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她们有什么不同?

13431665270


公主在古代属于“内命妇”。所谓“内命妇”是指皇帝的妻妾、姑姑、姊妹、女儿,而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县主的不同称呼,与她们跟皇帝的亲缘关系密切相关。

1,大长公主,皇帝的姑姑,也就是先帝的姊妹,比皇帝的公主长两辈。

2,长公主,皇帝的姊妹,无论姐姐还是妹妹都是长公主,意思是比皇帝的公主长一辈。

3,公主,皇帝的女儿。

4,郡主,由“郡公主”简化而来,一般封亲王的女儿。

5,县主,由“县公主”简化而来,一般封郡王的女儿。

除此之外,有时某些功臣的女儿也可能会被册封为郡主、县主。

公主序列的晋封,在不同朝代有不同规定,但大同小异。1,唐代规定,皇帝的姑姑封大长公主,皇帝的姊妹封长公主,皇帝的女儿封公主,都是正一品;皇太子的女儿封郡主,从一品;诸王的女儿封县主,正二品。

2,明代规定,皇帝的姑姑封大长公主,皇帝的姊妹封长公主,皇帝的女儿封公主(与唐代一样),她们的女婿都称驸马都尉。亲王的女儿封郡主,郡王的女儿封县主,孙女封郡君,曾孙女封县君,玄孙女曰封君,好几代人都有封号。

3,清代略微复杂:皇帝的姑姑封大长公主,皇帝的姊妹封长公主,皇帝的女儿封公主(与唐代、明代都一样),而且嫡女(皇后的女儿)封“固伦公主”,庶女(嫔妃的女儿)封“和硕公主”。和硕亲王的女儿封郡主,称“和硕格格”。

对同一人而言,身份是可以变化的。比如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称的李裹儿,是唐中宗李显之女,李显为皇太子时,她被封为郡主,李显登基为帝后,自然晋封为公主。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先捋清一点,先秦时代,周天子的儿子和女儿,皆称王子。诸侯国君的儿女皆称公子。汉代之后,才有了公主的称谓。

在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郡主之中。身份最尊贵的不是大长公主,而是长公主。

大长公主是先帝的同母姐姐。现任皇帝的姑姑。

长公主是现任皇帝的同母姐姐。是最尊贵的公主。

广义的公主,包括长公主。在此只论狭义的公主。公主虽然是皇帝的女儿,但身份不及长公主尊贵。她若是太子的胞妹,尊贵度稍微次于长公主。她若是太子的同父异母姐妹,则是相对低贱的公主。

再说郡主,汉代起,诸侯国国君的女儿,名为郡主。汉代郡主父亲是诸侯国国君。有封地和封国。刘邦的庶长子齐王拥有九郡七十余城。齐王的女儿也有权势。隋唐以后的诸王,是封而不建。皇帝封儿子为齐王、梁王。却不给他封地。他也无法建国。藩王仅仅是一个称号。是皇帝给儿子们画饼充饥。隋唐之后,郡主的老爹是光杆司令。郡主也没有权势。

总之,汉代与隋唐时的君主尊贵度相同。但前者更有权势。

另外,还有一些更贱的公主。汉代前期,皇帝封郡主为公主。让其出嫁和亲。汉宣帝、汉元帝时,汉朝国力达到鼎盛。就不再以郡主出嫁。而是把宫女封为公主,使其和亲。如王昭君。

最后说县主。

东汉:公主以县名为封号,因此公主又称县主。魏晋、隋唐,亲王之女为县主。清朝:郡王、世子之女为县主。

附录:汉代长公主地位最高。天下最尊贵的四个人:第一人太后,天子要天天向太后跪拜请安。太后有废除天子之权。第二是长公主,天子的同母姐姐。第三是皇帝。第四是皇后。因为法家认为,皇帝立太子后,太子和母亲便希望国君早死,非爱非憎,利在君之死。依据法家思想,太后和大长公主之所以身份最贵,依靠的是皇帝。她们母女二人最不希望天子早死。最支持天子。所以,汉代皇帝对太后和长公主几乎言听计从。例如:在大长公主的坚持下,汉景帝才废除太子刘荣,立刘彻为储君的。

汉武帝指使法家酷吏,以巫蛊之祸诬陷太子。将太子、皇后灭族。同时把自己最最最最最最最最宠爱的女儿卫长公主灭族(由于汉武帝过于宠爱刘妍,居然把女儿当姐姐,封为长公主)。因为依据法家思想,太子的亲姐姐,同样希望皇帝早死。希望同母胞弟早日做皇帝。法家人性本恶论,是100%的糟粕。为有罪推定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杨朱学派


这些在朝代不同,有时为会不同,不过简单通俗的就是身份的不同。

大长公主一般指的是皇帝的上一辈公主,是皇帝的姑母辈。长公主是皇帝的同辈,是皇帝的姐妹。公主是皇帝的女儿,郡主和县主,一般指的是皇族之女。当然朝代不同,所以称呼又是也会有所不同。

就以汉朝的馆陶公主和平阳公主做个例子。

馆陶公主是汉文帝刘恒和窦漪房的女儿,汉景帝刘启就是馆陶公主的弟弟,在汉文帝做皇帝是,作为汉文帝的女儿馆陶就是公主。

汉文帝驾崩后,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窦漪房尊为太后,作为汉景帝姐姐的馆陶公主就变成了长公主,而汉景帝的女儿为平阳公主。

