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鸦片战争中,清军武器真的落后吗?为什么?

GavinYs


这个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没有历史课本上所说的两百年那么夸张,更没有什么还不如明代火器那种情况,事实上,1840年的大清帝国,其军备状况,基本和1700年前后欧洲人的军火水平差不多。



在清军一统天下后,大清在鸦片战争前经历了两次火器的升级改革。第一次是在康熙年间,由传教士南怀仁主持的,为大清的火器设定了制式规格,摒弃了大明一些落后没用的火器。第二次是雍正年间清准和通泊之战后,大清惨败,于是雍正皇帝主持了一次中亚火器风格军改,将大量的兵丁鸟铳和番肠鸟铳都换成了土耳其重火枪,火炮也引进了更适于步兵作战的轻型隼炮,基本把火器拉到和欧洲基本持平的水平。


乾隆年间,自打准格尔被灭之后,大清基本在东亚和中亚再无敌手,所以军备的革新也就废止了。即使在清缅之战中,大清的火器和作战模式已经落后于深受英军影响的缅甸军队,乾隆皇帝为了面子还是拒绝了诸多从前线回来的将军的军改请求,继续停滞武器的发展。乾隆末期,白莲教为首的农民起义频发,为了方便地方的绿营军镇压农民起义,中央下放了火器铸造权,然而各地官府并没有火炮铸造的规格标准和火药配比数据,所以直接拉低了清国火器的整体水平。再加上军队疏于训练、军政腐败,军备添置也变得缓慢,所以使得很多绿营兵出战的时候还拿着训练用的兵丁鸟铳,这个情况就好像明末火绳枪和火门枪混杂在明军中一样,一旦发生火枪对射,其威力自然是比不过1840年英军的新式燧发枪。


在火炮方面,欧洲火炮在工业革命之后已经进入了大工厂生产的时代,其工艺水准是清国用再先进的手工业仿制不出来的(更何况还没那么先进),所以清政府只能是从澳门少量的进口欧洲的新式加农炮,装备于广东沿海,却无法推广到整个沿海的炮台上。这也是为什么鸦片战争初期,林则徐加强了广东沿海的防御力后,英军便无法轻易的实施登陆作战,只能北上去进攻浙江等海防落后的地区。

其实在1840年,火器尚不能完全决定战场的决胜权,最后的大战都是要通过一场白刃战决胜负的。然而疏于训练的清军拼起刀来自然是干不过久经战阵的英军。再有就是清军的军制已经明显落后于英军,无论如何,一个文艺复兴时代的军制是没什么机会杠过工业时代的军队的,因为其军事人员的调度方面不再一个水平,打起仗来就很像一个没打过架的瘦小子跟一个老练的散打运动员过招一样,会表现的手忙脚乱,放到战争中,就是阵型的混乱。



火器工坊


其实落后的不光是武器,基本所有都落后

既然题目先问了武器,那就先从武器来看

1.兵器


(火绳枪这种落后的武器,在清军装备量只有40%-60%,甚至更低)

清军使用的冷兵器主要有刀矛弓箭等,热兵器(即火器)并不是中国发明研制的,而是仿造明代从西方引进的“鸟铳”、“佛郎机”、“红夷炮”等,其形制功能比英军落后了200多年。


(清军装备的鸟枪,不仅装备量低,而且非常危险,极易炸膛,还不如弓箭可靠)



例如,清军使用的鸟枪,枪长2.01米,射程约100米,射速为1-2发/分钟,且质量低劣,严重老化,有的使用了166年尚未更新换代。

(英军步枪,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军就有了早期线膛枪技术,但鸦片战争中还是以滑膛枪为主)

英军则配备了在当时世界上相当先进的伯克式前装滑膛燧发枪和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前者枪长1.16米,射程约200米,射速为2-3发/分钟;后者枪长1.42米,射程约300米,射速为3-4发/分钟。这样的射速、射程都是清军的鸟枪所无法企及的。

