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在21世纪还研制轻坦?

君仕米林


15式轻型坦克其实早就出来了,去年还拉上了高原进行部署,而在几天前的国博举行的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上,4号展厅正式公开了15式轻坦模型,这也是官方首次公开这款我军新一代轻型坦克的信息!外界一直对15式轻坦存为一些疑问,在主战坦克唯恐防弹太弱,争先恐后的加强吱声防护能力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搞一款战斗全重只有30~34吨的轻型坦克呢?这种轻型坦克如何与三代主战坦克对抗呢?

先是我国幅员辽阔而且地貌复杂,平原、沙漠、丘陵、山地.......基本上世界上所有的地形我国都,非常复杂,因此绝对我军机械化部队作战的多样性,西南的高原多山地形,南方的水网丘陵地形都不太适合大型主战坦克作战,因此要因地适宜的生产轻型坦克进行补充了。

南部地区的水网、丘陵林地居多,被沟壑河流分割,平地少,桥梁多,大型坦克不但在这些地形条线下作战困难,桥梁也将限制大型坦克的作战范围。而机械化部队作战的核心就在于坦克,诚然这样的地形不适合大型主战坦克作战,不过打造尺寸小、重量小的轻型坦克将有着不小的优势,这些特殊地区有着对轻型坦克的需求。

还有西南地区,不但是高山、峡谷,而且还有高原,道路条件也非常差。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氧气稀薄,主战坦克上去恐怕跑着都困难,更别说作战了。而这个方向有着我们潜在的敌人印度,一旦战争爆发缺少坦克保护的装甲部队是否经得住冲击?而且由于道路困难,等我们处二线位置的机械化部队到位,很可能宝贵战机已经失去了。因此打造适宜高原高海拔环境,且能快速机动作战的机械化部队是我军扭转西南高原方向战略局势的关键,这也需要轻型坦克助阵!

目前我方的99A坦克已经达到世界最先进行业,而国家领土地面潜在威胁也从北方向南方转移,迫切需要一款适合该地区作战需求的坦克。就像上世纪80年代面对北方的钢铁洪流,我方急需要一款重型主战坦克一样的迫切需要。

从这款15坦克的定位上来说,首先就是要满足丘陵水网地区、高原山地环境的作战需求,由于丘陵受地形、坡度影响,很容易找到隐蔽场所,因此作战距离不需要太远,机动灵活,爬坡能力出众,还要考虑众多桥梁的承受能力等等,33吨上下是一个合理的区间。既然只有33吨那么就得做很多抉择了,比如你想扛125mm炮,那么就等减少防护水平,综合到防护水平以及火力需求,最后选择了105mm炮,在2000米距离上最大能击穿600mm钢板,这样的穿甲水平遇到主战坦克够呛。但是如果主战坦克跑到丘陵、山地来和15坦克对战的话,机动灵活性将吃大亏,这时候就只能用反坦克导弹来对付这些主战坦克了。

而且15式坦克只有33吨的重量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快速运输能力,一旦前线有事,胖妞一次性可以运输2辆,这样的快速部署是50吨以上的主战坦克所不能比拟的,这对作战的灵活性部署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狼烟焚燎


▲改革开放40周年展上展出的15式轻型坦克模型(图片来源于:见水印)

近日,在中国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成就展,并且在这次的展览上,展出了我国新一代轻型坦克—15式轻型坦克的模型,而这也是官方首次公开这款我军新一代坦克的名称及部分细节。

▲99A坦克虽好,但是其重量可有点重(图片来源于:网络)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地形地貌的国家,虽然这提供给咱们许多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同时也给我们的装甲兵器研制特别是坦克这类装甲兵器的研制提出了许多严苛的挑战,很直接的一点问题就是,考虑到我国西部山地高原及南方水网稻田密布的环境,就很难使得重达50吨以上的主战坦克在这里进行作战,但同时在这个方向上也存在着我们的潜在对手,因此就必须考虑到在这种地形条件下进行地面战,给陆军部队配备相应能在这种地形下作战的坦克,而能够在这种环境下作战的坦克,其重量就不可能太重,加之考虑到此前配备我军的62式轻型坦克在性能上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的需求,特别是其目前也已经退役,故而就需要我们相关军工部门研制出符合这个时代需要的新一代轻型坦克以此满足我军的需求,因此在这个背景下15式轻型坦克的出现及服役也就不难理解了。