到汉景帝驾崩后,太子刘彻登基为帝,是为汉武帝,而作为汉武帝姑姑的馆陶公主就成了大长公主,作为汉武帝姐姐的平阳公主就为长公主了。


这就是公主、长公主、大公主的区别,当然也有特别的,比如汉武帝的女儿卫长公主。

这卫长公主是汉武帝和皇后卫子夫的女儿,卫长公主在汉武帝时以帝女的身份越级而称为长公主,她的待遇也远远超过她其他的姐妹,因此也让后世之人不解。所以卫长公主的封号也很特殊,不同于其他的以自己的汤沐邑或者是以丈夫的食邑而得封号的公主。

当然这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县主、郡主、公主、长公主、大长公主会因为朝代的不同有所改变。


就以县主为例,县主是皇族女子的封号,东汉时期的帝女会封为县公主,隋唐时期,王爷的女儿会封县主,明清时期是郡王的女儿为县主。


中孚鉴


一般来说,大长公主就是皇帝的姑姑,长公主就是皇帝的姐妹,公主就是皇帝的女儿,郡主则是皇太子的女儿,县主就是亲王的女儿。当然也会有特列,比如宗室女也能变成公主,这个一般是皇帝特封来和亲的。

四姑娘在这里就具体的说一说唐朝的这些贵女们。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视为正一品;郡主视为从一品;县主视为正二品。

大长公主:大唐的第一位大长公主是同安大长公主,是李渊的妹妹,大唐建立后,就被封为长公主,贞观时期,又晋封为大长公主。李世民对这个姑姑非常尊重,经常去看望她,生病了也不忘去探视。同安公主在619年曾和李神通一起被窦建德俘虏,好在窦建德对他们很是客气,并没有为难他们,后来又将他们放归大唐。同安公主在永徽年间去世,时年86岁,同李渊一样都是长寿之人。

实际上武则天和李治的小女儿太平公主在身份上来说应该也是从公主到长公主又到大长公主,不过太平公主并没有加封为长公主,反而是在神龙政变后因功封为镇国公主,也就是镇国太平公主。镇国公主的权势犹在长公主之上,当时是食实封5000户,允许干预政事,从而使得太平公主权倾朝野,应该是大唐最有权势的公主。

长公主:大唐的长公主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贞观时期的高密长公主、永嘉长公主、淮南长公主;唐高宗时期的临川长公主、清河长公主、城阳长公主等等。

高安长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萧淑妃的女儿,初封宣城公主,萧淑妃去世后,宣城公主和姐姐义阳公主住在掖庭,一直到671年在太子李弘的求情下嫁与颍州刺史王勖,唐中宗时期被册封为宣城长公主,唐睿宗时期又改封为高安长公主。

公主:大唐的公主很多,出名的更多,比如平阳昭公主、高阳公主、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当然还有宗室女被晋封为公主的,比如嫁去吐蕃的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文成公主应该是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640年,李世民将其封为文成公主,在第二年嫁给了吐蕃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嫁去吐蕃,为唐蕃友好往来做出了贡献。

金城公主李奴奴是章怀太子李贤的次女,被李显收为养女,后将其封为金城公主,于710年嫁给了赤德祖赞。赤德祖赞之子为赤松德赞,曾在763年攻进了大唐长安,逼得唐代宗出逃陕州,吐蕃军将金城公主的一个弟弟李承宏扶立为傀儡皇帝,不过吐蕃军只在长安城待了十五天就被郭子仪赶走了。

郡主:皇太子的女儿会被封为郡主,一般郡主将来就是公主,甚至长公主、大长公主,但也有例外,比如太子李建成的女儿李婉顺在贞观年间被封为闻喜县主,她在武德年间应该是郡主,玄武门之变后,她的父亲、兄弟都被杀,而她随着太子妃郑观音被幽禁在宫中生活,后来嫁给了刘应道,夫妻异常恩爱。

另一个就是博平郡主,太子李瑛的女儿,李瑛后来被武惠妃诬陷致死,后来唐肃宗为李瑛平反,博平郡主又成为郡主。

县主:亲王的女儿,齐王李元吉的女儿有新野县主、和静县主、寿春县主、文安县主、归仁县主。前文说了太子李建成的女儿也在贞观年间因为李建成被追封为息王而成为县主。

我们知道大唐皇帝中唐中宗和唐睿宗因为有武则天这个母亲,因此特别的与众不同,两人都做过亲王、太子、皇帝,因此他们的女儿中也有不少既做过县主、郡主,又做过公主,甚至长公主。


萧晓四姑娘


大家好,我是畔畔,喜欢和大家唠嗑儿的那个女汉纸😄

随着历史故事不断地被搬上荧屏演绎成剧,越来越多人开始对历史产生了兴趣。

相比较之下,男人们对历史上王公贵族间争权夺利的较量、号令天下的霸气、运筹帷幄的能力颇感兴趣。我们女生对剧中人物更多了几分情感上的关怀,对历史上的女人们的生活也多了几分好奇,特别是听起来就倍显尊贵的称呼。

什么县主、郡主、公主、长公主、大长公主……



别说,如果都放在一起讲,真的有种晕乎乎的赶脚,谁是谁的谁呢?

咱今天就来捋捋这几个称谓是如何划定的。

其实简单来说,之所以这么多称谓,都源于和一个人的关系比较密切,那就是皇帝陛下呀!

咱先说说这群女人和皇帝都是什么关系,然后再分析啥时候开始这样称呼的好吧?

