輩子,老了卻要去陌生的地方忍受孤獨。這就好比零下30度時把一盆花放在零上50度的溫室內,乍一看很好,殊不知正是你的好心,殺死了它的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