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之戰,德軍為何不空投棉衣?

在世丹王


德軍不是沒有空頭棉衣,而是數量不足,準備不充分,來不及趕製那麼多的棉衣。說實在的看了很多電影和二戰史,德國的冬衣看上去都很薄!德國即便是向莫斯科空頭棉衣,但在莫斯科那種零下40幾度的環境中,也無法起到真正的禦寒作用。所以,莫斯科保衛戰,蘇軍反守為攻,給德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而德軍,面對蘇聯惡劣的天氣,幾個人只能抱團取暖,窩在自己的坑道,戰鬥力已經大大削弱。德國人在莫斯科保衛戰中由天氣原因造成的傷亡達到了十幾萬,比戰鬥時的傷亡更大。

希特勒從1941年6月22日開始向蘇聯發動戰爭,他們想在三個月左右佔領蘇聯。希特勒最開始入侵蘇聯以閃電戰,一路橫掃,戰績顯赫,很快打到莫斯科,希特勒狂妄的叫囂在三個月內滅亡蘇聯的計劃是否要實現了。但是德軍打到莫斯科的時候,蘇聯的下起了鵝毛般的大學,天氣突然變冷。由於天氣變化太快,德軍只向蘇聯投入了170萬套冬裝,要知道進攻蘇聯的德國人達到了500萬人,差不多五分之二的人要忍受嚴寒的考驗。可見,德國人不僅僅要面對蘇聯惡劣的天氣,還要應對突然襲擊的蘇聯軍隊。

由於德軍開始想蘇聯領土推進速度太快,後勤保障也逐漸跟不上了。尤其是莫斯科保戰役失敗,德軍被拖延了佔領蘇聯的時間,整個計劃被打亂。由於戰線太長,食物和衣物都跟不上。所以,很多德國人忍飢挨餓,這樣的軍隊是鐵打的也會失敗。在後面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德國再次失敗。當時德國傷亡達到了85萬人左右,從斯大林格勒戰役,德國失敗其實已成定局。到了後期,不是保暖的問題,已經變成食物短缺的問題,所以很多德國人因為飢餓和嚴寒選擇投降。


謀士說


莫斯科之戰,德軍失敗的主要原因不是棉衣,而是政治失敗和戰略失敗!

一)政治失敗:當時,斯大林血洗軍隊,強徵暴稅,蘇聯人民敢怒不敢言!德軍進攻蘇聯時,很多地方的人民夾道歡迎,很多蘇軍不是被俘,而是倒戈!但,希特勒沒有利用這空前絕後的政治優勢,建立戰爭根據地,以戰養戰,而是不分青紅皂白,一律斬盡殺絕燒光,斷了自己的後路!

二)戰略失敗:戰爭一開始就存在兵力分散,主要戰略目的不明確,給人的感覺只是為了殺人,彰顯武力,展示德軍依託坦克,飛機,大炮所構成的閃電戰威力!違背了戰爭是為政治服務的這一基本原則,更違反了戰爭的最高準則是集中優勢兵力攻其一點!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列寧格勒,只要攻下其一,希特勒就完全可以贏得這場戰爭!


手機用戶54680333544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德國的空間實力確實非常強大,那麼為什麼德軍被困在寒冷的莫斯科德國空軍卻沒有空投過冬的棉衣呢?

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原定於4月份就開始,但是由於盟友意大利在北非戰場遇到了大麻煩,希特勒不得不派兵前往支援,導致巴巴羅薩計劃推遲了兩個月才展開。

戰鬥進行的非常順利,七月底莫斯科已經近在咫尺了,而在這關鍵時刻德軍選擇了南下支援基輔,結果又浪費了兩個月時間,直到九月底德軍才對莫斯科發動進攻,由於秋雨導致道路泥濘,進攻非常不順利。直到寒冬來臨,德軍因為凍傷造成非戰鬥減員嚴重,影響了戰鬥力。