按惯例,先上一张我自己画的关系图👇



以皇帝为轴,皇帝的姑姑封大长公主,辈份最长的一位;皇帝的姐妹封长公主,和皇帝平辈儿;

皇帝的女儿封公主,皇帝的子辈儿;皇太子的女儿即皇帝的孙女儿,封郡主,皇帝的孙子辈;亲王的女儿封县主,皇帝旁系子辈儿。

其实这些称谓在不同的年代,也有不同的标准,并非开始就如此。

公主一词由来及定规称谓

据《公羊传》记载“‘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

西周春秋时期,周天子以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称,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时,不亲自主持婚礼,让同为姬姓公爵级别的诸侯主婚,这便是"公主"的由来。周天子的女儿称为“王姬”,再后来诸侯的女儿称为公主。



彼时的公主并不等同于皇女,虽是天子所生,但不一定就会被封为公主,比如未出嫁便夭折的皇室女孩子,就没机会被封公主。

所以,当时的公主可以理解成与男性皇族的王爵相对应的封号。

大约到东汉末期,皇帝姐妹封号为长公主才成为定规。

而从唐朝以后开始,其他几个称谓才相对固定了,公主只是帝女或者和亲公主称谓,郡主为太子之女,县主为亲王之女。


接下来,我们举几个例子加深一下记忆。

大长公主人物代表:刘嫖(piāo)——汉武帝的姑姑



这位大长公主相信大家也都听说过,她是汉朝第一位长公主,就是“金屋藏娇”的女主角陈阿娇的妈妈。她是汉文帝的女儿,汉景帝的姐姐,汉武帝刘彻的姑母兼丈母娘又兼妹妹的婆婆。(唉呀妈呀,身份真多,其实都是她一人儿。)

汉景帝登基时封刘嫖为馆陶长公主,(当朝皇帝的姐姐封为长公主哈

后来汉武帝时,尊称她为大长公主当朝皇帝的姑姑封为大长公主哈)。

不难看出,这个公主、大长公主的称谓会随着皇帝的晋升而发生变化,而刘嫖也是武帝朝唯一的大长公主,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公主人物代表:昭华公主——魏璎珞之女


据说《延禧攻略》又拍了第二部,是真是假到时我们自然得知,只是听说这一部的主角也换了,将会由傅恒的儿子与魏璎珞的女儿上演一段扣人心弦的爱恨情仇。

而魏璎珞的女儿昭华公主,是魏璎珞即令妃与乾隆所生的第一个女儿,是乾隆的第七个女儿,清朝的皇帝之女称谓就是公主了。

不过清朝的公主还有固伦公主与和硕公主之分,这个问题我们留着下次解答,也欢迎大家继续关注畔畔的后续报道哈。

郡主人物代表:霓凰郡主——云南王穆深之女


当年家喻户晓的《琅琊榜》有多少人两刷、三刷?从人物造型到场景布局、从厚重的历史感到蕴涵真情的权谋斗争,它堪称史无前例的优秀。

剧中刘涛扮演的云南王府郡主霓凰,可温柔娇美、可英姿飒爽,着实给这段架空的历史剧增加了更多的看点。



而关于郡主这个称谓,跨度比较久远。东汉、魏晋南北朝、隋等朝代,郡主是公主的最高等级。而到了唐朝,只有皇太子的女儿才称为郡主。唐朝之后,郡主泛指王爷的女儿,到了清朝,郡主则指最高等级的王爷的女儿了。

县主人物代表:安平县主——尚书之女李未央


东汉帝女皆封县公主。隋唐以来,诸王之女,亦封县主。明、清郡王女封县主。北魏时期,亲王之女为县主。

《锦绣未央》中,由唐嫣饰演的李未央,因献策救灾有功,魏帝拓跋焘亲封她为“安平县主”。虽然李未央的父亲只是尚书,她自己是庶出,但因其对国家安定与人民祥和做出了贡献,才有魏帝对她的破格封赏。


自古以来,历史都是男人与女人相互协助、共同创造才得以发展至今的。

无论女人出身如何,她是县主、郡主也好,是公主、长公主也罢,或者就是平民百姓,女人们在这个世界上一直都撑着这半边天,也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付出着、努力开创着,和男人一起打造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开心畔畔


以在任皇帝为中心,他的亲姑姑称为大长公主,亲姐妹为长公主,亲女儿为公主。郡主就是皇太子的女儿,县主则是指亲王们的女儿。由可见郡主可以一步一步升为公主、长公主、大长公主,县主成为公主的时侯,她多半是被选中和亲去了!公主的丈夫为驸马,郡主的丈夫为郡马,县主的丈夫没有封号。

周朝建立了严密的礼制,周天子的女儿称为王姬或者公主,有公级爵位的官员或者诸侯的女儿称公主。秦朝从公国变成王国,又后王国变成帝国,因此皇帝的女儿一般都称为公主,之后各朝各代都有沿用,但多有变通。比如《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规定如下:皇姑封大长公主,皇姊妹封长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视正一品;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视从一品;王之女封县主,视正二品。而清朝的公主或者郡主就变成了格格,大名鼎鼎的就是还珠格格和紫薇格格,按理来说她们应该是还珠公主和紫薇公主。

公主的爵位高于郡主,郡主的爵位高于县主,公主的俸禄待遇相当于正一品官爵,郡主的待遇相当于副一品官爵,县主则为二品官爵。可以这样理解公主、郡主、县主的待遇差别,公主享受正国级待遇,郡主享受副国级待遇,县主享受省部级待遇。当然享受的待遇越高,她们的责任就越大,比如公主的婚姻很难自己做主,大部分都是政治婚姻,如果需要和亲,那公主是首选。

