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城市西部交通,杭州重點建設三條高速公路:繞城西複線、建金高速和臨建高速

都市快報

在杭州的高速公路地圖上,杭長、杭徽、杭新景組成的西部高速公路網發揮了重要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各條高速單兵作戰,相互之間缺少串聯。

2015年,杭州市制訂“暢通西部三年行動計劃”,通過新建道路、打通斷頭路等方式,暢通城市西部地區交通。

主要有三個項目:杭州繞城高速西複線(包括杭紹段、湖州段)、建德至金華高速(建金高速)、臨安至建德高速(臨建高速);總里程近300公里、總投資達700多億元,里程數佔浙江省“十三五”期間擬建成高速公路的30%。

畅通城市西部交通,杭州重点建设三条高速公路:绕城西复线、建金高速和临建高速

承擔這三個項目建設的,是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杭州板塊建設指揮部,成立於2016年8月26日。

取名“杭州板塊”,就是要紮根杭州,服務杭州。公司負責人說:“我們將堅持‘生態、智慧、健康’的建設管理理念,打造品質工程,加快推進三條高速公路的建設,為杭州的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近日,我們走進省交投集團杭州板塊,探尋這三條高速建設背後的故事。

保障橋隧質量

每一根橋樑鋼筋加工和焊接 動用9臺設備

畅通城市西部交通,杭州重点建设三条高速公路:绕城西复线、建金高速和临建高速

橋樑和隧道,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杭州板塊負責建設的繞城西複線為例,共有橋樑249座、隧道66座、互通樞紐38處,橋隧比達56.5%。

面對如此高的橋隧比,如何保障橋隧的質量安全,成為擺在公司面前必須攻克的難題。

技術創新與突破,是締造品質工程的關鍵。杭州板塊創新使用“橋樑鋼筋車間要求6+3配置(簡稱:橋樑鋼筋9臺套)”。在鋼筋加工車間,配備了數控彎曲中心、蓋梁骨架自動焊接機械手、數控彎曲機、盤圓調直剪切機、小型智能數控彎曲機等6臺機器設備;在樁柱鋼筋加工車間,根據切割、墩粗、套絲、打磨四機一體生產線,配備了加強筋自動彎曲焊接機、滾焊機等3套機器設備。

每一根鋼筋加工和焊接,都要經過9臺機器、9道工序,大大提升了鋼筋加工和焊接質量。

此外在隧道建設方面,全線推廣運用“隧道九臺套機械化施工裝備”,全方位精準打孔合格率上升為100%,溼噴機械手較傳統作業粉塵含量降低80%。

為解決傳統的現澆涵洞模式施工點分散、施工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西複線杭紹段積極探索預製裝配式涵洞施工技術,建立裝配式預製場集中預製裝配式涵洞,開創了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設的先河。

據瞭解,繞城西複線僅杭紹段項目中就有42道涵洞通道,採用預製裝配式技術,不僅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品質,且節約材料用量20%以上。

匠心“智”造品質

對工程建設全生命週期信息化管理

在很多人印象裡,修建高速公路就是堆砌鋼筋水泥,殊不知這其中運用了大量高科技。

走進杭州繞城西複線施工現場,焊接機器人、智慧VR安全體驗館映入眼簾,彷彿來到科技園一般。現場負責人說,機器焊接,最大的好處是標準統一,誤差不超過一根頭髮絲,“質量保障了,安全和使用壽命就保障了。”

畅通城市西部交通,杭州重点建设三条高速公路:绕城西复线、建金高速和临建高速

智慧VR體驗館裡,工人師傅們戴著VR眼鏡,身臨其境地感受工程建設的所有細節。“這些細節都是我們平時施工時需要特別注意的,通過VR體驗,可以建設印象,提高安全施工意識。”繞城西複線項目施工人員李師傅說。

同時,杭州板塊積極推行BIM技術(建築信息模型化),對工程設施全生命週期信息化管理,讓工程項目變得可視化、精細化、一體化和智能化。依託動態管理平臺,實現物聯網數據的實時收集、分析、預警,實現對施工現場實時管控。

杭州板塊還設立了板塊中心試驗室,完善對承建項目的監管,加強對專項檢測的監管力度。實行“互聯網+監理”模式,推行雲監理系統,後臺監督人員可以隨時查看施工現場情況。通過實時監控,實時上傳,實時管控,規範現場監理行為,大大提高監理工作效率,確保了工程質量和安全。

眼下,杭州板塊用“機器換人、開拓創新”,全面加快“互聯網+項目建設”步伐,已實現“製造”向“智造”轉變。

工程建設理念

注重人文情懷、與城市共融共生

嚴謹、精細、智慧,是高速公路建設的本色,而注重人文情懷、與城市共融共生,則是高速公路建設的底色。杭州板塊在三個項目建設管理過程中,始終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著力構建文明和諧的路地關係。

畅通城市西部交通,杭州重点建设三条高速公路:绕城西复线、建金高速和临建高速

今年5月,西複線杭紹段6標在富陽鹿山街道段施工時,發現一件奇怪的水壺。現場施工負責人馬上叫停施工,組織現場保護,並上報地方文物保護部門。最終,現場發掘出一座東晉時期古墓,出土一件精美的四系盤口壺,為杭州歷史文化名城再添實證。

9月18日-25日,國際申遺考察組赴良渚遺址評估,西複線杭紹段項目加強現場管控,相關區域停止施工、撤離現場,並派專職安全員進行管控。

10月,西複線EPC項目在次塢路基進行挖掘作業時,發現該段路基沉積岩中存在奇特痕跡,疑似化石。現場負責人當場停止相關作業並保護現場,同時迅速與省地質大隊取得聯繫。經專家細緻研究確定,此處含有大量奧陶紀古生物化石,出土的化石對於諸暨遠古地質構造與生態研究具有重大科研價值。

據瞭解,杭州繞城西複線杭紹段項目沿線文物古蹟眾多,截至目前已知涉及較大文物、遺址和墓葬就有10處。各施工單位進場施工後,西複線杭紹段指揮部對各參建單位項目管理人員及現場作業工人進行法律法規教育,提高文物保護意識。

其實早在西複線杭紹段項目選線時,就避開了文化名山、富春景區、古建築群等生態旅遊資源,並通過“路線走廊帶”設計,彰顯大山大水大人文優勢。尤其是對“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聖地良渚文化遺址,無條件避讓,餘杭7.4公里進行了整體改線。

通訊員 方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