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你最佩服哪个人物?

小貂娱乐


一部《琅琊榜》,以天下为局,人心为棋,写一场风云之争。有乱世,有战场,有算计,亦有真情,但敌不过命运弄人,生死别离。小精灵很喜欢这部剧,因为剧中人将书中人以灵魂血肉具体刻画,那些细节每看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震撼。今天小精灵想谈谈最敬佩的人。

小精灵最敬佩之人不是梅长苏,不是靖王萧景琰,也不是霓凰郡主,而是萧景睿。是的,长苏我是心疼的,他曾是林殊,赤焰军少帅,金陵城最明亮的少年,那般武艺出众,那般干净潇洒,那般豪情磊落。后来,梅岭一战,七万赤焰军,几乎全军覆灭,他掉落悬崖之际父亲说“小殊,活下去。为了赤焰军,活下去。”再然后,赤焰军背上叛军的罪名,祁王府被抄,祁王被杀,宸妃自杀,祁王之子困于掖幽庭。从那时起,世间没有了林殊,只有要为亡灵平反的梅长苏。那一年他只有19岁,在生死间搏争,开始谋划平反之事。

那样一个骄傲的少年,拖着病骨算谋天下,沾染阴暗,他也不无伤感地说过“我这双手,以前也是挽过大弓,降过烈马的,可是现在只能在这阴诡地狱里搅弄风云了。”可即使是在这样的阴暗地狱,即使他知道有些路没有退路,他依旧尽最大可能地不伤及无辜,保持赤子之心,但他终究伤了景睿,伤害了把他当作朋友的景睿。

最喜景睿的赤子之心,他是个心中有河流大川的人。即使后来遭逢家变,他也只是对长苏说“凡是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舍弃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若是我因为没有被选择而心生怨恨,那这世间,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毕竟谁也没有责任要以我为先,以我为重。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

在宁国侯府,谢玉雪夜行杀长苏时,景睿对长苏说“你本是我最羡慕的江湖中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想来景睿是真的希望这个在江湖结交的朋友可以依旧在江湖潇洒自由。是的,就像长苏说的那样,“你不是我,不要替我做判断”固然是对的,可景睿不愿那个只是素衣横笛轻舟就可见大侠风范的长苏,从此卷入金陵这个漩涡中,不得脱身。

最敬佩的是景睿对朋友的真诚,对豫津如此,对长苏更是如此。霓凰郡主在未与林殊相认之前对他说过“天下之大,江湖之远,先生选择京城这么一个最热闹,最风云交集的地方养病,要说您没一点追逐名利之心,谁信呢?”景睿信啊。有那么多不寻常,有那么多巧合,只要细想,景睿一定知道长苏随他一起进金陵的目的不纯,但他相信他,因为他是他在江湖上结交的朋友啊。

甚至在皇后与郡主到来想见苏先生之际,也说,“苏兄,我先送你回雪庐休息。你回禀贵人,就说苏先生身上有疾,不能拜见。我邀苏兄来京,说好只是休养,那么保他平白不受纷扰,便算是我的诺言。但无论如何,我不能这样对朋友。无端陷朋友于两难之间,绝非道义所为。谢弼,我今日帮不了你。”景睿怕自己的朋友受委屈,景睿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这位朋友是江左梅郎,堂堂江左盟盟主,也是琅琊榜首,麒麟之才,自然不会没有自保之力,但他那样做了,做的那样自然,小精灵想当时长苏也是感动的吧。

长苏不是没有把景睿当作朋友,只是面对七万英灵,他要走的路无法回头,他的情意也将用来保住景琰的纯善。而面对景睿这般无辜之人,他避无可避的是要利用的。长苏曾对蒙大统领说“不是还有我吗?那些阴暗、沾满鲜血的事就让我来做。想要把恶贯满盈之人推倒,难免会伤及无辜,甚至有些时候,还要在他们的心上狠狠地扎上一刀,这些痛苦和罪孽,靖王承受不了,就让我来背负吧。”

是啊,那样艰难地活下来的长苏背负着的是多少人的冤屈,他又怎会只是江湖侠义之人,但在景睿看来,江左梅郎也好,麒麟之才也罢,终究不过是与豫津一般的朋友。小精灵想其实长苏内心最愧疚的应该也是景睿吧,毕竟有这样一个真诚的将他看作普通人的朋友真的不多。