历史上著名的和亲公主有:汉朝的细君公主、解忧公主、王昭君;隋朝义成公主、淮南公主;唐朝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永乐公主。另外清朝长期将公主嫁给蒙古王公并娶蒙古王公之女为妃,数量十分多,联姻十分频繁。宋朝跟明朝没有对外和亲,但是宋朝的靖康之耻让不少帝室公主遭受屈辱;明朝不和亲、不纳贡但是对外关系十分保守,反而没有汉唐那么开放繁华。


大秦铁鹰剑士


公主一词,目前所见最早出自战国后期,从秦代开始,公主便是泛指皇帝乃至宗室之女。后世对于公主的划分日渐细密,将皇帝的姑母辈分的公主称为大长公主,皇帝平辈姐妹称为长公主,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皇太子之女封为郡公主,简称郡主,亲王之女封为县公主,简称县主。按照分封角度来说,大长公主、长公主、公主都是国字头的,公主称呼前面为某国(如:齐国、宋国、魏国等),公主随着年龄增长已经和当朝皇帝辈分关系的变化可以逐渐升级为长公主、大长公主。在辽朝还出现过双国大长公主,就是两个封国的国号组在一起,比一个单独国号的大长公主级别还要高一点。比如辽道宗第三女特里由秦晋国大长公主转封梁宋国大长公主。郡主和县主理论上是不能升级为长公主和大长公主。待遇自然也比国字头的公主要低一些。在某些朝代(比如金代),县公主和县主还不是一回事,县公主还是皇帝之女,而县主才是亲王之女,这一点需要注意。


大意觉迷


大长公主 [dà zhǎng gōng zhǔ]

大长公主是皇帝的姑母一辈的人。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封号。

皇帝的姐妹称为长公主,姑母则为大长公主。

外文名:Aunt-princess读音:dà zhǎng gōng zhǔ身份:皇帝之姑

释义

在中国典籍中常将公主简称为主,往往在皇女在成年后获封公主的称号,并拥有封号、封地(常称作汤沐邑)。

公主下嫁称适,迎娶公主则称尚。

制度

西汉初期,皇女和宗女的册封、晋封、待遇逐渐形成制度,皇女称公主,诸王之女称翁主(或称王主)。

到了汉文帝时,史书对皇女有更多的记载,亦可知此后对公主的册封已较为规范。

从汉文帝嫡长女刘嫖起,公主的封号通常是“某某公主”,“某某”即“某某县”,可能是她们食邑所在的县,这体现了正式的册封程序。

但由于史料缺乏,仅知诸公主中有尊宠者,可加号为长公主或大长公主,是否形成定制则不得而知。

此时,公主的丈夫大多是列侯,因此公主会随丈夫的封号改称。

隋唐时期,帝姑母为大长公主、帝姊妹为长公主、帝女为公主,皇太子之女封郡主,亲王女封县主。

宋朝时,帝姑祖母为两国大长公主、帝姑母为大长公主、帝姐妹为长公主、帝女为公主,皆以美名二字为封号,婚后改以国名为封号。

宋徽宗于政和三年(1113年),应大臣蔡京之奏,仿周朝制度改公主号为帝姬,同时将封号从国名改为喻意吉祥的嘉名,如柔福帝姬,并改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

北宋亡后,帝姬、宗姬、族姬等号遂废。

明朝皇帝姑母为大长公主,皇帝姐妹为长公主,皇帝之女为公主,其夫婿为驸马都尉;亲王之女为郡主,郡王之女为县主,郡王孙女为郡君,曾孙女为县君,玄孙女为乡君,其夫婿皆为仪宾。

长公主 [zhǎng gōng zhǔ]

中国古代皇室女子称呼。

汉朝时地位等同于诸侯王,只有极少数被封为长公主。

长公主一般为皇帝嫡女或有功的皇女皇姊妹与皇姑,自东汉之后,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姐妹称为长公主,姑母为大长公主。

得宠的长公主位高于一般嫔妃。

周朝称天子的女儿为王姬,宋徽宗时,因蔡京建议,宋廷仿照周代的“王姬”称号,改“公主”称“帝姬”,长公主随之称为“长帝姬”。

外文名:Grand Princess身份:皇帝嫡长女或姐妹代表人物:馆陶大长公主,平阳长公主地位:通常高于皇后

制度

《后汉书·皇后纪》载:汉制,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列侯。

其尊崇者,加号长公主,仪服同蕃王。

东汉末年的蔡邕注解《史记·孝武本纪》时称“帝女曰公主,仪比列侯,姊妹曰长公主,仪比诸侯王。”

但事实上,就像日本内亲王未必是皇女一样,两汉时期并非每位长公主都是皇帝姐妹。

西汉时,汉文帝登基后立长子刘启(即汉景帝)为太子,太子生母窦姬为皇后,长女刘嫖为长公主。

汉武帝时,刘彻嫡女当利公主为卫长公主。

由于西汉礼仪制度仍处在发展中,和东汉及之后历代有所不同。

普通情况下,西汉封为长公主的皇女都是嫡长女,比如馆陶长公主刘嫖和卫长公主,此外,皇帝也可封自己的姐妹为长公主,比如汉武帝的姐姐平阳长公主(在嫁给卫青之前,《史记》对平阳公主的记载从“公主”变成了“长公主”),和入宫抚养年幼的汉昭帝的大姐鄂邑盖长公主(即盖长公主)。