2.火炮

(清军虽然在鸦片战争时已经开始仿制进口火炮,但是大部分还是明代的红衣大炮)

清军火炮与英军火炮在式样和机制原理上大体相同,主要差别在于制造工艺和质量。

①在铁质方面,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冶铁技术进步显著,为铸造高质量的火炮提供了高纯度的优质铁;当时中国的冶铁技术落后,炉温低,铁的杂质多,使造出的火炮十分粗糙,气孔气泡多,放炮时很容易炸裂,伤及炮手,且填充的火药量少,威力不大。

②在铸炮工艺上,英国已使用了铁模等工艺,火炮的各种尺寸比例和火门的设计较合理,射击精确度高;当时中国还沿用落后的泥模工艺,铸件毛糙,不懂各种尺寸比例和火门的设计,射击精确度低。

③在炮弹种类及质量上,英军装备的有实心弹、霰弹、爆破弹等性能不同的炮弹;而清军使用的只有一种效能最差的实心弹,且有弹体粗糙和弹径偏小的缺陷,影响了射程和射击精确度。

清军在火炮管理上也很落后,没有建立定期造换制度,任凭风吹雨淋,炮身锈蚀,有的火炮竟是明代铸造的,严重老化,几乎不能用。

(只能固定射击的清军守城火炮)

(正常情况下守城火炮要安装炮架,射击时要调整炮位)


此外,清军在防守海岸的时候甚至不懂得使用炮架,炮只能向固定位置射击,能打到人才怪。

3.火药

由于科学的发展,英国已掌握了火药爆炸的化学原理,自然也掌握了火药的最佳配方,即枪用发射火药为硝75%、硫10%、炭15%,炮用发射火药为硝78%、硫8%、炭14%。并且英国的火药生产已进入近代工厂的机械化生产阶段。

(清军日后采购的英军黑火药,居然可以让射程100米的鸟枪打出300多米的射程)

相比之下,清军的火药配方则是根据经验来进行的,含硝量高,容易发潮,难以久贮,爆炸效力低,且处于手工业作坊或手工工场生产阶段。

4.舰船

(英军一级战列舰,载炮100门,侵华时最大战舰载炮74门)

这是双方武器装备差距最大的地方。英国海军居当时世界之最,其主要作战军舰仍为木制风帆动力,但性能却远在清军水师之上,具有以下优点:

①使用坚实木料制作,船体结实;

②船体下部为双层,抗沉性好,还用金属材料包裹,能防蛀防朽防火;

③船上有两桅或三桅,悬挂十余面帆,能利用各种风向航行;

④安炮多,从10门到120门不等。工业革命后期出现的蒸气动力铁壳轮船,也已开始装备海军。它们航速快、机动性强,大大加强了英国海军的实力。



清军的水师主要有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两支,其任务并非出洋作战,而是近海巡辑,守卫海岸,作战对象也仅限于海盗。

(清军最大战船载炮不超过20门,甚至敌不过英军最小吨位船只)

清军水师的舰船最大的缺陷就是船小,清军最大的战舰,其吨位尚不及英军的等外级军舰,安炮最多的战舰,其火炮数量也只相当于英军安炮最少的军舰。

(清军战船甚至还未完全放弃桨橹)

即便如此,清军战舰的在航率也很低。鸦片战争前,福建水师共有舰船242艘,在营驾驶者118艘,在航率仅为48.8%。清军水师的落后,使清军在鸦片战争中根本不敢以水师出海迎敌,而只能放弃海上交锋,从而丧失了主动权。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在兵器、火炮、火药,还是在舰船上,清军都远远落后于英军。



但是实质上,打败清军的不光是武器,如果光是武器的话,那么日后的甲午战争应该能打赢才对。士兵素质低劣,官僚腐朽,战略战术的无知,制度的没落等问题,让大清在最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根本就没打赢过一场战争。

(甲午战争中,最大最先进的铁甲舰也没能打败日本舰队)

