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钱存入余额宝时,所有人都在受益,那么谁在亏损呢?

用户69290716


曾经拜读过陈思进老师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我认为可以作为题目的完美解答,里面说到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大概意思是投资是互惠互利的,而投机则是一方受益,一方受损。余额宝大家都知道是货币基金,是公募基金的一种,我们都认为投资余额宝是一种投资行为,没人认为投余额宝是一种投机行为,把钱存入余额宝是一个三方共赢的事,不存在谁受损,谁收益的关系。

这里我所指的三方包括:投资人、基金公司、支付宝。

1.投资人是收益的,这个大家都懂,大家投资余额宝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收益而来,如果余额宝的万份收益标个负值,我相信大家都不会去投,那是扔钱。大家都是看中余额宝的灵活和比活期高的收益而来,是最终的受益者。

2.基金公司,其实这里面最稳的就是基金公司,公募基金有一个特点是有别与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追求的是业绩,没有业绩就没有管理费,按提成的。而公募基金的基金公司则是稳坐钓鱼船,不管这只基金的运行的业绩如何,管理费是固定的,不管盈亏都是这个比例,你投进来我就拿钱,所以基金公司也是受益人。

3.支付宝,余额宝的平台是建立在支付宝的基础上,余额宝作为一个代销的平台,赚取的也有基金公司的返佣,而除了这部分返佣之外,还有一笔更大的收益,就是备付金带来的资金沉淀量,这笔收入是非常丰厚的。无论是余额宝的申购和赎回,只要不是直接从银行卡操作的,在申购前和赎回后都会短暂的沉淀在支付宝账户中,面对余额宝庞大的客户群体来说,这部分资金带来的利息收入非常的可观。

所以说,把钱存入余额宝,是一个三方收益的过程,理财不能创造价值,但是可以创造货币。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第四方的收益者,就是基金公司的托管银行,都是有利润可赚的。


不立而立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如今余额宝俨然已经成为了全民理财产品,P2P的雷暴更是让大量的资金再一次进入了余额宝。那么余额宝作为小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如果大家都在赚取收益,那么谁在为这些收益买单呢?都是谁在亏这些钱?

首先,我们要知道余额宝之所以风险低,是因为投资的都是货币基金,除了固定收益债券和逆回购等小风险投资方式之外,其余大部分的资金都是存入银行赚取收益。但我们都知道银行的利率远低于余额宝的收益,所以余额宝存银行不是按照传统利率来的,而是根据和银行的协议利率。因为这部分资金巨大,可以给银行带来充分的现金流,所以银行可以给到5%的利率。而这个利率是高于余额宝的收益的,扣除给用户的收益,余额宝还能从中盈利。

好,那我们现在就来看,这些收益是谁在亏损。首先银行不傻,给了5%的利率他就要再别的地方找补回来,那银行之所以要现金流就是为了商业贷款。也就是说银行贷款利率会提升,那么贷款利率提升后影响的是谁呢?

当然还是我们自己,毕竟需要贷款买房、买车的人有很多,都需要去银行贷款。所以羊毛出在羊身上,虽然你靠余额宝赚取了高收益,但最后还是连本带利的都吐出去了。


正商参阅


简单来讲,余额宝背后是天弘基金,天弘基金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不仅仅只有余额宝,招行的朝朝盈也是他在运营。把钱存在里面,可以享受24小时0秒赎回,无论是赚利息还是使用便利上都远远高于传统的定期存款。


与传统存款不同,基金是需要有人运营的,和股票一样。基金又分为股票型和货币型,货币基金几乎没有风险。在开通理财产品之前银行会有对用户风险承受能力的评级,而货币基金一般属于R0到R1之间,也就是保证本金但不保证收入。