直到东汉时,如东汉光武帝长女刘义王,建武十五年封舞阳长公主,此时刘秀仍在帝位上,此长公主代表特别恩宠,并非一定是皇帝之姐妹。

大约直到东汉末期,皇帝姐妹封号为长公主才成为定规。

宋徽宗赵佶拟周朝古制,称公主为帝姬,长公主也即为长帝姬,如徽宗姐妹贤静长帝姬。

太平公主没有变成太平长公主,但镇国太平公主的名头早已超过长公主许多,是事实上的长公主,玉真公主等亦同此。

也有死前只是公主,死后兄弟即位,被追封为长公主者。

各朝代公主

①汉朝

汉高祖刘邦之嫡女鲁元公主

汉文帝刘恒之嫡女馆陶长公主刘嫖

汉景帝刘启之嫡女平阳长公主

汉武帝刘彻之嫡女卫长公主

汉昭帝长姐鄂邑盖长公主

汉宣帝刘询之女敬武长公主(敬武公主)

汉光武帝刘秀之姐湖阳长公主刘黄、妹宁平长公主刘伯姬

汉光武帝刘秀之女舞阳长公主刘义王

魏武帝曹操之长女清河长公主

魏明帝曹睿之女齐长公主

吴大帝孙权女全长公主孙鲁班

晋文帝司马昭嫡女京兆长公主(京兆公主)

②南朝

南朝刘宋少帝刘义符之姐会稽宣长公主刘兴弟

南朝刘宋少帝刘义符姐吴兴长公主刘荣男

南朝刘宋少帝刘义符姐义兴长公主刘惠媛

南朝刘宋少帝刘义符妹豫章康长公主刘欣男

南朝刘宋孝武帝刘骏姐妹琅邪贞长公主

南朝刘宋孝武帝刘骏姐妹临川长公主刘英媛

南朝刘宋孝武帝刘骏之姐妹淮阳长公主(淮阳公主)

南朝刘宋孝武帝刘骏之妹新蔡长公主刘英媚

南朝刘宋废帝刘子业同母姐会稽长公主刘楚玉(山阴公主)

宋后废帝姐刘昱晋陵长公主刘伯姒

宋后废帝姐刘昱建安长公主刘伯媛

齐武帝萧赜姐妹尚淮南长公主(淮南公主)

③北朝

文宣帝高洋同母姐妹太原长公主

文宣帝高洋姐妹东平长公主(东平公主)

北齐文宣帝高洋嫡女长乐长公主高宝德

北齐孝昭帝高演女建昌郡长公主高善德(建昌公主)

献怀长公主(华阴公主)

北魏恭宗(追尊)拓跋晃姐妹南安长公主

北魏景穆帝拓跋晃长女章武长公主(章武公主)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姐妹博陵长公主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姐妹高阳长公主

北魏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之女西河长公主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姐妹平阳长公主

北魏孝文帝的六妹彭城长公主

孝武帝妹乐安长公主(乐安公主)

④唐朝

皇帝的姐妹都可以封为长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之姐高密大长公主(高密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之妹永嘉长公主(永嘉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妹淮南长公主(淮南公主)

唐高宗李治姐妹东阳长公主(东阳公主)

唐高宗李治姐妹临川长公主

唐高宗李治姐妹清河长公主

唐高宗姐妹兰陵长公主

唐高宗李治同母妹城阳长公主(城阳公主)

唐高宗李治同母妹新城长公主(新城公主)

太平公主姐义宣城长公主(宣城公主)

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

唐玄宗妹代国长公主(代国公主)

唐玄宗妹凉国长公主(凉国公主)

唐玄宗妹鄎国长公主

唐玄宗妹妹金仙长公主(金仙公主)

唐玄宗妹霍国长公主(霍国公主)

唐肃宗姐妹永昌长公主(昌乐公主)

唐肃宗姐妹新平长公主(新平公主)

⑤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之妹燕国长公主(秦国大长公主)

宋真宗堂姐秦国长公主

宋真宗姐妹宣慈长公主、贤懿长公主、寿昌长公主

宋仁宗之姐卫国长公主(升国大长公主)

⑥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之姐曹国长公主朱佛女

明神宗朱翊钧之妹永宁长公主

⑦清朝

清太祖努尔哈赤嫡长女东果格格(即固伦端庄长公主)

清太宗皇太极之女固伦温庄长公主

清太宗皇太极之女固伦靖端长公主

康熙皇帝之女固伦恪靖公主

公主 [gōng zhǔ]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谓。

起源,《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

西周春秋爵称,可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

而在王即周天子以下就是公侯伯子男五等,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时,不亲自主持婚礼,让同为姬姓公爵级别的诸侯主婚,这便是“公主”的由来。

并且因为周王室姓姬,所以周天子的女儿也称“王姬”,《诗经·召南·何彼襛矣》就写到:“何彼襛矣,美王姬也。”

此后“王姬”也成为帝王的女儿的代称。

诸侯之女也称为公主,《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公主并不等同于皇女,而是作为封号与男性皇族的王爵相对应,未出嫁即早夭的皇女在大多数朝代不会被授予公主称号。

反之也有皇帝养女,和亲王女、宗女会被授予公主身份。

公主下嫁称适,迎娶公主则称尚。

东汉时期皇女及诸王女都称公主,皇女一般为县公主等级,也有郡公主,如长乐郡公主刘曼,王女为乡公主、亭公主等级,也有王女破格封为县公主者,东平宪王刘苍女、琅邪孝王刘京女。

曹魏沿用东汉制度。

隋朝,皇女为郡公主、王女为县公主。

唐朝以后开始,公主只是帝女或者和亲公主称谓,郡主为太子之女,县主为亲王之女。

宋朝,帝女为公主,皇太子亲王女为郡主,郡王女为县主,宋徽宗时期改公主为帝姬,南宋改回公主。

日本皇女封为内亲王、女王,欧洲君主的女儿、姊妹、姑姑(若母亲为女王或女皇则包括姨母),以及其他直系王室成员之女。

外文名:Princess所处时代:封建时期、君主专制国家代表人物:平阳公主、太平公主、文成公主等相关事迹: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拼音:gōng zhǔ丈夫:驸马

