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香莲一定要让陈世美死?

对坐调笙


在戏曲《铡美案》中杀妻灭子、逼死韩琪、欺君犯上的陈世美最终被包拯在开封府付之铡刀之刑,其本身的教育意义一直警醒着后人。



说秦香莲要陈世美死,在封建男权社会,显然是不成立的,在古代封建社会,女人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都是非常低的,其受封建礼教“夫为妻纲”的桎酷和束缚,秦香莲是大多数任劳任怨,忍气吞声的女性当中之一,她无权无势,面对权欲熏天的陈世美,她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更谈不上让他死了。


其实陈世美的死可以说是其咎由自取,首先最大的罪状在于违反“君为臣纲”的封建礼教思想,但是重婚驸马这一欺君大罪就已经够满门抄斩的了,更何况还有其他的事情。

要说陈世美当时不管怎么样已经是当朝驸马了,皇上怎么的也看在公主的面子上不会把陈世美怎么样。但是俗话说的好“无情最是帝王家”,面对陈世美贪图名利,欺君犯上扰乱朝纲、挑战皇家尊严的的罪行,皇上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是不会顾及那么多的儿女情长的,因此上作为此案的主审官包拯是深谙此道理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包拯才能理直气壮的说“宋王爷到来也不容”,包拯知道宋王不会因为一个陈世美而拿自家的江山社稷做赌注的。


故事开始是因为秦香莲日子难以为继,到州县衙门告状没人敢理,故而逃荒来到京城,被当朝宰相王彦林碰见,了解其不幸的遭遇,遂给秦香莲出主意,才有了后续的故事冲突,在这里王彦林面对秦香莲的不幸遭遇,除了人性正义的使然,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陈世美的所做所为违背了读书人“治家齐国平天下”的真理,是读书人的败类,必须要清除出去,杀一儆百以肃清这股流毒,而包拯做为王彦林的得意门生,对这一点显然是心领神会的,因此上他不惜得罪权贵,也要将此办成铁案,以正视听。


其实就剧中的设定而言,陈世美是可以不用死的,但是不用死的前提肯定是要放弃眼前的权利富贵的,当时王彦林是愿意保陈世美一命的,但陈世美怕失去他的荣华富贵,所以断然拒绝,并且起下歹心,命韩琪到土地庙杀妻灭子,以绝后患。奈何韩琪乃正人君子,被逼无奈自杀身亡,陈世美自己除了多了一个雇凶杀人的罪状外,又加上了一个逼死义士的罪名。

因此上说,并不是秦香莲要陈世美死,而是社会的公序良俗要他必须死;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良好的统治秩序要他死;文化阶层为了清楚文化的毒瘤要他死;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正义感让他死。因此上说,陈世美无论从哪方面说都必须为,他不死不足以平民愤,他不死,不足以正视听。


秦腔须生


不是秦香莲让陈世美死,而是陈世美的发小让陈世美死。陈世美乃世间少见的真君子,真朋友。陈世美乾隆年间的进官居当朝三品大员,为官清廉,作风正派。是当时罕见的青官,他和妻子秦氏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二人夫唱妇随。二人对父母极其孝顺,而且对朋友也十分仗义,凡是有事求到他们夫妻头上时,他们竭尽所能,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二人的口碑在朋友圈中是数一数二的。陈世美有位发小,从小一起读书,无奈他时运不济,屡次科考,屡次名落孙山,这年又是科考之年,他又进京赶考,借宿在陈家,陈世美对他热情招待,不但好吃好喝,还带他游玩京城,发小对他感激不尽,谁料想这次他又落榜k了。他求陈世美为他弄个一官半职的,因为现在陈世美的地位在那里摆的,只要他一句话,就可以了,但是陈世美劝他在这里安心住的,别的事不用管。于是发小就在陈世美家中住下,等待消息,这一等就是半年,结果陈世美根本没有跟他弄个一官半职。把发小气坏了,他是个文人,于是就编出了这样一则铡美案来,只是把日期提前到了宋朝,那时的公众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听说有这样一出戏 都来围观把陈世美夫妻气得直接把发小赶走,发小还气哼哼的说他交错朋友了,要和陈世美划地绝交,然后他气鼓鼓的走了,一路上他编排陈世美的故事,走到哪里,他说到哪里,越编这出戏越精彩,等他风尘仆仆的回到家中,他傻了只见一座高楼大厦出现在他面前,他以为家人把房子卖了,转身刚要走,他的老母亲从里面出来了,他忙问这是咋回事,他母亲对他说,这是你的好友陈世美给你盖的,他还说你不是当官的料,为你卖下了二十亩田地,让你在家中好好耕种,做个田舍翁,好好孝顺父母。听完这些发小流下了悔恨的泪他想把剧本该了,不料此时的剧本经过多人之手已深入人心,特别是包公铡陈世美这一出,引起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共鸣,想改是不可能了,到了晚年,他拿出一部分金银,修了一座谢罪塔,以弥补对陈世美的亏欠。





