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有多大的可能是錯的?

清淡少油多喝水


作為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個猜想,哥德巴赫猜想表述是那樣的簡單和諧,“一個偶數等於兩個素數的和”。用計算機驗證了相當大範圍的數據,無一例外,全部滿足猜想。而且從理論證明方面,人們採用步步逼近的方式來解決猜想,發現哪怕哥猜的論述再弱化一些,這些弱化了的猜想仍然都是成立的,從時間上來看,終極的1+1目標的解決不過就是時間問題。

我們也願意相信哥猜是正確的,但是數學上來不及半點含糊不清的論述,尤其是對於數學證明來說,沒有嚴格的理論證明你永遠無法說明這個命題是正確的。所以有人在黎曼猜想的解決中喊出了“10萬億個證據,也抵不過一個基本的證明”。哥猜其實也面臨這樣的窘境。

舉一個數學史上的例子。人們在驗證了非常大範圍的數字之後,以為這個結論就是正確的,結果到最後卻在非常大的數字之後出現了反例,最後結論全部被推翻。

高斯提出了素數分佈公式,認為在x範圍以內的素數個數大約是x/lnx個,這個式子經過後面計算機的驗證這是對的,這個值與真實的個數函數π(x)基本上是一致的。

人們在計算了相當大範圍的數據之後,認為x/lnx始終比π(x)小。

然而,利特伍德在1914年證明了x/lnx一定會在某個點開始比π(x)大,他還進一步證明了這種大小交錯的關係實際上會重複無數次。後來人們發現,這個第一個反例的x值是空前巨大的,人們現有計算機還不足以去驗證這個數字。但是,卻從理論上無可辯駁地說明這個反例的x值一定存在!

所以,計算機可以驗證我們的猜想,但是卻不能從根本去解決問題。我們歸納得到的很多看起來司空見慣的事實到最後也不一定就是真相,當然了,哥德巴赫猜想也是,只有當我們在未來的某一天用無可辯駁的證明去解決了,否則猜想永遠都是猜想。


徐曉亞然


我在2009推證出一個偶數寫成兩質數和個數的計算公式,通過公式知道隨偶數無限增大,兩質數和個數為冰點發散,猜想成立。另外在2012年發現證明了二元一次方程整數解普遍意義的方法,己於18年11月10日公佈,其具有基礎性廣泛性實用性以及在數論方面的價值應寫進教科書。以前解二元一次方程整數解,用的中國剩餘、解不定方程,以及線代,該休息了,它的價值遠大於哥猜。




手機用戶宣永和


哥德巴赫猜想是一個很弱的數論命題,它僅僅是求證任意偶數有沒有兩素數之和的定性問題,即用D(x)表示x可表為兩素數之和的個數,原命題僅求證

D(x)>0,x>4.

而實際上這是一個定量問題,因為實際上D(x)是一個隨x變化下界單調恆增的函數,這一點無須證明就可怕看出來。因此說哥德巴赫猜想可能錯誤是無知的。雖然這只是個猜想。

需要說明的是,猜想已被本人徹底證明——




數學是上帝的


哥德巴赫猜想很可能是對的!所謂“錯”很可能是自洽形式“表現”。

如果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確的,則說明質數(素數)是“數”的基礎或“基石”,就像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物質分割到最後,可以存在最小“單位”,比如弦論所說的“弦”。

自然界的客觀存在,沒有“最小存在形式”,就像什麼上帝粒子是什麼什麼“最什麼…”,只要帶著個“最”字,肯定胡說八道!世界是不存在“最的”,只存在“自洽”!

所以說,哥德巴赫猜想這個質數表達形式是對的!但是,一定是“自洽”形式!即質數不可能是“最”。哥德巴赫猜想一定需要一個“對稱形式”“配對”,形成“自洽”猜想才能完結!


譚宏21


首先我們說說什麼是哥德巴赫的猜想。

哥德巴赫1742年給歐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但是哥德巴赫自己無法證明它,於是就寫信請教赫赫有名的大數學家歐拉幫忙證明,但是一直到死,歐拉也無法證明。

由此可見,這個猜想可能無法被證明。


自媒體怪咖


為什麼會邀請我答這麼難的題目,蜜汁尷尬

其實哥德巴赫猜想說難也不難,說易也不易,只是一個新的視角,所以說有多大的可能性是錯的?他可以是對的,也可以是錯的

另外網上有很多論證過程的視頻,題主可以去看看



noritake


非邀,雖然還無法證明,但我確信命題是正確的,因為命題存在簡潔美,對稱美!


浙北老頑童


哥德巴赫猜想迄今為止用人類的計算能力所能夠驗證的大素數都是正確的,只是仍需要一個證明而已,事實上在數學家心目中它基本就是能夠成立的,只是我們需要一個嚴格的證明來將它“正式化”罷了。


耳機俱樂部小白


蜜汁尷尬 我不知道哥德巴赫猜想是什麼 我是數學學渣


Healer.


在沒有被證明的情況下,該猜想不能稱之為正確的,明白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