首先,莫斯科保衛戰前後一共只進行了兩個多月,德軍卻投入了超過170萬人,如此大的部隊規模僅靠空投基本上是杯水車薪。

其次,按照德軍原計劃早在入冬之前就能攻佔莫斯科,而且戰役開始階段確實非常順利,當遇到問題後,德軍後勤部門一時間沒有能力組織這麼多冬裝。

最後,如果空投一部分棉衣,可能會導致德軍內部為了爭奪棉衣發生混亂,再有就是惡劣的天氣和蘇軍的防空炮火,阻礙了德國空軍的發揮。


一點點歷史


莫斯科之戰德軍失敗的原因不在於棉衣,事實上當時德軍已經裝備了棉衣,只是保暖效果比不上蘇聯的羊皮大衣。德軍失敗的原因在於等待棉衣的這段時間裡,沒有能把閃電戰進行下去,使得蘇聯得以有時間加固莫斯科的保衛。並且德國武器在嚴寒下可靠性非常差,不少裝備都拋錨了。而德國統帥部這時候卻犯下了致命的錯誤,那就是沒有把部隊撤退休整,而是繼續發起了進攻。

事實上在德國出兵蘇聯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德軍必須要利用凜冽攻勢打出優勢,短時間內便要佔領蘇聯主要的工業區和戰略樞紐。因為對於德國來說,一旦讓蘇聯緩過勁來了,那麼就意味著德軍的失敗。德軍一開始確實打的不錯,但是佔領的地方全是無關緊要的,斯大林已經早早的把工業轉移到了後方,德軍也沒有佔領像油田這樣的目標。所以德國實際上是沒有觸動到蘇聯,在莫斯科城下德國才認識到蘇聯的恐怖,戰前德軍估計蘇聯只有400個師,可莫斯科戰爭時,德軍才發現蘇軍至少有1000個師,所以在1942年,德軍的一些將領就意識到了德軍輸了。

從一戰和二戰來看,德軍一旦陷入兩線作戰,那麼就不可避免要失去主動權。二戰時期德軍突襲蘇聯,其實算得上是一次戰略上的錯誤。很多人糾結於什麼意大利拖累了德軍,導致了德軍沒有在冬天來臨之前佔領莫斯科。其實分析那段歷史就知道,就算德軍佔領了莫斯科,德軍也無法在冬天來臨之前瓦解蘇軍的抵抗意志,而越打越多的蘇軍註定也會同樣讓德軍嚐到失敗的滋味。


小司馬遷論史


德軍沒有空投棉衣主要基於下面三點考慮:

一、德軍沒有掌握莫斯科的制空權,運輸機就是活靶子。

莫斯科的空戰,已經讓德軍空軍損失慘重。在莫斯科戰役前期,德軍企圖用轟炸,摧毀蘇軍的抵抗。但是蘇軍的防空部隊已經對德軍要有準備,德軍消耗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蘇軍防空兵力:防空第1軍(轄19個獨立高射炮兵器團,),殲擊航空兵第6軍(轄11個殲擊機團,後增加到23個殲擊機團)。共有殲擊機602架,中口徑高炮796門,小口徑高炮248門,高射機槍336挺。

德軍空襲莫斯科122次,投入飛機7146架次,僅229架次突入市區,而德軍損失的飛機卻高達1600架。所以說,火力強大的戰機都無法生存,對於運輸機而言,更是蘇軍的活靶子了。

二、空投也是杯水車薪,無法起到有效的作用。

戰時的空投任務只能適合小股部隊,德軍在莫斯科附近有數百萬人之多,依靠空投棉衣,實在是起不了大的作用。一則運輸機數量有限,二則運輸機運載的數量也不多。少量的棉衣更容易導致部隊哄搶,影響部隊的穩定。



棉衣都在千里之外的德國,運輸機的航程也是問題。

二戰中,德國的運輸機航程能達到數千公里的機會沒有,如果從德國本土運輸棉衣,必須要中途專場。浪費時間不說,航空油料對於德軍又是一大考驗,戰爭中的油料一直是德軍的軟肋。