约定9521


秦香莲就是一个普通的民女,陈世美死不死哪是她能够决定的,说到陈世美该不该死,那我们要先来看看宋朝的法律。


戏曲《铡美案》包青天口中秦香莲的状词是这样的:“上写着秦香莲三十二岁,状告当朝驸马郎。他欺君王瞒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他杀妻灭子良心丧,他逼死韩琪在庙堂。”


从状纸来看,陈世美涉及的罪名有好几个,第一是欺骗皇上、停妻再娶;第二是杀妻灭子;第三是逼死韩琪。


首先我们来说说停妻再娶。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本来有老婆又再娶了一个,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重婚罪。重婚罪搁在现代不是什么重罪,属于不告不理的罪行,在宋朝也差不多。


按照宋朝的法律,“诸有妻更娶妻者,徒一年”;“若欺妄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各离之”。从这里看来,停妻再娶地处罚和现在也差不多,处罚并不重。


秦香莲携儿带女背井离乡来找陈世美,只是因为家乡遭灾活不下去了,所以在知道陈世美另娶了公主之时,她的要求也只是想让陈世美认下他们。陈世美要是个聪明人,出点银子把秦香莲母子生活安排好,把自己的难处跟秦香莲好好说说,秦香莲母子如果衣食无忧,以她对陈世美的感情怎么可能会去告他。如果没人告,包青天再铁面无私也不会主动去管这些闲事吧,陈世美照样可以做他的驸马。


可陈世美呢,不仅不认秦香莲母子,还把他们赶走了,赶走也就罢了,他还派家将韩琪去追杀他们母子,这就涉及了第二个罪名杀妻灭子。


说到杀妻灭子,就这个故事来说,买凶杀人可能更为准确一些。


按照宋朝法律,买凶杀人的,按照谋杀罪处罚,只要起意并派遣了不管杀没杀得了人,都要判徒三年;因此导致受害人受伤的,主谋者要判处绞刑;受害人死亡的,要判处斩首。


这跟现在的法律也差不多,跟停妻再娶相比,这个罪名就重多了。好在陈世美的家将韩琪是个有良心的人,他知道真相后不忍心杀秦香莲母子,这也无形中减轻了陈世美的罪名。因为秦香莲母子也就是受害人没有死,所以,陈世美的罪也够不上死刑,刑罚大约也就是判几年有期徒刑,罪不致死。



逼死韩琪这到底是个什么罪名?


《铡美案》里韩琪的死有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因为他的死坚定了秦香莲状告陈世美的决心,也最能调动观众的情绪,认为陈世美该死。


可我们仔细想想,韩琪是自杀的,能把他的死完全算在陈世美头上嘛?我一直觉得韩琪在这出戏里死的很不值,不忍心杀秦香莲母子也就罢了,大可以一走了之,为什么一定要自杀呢。后来想明白了,这是剧情需要,并不是他想不想的问题,如果他不死,后面包青天怎么好铡陈世美呢。