▲进行高原测试的15式轻型坦克(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除此之外,由于15式轻型坦克的重量较轻(全披挂状态的重量也就33吨左右),因此其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快速空运,而这对于我军今后要执行相关的海外作战任务时也是具有很重大意义的。


军武次位面


中国之所以研制轻型坦克,主要还是为了装备高原部队和机动作战旅,并取代国内数量巨大的59式坦克。

从1999年99式坦克和96式坦克及相关的改进型坦克出现以来,中国的坦克部队的现代化已经进入了快车道,据资料成,目前中国已经装备了不少于1500辆各型99式坦克和2000辆各型96式坦克。但是由于我国拥有多达7000辆坦克的庞大基数,因此我国还有不少于2500辆59系列坦克。这些坦克性能落后,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急需要替换。而96式坦克和99式坦克相对成本太高,替换59式坦克我国难以承受,因此研发一款较为廉价的轻型坦克来替换59式坦克也是十分合理的。

其次,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大和最高的青藏高原,在这样的地形下,我军的主力坦克比如99式坦克和96A/B式坦克因为重量过大而难以发挥其强大的战斗力,而我军发展的轻型坦克只有30余吨重,且火力较为强大,信息化程度较高,十分适合高原地形作战。因此,研发一款性能先进、火力足够的和防护及格的轻型坦克用于部署在高原上,是一个十分明智的行为。

最后,随着我军的军事改革,我军部队就分为重型旅和机动旅两种部队。而根据美国斯特瑞克旅的经验,我们很容易发现,美军的斯特瑞克旅在现代化高强度战争中攻坚能力严重不足,且生存力也不够。因此,我军为机动旅研究一款重量较轻、火力较强、防护性能较好的重装甲单位十分合理,也不影响机动旅的快速部署。事实上,即使是美军,也计划在今年年中开始研究轻型坦克以装备斯特瑞克旅。因此,综上所述,我军研究轻型坦克是十分正确的行为。


兵器次元


因为有需求才有供给

首先中国最新曝光的“新轻坦”应该叫15式坦克,其次它是轻量化主战坦克,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轻型坦克。15式坦克整体性能与日本的10式相近,而10式就是日本在90式坦克的基础上的轻量化改进型,做到在体重下降的时候防护水平并不下降。15式完全状态下也可以做到防护与96式坦克相近,车体在完全状态时防护等效可以接近500毫米钢板,这个数据超过了美国没有贫铀装甲的M-1坦克。15式的防护不可以一概而论,目前曝光的照片可以看见三种形态的15式,也就是防护水平分为三个档次,附加装甲可以按需求增加。而且15式的火控远比96式的优秀,它的火控基本照搬了99A的火控,信息化水平也与99A持平。

15式坦克最优秀的地方在于它有一门改进型94式线膛炮,目前可以知道它能够击穿超过600毫米厚的钢板,这一数据超过了日本的10式坦克。可以在2000米的距离上击穿印度的T-72坦克和T-90S坦克,而新轻坦目前主要曝光的地点也在中国南方和西藏,可见它主要针对东南亚国家和印度。

目前国外可以称为轻坦的装甲车辆也有不少,不过大部分都是在步战的底盘上加装一门大口径火炮,防护水平可想而知。以波兰于2010年展出的“安德斯”坦克为例,它就使用了一门来自瑞士的120毫米火炮,这门火炮也用在瑞典的CV90-120轻型坦克。“安德斯”总重为33吨,还可以搭载4名步兵。不过它还采用了乌克兰的“屏障”主动拦截装置,可以应付一般火箭弹和长杆穿甲弹。“安德斯”由于使用的是低膛压滑膛炮,所以它的穿甲能力不会太高,而防护更是与15式坦克相去甚远,可见15式的综合水平是非常高的。


利刃军事


其实轻型坦克是中国的客观现实需要,中国有过半的国土属于高原山地丘陵地形,剩下的不到一半才是平原等这些地形,而在山地丘陵等这种地形条件下,常规的主战坦克施展不开,作战部署很受限制,所以才需要轻型坦克。