戰爭後期,德軍更是因為油料短缺,導致每次戰鬥,都無法保證出動足夠數量的坦克支援步兵行動。


小彈殼001


我覺得主要是德軍戰前形勢估計過於樂觀了,臨時發生變化時缺乏足夠的應對。

德軍素以閃電戰聞名,以突然襲擊的方式迅速制敵取勝,他們曾1天征服丹麥,5天征服荷蘭,18天征服比利時,23天征服挪威,27天征服波蘭,39天征服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

過往的勝利讓德軍覺得他們能夠在冬天來臨之前便擊垮蘇聯,事實上,戰爭初期,德軍閃擊戰的效果還是非常好的,蘇聯紅軍節節敗退,列寧格勒和莫斯科都陷入了德軍的包圍中,看似德軍就要取得勝利了,但蘇聯戰鬥民族的精神一直指引著蘇聯紅軍,誓死保衛著莫斯科,終於拖到了寒冬的季節。

德軍沒有想到戰爭會拖的如此之久,根本就沒準備棉衣來禦寒,看到寒冬來臨仍久攻不下,德國的後方隨即加速生產棉衣,但需求量太大了,加上戰場上瞬息萬變,棉衣還未投入,局勢就發生了逆轉。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凍傷凍死的士兵數十萬人,戰馬也有幾十萬凍死,即使僥倖活著的人,戰鬥力也是大大的減退,蘇聯紅軍則是以逸待勞,開始反擊收復失地,最終取得大勝。

另外,德軍地位失敗還和戰爭中支援盟友意大利有關。意大利數十萬大軍攻打希臘,竟被希臘打敗,自己的殖民地也丟了不少,不得已,向盟友德國求助,於是德國從蘇聯戰場上調了15個師去支援意大利,對蘇戰爭就遲緩了,正是這一遲緩,讓蘇聯的天氣對戰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一個不再年輕的青年


請注意看紀錄片和蘇聯電影《莫斯科保衛戰》,其中的德軍是穿著暱子大衣和高筒軍靴的,這是歐洲國家軍隊的標準配發!

即使沒有蘇德開戰,德軍也會配發冬季服裝,處在一個高緯度上的國家的軍隊居然不配發冬裝?

蘇德開戰時的德軍士兵幾乎都是參軍數年的老兵,在入伍第一年難道沒有配發冬裝?

德國後勤一般都比較齊全和充足,他們的軍隊能打的起仗,難道就配不起棉衣?

所以,進攻莫斯科的德軍士兵沒有冬裝的說法是錯誤的,只不過蘇聯的寒冷超出了他們冬裝的保暖程度,他們是帶著冬裝去的,不存在沒有冬裝的說法!


東方中華不敗


什麼樣的情況下空投物資最有效?當然是部隊規模足夠小的時候,比如說小股突擊部隊,執行特種作戰任務,然後深入敵後,這個時候靠空投維持補給,是最實在的,因為假如是50個人的突擊部隊,兩架運輸機基本上就能讓這些人活的很滋潤,而且這50個人還可以就地取材,打打獵物、采采野果之類的,或者去河裡抓抓魚,也能維持很長一段時間,恐怕等不到這兩架運輸機的補給用完,任務就完成了,然後凱旋了。

那麼假如是100萬人的部隊,該動用多少運輸機來運輸物資呢?不僅僅是衣服,還有糧食、藥品和裝備,這得需要多少運力?好,我們姑且假設1架運輸機能運100個人的物資,那麼100萬人的前線部隊,至少得投入10000架運輸機吧?

但問題在於,這是交戰區,是前線,不是後方,你10000架運輸機,首先調度就是個很大的麻煩,怎麼起飛,按什麼樣的編隊起飛,這個過程中事故率就很高,也許10000架飛機上了天,因為管理的問題,就會摔掉1000架。好了,就算摔了1000架,還剩下9000架,那麼這9000架飛機,還會面臨什麼情況呢?對,就是敵人的攔截,敵人戰鬥機和高射炮部隊的打擊。因此就得配備護航的飛機,那麼9000架運輸機,得多少護航飛機才夠?因為這不是轟炸機,是運輸機,這可是生命線啊,就算3架戰鬥機護航一架運輸機,也得需要27000架戰鬥機吧?那麼這27000架戰鬥機,都用來護航9000架運輸機,制空權怎麼辦?對地打擊任務怎麼辦?交給誰去做?