所以说,民间传说的《铡美案》并不一定符合历史,我们看看就好别太当真。它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老百姓心里的一种愿望,希望有这样一个人,这样一把铡刀,惩恶扬善还世间一个公道。


青鸟不是鸟


我非常喜欢秦香莲这个人物,就因为她要陈世美必须死。

她是戏曲故事里少有的决绝的人物。

其实戏曲故事像陈世美这样负心薄幸的男子多得是。

还有一个故事叫做《花枪缘》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另一个遭抛弃的女人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叫姜桂芝。是南阳地的大家闺秀,不仅家财万贯,更是武艺高强。

其父救了上京赶考的举子罗艺,姜桂芝看中罗艺,两人在姜家结为夫妻。

罗艺在姜家学会了花枪,再次上京,从此再无音讯。

四十年后,从征叛的官兵空中得知,燕山有一个名叫罗艺的人造反,姜桂芝当即反出南阳,千里寻夫。

可是当姜桂芝举家找到罗艺的时候,罗艺的表现却连陈世美都不如,如果说陈世美当年仅仅因为皇家威势所逼,不得不为,还情有可原的话,罗艺的行为就是彻底无耻地,因为他已经造反,已经自立山头,没有人可以威逼他,他仅仅为了颜面而彻底抹杀自己的历史,不加相认。

陈世美还只是派人暗杀,罗艺却是摆兵布阵,亲自相应,用自己在姜家所学的花枪来应战自己曾经的爱人和师父,甚至使出绝招“回马三枪”。

和秦香莲依靠清官包拯不一样,姜桂芝依靠的是自己的本领,当年她并未将枪法全部传给老罗艺,依靠自己的本领将这个负心的男人打落马下。可是当看到自己的曾经的男人由强势变为弱势的时候,姜桂芝竟然选择原谅这个背叛自己四十年的男人。

整个故事得到了大团圆的结局。

但是这么一个绝情的男人,你怎么就这么绕过了他。

我就想,倘若姜桂芝是秦香莲怎么办?那他直接被罗艺杀死了,从此没有人记得他的冤屈。

秦香莲就是这样的命运啊,她完全没有能力反抗。

她依托的不过就是包青天。

但是皇帝都下圣旨了要他活,包拯都动摇了,要不就让他活吧。

但是秦香莲魅力的一面就露了出来:我不原谅,必须死。

看见自己仰仗的包青天如此退缩,秦香莲却报之以不屑,她说包拯也不过是徒有虚名,责其官官相护。最终使得包拯动容,置上级指令于不顾,斩杀了驸马陈世美。

这才是女性应该有的态度。


锦翼


陈世美从坐上驸马那一刻,就已经自知犯了死罪。为了自己能够活命,任何知道他已有家室的人,都必须死。只是,他的自保行为,触犯了当时以包拯为代表的,士大夫们的底线,这又是一桩死罪。



封建社会中,一个触碰了皇权底线,又触碰了世俗权力底线的人,是很难有不死的理由的。所以,不是秦香莲一定让陈世美死,而是陈世美不得不死!

“铡美案”表面上是一出清官包青天不畏强权,匡扶弱小,伸张正义的故事。其实,背后隐藏着的是亘古不变的“男女两性之间的战争”,是一幕女性利用男权社会中,男人制定的规则,来维护自己权利,反抗男权压迫的象征性故事。是封建社会中女性,对男性可以“三妻四妾”,而女性必须“立贞守节”的潜意识反抗。



两性关系进入男权社会之后,男人成了整个人类社会的中坚,女性成了男性的附属品。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以及约束女性的行为。男人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称之为法律的规则。这些规则,刚开始是单向的。女人必须服从这些规则,而男性则可以对同样的规则视而不见。
但是,随着法律的越来越精细,相应的漏洞也就越来越明显。就会让女性开始有机会,利用男性制定的规则,来约束男性行为的机会。


