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小學生
銀行理財產品的整體收益率是偏低的,尤其是對比券商發行的理財產品來說,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多以低風險為主,高風險產品佔比較少,所以銀行理財和銀行的聲譽一樣是穩健為主。
根據網絡統計,已公佈的理財產品數據中,按照發行的預期收益率排名,情況如下圖,在2018年11月份,2972只產品中,2.5%-5%以內的理財產品佔比71.8%;5%-15%的理財產品僅僅佔比9%。在統計的數據當中,佔比最高的理財產品都是一些混合型理財,也就是我們說的一些結構性產品,都以債券型資產為主,風險較低。理財產品都有一個普遍的特徵:流動性越強、風險性越低、預期收益率也越低,比如貨幣基金;流動性越弱,風險性越高,預期收益率也越高,比如私募基金。
同樣的在官方統計的信息中也有相關的數據,在銀行理財產品資產配置中,債券、同業存款、非標債權類資產、現金及銀行存款、拆放同業及買入返售資產這些低風險類佔比高達70%以上。
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7)》公佈的信息,過去的2017年中,銀行理財的募集資金規模高達173.59萬億元,其中“一級”和“二級”這些中低風險理財產品,募集資金達到144萬億,佔比達到83%。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舉證,我相信大家對銀行理財產品有了一定的瞭解,銀行理財產品的設計結構就是對投資群體的指引,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對理財的瞭解是一知半解,所以銀行配置了大量的低風險債券型理財,不用我們做選擇,在銀行你購買的理財產品80%都是風險等級為R2以下的產品。
不過對於一些比較專業的,或者非常具有投資經驗的人群,或者抵抗風險能力非常強的高淨值客戶來說,可能低風險產品滿足不了投資需求和預期的回報率,這些人群就可以適當的搭配一些,中高風險的產品,可以做一些權益類投資,比如一些掛鉤型的產品,預期更高的可以投一些高門檻的私募基金,投資一些非上市公司股權,這些在銀行理財中都是可以實現的。
最後補充一句話,選擇理財的原則我認為很簡單,就是風險匹配、期限錯配、按照流動性需求,把資金拆分成兩份或者更多,分別投資一些開放式理財、封閉式理財,當然土豪例外,土豪完全可以全投私募產品,收益率非常豐厚。
不立而立
2019年即將到來,面臨年度各大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是頻頻做出活動以及提高預期年化收益。不保本類銀行理財的預期收益諸多產品已經達到了7%以上,保本類中低風險中短期年化收益率也能夠達到4%左右,中長期更是能夠達到5%以上。那麼,面對琳琅面目的理財產品應該如何選擇呢?
一、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儘量選擇中低風險理財理財產品。
中低風險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為債券和貨幣市場,風險係數很低,雖然現在不再以保本進行宣傳,其實這類投資與保本沒有很大的區別,因為主要投資於大額存單、銀行理財、信託、貨幣基金、國債、國債逆回購等高安全係數的產品,從側面上看就是保本保收。這類產品一般期限不同,年化收益率也就不同。如果閒錢比較多,可以進行300天以上期限的理財產品,一般年化利率能夠在5%以上。要是閒錢並不多,對於日常存在流動資金的需求,那麼60天以內的產品較為合適,年化利率也是能夠在3.5%以上。
二。擁有很強的風險承擔能力的投資者。
這類投資者可以進行投資中等風險、中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往往中等風險、中高風險的理財產品並不保本,但是銀行理財中也是很少出現虧損的情況。中短期限的產品年化利率就能夠達到6%以上,甚至能夠達到10%。當然,收益高對應著的是風險高,所以也是需要投資者做好一定的思想準備。
如果有這樣的風險承受能力,可以適當的匹配,但也不要匹配佔比過高,以免風險係數過大。
厚金說
2018年臨近年底,各大銀行在這一年當中的理財業務發展有目共睹,有的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品種全、有的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數量多、有的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高、有的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風險低,可以說是各有千秋,但是總有一些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佔據了兩項或者兩項以上的優點,那麼為大家發掘出這樣的銀行,就是我今天這篇問答的最關鍵之處!
- 銀行理財能力之我見
如上圖所示,這是2018年全國市場理財業務綜合能力前20名的排名表。大家可以看到,這幾乎涵蓋了國內理財業務做的最好、最精的前幾十家商業銀行了,一共包括了6家國有銀行、11家股份制銀行以及3家城商行。國有銀行包括工農中建交郵,股份制銀行包括招商、浦發、中信、興業、民生、光大、平安、華夏、廣發、渤海以及浙商,城商行包括南京銀行、北京銀行以及寧波銀行。而且,大家猜的沒錯,排名第一的依然是“宇宙第一大行”——中國工商銀行!
對於絕大多數的理財客戶來說,從這其中選擇一家銀行進行理財即可,因為這20家銀行代表了國內理財的最高水平,如果放在它們銀行你都不放心的話,那我告訴你理財可能真的不適合你。當然,這些銀行的理財產品種類也是不盡相同的,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還需要大家多去各個銀行的營業網點進行諮詢對比!