实际上通俗来讲,余额宝这样的货币基金是稳赚不赔的,再通俗来讲,他的运营模式是这样的,基金运营者先从用户手里把钱集中起来,再借给需要钱的人。而他又会对这些借钱的人做一个统计分析,再把这些钱分为2到3部分,一部分人是那种每次都会准时还款并且保证有还款能力的人。我们称这种人为A类人,而B类人可能还不上,但其实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就可以算作是A类基金,B类的风险是大于A类的,但是顺利的情况下收益是要高于A类。打个比方,如果两种类型规模相同,但今天只赚了5块钱,只达到了A类的预期收益值,那么B类就没有收益了,但是如果今天赚了15,那么给A5块,剩下的10块就都给B了。如果赔钱,则先从B类基金里赔钱,所以A类基金虽然收益低,但是可以说是相当安全了。



余额宝与基金运营机构是一种双赢关系,支付宝利用大量的用户,实现资金的快速募集,而用户又可得到更高的收益,每天美滋滋,余额宝只是货币基金的一种,这本来就是一种共赢的运作模式,并不会有人亏损。


历史密探


向全民发福利的最后,亏损的当然还是自己,天下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始终要记住的一点,如果所有人都变得有钱了,那么一定是物价变高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可能存在一个黑箱子,把大家的钱放在一起,然后大家都得利。

余额宝最饱受批评的莫过于向银行吸血,余额宝背后是天弘货币基金,而据称,作为基金公司,天弘大部分将资金作为同业存款或者大额存单存入银行,这样的利息自然要高于普通人存款的利息,事实上,余额宝大部分只是作为银行和储户的中间方,也就是说它所发挥的效用就是将闲散资金汇聚起来,再存入银行,从而收获利差。


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情况呢,银行获取资金的成本提高了,自然会推高贷款利率,加强信用的筛选,贷款更加不易,而企业承受了更艰难的环境,成本自然也要提升,

最终又反应到了物价之中

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金融绑架”,活期较高息的模式,更加容易带动人们的消费,更多使用支付宝,同支付宝绑定,信用评估,蚂蚁花呗等等,最终的结果是低储蓄,高消费,高债务。


凯恩斯的猫


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因果循环都是缘(圆)

看到这个问题就想到了佛系这个词,因为提高的收益最后绕了一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

很多小伙伴虎躯一震,瓦特?钱放余额宝不是比放银行多赚了很多利息吗?

别急,我们来捋一捋。

流动性的转移和紧缩

银行一年期存款利息3.5%,活期0.35%,而余额宝现在基本稳定在3%-4%左右(最早出的时候能到6%、7%,还不限额),还是活期,秒杀存款利息。

所以很多人把一部分钱从银行取出来放在余额宝里,等于是从银行嘴里生生夺出一块肉来,这块肉有多肥,1.5万亿,要知道2008年救市不过用了4万亿,全国资金存管的规模也就100万亿,一个区区余额宝背后的货币基金就吸收了上万亿的规模。

余额宝出现之后,银行心有不甘,纷纷推出自家的货币基金,也带动了各种“宝”应运而生,如此一来,全国的“宝宝”不知道吸收了多少资金。

除了储蓄的转移,还有一部分零钱,这样消费者的钱,也就是流动性都锁在了“宝宝”里。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

余额宝本质是货币基金,也是有收益波动的,但是消费者认为它几乎没有风险,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全社会的无风险利率水平,银行手里的钱本来就少了,现在无风险利率又上升了,实体经济就更难融到钱,像p2p类的产品更是如此,我们高息把钱贷了出去,机构会以更高的利率贷给实体经济。

这样一来,店铺的租金上涨了,生产企业的成本上升了,那么你认为最后是谁来买单?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蕴藏了深厚的经济学原理,所以大家要明白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悠云掩月


这种问题回答的不要这么专业行不行,只需要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即可。

有人赚钱必然有一方亏“钱”,注意这个是带引号的钱,可以理解为其他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自然资源。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公司想要开发一个煤矿但是没钱,他可以向马云借钱,并同时支付高额利息(比余额宝的利息还高)。而你存在余额宝里的钱就被马云用来借给这公司,马云还付给你利息。

这样一来,借钱的公司有了钱来开采煤矿,可以把开采出来的煤卖掉来赚取利润,并从这部分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来支付欠给马云的本金和利息。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你就可以看出,从经济角度上来说,你、马云、挖煤公司都赚了钱,但是你把眼光放远放宽一些,亏“钱”的正是地球上自然资源呀,在这个简例中就是煤。