其实翻开史书就不难发现,每次战斗,即便清军作战勇猛,付出了巨大代价,侵略者的损失也是屈指可数。这些问题可不是武器能解决的了的。


视听团仔


总的来说,虽然鸦片战争时期清军火器落后于洋人,但是这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仍然是制度的差距。

清军在鸦片战争前大致上相当于欧洲三十年战争的水平,这还是建立在西洋传教士的指点以及清朝全盛之前频繁的战争的基础上总结积累出来的,否则的话继承明朝火器以及战术的清军会更落后。

清军的火器战术,可以从《御制道光平定回疆战图阿瓦巴特庄之战》管窥一番,即步兵炮兵居中射击,骑兵两翼迂回。
在装备上,清军以西亚火绳枪以及红衣炮类的加农炮以及臼炮为主,同时清军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火器,毕竟火器最利是清朝君臣的共识。

但是清朝统治者都意识到了本土生产的火器不如西洋火器,因此发现以土耳其火绳枪为代表的西亚火绳枪强于本土生产的火绳枪,就立刻引进并制造;西洋炮的质量以及可靠性比本土生产的火炮要好,就通过澳门引进并仿制,但是因为技术不过关,一直仿制不出来,燧发枪的仿制工作也是如此。

清军在鸦片战争之前,曾经进口了大量的西洋火器以应对战争,比如说上图的两门火炮,上面的可能是进口的12磅加农炮,也可能是18磅加农炮;下图为清军装备的重型加农炮,而且还是铜炮。两门火炮都是英军的战利品,可以确定的是这两种炮都是安装在炮台上的要塞炮。

根据《西洋镜看中国》一书,清军在战前不仅进口了大量的西洋火炮,还有本土生产不了的燧发枪,甚至还有一艘明轮船,可见清朝对火器的重视。在炮弹方面,清军的炮弹落后于英军,清军得炮弹主要是实心弹以及爆炸弹,也就是常说的开花弹;英军的炮弹除了实心弹和爆炸弹之外,还有葡萄弹等弹种,还有康格里夫火箭这种大杀器。

总体来说,双方差距并不大,但是差距主要体现在制度上。
鸦片战争时期,清军可以以火器对射和英军相持,但是一到英军发动猪突冲锋的时候,则立刻崩溃。八里桥之战,拿着火枪的清军的满蒙铁骑就被拿着马刀、长矛的英军骑兵击溃。由此可以看出,清军曾经引以为傲的肉搏退化的一干二净,可以说是武德丧尽。所以清朝统治者才一味强调国语骑射,就是要求不能因为火器而偏废武艺。

而且,由于军事制度的落后,清军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装备的火器无法发挥出全部效能,比如清军炮兵,就在炮战中被英军压制。

与此同时,由于清军属于分散驻防,短时间内很难集结起来并开赴战场,所以兵力上的劣势进一步凸显了清军军事制度的落后。所以魏源才说,中国和洋人的差距,在于养兵练兵之法。

所以鸦片战争清军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老大帝国的必然结果。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一、清军火器

鸦片战争中,清军除了使用大部分大刀长矛之外,也使用了少量的火器。清军使用的火器几乎为明朝时期引进西方的“佛郎机”、“鸟铳”等所谓的“洋枪洋炮”。其中,清军装备的火枪为前膛装弹的火绳枪,该枪长约2米、射程约100米、射速每分钟1到2发。清军装备的火炮同样可以追溯到明朝,其主要装备的是17—18世纪西方的佛郎机炮,此炮与英军的火炮样式及工作原理差不多。

二、英军火器

鸦片战争中,英军装备的火枪主要为两种前膛装弹的燧发枪。一种为伯克式前膛装弹滑膛燧发枪,枪长约1.16米、口径15.3毫米、射程约200米、每分钟射速2-3发;第二种为布仑土威克式前膛装弹燧发枪,该枪于1838年装备英军、枪长约1.42米、口径17.5毫米、射程300米、射速每分钟3—4发。英军装备的燧发枪比清军装备的鸟铳(火绳枪)要先进一代、此外英军的火枪上面还能加装刺刀,而清军的没有。