封号种类

公主的封号通常有三种:

以郡县名:称某某郡(县)公主,如新城公主、馆陶公主、长乐公主、平原公主、平阳公主等。

但此处的郡公主、县公主仍是公主,而非“郡主”“县主”,最常见的封号种类。

以国名:如宁国公主,霍国公主、岐国公主、陈国公主等。

以美名:以各种褒义词命名,如太平公主、文成公主、药茶公主、宁定公主等。

婚姻制度

西周时,从礼的方面提出了对于妇女贞洁的要求,《礼记》中明确提出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应再嫁人。

礼还将淫佚作为丈夫出妻的条件之一。

但是先秦时,礼仅适用于少数贵族妇女。

秦始皇时第一次以政令的形势对贞洁提出了要求。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01年)会稽刻石曰“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

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诚。

夫为寄猳,杀之无罪,男秉义程。

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自秦以来,公主离婚或夫死再嫁是极为平常的事,作为皇权象征的一部分,甚至可以拥有面首。

如唐朝公主就拥有一定程度的婚姻自由多位公主改嫁。

隋朝首次出现了禁止寡妇改嫁的诏命,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诏九品已上妻、五品已上妾夫亡不得改嫁。

唐太宗下诏任凭妇女改嫁、寡妇改嫁,不禁止寡妇改嫁。

唐太宗下诏“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婚媾,令其好合”,“其鳏夫年六十,寡妇年五十已上,及妇虽尚少,而有男女,及守志贞洁,并任其情,无劳抑以嫁娶”。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太祖下诏令守寡的女儿金华公主出家为尼。

被认为是太祖为推恩公主夫家,令公主守住妇节。

宋朝公主改嫁的极少,随着贞操观念日渐严。

周天子嫁女,并不亲自主婚,王姬的婚礼由姬姓诸侯中的公、侯,如鲁、晋等国国君主持婚仪;《公羊传》记载“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此乃后世公主的词源。

之后东周战国时期,诸侯之女称公主(亦称君主),但周天子之女仍称王姬。

秦灭周后,王姬之名遂废。

秦朝

秦国时延续周朝风俗,女子皆称姓;而由于秦国王族为嬴姓,因此秦国女子称为“某嬴”,如怀嬴、文嬴等等。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秦朝后,对于君王之女的称呼或封号不详,但北宋司马光所编写的《资治通鉴》中,称秦始皇之女为公主。

两汉

西汉初期,皇女和宗女的册封、晋封、待遇逐渐形成制度,皇女称公主,诸王之女称翁主(或称王主)。

同时,由于史料的缺乏,对公主的境遇很难有全面的了解。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皇后吕雉的女儿被称为鲁元公主。“

鲁元”二字做何解,未有定论。

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秩律》有“李公主申徒公主荣公主傅主家丞秩各三百石”的记载,“李公主申徒公主荣公主傅公主”(李公主、申徒公主、荣公主、傅公主)。