我国虽然有99、96、88式等这些主战坦克,但是这些坦克的吨位太大,明显不适合部署到南方地区以及西藏这样的地区,调动和部署都极为困难,作战中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我军之前就装备过轻型坦克,比如62式坦克,其外观很像59式,但是要轻的多,所以装甲就没有59式强,火力也只有85毫米炮,但是由于机动不成问题,所以在南方地区很适合,在1979年边境战争就发挥了巨大作用。

而这样的例子也不鲜见,比如阿根廷的TAM轻型坦克,就是在德制黄鼠狼步兵战车基础上改造而来的,主要就是阿根廷国内山地过多,而且道路条件差,不能承受主战坦克这种大家伙。而像越南,也依然装备有M41、PT76这些坦克,也是同样的道理。

但是我国的62式坦克毕竟已经老了,缺乏后继者,这才研发了这款新型轻型坦克,作为其接班人,继续守护这主要是高原山地的半壁国土。


前沿阵地



这个模型叫做《攻克凉山》!模型制作的形象而生动,图片里出现我军的坦克就是“大名鼎鼎”62式轻型坦克,而被摧毁斜歪在一边的是越军苏制T34-85坦克,它的炮塔和车体上挨了“62轻坦”两发85㎜穿甲弹的打击,如果是在真正的战场上那么T34-85坦克的乘组将全部被击毙!

我军历来重视装甲兵建设,从可以自行建造坦克的那一天起就出现两型坦克并存的局面,比如:我国自行制造59中型坦克之后,不出3年就研制并且制造了62式轻型坦克。那么为何我军要大量装备两种坦克?这样对后勤保障不构成压力吗?



这两张云南地形图片在“驴友”和自驾游眼里

绝对是风光无限的好去处, 但是在部队眼里这种地方就是怵头和大量伤亡的地方!比如:抗战期间远征军“腾冲反击战”期间与日寇在腾冲县城和“高贡黎山”进行了殊死搏斗,在付出巨大伤亡(2:1)后才将两地攻占!当时远征军把大炮、喷火器、巴祖卡、“飞虎队”都用上了,仍然没有减少伤亡,如果当时有坦克协同作战远征军会较为轻松的夺取两处要地…而没有坦克的原因就是这个地方地势太险要了,根本没有适合坦克开进的道路!谁都知道有坦克打仗胜面大,问题是实在困难的很!而且不只是云南,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水网稻田沼泽密布、植被也比较茂盛,这就给重装备机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我军总部机关根据实际情况,专门给南方野战部队配置了轻型坦克,用以突击和支援步兵作战。
左侧为62式轻坦与59式中型坦克的体积对比。

62式轻坦不但可以在南方和西南一带恶劣的地形机动作战,还可以当做自行火炮给步兵提供火力支援,1980年代之前我军没有装备自行火炮,步兵作战虽然可以得到牵引式火炮的支援但是时效性不佳,所以62式轻坦在伴随步兵突击作战中可以使用85㎜加农炮对敌工事、火力点进行直瞄射击,效果要比营连分队的40火和82无威力大的多!由于62式轻坦确实适合我军南方、西部部队作战 ,甚至还有渡海作战的要求,从1962年开始到1980年代中期,全军一共装备了1100多辆,成为1980年代以前我军装甲兵主力坦克之一。

时间到了21世纪,62式轻坦也使用了差不多50年的时间,随着科技的进步,步兵反装甲武器性能大幅度提高,62式轻坦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动摇,加之周边地区装甲兵建设也在逐渐提高,62式轻坦使用85㎜口径主炮去应对已经是力不从心了……急需更先进的轻型坦克去保持优势。进入到21世纪我国的坦克制造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在:装甲防护、主炮攻击能力、动力系统输出功率、光学观瞄、火控系统……等诸多方面已经位居世界先进水平,有能力研制更强大的轻型坦克为南方部队、西部部队提供更好的火力支持。
七扭八歪的川藏线,
远比“蜀道难”!车辆上爬到3000米处,由于氧气减少发动机功率明显下降,汽车还好说,坦克、自行火炮在这样的公路路况和海拔高度行驶所遇到的困难是平原地区无法想象的,发动机熄火后可能就再也启动不起来了,为了在这样的地区作战,必须使用更大吨/千瓦功率涡轮增压发动机才行!
由于地质形成年代很年轻,山体不牢固,经常发生泥石流、山石滚落、道路塌方……等地质灾害,所以在这样地区行驶的车辆都要限制自重和载重吨位的,也许50吨的坦克或者40多吨自行火炮没等道路塌方,自重就把路给压垮了!所以必须发展轻量型的坦克装甲车辆。