好,就算有27000架戰鬥機護航9000架運輸機,不可能一架都不損毀吧,不可能一架都不出事故吧,所以摔飛機,出事故,都是大概率事件,還會有大量的飛機被擊落、受傷,這都是問題。好,挺過這一關後,大約有6000架運輸機到達了前線,但是問題來了,原本是10000架運輸機,現在是6000架運輸機,只能帶60萬人的物資,因此有40萬人肯定是吃不飽了,或者100萬人平分60萬人的物資,大家就都吃不飽。

但是別急,還有一關,就是怎麼空投?你不能直接砸到人頭上吧,這樣的話100萬部隊被空投物資砸死10萬?這肯定不靠譜了,那肯定是要投放到一個相對靠譜的地區,但是如何找?假如確定了A地區是物資投放區,投著投著,A地區被蘇聯軍隊佔了,物資就相當於補給了蘇軍。最後被高射炮打掉,或者投放的時候風力較大,不可能所有的物資都投放到準確地點,也就意味著,飛機運輸的物資,最後能夠到德軍手裡的,並不多。

問題來了,如果只是糧食,還能分著吃,比如說最後只有40萬人的食品準確接受了,損失了60萬人的食品,那麼這100萬德軍就都降低生活水平,分這40萬人的補給。但是投放的是棉衣,假如最終只有40萬棉衣到了手裡,還有60萬人怎麼辦?如果接著運輸,那麼以上的問題就再重複一遍。

總的來說,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空運補給給100萬軍隊,都是個非常不靠譜的策略,恐怕最終要準備1000萬人的物資,才能保證這100萬人吃飽,但與此同時,900萬物資落到了敵人手裡,敵人吃的更飽,這仗還怎麼打?

最靠譜的方式,依然是陸地運輸,利用火車,利用汽車,這是當時的德軍,基本上失去了靠陸地得到有效補給的條件,只能硬著頭皮作戰。但是“戈不靈”本人並不這麼認為,他認為通過空投就可以解決棉衣問題,那就沒辦法了。


圖維坦


簡單來說,直接利用空軍進行空投棉衣,是很危險的一件事,不僅對德國空軍而言很危險,對陸地軍隊也很危險。

大雪皚皚,天空能見度是極低的,最近的機場跑道肯定積雪深厚,即便除去積雪,也會有新的雪降下來,讓機場跑道變得溼滑,這讓飛機升空都成了以個難題,更別說飛行和空投了。

而且莫斯科保衛戰涵蓋了整個冬季,氣候寒冷,積雪深厚,加上之前秋季降雨影響,德軍陸地運輸補給線基本陷入癱瘓狀態。總不至於要讓飛機從德國或者波蘭佔領區,裝棉衣起飛,飛到莫斯科吧?因此陸地上的運輸線癱瘓,直接導致了空中補給線的停滯。

而且如果真的空投了部分棉衣了,就算是嚴謹講秩序的德國人,難保不發生哄搶事件,畢竟氣候真的太冷了,很難有人受得了。容易對地面部隊的組織度造成損耗,因此飛機空投棉衣一事,實屬難辦。


智囊士官


德軍為什麼不空頭棉衣呢?因為沒有棉衣!!!!!!

這是一場雙方都沒有準備好,但一定要打的戰爭。

德國以為在芬蘭醜態百出的蘇聯軍隊不堪一擊,所以在沒有向蘇聯採購到足夠的羊皮和冬天用的槍油之前發動戰爭,並很快在冬天到來之前推翻蘇聯政府,結束戰爭。不再重蹈拿破崙的覆轍。

而蘇聯那邊因為大清洗使軍隊的戰鬥力爆弱,在蘇芬戰爭中勉強勝利,但補強了北方防線,並且吸取了經驗教訓,恢復了一部分有能力將領的工作。

事實也證明了一場戰爭受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很大,沒有經過充分準備的戰爭,贏得了一時,但終究打不了持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