火炮方面,虽然英军装备的火炮样式及工作原理和清军的差不多,但是英军火炮的制作工艺远远高于清军。英国由于完成了工业革命,能够为火炮的制造提供优质的铁和铸造技术,英军的火炮上面还加装了瞄准具。鸦片战争中,多数时间的战斗为清军的岸防炮与英军舰炮之间的较量,在战斗中清军的岸防炮没有击沉英军的一艘军舰,而英军却用自己的舰炮将清军的阵地打得惨不忍睹。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中,清军的武器装备与英军相比:制造工艺落后、射程近、射速慢、杀伤力较小等缺点,这些缺陷在战争中清军处于英军的下风。

鸦片战争中,虽然清军的武器装备落后于英军,差距并不大。如果清军的八旗兵丁没有堕落的话,凭借其弓箭是可以与英军一战的。可是八旗兵丁承平日久、加之吸食鸦片,早已不是入关时的八旗劲旅了。


历史军魂


清朝政府的军队和英国、法国等国军队的较量,是一支古代军队和一支近代军队的较量,清政府的军队思想,依然停留在古代冷兵器战争时代,而英法联军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

两支有代差的军队较量,胜负已经没有悬念,这根本不是靠军队数量能够取得优势的,甚至靠武器装备也不能取得优势。

思想是根本差距,也是最大的差距!

即使清军全部换上英法联军的装备,依然要败。

和古代军队相比,近代军队和其差别不仅仅是武器,同时还有军事训练方法,战术指挥水平,士兵作战技能等等多个方面,两支军队的作战思想,战术行动是完全不同的。

清军不仅仅是思想、方法、战术还停留在古代的冷兵器时代,而且对于近代军队的组织、战术、装备等等一无所知,这是闭关锁国的恶果。

所以,即使是两支军队使用冷兵器作战,清军依然是完败。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英法联军使用的冷兵器是步枪上面加刺刀,而清军使用的是大刀。即使清军顶着枪林弹雨冲锋到英法联军面前,当双方发生白刃战时,英法步兵使用刺刀的动作很小,基本动作就是向前刺杀,因此,士兵可以排成紧密的队形,彼此之间毫无空隙。

而清军因为使用的是大刀,大刀的基本动作是劈砍,这就需要较大的动作空间,因此士兵之间至少也要保持三米以上的距离,否则就会误伤。

因此,白刃战时往往是一个清军举着大刀面对的是一排英法联军的刺刀,白刃战的结果也就没有悬念,清军基本没有获胜的机会。





V字周


武器落后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但这并不是决定因素,主要还是思想问题。开始天朝鄙视洋人,打的时候发现自己队伍士兵素质太差,干不过洋人又开始害怕。整个社会的思维固话,没几个有见识的人。那时候能打赢是侥幸,打输是必然。

抗美援朝战争可以很好的说明武器先进只是一点优势,对战争结果不起决定作用。

看看我们的战士,你就知道,什么起着决定作用!





历史O故事


确实落后,但是这种落后,不是武器代表的落后,当时中英武器完全是同时代的,只是工艺!以大炮为例,中英的大炮都是前装弹的,谁也不比谁高级,说是炮弹,其实就是铁球,关键是英国的炮膛是用车床铣床打磨制造的,可以和炮弹严丝合缝,火药可以最大限度的向一个方向给炮弹一个推力,而清军的大炮是土法制作的,炮膛全是坑洼,凹凸不平,炮弹铁球也没有严丝合缝,炮弹打出去,根本打不了多远,也不知道会打到哪,双方差距就是这样,英国人说是赢在船坚炮利倒不如说是赢在了车床铣床的优势上。


LAndyBonaparte


我国清朝时期早有人发明出高于洋人的武器,但是此人被清朝皇帝流放边疆,没有使用当时的武器,后者也没有人敢尝试制造比洋人火枪更厉害的武器,怕清皇帝乱发淫威


艾维尔财商教务682


落后不仅仅是武器的落后 思想观念 落后 井底之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