已经批量装备的“新轻坦”,正式战斗序列编号为:15式轻型坦克。它采用我国目前最先进的坦克制造工艺,新型装甲防护、加长94式105㎜线膛主炮、可以类比99A坦克的火控系统和光学观瞄系统……其总体性能要好于96式系列坦克,我军南部和西部战区都会使用它完全替代62式轻坦和部分96式坦克,与周边国家的坦克相比更是高出一筹,甚至有30年以上的代差!

我国是幅员辽阔的国家,而且是世界上地形地质地貌最复杂的国家,我国不可能像欧洲那样仅装备一型坦克, 因为欧洲地形远不如我国复杂,还有他们都是国土面积的小国;我国也不能和美国相比,他们坦克的主要战场在中东沙漠地带和欧洲平原地带。而我国不但地形复杂周边邻国也多……这就要求我军在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上注定要“轻重并举”,以使用战场环境和作战需求,所以研制轻型坦克完全有必要。


皇家橡树1972


15式轻坦的列装表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中国陆军将从国土防御转向境外作战,说15式轻坦专用于南方水田高原,根本是浪费资源,因为现在南面根本不可能有敌方地面部队大规模入境侵略,东南亚国家没实力,三哥在地理条件下对我是绝对劣势,再者守土作战用96式,便宜好用,花钱搞新坦,不如多买武直更实际些

目前看15式的用兵之地在这些地方:

一是台湾中央山区,武统台湾有很大可能要进山剿匪,台湾中央山区和云贵高原很像,正是15式大展拳脚之地

二是中南半岛,水田密布不适合重坦使用,东南亚国家虽有豹2和T90等先进坦克,但只能防守城市公路,而这些国家连个像样的轻坦都没有

三是非洲大陆,远离本土海外用兵,因为运输和保障条件有限,几乎没有列强把自家重坦运过去的,纯轻装部队面对传统装甲部队,没有任何优势,15式轻坦可以正面对抗t72和自家96式,在非洲,除了北非几个富国有西方三代重坦,其本上都没有比它强的了


dooge


世上第三代主战坦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已经装备了三十多年,到现在还没有一款真正的四代坦克问世,坦克过时论的喧嚣之声高涨,被吹嘘了多年的多少先进坦克一次次被拉下神坛,似乎不论再先进的坦克都会被打得灰飞烟灭,坦克在未来还有多少发展空间?2015年,俄罗斯一款T-14,以“阿玛塔”第四代坦克的名义正式亮相在莫斯科红场,2016年中国一款新轻坦第一次清晰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在世界引起莫大动静,都在讨论,如题主第一个问题,这都21世纪了,为何还要研制轻型主战坦克?这个问题好呀,我们来说说。话说北方大平原,我国第三代主战坦克99式早已与二代升级版96式共同作为坦克主力,也多年,可是我们的南方,还苦苦以62式支撑,人称“大馅皮薄”,性能上,无论火力、机动力,还是防护力,都欠缺很多。南方当有南方的坦克,在热带山岳丛林地形,在高原山地,99式、96式,均发不起威风,62式又太落后,因此只能研制一款新轻坦,能适应南部和西部地区作战。新轻坦试装几年来,咸说,威力大,动力足,防护性能高,通过性好,适应地形能力强,能实用的即为好装备。

★南疆铁骑。斩关夺隘,还得说坦克,无坚不摧,因而陆军排名,有多少先进坦克,成为主要衡定指标。在俄罗斯,陆军部队仍持有2.2万辆各型坦克,8000多辆装甲车,陆军早已实现了装甲化。平定车臣,出师格鲁吉亚,一次次,装甲滚滚而来,狂飙卷尘,不管你有多么先进的信息化,迅雷不及掩耳,冲上去就是一顿暴袭,回天无力。为“夺岛”,日本陆自长期在北海道部署一个重装师,其因有自,坦克作为陆战之王,移动的钢铁堡垒,仍具莫大威力。随着技术的发展,坦克变得更先进,主炮先进弹药层出不穷,更威猛;主被动防护更坚固,可以轻松对付反坦克;发动机结构紧凑,功率强劲,辅之以液气悬挂系统,机动性能简直以逆天的节奏在提高。我们的新轻坦,都符合这些技术指标。要在耳聪目明,火控系统更先进,信息化水平高,可轻松实现“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先敌摧毁”。