(纯手打,没参考任何网上资料,引用的话请注明出处)


笨蛋直树


没人在亏损,存余额宝的钱,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自己买单,一种是大家多赚了。

自己买单

我们存入余额宝的钱,余额宝除了少部分购买固定收益债券、逆回购之外,绝大部分资金都是以协议的利率存入银行(比如我们存银行的利率只有2%,但余额宝资金规模大,它可以与银行谈判到5%的利率),扣除余额宝的运营费用及余额宝想赚的利润点后,剩余的收益在以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比如4%,支付给我们。

按明面上看,银行是吃亏了,但我国银行业的利润年年在增加,而且银行显然也不是会吃亏的主,吸收的存款利率高了,银行会直接加价在利率上再贷款给企业,把成本转移给企业。

企业的贷款利率上升,每年支付的利息增加,财务成本跟着上升,那么要维持自己的利润(或者说不让自己倒闭),那么企业就需要把增加的成本加在商品上面在出售给我们,饶了一圈回来,这个过程社会总财富没增加,最终类似我们自己给自己加息。

大家多赚

资金的流通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可以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依然如上述的几个步骤,银行贷款给企业时,虽然利率增加了,但假设企业用这个贷款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那么由于生产成本的下降,企业实际获利增加,这个过程中所有人都是赚的,并无人亏损。

只要企业规模及利润处于稳定增长的阶段,那企业是一直在创造财富的,这一过程是没有亏损方的,最终导致的是我国的GDP总量在增长。也就是说,只要该贷款引起的是生产效率提高,单位成本在下降,社会总财富在增加,那就没人亏损。但是贷款并不一定都能产生上述效用,故而第一点中我才说了,有时候是我们自己在买单。

总结

存余额宝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整体上可以说是有利无害,不用过多的去考虑,有钱赚才是王道。


鲤行者


所有资金利息率低于余额宝收益率的人,实际上都处于相对亏损的状态。



余额宝以及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多数处于4~5%区间。这个收益率更能体现社会平均的资金无风险收益率水平。

但是,手持现金的收益率为0,把钱存银行活期的收益率为0.3~0.35%,存一年定期的收益率2%左右,二年定期3%左右,三年定期4%左右。这些利率一般低于货币基金收益率。

拜中国经济发展所赐,托货币发行的福,货币基金一直有不错的收益率水平。但是所有的资产并不是一起随着潮汐涨落的,有的水涨船高了,有的就处于被动落后的位置。

进步慢了就是退步,收益率低了就是亏损。就是这么个理,非常好理解。

上图是来自某家媒体的截图。话说的伤人自尊,但却道出了真理。

等到大家都觉悟了,银行存款和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基本上就没有差异了。到那时,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工作就大功告成了。


巴九言


首先你根本没了解余额宝的本质


余额宝实际是一种货币基金,买基金怎么可能只赚不亏的,它其实也有风险,只是余额宝太能赚钱了,它把大家的拿去投资,阿里爸爸牛啊,最后附送一下受益说明



用户11853352881


首先明白一个问题:受益不代表一定就得有人亏损

比如:债主借出去10万,利率为10%,借款人用借来的10万元,由于很会做生意和投资,赚了20万元。这时债主也是赚钱的,借款人也是赚钱的。

当然债主借出的钱,借出的人都划分了风险等级

借款人 经验丰富 诚信 又有抵押物做担保,当然可以多借出一点

借款人 没抵押物 但分析他很会经营,投资,老手,这时也可以借出点

借款人 没抵押物 新手,就是发现一个赚钱生意需要钱,那就要看你愿意风投多少出去了哈

关于如何出借 我只大概说下,因为标题你问的是谁亏损

当下最大的出借人属银行哈

那么大家放余额宝,余额宝买的银行大额存款等等,银行大额存款等等借出给的人群是否就一定亏损呢?当然会亏损,只是概率非常非常的低,从借款人整体来看是不亏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