景睿像初春的第一场雨,丝丝凉意但干净洒脱,让人感觉如沐春风。这般心中有山河大爱,守住本心,看清对错,分辨是非的人,生在乱世,依旧儒雅翩然,是小精灵在《琅琊榜》中最佩服的人。


愚记谈娱乐


题主问题里的琅琊榜没有加书名号,我就姑且认为两部都可以。

梅长苏自然是无敌的存在,但太疼惜他,对他的喜欢太过沉重了。综合琅琊榜第一、二部,我最喜欢最佩服的人物是梅长苏的徒弟——萧庭生。

不妨来看看他的几段关系

1. 与《琅琊榜》:传承与延续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中的长林王萧庭生,承袭了梅长苏的风骨,一生宽和、一身正气。

同时,他又是《琅琊榜》故事的延续。比如云南穆府丧报传来,萧庭生很是伤感,感叹南境的穆王爷去世后,在这个世上还记得“那个人”的已所剩无几了。短短几句话,轻易勾起了观众对《琅琊榜》的惦念,感叹世事变幻的匆促苍凉。

2. 与国家:忠君爱国、鞠躬尽瘁

多年来,率领长林军镇守北境防线。两鬓斑白依然领兵出征,保家卫国,忠肝义胆。即使长林军建制被废,依然一呼百应,这就是对长林王这名武将能力及威望最好的证明。

小梁帝在母亲、舅舅的挑拨下,想摆脱长林王辅政之心愈甚。萧庭生面对千夫指,拖着病体上朝进谏,只为在有生之年,能尽量多帮助小梁帝。一番肺腑谏言,惹得自己当场吐血倒地,并最终离世。

3. 与梁帝:深明大义、进退得宜

萧庭生与梁帝的相处一直是推心置腹、非常和谐的。战时,梁帝先关心的是萧庭生、萧平章的安全;临终,梁帝更担心的也是萧庭生的未来命运。梁帝是毫无芥蒂的把萧庭生当哥哥爱戴。

但哪怕梁帝临终连续喊哥哥,萧庭生始终恪守君臣之礼,回答的是“臣在”。包括他多年始终恪守着“武将不参政”的界线,丝毫没有逾越之心。

4. 与儿子:因材施教、亦父亦母

尽管是养子,萧庭生对萧平章毫不吝啬怜惜与疼爱,把大儿子教得文韬武略、重情重义。对于小儿子萧平旌,萧庭生则是软硬兼施。萧平旌渴望成为江湖人,萧庭生便任由他学艺并长住琅琊山。同时,对于自由烂漫的小儿子,他给于更多的是鞭笞。但当国家需要时,萧平旌能主动站出来承担起责任,这不就是父亲萧庭生的言传身教的魅力么。

5. 与孙淳:完美演绎

看到孙淳的采访,说他整部剧演下来,腰板一直挺直着。因为他觉得萧庭生这个人,家国重担都压在身上,腰不能塌。当时看到这个采访,真的特别打动人。

记得有个细节,萧平旌第一次独自带兵戍守北境,从战场归来时,萧庭生面带微笑稳坐厅堂,看起来非常平静。但当与小儿子拥抱时,眼睛瞬间红了。很短的一个变化,但瞬间就传递出了期间的感情分量。孙淳的演绎,实在完美了。


in圈儿大果子


我最佩服的人是静妃。




首先,她是个伟大的母亲。她因为宸妃之事受牵连,一个人孤苦守在深宫之中,自己的儿子又不被重视。三十岁了,还没有被册封。母子两人很久才能见一面。但是她并没有变成一个心怀怨恨的人,反而一直宽慰靖王。

靖王的风骨,多半传承自母亲。



其次,守礼。梁王疼爱她,皇后看不下去,借梁王外出时候,涉及陷害静妃。梁王回来,静妃什么也没说,梁王斥责皇后,静妃前去求情。她这个求情,可不是为了博皇帝欢心,像《甄嬛传》中使用手段求宠一样,而是恪守自己的本分。

她说,皇后本来就有权力。皇帝不能因此宠爱谁就失了尊卑观念。多么识大体,话说,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恐怕只有大胸襟的人才能做到吧。



最后,宠辱不惊。不管是被遗忘在冷宫,还是被宠冠六宫,她都是一样的心态。种种药草、做做点心,研习医术,并没有因为被冷落就自怨自艾,也没有因为宠爱就忘乎所以。她的人生闲适、恬淡,只因为她有一颗平静的心,而这颗心,是因为她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

我是windy天意晚晴,全网络最会写剧评的剧评大V,2部《琅琊榜》,写出80多篇剧评,两季《欢乐颂》写出60篇剧评,《仙剑奇侠传》剧评正在持续更新中。欢迎你的关注!


windy天意晚晴


我最佩服的是言阙,言侯爷,他是唯一一个敢直接炸皇上的人!

