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劇綜造詞熱,舊詞新解堪比“新文化運動”,造詞助推宣發破圈

文丨沐漁

在2018年裡,上半年不知道“菊言菊語”“菊手之勞”“物以類菊”你就是個“菊外人”;到了年中不知道“滄海遺朱”“力挽狂瀾”“白居過隙”你同樣OUT了;而在暑期“尋尋覓覓”“錦上添花”“魚龍混雜”香蜜女孩成群結隊;年末“收之桑榆”“寧缺毋濫”“永無寧日”再次襲來……

網絡語言的出現和普遍使用,豐富和發展了我們的語言體系,但與以往停留在生活層面不同,今年網絡語境中湧現的造詞熱開始大舉“入侵”視頻行業,市面上大火的影視作品、綜藝爆款都紛紛通過造詞構建了自身獨特的語言體系。

諧音、比喻、別解、節縮,造詞運動風靡影劇綜

在互聯網營造的獨特線上語境中,由於網民之間你來我往的話語發酵體系,求新求異的造詞現象十分流行,從早期的“人艱不拆”“不明覺厲”“喜大普奔”“細思極恐”到“雙十一小吳”“隱形貧困人口”“單腎貴族”,這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詞卻有一夜之間引發全民狂歡的魔力。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這些詞往往是通過偷樑換柱,反其意而用之,賦予原詞以新的含義,最終效果出人意料卻又情理之中,引發網友廣泛共鳴。

而當這樣的文化現象進入到粉絲圈層再由粉絲圈層發散開來後,眾多影視作品、綜藝節目中都湧現出了舊詞新解的造詞熱。

筆者根據最初互聯網造詞的方式得到了諧音、比喻、別解、節縮等造詞方法,但從實際表達來看四者往往相通,不乏通過諧音字詞的替換以達到比喻的效果最終賦予詞語另外一個意思的新詞。

1.諧音造詞法

諧音大多是將原詞中的個別字詞與愛豆暱稱音似的字詞加以替換,雖然原詞的大致意思不變,但有著特指愛豆的作用。諧音造詞也是目前粉圈運用最多的造詞方法。

由《鎮魂》中的趙雲瀾、沈巍以及其飾演者朱一龍、白宇誕生而來的“沈情嚴肅”“巍巍一笑”“巍你痴狂”“瀾受想哭”“瀾以抗拒”“面露瀾色”“瀾以接近”“栽瀾現場”“白居過隙”“滄海遺朱”,由《創造101》選手王菊延伸而來的“菊外人”“菊手之勞”“物以類菊”等等詞彙,其中的“沈”“巍”“瀾”“白”“居/朱”“菊”都指代特定的愛豆。

影劇綜造詞熱,舊詞新解堪比“新文化運動”,造詞助推宣發破圈

2.比喻造詞法

比喻是指原有詞語與被用來借喻、影射的另一對象具有某些相似之處。

如在《將夜》的“成語新解”中,“一夫當關”指書院夫子對唐國乃至整個昊天世界的影響力很大,而一夫當關的本意是形容地勢險要的關隘,這裡便用以比喻“夫子”在唐國及昊天世界的重要地位;“略知皮毛”形容觀眾對劇中陳皮皮的認知還僅限於表面身份,用以比喻對此人的瞭解不深入。此外,對於王菊粉絲而言,稱呼男粉絲為“陶淵明”、女粉絲為“沈眉莊”、黑粉為“痔瘡”,同樣是源於該群體與詞語本義所指的眾多相似之處。

影劇綜造詞熱,舊詞新解堪比“新文化運動”,造詞助推宣發破圈

3.別解造詞法

不同於諧音會改動原詞中的個別字詞,別解一般不會改動原詞中的字詞,卻給了該詞另外一番釋義。別解中的某個字詞可能是特指愛豆,也可能是特指劇中的某一場景。

如由《鎮魂》而來的“驚鴻一面”“朝秦暮楚”;由《香蜜沉沉燼如霜》(以下簡稱:《香蜜》)而來的“尋尋覓覓”“錦上添花”“小鳥依人”“魚龍混雜”“筆走龍蛇”“蛇鼠一窩”等以及《雙世寵妃》在劇中對“好基友”“祝你狗帶”等詞的二次解讀。

影劇綜造詞熱,舊詞新解堪比“新文化運動”,造詞助推宣發破圈

4.節縮造詞法

早前網絡語言節縮主要是為了打字便捷,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而發展到視頻內容領域,節縮則往往是出於對廣電總局監管紅線的考量。