有认为她们分别是李姓、申徒姓、荣姓、傅姓的刘邦或汉惠帝刘盈姬妾所生的女儿。

这是以“从母姓”的方式,对公主进行区分。

但此时,如何册封公主,仍不可知。

公主的食邑又称汤沐邑。

鲁元公主的食邑有数城,她的异母长兄齐王刘肥的封地则有七十余城,两者相距甚远。

到了汉文帝时,史书对皇女有更多的记载,亦可知此后对公主的册封已较为规范。

从汉文帝嫡长女刘嫖起,公主的封号通常是“某某公主”,“某某”即“某某县”,可能是她们食邑所在的县,这体现了正式的册封程序。

以刘嫖为例,她的封号是馆陶公主,馆陶即馆陶县。

汉文帝时,刘嫖为公主。

在其兄汉景帝登基后,则为长公主。

到了她的侄子汉武帝时,又晋大长公主。

但由于史料缺乏,仅知诸公主中有尊宠者,可加号为长公主或大长公主,是否形成定制则不得而知。

此时,公主的丈夫大多是列侯,因此公主会随丈夫的封号改称。

如汉景帝女儿阳信公主,在下嫁平阳侯曹时后又称平阳公主。

同时,由于公主非世袭的爵位,因此会有相同封号的公主。

如两位不同时代的馆陶公主——刘嫖和刘施。

有时,她们的封号也会与列侯重复,如阳信公主和阳信侯刘中意。

王莽建新朝后,改公主为室主,并封嫡长女孝平皇后为黄皇室主,但王莽另两女王晔、王捷,则依序被封为睦脩任、睦逮任。

东汉以后,翁主一号不复见。

东汉皇女以县名为封号,称县公主,仪服同列侯,诸王之女以乡、亭之名为封号,称乡公主或亭公主。

此外,和西汉相同,诸公主中有尊宠者,可加号为长公主,仪服相当于各刘姓藩王。

三国

三国时期,由于《三国志》仅有人物纪传而无志书、体制等记载,史料缺损严重,未能确定各国体制。

曹魏大致沿用东汉仪制,如有平原懿公主、德阳乡主、长乐亭主、升迁亭公主等等。

东吴公主则冠以夫姓称呼,如吴大帝孙权的长女孙鲁班、三女孙鲁育分别冠以夫姓全姓和朱姓,分别称为“全公主”和“朱公主”,没有汤沐邑。

蜀汉则无相关记载。

三国的皇女或皇姊妹未必全部皆封公主,如魏文帝曹丕三位曾为汉献帝刘协后妃的妹妹曹宪、曹节、曹华,在曹丕称帝、刘协降为山阳公后,只封为山阳公夫人。

孙权两位姐姐以及妹妹孙夫人皆没有被封为公主的纪录。

晋朝

帝女仍称公主,但改以郡名为封号,称郡公主;诸王之女封县公主。

南北朝

多有宗女封为皇女者,如北魏和南陈就曾封宗女为公主,以郡名或县名为封号。

隋朝

帝姑母成大长公主,帝姐妹为长公主,帝女为郡公主如乐平公主兰陵公主是以郡名为封号,亲王女封县公主。

如:丰宁公主 大宁公主 永丰公主用县名为封号。

唐朝

帝姑母为大长公主、帝姊妹为长公主、帝女为公主,皇太子之女封郡主,亲王女封县主。

宋朝

帝姑祖母为两国大长公主、帝姑母为大长公主、帝姐妹为长公主、帝女为公主,皆以美名二字为封号,婚后改以国名为封号。

北宋宋徽宗于政和三年(1113年),应大臣蔡京之奏,仿周朝制度改公主号为帝姬,同时将封号从国名改为喻意吉祥的嘉名,如柔福帝姬,并改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

北宋亡后,帝姬、宗姬、族姬等号遂废。

金朝

皇女为县公主,并以县名为封号,如东汉故事。

亲王女为县主,但不得称县公主。

元朝

元朝时期,皇女、诸王之女皆称公主。

明朝

明朝皇帝姑母为大长公主,皇帝姐妹为长公主,皇帝之女为公主,其夫婿为驸马都尉;亲王之女为郡主,郡王之女为县主,郡王孙女为郡君,曾孙女为县君,玄孙女为乡君,其夫婿皆为仪宾。

清朝

后金时期,朝仪粗备,皇女与宗女皆称为格格。

自清太宗一朝开始,改皇女为公主。清朝初期仍有部分生母地位较低的皇女被封为县君、乡君,甚至有皇女直到死去未曾得任何封号,是制度不严谨的结果。

清世祖入顺治皇帝关后,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制订皇女、宗女封号:嫡出皇女为固伦公主,庶出皇女为和硕公主:格格分为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五等;不在五等之内的为宗女。

外国公主制度

①高丽

高丽,也是现在的韩国。高丽王朝时期,高丽王之女被封为公主、宫主、宅主、翁主、殿主,如乐浪公主、积庆宫主、遂安宅主、长宁翁主、天寿殿主等等,但诸号间的等级差异或受封资格不明。

②朝鲜

朝鲜王朝时期,国王嫡女封为公主、庶女封为翁主。王世子嫡女封郡主、庶女为县主。宗室嫡女封郡君,庶女封县君。

③日本

日本天皇的女儿、孙女称“内亲王”,三代以下称“女王”。

因为有些翻译错误,将日本一般高官的女儿都写做的“xx姬”翻译成公主,应该翻译成小姐。

④欧洲

欧洲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君主之女儿、姊妹、姑母和其他直系王室成员之女的称号princess翻译为公主,有时候会依照与君主的亲疏翻译成公主和郡主。

此外,一些非君主直系亲属而被封为Princess的女性有时也会翻译为公主,如茜茜公主、戴安娜公主(戴安娜王妃)。

郡主 [jùn zhǔ]

郡主,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皇族女性的封号。

郡主是由郡公主这个词演化而来的,郡公主始于东汉,一般皇女级别为县公主,但也有少数为郡公主。

经过时代的变化,郡主有帝女、皇太子之女、王女、皇帝庶女、亲王女等身份的不同。

直到唐朝,郡主才成为特定的封号,为皇太子之女。

此外,一些邻近中国的国家,因受中国影响也有郡主封号。

别称:宗姬、和硕格格民族族群:汉、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出生地:洛阳、建康、长安、汴梁、临安等

出处

郡主一词最早出自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纂的 《世说新语·贤媛》之中“ 桓宣武 (指桓温)平蜀 ,以李势妹为妾” ,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妒记》:“ 桓平蜀 ,以李势女(一说李势妹)为妾,郡主(南康郡公主)凶妒。“

这里的郡主指的是晋明帝司马绍之女司马兴男,郡主是郡公主的简写。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宗室女封郡主者,-谓其夫为郡马。"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一:"亲王女为和硕格格,汉文称郡主。"

一郡之主不称为郡主在封建王朝设置郡县制时期,一郡之守望有其官职的,称为太守。

历史沿革

唐代:皇太子之女封为郡主,安乐公主、永泰公主在其父为太子时称安乐郡主、永泰郡主,再如李隆基次子太子李瑛之女博平郡主。

《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外命妇之制:皇姑封大长公主,皇姊妹封长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视正一品;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视从一品;王之女封县主,视正二品。

宋代:皇太子、亲王之女封为郡主,北宋宋徽宗改郡主为宗姬。

北宋初年也有功臣之女封郡主,比如赵普之女;且有公主之女封郡主,如长乐郡主高氏(宋仁宗时期加封为仁寿公主),宜春郡主钱氏、永嘉郡主王氏、建安郡主张氏等。

辽代:帝王庶女初封为郡主,后进封公主,如耶律陶哥、耶律赛哥等。

明代:皇太子、亲王之女封郡主,如南平郡主、长安郡主、蒲城郡主、兰阳郡主、寿阳郡主、光化郡主、南漳郡主、容城郡主、清湘郡主等。

《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公主》 :“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册,禄二千石,婿曰驸马都尉。

