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的群众集会场所——莲湖公园 文

民国时的群众集会场所——莲湖公园 文/袁芳

“群众集会”这个词,若放在民国时期,无疑可入选“热门”词语排行榜。

清末,国家内忧外患,连年战火使中国传统园林饱受摧残,民国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园林事业的发展。当时不仅开放了皇家宫苑、寺庙等作为公园,一些私家园林也成为了公园,同时又新建了一批公园、墓园等。在这一背景下,莲湖公园、革命公园、建国公园、森林公园、丹凤公园等一批西安近代园林应运而生了。

西安近代的各大公园除了满足市民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等需要外,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提供群众集会场所,在民国时期,西安许多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都在公园进行。如:1925年4月在莲湖公园为孙中山举行追悼大会;1927年2月在革命公园举行纪念西安围城死难者追悼大会等等。

从行为地理上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能产生一定的“空间聚集”效应,增强吸引力,而莲湖公园当时在西安市民心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而更能吸引民众,扩大宣传,更能激发群众的民主革命意识。所以,民国时期的许多重大群众集会都发生在这里。

莲湖公园原为明秦王府花园, 后来逐渐形成了以寺庙为主要建筑,以观赏莲荷为风景的公共游赏之地。

民国元年(1912),民国政府将“莲花池”的东北部修建成体育场,最初是作为召集群众集会的场所,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随废。民国十年(1921),郭希仁、董雨麓等重新修葺,复体育场之旧观,冯玉祥主政西安时,引水植树,架桥垒山,开始辟建公园,民国十一年(1922)命名为莲湖公园,成为西安历史上第一座城市公园。据《西京指南》记载:“园内风景尚好,尚绕山亭水榭花草木石之胜,且地址空旷,空气甚佳。清晨傍晚,游人甚众……”一时成为市民游赏和集会的好去处。

民国十四年(1925)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3月23日,西安各团体纷纷函请陕西国民会议促成会迅速召集各界筹备追悼孙中山事宜。25日,陕西国民会议促成会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于报界工会召开执行委员会,决定立即通

函西安各重要团体,发起组织西安市民追悼孙中山大会筹备会。28日,西安妇女国民会议促成会、陕西教职员联合会、各中学、各报社及青年团体等17个单位的代表齐集律师公会开会,决定由到会各团体,通函各界团体,定于4月1日在青年会召开筹备会议。4月1日下午,56个团体的代表均如期到会。会议在共产党人的主持下,讨论通过了追悼大会筹备会的组织领导及筹款等办法,决定设立总务、宣传、筹款三股。4月15日,西安各界市民约6万余人,按照筹委会决定,排列着整齐的队伍,打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标语旗帜,从四面八方汇集莲湖公园,为孙中山举行追悼大会。此外,赤水、华县、三原、耀县、泾阳等地,也举行了盛大追悼会。

民国十六年(1927),莲湖公园举办了数场群众集会。1月5日~8日,举行了反围城斗争胜利庆祝大会,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正、副司令于右任、邓宝珊到会并发表演讲。大会会场,高扎彩楼,台下数万群众云集于此。

3月5日,长安县农民协会在莲湖公园举行成立大会,约3万名会员和武装农民到会,会后,举行了反英大游行。

4月18日,在莲湖公园举行了“强迫义务教育大会”,西安各界群众近万人参加,于右任发表宣言,共产党人刘伯坚、杨明轩到会讲话。

4月26日,中共西安地委与农协组织在莲湖公园召开“拥护国民军肃清后方、会师中原”大会,约有5万余群众参加。

5月5日,西安各界民众6万多人在莲湖公园举行“五一”“五五”(马克思诞辰)纪念大会。冯玉祥、于右任、刘伯坚、史可轩以及苏联顾问乌斯曼诺夫等参加大会并讲话。

抗战期间,由西安各界人士捐款在公园东门修建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广场,也常有大量市民于此处集会。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在“文革”期间被毁,汪精卫夫妇跪像于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被拆离,该纪念景观从此消失。现旧址在莲湖公园东门向西50米花坛处。据档案记载,“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建成于1940年10月,在公墓建成之后到抗战结束的几年中,凡遇清明节和“七七国难日”,西安各界群众必在此处举行祭扫与凭吊纪念活动。

可以想象,几万人汇集在一起,振臂呐喊,是何等的豪迈和壮观啊。

现如今,莲湖公园每天仍然接待大量游客,特别是免费开放后,年平均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成了西安市民休闲、健身、游玩的重要场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