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在秦腔乐队中的光彩

二胡在秦腔乐队中的光彩


二胡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发音纯朴、浑厚、丰润、优美,在弓弦乐器之中,二胡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二胡的运用也非常广泛,独奏、伴奏无所不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胡演奏技巧不断发展和创新,许多戏曲剧乐队中都显现着二胡的光彩,秦腔、眉户,碗碗腔,关中道情等陕西地方戏曲剧种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讲,二胡支撑着秦腔乐队的伴奏群体。掌握秦腔的调式规律与特点,使二胡更好地为秦腔伴奏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在秦腔音乐中,有“苦音”与“欢音”两类声腔。“苦音”类声腔的特性音为4和7,4是微升,7是降D7。“欢音”两类声腔中3和6为特性音,7为原位。两类声腔的音阶都是五声性的七声音阶,由于特性音及特性音阶所构成的乐汇和乐曲.因此特性音直接关系到秦腔乐曲的音律与旋法。秦腔音乐的乐曲由于“苦音”与“欢音”的类别,所以两类不同音阶里产生的基本调式便形成“欢音”微调式或宫调式,“苦音”微调式或宫调式。独奏,伴奏二胡的所有技法对秦腔乐队伴奏都适用,如左手技法:揉弦。揉弦技法的目的是使音色圆润柔美,富于歌唱性。其演奏办法是:手指按到音位后利用指尖面在原位置上作上下滚动,因为指面触弦点的上下滚动而造成最高触弦点的变化,进而造成从

琴马到触弦点的长短变化,同时弦压也使之产生有规律的变化,使之出音产生一种特定的波音效果。从揉弦的力点及运动方式看,揉弦的手指、手腕、手掌的各部位都保持一定的弹性,协调一致。轻重快慢的揉弦音响,对于音乐意境的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施秦腔音乐伴奏中,揉弦技法用途甚广,当然揉弦技法最终还是要根据乐曲格调与色彩变化,围绕特性音来选择使用。

秦腔中,板的强音,不重揉就不能完成乐曲所提供的情绪要求,似乎只有重揉才能使乐曲刚劲有力。在伴奏秦腔唱段时多采用轻揉或揉按音结合等方法,尽量使唱腔旋律委婉恰切,相辅相成,对比、平衡、统一对二胡伴奏来说是一个坐标。科学地运用各种二胡指法能最大限度地为秦腔风格韵味有很好的作用。由于调式调性的限制,为秦腔伴奏时二胡的指法安排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在G或D调上演奏,为了方便操奏经常出现的特性音,最好选择食指定位法。还有像三度(或二度)下行异音同指法,其方法是三指或一指按主音,尔后随节奏下行抹奏至下方三度或两度的特性音,这种指法对二胡演秦秦腔乐曲或伴奏唱腔都很适用。再如同音异指法,这种指法主要针对秦腔中同音重复时周节音色变化,同时使其富于风趣。以上几种类型的指法是秦腔音乐中常用的指法,也都是围绕特性来进行的。各种二胡滑音技法的使用,使秦腔音乐伴奏达到某种戏剧性的效果。手指按弦作有目的上下滑动所产生的音称为滑音,它是音色润饰的一个重要技术,它能使秦腔音乐伴奏更为生动。如下滑音、回滑音、颤滑音、装饰音等,主要采用在特性音前后,指法多采用同指下滑。滑音有一定的规律和技巧,决不能随意乱用,演奏者必须根据秦腔音乐的风格特点,感情需要选择恰当的滑音手段,这样二胡就会更好地为秦腔音乐尽力。右手弓法在二胡演奏技法中尤为重要,作为一种弓弦乐器.在各种演奏技法中,运弓是发音的动力,一把二胡在手根据秦腔音乐情绪的需要,奏出千变万化的美妙乐音,灵活握弓右手不容忽视。二胡弓法繁多、变化多端。如长弓、短快弓、顿弓、抛弓、颤弓、跳弓等等,最根本的是怎样奏出二胡最优美的音色来为秦腔音乐伴奏,我们认为在演奏秦腔音乐时,首先在运弓时保持“弓路”的平稳直,决不可上下颠或左右摇动。琴弓要手臂正确力量作用下,弓毛与琴弦自然而良好的接触,琴弦在琴弓的作用下,进行有规律的振动,琴弦振动通过琴码引起琴筒充分的共鸣,作到琴弓、琴筒与弓毛二者紧密结合,便可奏出、饱满、圆润、纯正的音色来。这弓力量如果超出琴弦正常的振幅,发音便会干燥沙哑易出噪音,失去柔润光泽的特色,反之运弓力量不足而张不开弓,致使琴弦未能充分振动,发音便空散、飘浮、苍白无力。拉推琴弓技法、力量运用关系到演奏的成败,这样我们就得调整运弓的力点,要使二胡在秦腔音乐中发挥它的作用,就不能小看二胡运弓的正确方法以及它的着力点。拉推琴弓应以右臂关节作为主要支持和着力点,右手持弓及腕关节作为控制点,这两点之间整个右臂自下而下形成带有弹性的拉推自如的一条线,运弓时大臂及肩关节成为力量的来源,应以大臂带动小臂及腕指关节徐徐拉推琴弓,肩、肘、腕三个关节灵活放松,自然协调,使右臂力量自然而通畅也贯穿到琴弓之上,力求做到协调而统一的动作,任何部位不可脱离整体而单独局部孤立地动作。这也要求二胡演奏处理好运弓力量的主次结合,在整个右臂力量协调统一的前提下,运弓还要区分各部分力量的主次之别,如在伴奏使用长慢弓时,拉推琴弓应形成平直状态,打开畅通弓路之道,弓道至弓尖、肩、肘、腕三节力求灵活自然,不可稍有僵滞呆板之感。短快弓则在大臂力量的支持下,以小臂肘腕关节为主,肘部贯通上下腕部以弹力为主,往返左右甩动,力度均衡匀称,其它关节全力助之,并起到调节作用。使整个右臂关节的动作始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做到各个关节有主、有次、有结合。

二胡为秦腔音乐伴奏时,运弓与全身的关系也是一个演奏者实施伴奏以前要解决的问题。音乐艺术是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二胡属于吟歌性乐器,它的演奏技巧包含许多复杂因素。但如果脱离了思想感情,脱离了对乐曲意境体会思维和灵感,机械地孤立地单纯要求运弓方法或某个外表的动作如何,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看来,演奏二胡单纯着重外表,而轻视内在神和情,那便是对谱宣歌了。自然流于生硬的宣传乐谱,单纯地着技巧操作,便会使一首富有生命力的乐曲凋谢而枯萎,秦腔音乐的二胡伴奏也是如此。艺术在于传神,技术在于巧妙。秦腔音乐具有各种不同的情感,旋律的结构各有特色,力度速度的变化,抑扬顿挫、强弱缓急均有不同,这就需要二胡各种技巧的灵活运作。热烈奔放或悲愤的乐曲,开弓锋利有力,收弓干脆果断,开阔而富有激情,抒情叙事的乐曲富有轻柔而委婉的情感,则运弓连绵不断,刚柔相济…… 秦腔的音乐语言是很复杂的特殊的,它也不同于一般的中国民歌、曲艺和民族器乐曲,也不同于其它地方剧种的音乐,它在中国民族音乐之林中独树一帜的。它不仅有其自己的旋律和板式,还有其它任何音乐也代替不了的独特风格。作为二胡演奏者,真正伴秦腔音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潜心琢磨,总结经验,使二胡为秦腔音乐伴奏增添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