姜丁粽子


对于这个问题,先不考虑历史上陈世美的原型问题,我们就戏曲内容讨论。

若说负心汉的代表人物,陈世美绝对首当其冲,这都取决于戏曲《铡美案》的广泛传唱,陈世美抛妻弃子、阴险狠毒的形象令人愤恨不已,其最后被包青天送上龙头铡的下场更让人拍手称快。而非要问陈世美为何会死,实在怪不得秦香莲,只因为陈世美一直在自作孽,故而不可活。

首先:抛妻弃子,背信弃义



陈世美与秦香莲原育有两个子女,两人琴瑟和鸣,举案齐眉,日子虽不宽裕但家庭和睦温馨。陈世美在寒窗苦读时,秦香莲是其背后的坚盾,秦香莲一边照顾一对子女,一边夜织日耕,另一面还得恪守古代女子的封建礼教,孝顺公婆。陈世美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皇天不负有心人,陈世美终于考取了状元,金銮殿上,宋仁宗因见陈世美举止不凡,气宇轩昂,鸾章凤姿,意欲将公主指婚与陈世美,便问其婚姻状况,古话说人生四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此时的陈世美完全被利欲冲昏了头脑,登时把家中妻儿父母抛诸脑后,谎称自己未婚,如愿当了驸马爷。

其次,欲杀妻子,罔顾人伦



在家中苦等未见夫君归家的秦香莲,便携子进京寻夫,在京中听到了夫君高中状元喜当驸马的得意事,秦香莲上门欲与夫君相认,不想陈世美不仅拒绝相认妻子,还暗中派韩琪追杀妻子儿女,其心之毒非常人能忍。韩琪在追杀这一母二子时,明白真相后不忍下手,又不敢回去复命,只能自尽谢罪。陈世美知道后反而诬赖秦香莲杀害韩琪,意欲至秦香莲于死地。秦香莲在被判处发配边疆时,被人救下。

在这一节,陈世美犯的不仅仅是道德上的问题了,而是杀人未遂,视法律于儿戏,意欲只手遮天,为法律所不容。

最后,后人改变结局,以快慰人心



《铡美案》的原型《包公案》中,陈世美最后的结局是发配边疆充军,清人觉得陈世美所作所为罪大恶极,不可原谅,便将其结局改为命丧龙头铡下。更加彰显一种恶有恶报,天理昭昭的正义感,引导善恶有报的价值观。

故而,陈世美不是被秦香莲告死的,一切皆由他自作孽罢了。


微影悼红


我觉得秦香莲本意不是让陈世美死的!真正要他死的人是皇帝 是包青天!她拉扯儿女 千里迢迢找到陈世美只是为儿女讨要一个说法 为自己更正一下名分而已!得知陈世美 做官 娶妻的同时,估计她已经意识到陈世美不可能回头了……毕竟欺瞒皇帝可不是闹着玩的!在告状的道路上,来自皇权势力不断打压,彻底激起秦香莲这个女汉子的 仇恨 愤怒💢……如果没有 包黑子 也许她会冤死牢狱或找个歪脖树结束自己!还真是神来之笔,包青天驾到!事件 的公开化 透明化,直接升级到国家 皇权 皇帝家丑的高度!其实杀死陈世美的是千夫所指的皇帝 是皇权 !!!老铁们你们是咋理解!欢迎各位评论指正!


快乐奔腾


如果指的是影视剧中或者戏剧中的故事,那么我觉得并不是秦香莲非要让陈世美死,是陈世美一直在作死。

1. 攀附权贵,喜新厌旧

陈世美与秦香莲十年夫妻,红袖添香,他埋头读书的时候都是秦香莲操持家中事务,在他无权无势的时候在背后支持他,一朝中得状元,宋仁宗见陈世美不但学问好,而且人长的仪表堂堂,所以将公主许配给他,陈世美为当驸马,欺骗皇帝说并未娶妻生子,一口答应。这就相当于现在男人没钱的时候,老婆砸锅卖铁帮扶他,一旦成功了,就把老婆踹了娶了个年轻漂亮有钱的,搁谁谁不想弄死他。但是对于秦香莲这样一个忍辱负重的正面女性形象来说,单单这一件事还不足以让秦香莲去告状。