★独领风骚。搞迂回,打穿插,支援步兵作战,搞点火力侦察,反坦克,是突防防线的第一攻坚手,辗碎敌军阵地的绝对王牌一张。35吨的重量,通过战术运输机运输,可以出现在战场任何想出现的地方,逢山开路,直趋战场节点,重型坦克不能能过的地方,它可以轻松出击。一门105毫米炮的设计,正是独一份,后坐力小,有利实现紧凑的炮塔设计而不影响防护,全威力弹药的使用,使其如虎添翼,BTA2型穿甲弹可在2000米距离内击穿66.42度的220毫米均质钢甲,使用穿杆破甲弹,2公里以内击穿600毫米等效均质钢装甲也变得可能,公认的俄制T-90S顶不住一发BTA2,应该说火力钢钢的,可媲美于三代主流坦克,做到了轻坦不轻。搭载有多用途遥控武器站,集成的12.7毫米机枪和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随VA-4出口,有项绝技是,在车内即可操作。集成了我国多年技术发展成果,搭载多项电子系统,如无死角全向告警系统、新一代数据总线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猎-歼”式火控系统、高性能综合光学搜索系统等,全方位态势感知能力大为提高,作为重要战场节点平台,实现了与其它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化水平着实不可低估。

★不吹不黑。世上轻型坦克有不少,瑞典CV90120-T,波兰“安德斯”等,都是缘自装甲车的改进,防护力天然不足,机动能力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外表弄得再炫酷,又能如何。我们专事设计自不同,没一处死笨死沉,做到了火力、防护与机动的最佳组合,其因有自,当年我们对05式装甲平台和09式轮式战车,满满厚望,而在演习中多暴露出复杂地形下的通过能力不足,防护力不强的缺点,这才有了这款新型坦,新的液气悬挂系统可吸收的冲击能量大,可灵活调整高度和纵倾。承载能力高,通过能力强,以此来打造数款装甲特种车辆,满可组建一支轻型装甲师。印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会要与波兰合作,一会又说要与俄合作,不是失之防护力,就是机动力不济,吵吵二年即失去了动静,只得望之哀叹。


魂舞大漠


坦克号称是“陆战之王”,一直是各国陆军中的“顶梁柱”,但是随着反坦克导弹、武装直升机的大量服役,坦克的地位明显有所下降,甚至是出现了“坦克无用论”。不过,现实是:坦克仍是各国陆军中最重要的的主战装备,其它的武器装备还无法替代坦克的位置。我国陆军装备的主战坦克包括:99系列坦克、96系列、88系列、80系列、79式、59式。

如59式、79式、80系列已经很难适应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正逐步退出现役。除了这些主战坦克之外,我国的坦克家族中还有两款“与众不同”的坦克,它们就是:63A式水陆两栖坦克、15式轻型坦克。我国第一代水陆两栖坦克于1963年3月设计定型,因此命名为63式水陆坦克,63A式水陆两栖坦克就是63式的改进型的,它的作战任务就是:强渡江河、沿海地带,实施登陆与反登陆作战。作战地域:多河流、湖泊、沼泽、水网稻田等地区。

15式轻型坦克(就是ZTQ坦克)与63A式水陆两栖坦克一样,之所以在99A、96B这种主流重型、中型坦克已经批量服役之时还装备,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战场需要——为了应对我国广阔地区的不同气候以及地理条件。63A式水陆两栖坦克是为了应付沼泽、水网稻田等地,而15式轻型坦克就是为了应对崎岖的山区地形,比如说西藏、云南等地,或者是丛林山地等。目前,15式轻型坦克主要装备在西部山地、荒漠地区。不过,网上已传出海军迷彩涂装的15式轻型坦克的照片。



2018年1月26日,美国战略之页网站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为《中国新的轻型坦克》。该文章称,15式轻型坦克取代了老旧的62式轻型坦克,62式轻型坦克可以看作是我国59式坦克的翻版,主炮85毫米,而且防护能力较差——正面装甲厚度35毫米。2013年就有媒体报道称,62式轻型坦克正逐步退出现役。15式轻型坦克重30—35吨,2010年首次露面,2014年正式进入部队服役。装备一门改进型94式线膛炮,口径为105毫米,能够击穿超过6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火力强大。