如在《鎮魂》中趙雲瀾與沈巍的關係被網友稱呼為“礙情”,意為:一種礙於總局,而不能公開的愛情。

影劇綜造詞熱,舊詞新解堪比“新文化運動”,造詞助推宣發破圈

粉絲自發到官方助推,造詞熱背後隱藏了多少甜頭

從目前情況來看,這樣的造詞熱也正在從一開始粉絲群體的自發行為,轉變為內容宣發方有意為之的一部分。如在《香蜜》《挑戰吧!太空》《將夜》中誕生的許多舊詞新解都有著官博宣傳的身影。

舊詞新解成為影視作品宣發方吸引觀眾注意、營造追劇體驗的一種絕佳途徑,而這股造詞熱對影劇綜而言,究竟有著怎樣的作用呢?

首先,在針對某一內容或愛豆獨特的話語體系下,能夠幫助原本並不相識的人快速形成一致的群體共識。如喜歡王菊的“陶淵明”們通過一部《菊話寶典》便能快速組織粉絲投票打榜;喜歡《鎮魂》的“鎮魂女孩”們由於瘋狂安利被稱為“鎮魂女鬼”;喜歡《香蜜》的“香蜜女孩”們同樣在“毛骨悚然”中走到一起;喜歡《悍城》的“悍城女孩”也絕不認輸!粉絲們在這樣的共同愛好與稱謂中,產生了極高的集體榮譽感。

影劇綜造詞熱,舊詞新解堪比“新文化運動”,造詞助推宣發破圈

其次,這些從影劇綜裡誕生的詞彙十分具有傳播優勢,其簡單有趣的表達能夠以極低的成本增加用戶的社交資本,從而在人與人的社交中獲得反覆使用,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壯大視頻內容的影響力。在社交裂變過程中,互聯網為用戶營造了一個“大家都在看”的擬態環境,出於好奇心理、從眾心理,許多原本不關注該內容的人也會紛紛參與其中,進而吸引更多路人的加入。

當然,這也體現了造詞另外一個最為直觀的特點,那便是新詞與舊詞在情感色彩、語體色彩上往往存在極大偏離,影劇綜的娛樂性與成語表達的嚴肅、隱晦和幹練形成巨大反差,給人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驚喜效果,增加了使用過程中的幽默感、趣味性。

影劇綜造詞熱,舊詞新解堪比“新文化運動”,造詞助推宣發破圈

而內容宣發方的主動助推則造就了這場造詞狂歡的又一高潮,這也是其對自身媒介議程設置功能的運用。當前互聯網環境中大量信息流從四面八方湧入用戶視野,在為用戶增加更多選擇的同時,也令用戶很可能迷失在碎片化、參差不齊的內容中。在宣發過程中,將內容宣傳以精煉詞彙的方式輸出,有助於在泥沙俱下的信息中快速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粗製濫造“山寨詞典”,合理規範引導待推進

觀察如今市場上湧現出的舊詞新解、改詞造詞,可謂是龍蛇混雜,其中不乏三俗詞彙大行其道的現象。許多典故成語在二次創作的過程中被扭曲、被篡改,且還有許多詞彙被賦予新解釋的同時,真正的釋義從始至終未有提及,形成了不官方非正式的“山寨詞典”。

而造成這一亂象的原因,還在於這是一個由廣大網友隨意創作並在粉絲經濟下突然獲得野蠻生長的領域,大部分詞彙來源於網友的自發創作,網民們在傳播中不知不覺參與到了這場造詞狂歡之中。

在娛樂中帶動成語的傳播無可非議,但標明詞彙原本含義,或註明僅為娛樂創作,也許更能在魚龍混雜的信息流中彰顯出作品、藝人粉絲的謹慎態度,而對於官方宣傳而言,則更能規避不必要的非議。

影劇綜造詞熱,舊詞新解堪比“新文化運動”,造詞助推宣發破圈

互聯網造詞自由就如同生活中的言論自由,但言論自由並不意味著可以不顧道德世俗大談汙言穢語,不顧公序良俗在素質上與退化的野人有何差別,同樣在互聯網造詞的過程中也需合理規範創作。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變成了路。在這場造詞熱中也是如此,一個詞引發無數網友的創作使用,但不同的是,如今這個“詞”還不足以成詞。

結語

互聯網語境下發酵的“造詞熱”,如同這個時代的一場線上“新文化運動”,而當這股造詞風吹到視頻行業,在粉絲強大的創造力之下更是迸發出了無限生產力。獨到的造詞效果,成為內容宣發中的一把槓桿,從粉絲自發到官方助推,造詞儼然成為了定義爆款的民間標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