-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排名
如上圖所示,這是2018年11月份各大銀行理財平均收益率排名,同樣選取了前20位。這裡面只有交通銀行一家國有銀行,民生銀行、浙商銀行兩家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其餘的全是城商行以及農商行,可見理財產品收益率較高的銀行還是多集中在城商行以及農商行裡面。
排名第一的是民生銀行,月平均收益率為5.53%;排名第二的是常熟農商銀行,它是長期排在理財收益率前三甲的銀行,收益率不可小視,達到了5.5%;浙商銀行排名第九,月平均收益率為4.97%;交通銀行排名第14位,月平均收益率為4.86%。
綜上所述,在國內理財綜合能力排名前20位的商業銀行當中進行選擇,民生銀行的收益率最高、浙商銀行次之、交通銀行最低,這三家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可以說是目前國內性價比最高的選擇,我相信大家對於2019年理財產品該如何選擇大致做到心中有數了,但具體情況如何,還得大家親自多去網點進行諮詢對比!
銀行小學生
以近期銀行理財產品數據來看,3個月內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在4.2%左右,3-12個月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在4.4%左右,一年以上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僅為4.6%。
隨著資管新規實施,保本型理財產品逐步退出市場,即便是有高達10%預期收益的理財產品,但是不保本,不保本,不保本。
今後理財產品還會進入股市,虧本風險還會大大提升。既然不再保本,則所有損失都將由投資者承擔。從安全角度講,理財產品已經不再是好的選擇。
就如P2P理財一樣,動輒10%以上年化收益率,非常誘人。但是隻要在一個時間內爆雷,損失就會是100%。
銀行理財子公司紛紛建立,理財產品與銀行之間的關係開始剝離,未來即便是子公司投資出現重大失誤,最終破產倒閉,也不會損傷到銀行分毫。
就當下而言,三年期國債收益率也能達到4%左右,安全穩妥。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最高也能達到4.2%左右,保本保息,並受存款保險制度保障。結構性存款同樣是保本的,不過現在受到限制,並且收益率不穩定,所以只能作為短期存款的替代選擇。
相比之下,互聯網銀行網商銀行的定活寶和微眾銀行的智能存款+就非常具有創新精神,後者存夠一個月即可享受4%的年化收益率,存滿一年即可享受4.5%的收益率,與部分理財產品相比也不遜色。
當前宏觀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理財要儘量保守,安全第一。收益越高風險越大,不能因為貪圖高收益而忽視了本金安全。如果喜歡理財產品,那麼也要認真研究分析產品風險及資金方向,儘量規避風險。
財智成功
2019年還有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要來到了,在2018年年底之際,很多商業銀行也開始了各種攬儲大戰,而投資者和儲戶在經歷了今年整個投資環境十分低迷的年份之後,對於2019年如何投資,購買哪種銀行理財產品也變得十分糾結。
就拿今年來說,由於股市相對低迷,所以股票基金類的理財產品普遍收益率偏低,甚至有些還是負增長,而貨幣市場型基金今年受利率的下行普遍收益也不理想,另外此前一些高收益高風險的理財產品由於今天金融監管趨嚴,尤其一些掛鉤期權、期貨等結構性理財產品也相應被取締,因而在這種環境之下,反而部分債券型理財產品的收益相對還不錯,能夠達到4%以上的年化收益。
當然投資市場每年都是變化的,考慮到股市已經經歷了近3年多的調整,目前下跌空間已經十分有限,不排除2019年市場見底、牛市行情來到,所以在這種預期之下,激進的投資者2019年可以適當多配置一點股票指數基金,甚至從本月開始,進行指數定投,而穩健的投資者可以繼續選擇債券型基金,在沒有太大風險的情況下比銀行存款的收益還是要高一些。
侯賢平
2018年即將結束,很多扎身於股市的投資者收益慘淡不堪,而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卻可以獲得雖少但很穩定的回報。因此,2019年轉眼將至,各大銀行除了年底加強攬儲、爭奪客源之外,還在大力地宣傳各自的理財產品,以期吸引更多的用戶以及更多的資金。
2018年銀行在售的理財產品
我們無法提前預期2019年各家銀行新推出的理財產品收益如何,但卻可從2018年各大銀行在售的理財產品收益中,查看出一些端倪。目前銀行所有在售且備案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從高到低排列如下圖:
從產品投資標的上看
上圖中的相關數據顯示,預期收益率排名前12位的理財產品當中,結構性理財產品高達10只,佔據絕大部分的份額;其中與股票指數掛鉤的就有8只之多,佔比超過66%。因此可見,雖說股市從年初一直跌跌不休,但是與指數掛鉤的部分結構性理財產品,還是可以取得不錯的收益的!
各個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最高收益率排名第一達到了14.8%;超過10%的也有三隻產品,最低的收益率也能達到6%。而凡是與股票指數掛鉤的理財產品,風險也比較大,雖說本金不至於產生虧損,但是實際收益可能會有所波動,並不能確保最終收益是多少!