15式轻型坦克的穿甲能力非常强,理论上能够击穿印度的T-72主战坦克(2000米距离)。15式坦克,属于轻量化主战坦克,虽然自重很轻,但防护能力并不差——在完全状态下防护水平与96式差不多,防穿甲弹能力相当于500毫米均质钢装甲。15式轻型坦克配备了现代装甲和其他防护装置,大大提高了它的防护能力,目前已知有三种加挂复合装甲的版本——附加装甲不同,防护能力也不相同。随着我国在坦克研制领域取得的成果,15式的信息化水平相当高,比96式更强。它的火控系统据说是参考了99A的火控系统,与99A的水平不相上下。


15式轻型坦克还装备有传感器,全景光电和告警装置,能够在现代信息化战场上大大提高坦克的作战能力。在美国战略之页网站的这篇文章中称,该坦克采用了现代设计,在一些重要部位可能配有模块化装甲(反应装甲)。15式坦克具有极强的信息化能力以及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完全符合未来战场的需要——可有效应对我国西南部周边国家的现役主战坦克。未来陆地战场上,不仅是坦克间的协同作战、步坦协同、坦克与装甲车协同作战,还包括坦克与直升机等的协同作战——坦克的信息化水平!


儒道之主


因为轻型坦克是新型合成化部队快速投送和远程机动的重要主战装备,在过去,快速投送和远程机动的合成化部队,主要装备步兵战车和其他轮式车辆,而这些装备在美国多年的战斗中被证明存在极大的防护缺陷。

图为铁路机动中的99A2重型主战坦克,全重超过了60吨,远程机动只能依靠铁路,就连公路运输都要考虑桥梁承受能力,因此远程投送能力并不如轻型坦克。


美国早年发展了斯特赖克装甲车族,大量的各种轮式装甲车投入现役,取代了过去的重型装甲车辆,他们凭借着机动优势和投送优势使得美军可以迅速到达远征战场,但是美军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快速到达战场后,这些装备需要提供的能力就不仅是到达和机动的优势了,还要有火力和支援作战的优势,然而这些轻防护的车辆在这个方面表现相当糟糕。

图为新轻型坦克,也就是15式坦克的海军陆战队版,该坦克已经批量装备海军陆战队,帮助陆战队构建了一个机械化的作战力量,一个国产的726气垫艇可以运载两辆新型轻型坦克。


另一方面,轻型轮式战车只能适应公路机动,野外机动能力有限,在高原、山地等地形中发挥不出火力和装甲车辆的作用来,而在城市战中,这些轮式车辆简直就是最好的靶子。美国不得不为这些车辆配备了栅格装甲进行改进,然而仍然不能使这些车辆完全具备多种地形下强大的通过和穿梭作战的能力。

图为俄罗斯新研发的2S25轻型坦克,俄罗斯称为轻型自行突击炮,相比起2S25,15式坦克要优越许多。


作为我国而言,我国有大量的山地、丘陵、丛林、高原、水网地形,过去进行合成化部队建设的时候,也设置了大量的轮式装甲车辆,并且发展出形形色色的轮式车族,包括自行火炮、突击炮、自行反坦克导弹和迫击炮等,这些车辆搭配步兵战车作战,然而在获得了良好的部署能力和常态化的战备能力的同时,也同样暴漏出以上问题。

图为我国以新型轻型坦克为基础研发的VT4型外贸坦克,新轻坦的技术得到了国际市场的青睐。


因此,发展一种轻型的易投送的,可以提供基本的直射火力支援,以及装甲防护,还要有履带式的通过能力和越野性能的轻型装甲战车便成为目前许多国家的追求,我国发展了新型轻型坦克,俄罗斯也发展了一款叫做2S25的履带式轻型自行突击炮,类似于轻型坦克,美最近也开始了对轻型坦克的招标,可以说,轻型坦克的发展符合21世纪对于机动和火力的统一的需求。

图为在高原地形测试的新型轻型坦克,说明其发动机和油料对于高原气候有很好的适应。

图为泰国陆军装备的VT3型主战坦克,目前,泰国也有可能购买VT4轻型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