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孙女曰郡君,曾孙女曰县君,玄孙女曰乡君,婿皆仪宾。”

清代:一般和硕亲王之女封郡主,称“和硕格格”。

但也有亲王之女被皇帝收养封为固伦公主、和硕公主者,封固伦公主的如简亲王济度次女固伦端敏公主、恭亲王奕䜣长女荣寿固伦公主;初封和硕端敏公主;封和硕公主的如舒尔哈齐第四女巴约特格格被封为和硕公主、承泽亲王硕塞次女和硕和顺公主、安亲王岳乐次女和硕柔嘉公主、和硕怡亲王胤祥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废太子允礽第六女和硕淑慎公主、庄亲王允禄长女和硕端柔公主。

和亲王弘昼长女和硕和婉公主。

也有多罗郡王之女被封为和硕公主,如多罗克勤郡王岳托长女。

历代王女称谓

①春秋战国诸侯之女称公主、而周天子之女称公主或王姬。

②秦朝目前待考。

③西汉时期

诸王之女称为翁主、如淮南王女刘陵,江都翁主刘细君、刘徵臣,楚王女刘解忧等。

④东汉时期诸王之女封乡公主、亭公主,但也有特封为县公主者。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汉制,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列侯。

其尊崇者,加号长公主,仪服同蕃王。

诸王女皆封乡、亭公主,仪服同乡、亭侯。

肃宗唯特封东平宪王苍、琅邪孝王京女为县公主。

其后安帝、桓帝妹亦封长公主,同之皇女。

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女有封郡公主(北魏河内公主、北齐扶风公主)、县公主、乡公主、亭公主(升迁亭公主),简称县主(刘宋彭城王刘义康女,始宁县主、丰城县主,益阳县主,兴平县主)、乡主(曹魏德阳乡主、北魏安阳乡主【丰亭公主】)、亭主(曹魏长乐亭主)之称谓。

⑤隋朝王女称公主,一般为县公主、邑公主,如永丰公主、大宁公主、丰宁公主等。

⑥唐朝王女称县主,如寿春县主、归仁县主、文安县主、新野县主、和静县主、金乡县主、南海县主、长清县主、阳城县主、清源县主、宝安县主、余姚县主、永昌县主、岳阳县主、宝应县主等。但是也有一特例,隐太子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后被杀,贞观十六年李世民追赠皇太子,但现在已知的两个女儿并未被封郡主。

次女李婉顺封闻喜县主、第五女封归德县主。另外,唐朝宗女与宗室出女也有被封为公主和亲者,如弘化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燕郡公主等,也有未封公主和亲的宗室女,如金明县主、金城县主。

⑦五代十国目前可考后晋王女称县主,如高平县主、新平县主、千乘县主、永庆县主。

⑧辽代早期明王耶律安端之女称蔼因翁主,后也有加封公主者,如陈国公主等。

⑨金朝王女一般封为县主,也有加封为公主者,如被海陵王完颜亮霸占的完颜宗弼之女昭宁公主完颜什古、寿康公主完颜蒲刺等。

⑩西夏待考。

①①元朝王女称公主。

①②朝鲜区分

朝鲜王朝:王世子嫡女封为郡主、庶女为县主。

县主 [xiàn zhǔ]

县主是皇族女子的封号。

东汉帝女皆封县公主,到了隋唐,亲王的女儿才能封为县主。

常见的县主封号有乐安、清平、蓬莱、荣安、栖霞、寿光等。

拼音:xiàn zhǔ释义:皇族女子的封号;县令出处:《儒林外史》相关文献:《渑水燕谈录·官制》相关小说提及:《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基本含义

主要指皇族女子的封号。

东汉帝女皆封县公主。

隋唐以来,诸王之女,亦封县主。

明、清郡王女封县主。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官制》:“赵普以元勋诸女封郡主,高怀德二女特封县主。”

明胡侍《真珠船·公主翁主》:“今制: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一:“郡王女为多罗格格,汉文称县主。”

吴晗《朱元璋传》第八章一:“帝女封公主,亲王女封郡主,郡王女封县主。”

封号制度

①东汉:公主以县名为封号,因此称为县公主。

②刘宋:王之女为县主,并不得再称公主〈除金朝〉,县主成为独立的封号。

③晋朝:亲王之女为县主。

④北魏:亲王之女为县主。

⑤唐朝:亲王之女封县主。

⑥宋朝:亲王、郡王之女封县主。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宋徽宗更公主号为帝姬,并改县主号为族姬,但北宋亡后遂废。

⑦金朝:亲王之女为县主;同时皇女亦以县名为封号,称县公主(不等于亲王之女的县主),如东汉故事,并订三十个县名作为皇女封号。

金朝皇女封号:乐安、清平、蓬莱、荣安、栖霞、寿光、灵仙、寿阳、钟秀、惠和、永宁、庆云、静乐、福山、隆平、德平、文安、福昌、顺安、乐寿、静安、灵寿、大宁、闻喜、秀容、宜芳、真宁、嘉祥、金乡、华原。

⑧明朝:郡王之女为县主。

⑨清朝:郡王、世子之女为县主。

其他释义

也指代县令。

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宋福﹞连夜写了状词,只等天明,县主早堂,连人进状。”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匡超人看见是本县县主的帖子,吓了一跳。”

其他相关

①朝鲜

朝鲜王朝时,王世子庶女封县主。

②日本

県主是大和朝廷对渡来人的赐姓。


有一视觉YYSJ


梅长苏林殊的母亲晋阳公主是靖王萧景琰父亲梁帝的妹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