從產品期限來看
大多說的理財產品的投資期限都在1~3個月之間,少部分產品期限在3~6個月,只有1只產品的投資期限超過1年以上。
也就是說,投資期限在6個月以內的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會更高,銀行也更願意推出此類的理財產品!從發行機構組成來看
我們再從這些理財產品的發行銀行來看,排名前12只的理財產品,其中5只由民營銀行發行的,4只產品由中國銀行發行,預期收益排名第一的是中信銀行的理財產品。由此可見,國有銀行、全國股份制銀行各自佔據半壁江山,而地方商業銀行區區勉強擠進前10名,與大型銀行的投資管理能力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總之,如果根據2018年至今的情況來看,民生銀行的理財產品具有很大的優勢、中國銀行次之、然後再考慮其他銀行的。而具體選擇哪一款產品,還需要大家仔細斟酌、對比以後做出選擇才好!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紛紛擾擾又一年即將過去,回首2018年,這一年投資市場上有太多的事可言、可說,從最初餘額寶的擴容、支付寶定期理財的限購、貨幣基金快速贖回限額,直至年末興起的民營銀行網紅“現金類管理產品”一系列粉墨登場,再回首竟然恍若隔世。
嘆以往、望前程!事物的發展都是由前因的轉變而來,因此要分析2019年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如何,我們要先來了解了解2018年的銀行理財產品市場。
銀行理財產品
2018年對於銀行理財產品影響最重大的一點無疑就是《資管新規》的正式落地,一則它直接打破了近15年來保本理財產品;二則它對於規範銀行的理財產品操作做出了詳細的規定,杜絕了銀行的以往存在的一系列違規操作(比如嵌套信託產品,流向房地產市場);另外2018年央行前後4次降準,釋放了約4萬億的資金量,導致整個投資市場上的資金量大大增加。
受上述兩者因素的影響,2018年以來,整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收益率與貨幣基金的收益率類似,一走持續走低,平均收益率由一月的5.26%下降到目前的4.39%,且未來的繼續下調的趨勢明顯。
目前資管新規已在附則中明確將結構性存款納入銀行表內核算,按照存款管理,相應納入存款準備金和存款保險保費的繳納範圍,相關資產應按規定計提資本和撥備。結構性存款類似於以往的保本理財,既然保本理財已納入表內,那非保本也就是個時間問題;目前的非保本理財規模較大,全部轉入表內,對於銀行業績和風險資本影響較大(涉及到計提風險準備金、計算資本充足率等、核銷資產損失等等),所以短期內不會進行,但既然結構性存款已納入,後續理財產品肯定也會考慮到納入,以避免銀行以理財名義的表外業務,實質進行是監管套利的表內存款業務。無套利的空間,收益率下降則是必然性的因素,
故而,2019年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我認為趨穩甚至穩中有降的趨勢會大於上浮的趨勢。我們該如何選擇理財產品?
選擇理財產品,其實主要的是看產品的風險層級,發行者倒是次要因素,理財產品屬於低風險產品,它與貨幣基金一樣,無需太多專業性的知識及技巧(所以貨幣基金才沒有申購費及贖回費,且管理費率也極低),因此單就發行者來說,不同銀行差別並不算大(2017年全國幾萬只理財產品到期,未能全額兌付的僅44只,概率不足0.1%)。
綜上所述,理財產品最重要的在其分類,層級越高風險越大。可以說,只要你選擇R2及以下的理財產品,那麼基本上沒有什麼風險可言。
鯉行者
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打破剛性兌付勢在必行。剛兌產品最典型的就是銀行固收類理財產品。今年下半年固收類銀行理財產品利率已經出現了整體下滑趨勢,資管新規要求截止至2020年底,現有所有剛兌產品退出市場,銀行固收類理財產品逐步轉型為淨值型產品。這就意味著未來兩年內,銀行業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規模將持續收縮,利率也會隨著繼續下滑。未來理財產品將轉變為淨值型,利率隨市場上下波動。所以今後購買理財產品需要大傢俱備一定的投資知識,更好的防範風險。
河北小新
2018年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有所下降,從去年的平均5%左右,降低到現在4%左右。而且銀行正在打破剛性兌付,降低剛性兌付的產品比例,大力推行浮動收益類產品。未來的一年裡投資者如果想獲取更高的收益,得學習一下理財知識了,這樣才能更好的規避風險,選擇合適自己的理財產品!
我建議不要單純的把所有資金都投入到銀行的定期存款上面,因為它的收益率下降了,如果害怕風險的話可以更多的配置一些中長期國債!
老徐談理財
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種類很多,質量也參差不齊。經過2014到2018年的經濟陣痛期,以後債券類、股指類型的基金信託會有大的收益率。觀點僅供參考,個人分析。具體投資理財還是謹慎為主。投資理財目的是讓生活過的豐富點,而不是一夜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