言阙这个人有胆、有智、有情,有骨气更有侠气。为什么这么说呢,看一下言侯在剧中的表现就知道了:


三十七年前,在大渝、北燕、北周三国联盟欲共犯大梁、裂土而分的情况下,手持栉节,随从一百,绢衣素冠,穿营而过,刀斧胁身而不改其色。——此乃有胆!

敌国王庭宫阶之上辩战群臣,舌化利刃,深中肯綮,使合围之势土崩瓦解;还有之后为了帮梅长苏江拖住夏江,言侯设局,利用多年前的一封书信,以夏江唯一还挂念的儿子的下落为引,将夏江从城内调了出来,以及恰到好处的引起夏江老狐狸的怀疑时所字斟句酌的表达。——此乃有智!

对冤案因不忿而远离朝堂,对皇后因顾念同胞之谊而手下留情,对林乐瑶因心怀眷念而为儿子取名“豫津”(林乐瑶的日子叫“景禹”,两个字的读音恰好相反)。——此乃有情!

言侯第一次与梅长苏见面时曾说:“以先生珠玉之才,要毁我容易,要想为誉王控制我驾驭我,还请勿生此想”此等话语,那种傲气与霸气,让人喟叹。——此乃骨气!

祭天大典中意图引燃以法师演练为名埋在祭炉中的火药,引爆祭台,炸死梁帝,与之同归于尽的行为更是充满了江湖义气之感。包括后来言侯得知梅长苏要扶持靖王时,明知困难重重,仍决定入局帮助梅长苏,究其原因,言侯道:“但这一次,我决定要尽全力帮他(梅长苏),付出任何代价也在所不惜,因为他和靖王的这个决定……实在让我感到震动。明知是陷阱,是圈套,利弊如此明显,但仍然要去救,所为的,只不过是往日的情义和公道……我已经太久没有见过这么蠢,却又这么有胆魄的人了。”言侯与梅长苏不同,梅长苏身负家仇,而言阙并未直接卷入当年的赤焰旧案,如今仍愿意舍身忘死的帮助梅长苏——此乃侠气!


我相信,很多人喜欢言阙,正是因为在他身上能够看的到那段晦暗往事中的一点亮光,活下来的不是只有谢玉、夏江这样的宵小之徒,十几年过去了,依然有像言阙这样坚守初心的人存在!

青山在,英雄不老,有浩气长存!


吃瓜群众路人甲


《琅琊榜》难得的古装良心剧。也因为这部剧王凯被大众熟知,拥有了大票粉丝,也有不少女粉丝成为了了“靖王妃”,我也是其中一员。

但是我要说我最佩服的事实是剧中的两位女性角色刘涛饰演的霓凰郡主和刘敏涛饰演的静妃。这两个人中,我真觉得难较高下。霓凰郡主是武,静妃是文。霓凰一介女流却掌管十万军马,保卫着大梁的边境不受侵犯是众多男儿都无法与之匹敌的。她的武功更是上了琅琊榜。


爱人去世的消息,父亲的离世她也痛苦过,但是痛苦过后,她收拾心情,他还有年幼的弟弟需要照顾,还有一整个穆家需要她撑起。再后来梁帝被困,她一人带领为数不多的兵马,杀了敌军首领,解了燃眉之急。

再来说说静妃,心思极其细腻之人,她身处深宫,却凭借蛛丝马迹认出了林殊,也能在众多妃子被残害的后宫独善其身,有力自保。此外她还精通医术,在得知自己的儿子靖王要夺取皇位时,又努力获得了皇上的宠幸。



在靖王误会梅长苏时,也是静妃指点靖王,拆穿有心之人的奸计。在不动声色中利用奸细将了皇后一军。

如果是你们,你们觉得这两人最佩服谁呢?看完文章不要忘记关注我哦!


蜗牛会写诗


作为一个看过《琅琊榜》上十遍的忠实粉丝来说,要说最佩服的人莫过于静妃娘娘了!