2. 杀妻灭嗣,挑战人伦

当时陈世美的父母刚刚离世,按照当时的律法来说,丧期三年内不能娶妻,而且欺骗皇帝并未娶妻那是欺君之罪,秦香莲又是在他落魄的时候嫁给他,从唐代开始便有“七去三不去”的规定,糟糠之妻休不得。所以在陈世美打算当驸马的时候,他已经犯了这三条律法了。

秦香莲见陈世美毫无音讯,便携子寻夫,陈世美怕秦香莲与他们孩子的出现会使事情暴露,于是便派韩祺去杀秦香莲与其子,但是韩祺此人正直不阿,不忍心下手,于是被逼自杀,陈世美便诬陷秦香莲杀死韩祺,秦香莲被发配边疆,陈派杀手在中途欲杀秦香莲,被人所救。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陈世美是犯法了被判刑,并不是秦香莲想不想让他死的问题,是法律让他死。

况且,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秦香莲还留着陈世美这种人过年吗?

3. 滥杀人命,累及无辜

为了掩盖曾经与秦香莲曾经为夫妻的事实,他买凶杀人,连累无辜的人惨死。

所以真不是秦香莲非要告状他,而是他非要作死。

但是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很有可能是杜撰而来的,根据当地的陈世美的碑文和当地流传的传说,陈世美是一个刚正不阿的清官,但是因为同乡来找他,索要官职被拒绝,因此怀恨在心,将陈世美塑造成一个抛弃妻子,攀附权贵的小人形象,并编成戏剧流传下来,相传清朝末期,曾经有陈世美后人看到此戏剧,气到吐血,召集了家族成员殴打演员,演出被迫停止。而且当地也曾经流传过“北门街不唱陈世美,秦家楼不唱秦香莲”的说法。


历史红颜说


始终不明白王宝钏薛平贵的故事和秦香莲陈世美的故事区别很大吗?不都是遗弃+重婚吗?区别是陈世美派人杀秦香莲被发现了,而王宝钏在薛平贵回来不到一个月死了没有人追究。


女妖精儿


驸马爷,进前看端详,上写着秦香莲三十二岁,状告当朝驸马郎。欺君王瞒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杀妻灭嗣良心丧,逼死韩琪在庙堂”《铡美案》这出戏是我少年时代除了《女驸马》之外我觉得最好听的一场了,这是综合明代《包公案百家公案》和清代的《三侠五义》所改编的一个作品。

写了书生陈世美家境贫寒,寒窗苦读十几载,和妻子秦香莲也是恩爱有加,后进京赶考,留秦香莲在家照顾公婆和孩子。陈世美一朝的中头名状元,宋仁宗看他仪表堂堂还是个才子,就问他可曾娶妻,谁知他欺君罔上,说自己不曾娶妻,于是宋仁宗就把公主许配给他,让他当了驸马。谁知一朝得势之后,就把秦香莲母子抛于脑后。男的都是大猪蹄子,一旦得势之后就忘了当年在默默为家里操劳,默默支持他的糟糠之妻。但是就这一点来说,秦香莲倒是不至于去告状。

但是按照规定,父母去世之后三年之内是不允许有喜事的,到了明朝甚至还存在丁忧,就是回家为父母守孝三年,另外他还犯了欺君之罪,隐瞒皇帝娶妻的事实。

丈夫几年了都杳无音讯,秦香莲于是决定去京城千里寻夫,但是陈世美怕他们母子暴露了他已经娶妻的秘密,就派韩琪去杀他们母子,而韩琪却知道了陈世美的丑恶嘴脸,不忍心对秦香莲母子下手,但是又无法回去和陈世美交差,于是就在庙堂之上自尽。陈世美不要脸到如此程度,陷害秦香莲杀了韩琪,又将她发配边疆,想在去边疆的路上杀了他。幸运的是秦香莲为人所救。

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面对这样的衣冠禽兽,真是死不足惜,不是秦香莲一定要让陈世美死,而是他本身就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死了活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