刚开始看到静妃还觉得一般般,只是一个若有若无的配角罢了,没想到越看到后面越佩服,真是厉害,堪称完美!

首先是聪慧。

1.仅仅凭书上的一点点笔迹就知道梅长苏是林殊,观察入微;

2.被自己的宫女背叛后,完美化解,助梅长苏完成计划

3.得知霓凰要被下药,由于地位太低无法营救,但是机智的暗示长公主从而帮忙

然后是谨慎,从不对朝廷上的事插嘴,然后在皇后和越贵妃的斗争中保全自己

还有善良,念念不忘林府和宸妃,对林殊更是关怀备至,三番四次劝告靖王好好对待梅长苏,差点让靖王怀疑梅长苏和静妃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

懂得利用自己的长处。静妃在宫里唯一的长处是什么?医术,她本身就是医女,一直被皇上冷落,但是却凭靠自己这个会医术的优势得到皇帝的宠幸,在靖王夺嫡中帮助很大!

最后就是不卑不亢,进退有度。该隐忍的时候隐忍,该强势的时候强势,到了后面直接将后宫完全掌握,和自己儿子一内一外把控,梁帝毫无翻盘的余地,这也就是梁帝最后退步的原因,这娘俩太厉害!


烟散人自醉


林殊/梅长苏/苏哲 原本是赤焰军少帅的林殊,改头换面成梅长苏,后又成为江湖第一大帮江左盟的宗主,与琅琊阁少阁主蔺晨相交甚好,内心一直想洗刷父亲的赤焰军以及祈王的逆犯之名,为此筹谋多年,想在迈入黄泉之前以这幅孱弱之躯搅动金陵朝廷,达成心愿。以协助燕国六皇子登基为诱,引大梁的太子和誉王主动邀请梅长苏入京,开始了他的第一步。此后发生的事情有他刻意而为的,有他将计就计的,有他无意发现而顺水推舟的,在这两年的时间里,风云变幻。局势顺着他的推动,越来越接近目标。 在梅长苏还是林殊的时候,无双智计搭配不俗的武功,早已是金陵城最璀璨的一颗星,但世事难料,小人的奸计被梁王内心的多疑和忌惮催化成了滔天大祸,赤焰军七万人覆灭,赤焰军主帅林燮拼尽全力将林殊推下梅岭,留得一线生机。 结尾时,大梁被多方势力齐齐侵犯,朝中无力将,我始终认为林殊是有其他很多可以替代的方案可免于自己亲赴战场,免于服用三月后即油尽灯枯的寒续草丹药,但他还是那样做了,还说服了蔺晨跟他一起撒谎,原因我暂且不说,但这一点让我突然意识到,这羸弱的身躯里包着的,还是林殊那颗保家卫国厮杀于战场的热血之心,让我不禁动容。 林殊,梅长苏,从头到尾都让我好生佩服。如此文字也不能吐露一二啊。 宗主对靖王说的话,霸气侧漏,我的心砰砰砰的,摘下这句话来给大家看看。 “对童路坦然相待,用人不疑,这就是我的诚心;留他母妹在手,以防万一,这就是我的手腕。并非人人都要这样麻烦,但对会接触紧要机密的心腹之人,诚心与手腕,缺一不可” 庆国公侵地案损了庆国公 ”兰园“藏尸案损了户部尚书楼之敬 还有一次宗主的计策惊呆了我的是那次,几块牌牌让黎刚or甄平随便挑,目的只是让京兆尹高升忙活忙活,别太清闲。后来甄平挑了一块牌子,引线被点燃,爆发了红袖招失手杀人事件,后来发生的换死囚事件则是誉王自己作死啦,一下就折损了刑部和吏部,这意味着什么:无论翻哪张牌子,都有完整的后续事件,所以即便人家自己不做死,宗主也会有办法让他们不好过。太厉害了。


寂静沉沦


自然是林殊(梅长苏)。不过准确来说,自然是梅长苏,因为梅长苏是浴火重生,他的睿智,他的心计,他的大气,他的勇敢,他的谋略,他的胸怀,他的义气,他的善良,他的沉着,他的执念,他的一切一切,似乎他是个完美的人,但是他的火寒之毒让他注定这辈子要忍受痛苦,忍受孤独,还记得当时静妃跟他相认,一直能忍的静妃都控制不了,哭起来了,这一幕更让人心疼不已,梅长苏,一个让人敬佩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