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嶽鍾琪為何把曾靜勸說其造反的言論上報雍正?

chef101


面對曾靜的勸反,嶽鍾琪有且只有三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接受曾靜的勸說,起兵造反。如果是這個選項,嶽鍾琪只會把曾靜的言論昭告天下,以醜化雍正,作為自己起兵的理由。

但是,嶽鍾琪不傻,他手裡只有原本屬於年羹堯的10萬兵馬,靠著這點兵馬起兵造反?別開玩笑了。

不用說岳鍾琪,就算他的前任——比他本事大得多的年羹堯,靠這10萬兵馬也不敢造反;不用說岳鍾琪手裡只有10萬兵馬,就算是晚清的曾國藩,手裡有幾十萬湘軍,而且掌控了滿清的半壁江山——其中還包括富庶的江浙等地,他不是照樣不敢造反嗎?

所以,第一個選擇直接否掉。

第二個選擇,拒絕曾靜,但把此事隱下。

這樣做,相當於給自己埋了一個雷。眾所周知,雍正手裡有一個厲害的機構,叫做粘杆處,類似於明朝的錦衣衛,專門監視重臣。

如果嶽鍾琪把此事隱下,但粘杆處探聽到了此事而且上報了雍正皇帝,嶽鍾琪會是一個怎樣的下場呢?

不難想象,多疑的雍正會生髮出很多猜忌:嶽鍾琪是在猶豫嗎?還是在積聚力量?

嶽鍾琪不傻,不會給自己找麻煩。

於是,他只剩下最後一個選擇了。

第三個選擇,將此事所有細節密報雍正,並且把曾靜抓起來,秘密押送進京,交由雍正處置。

這是個上上之策。有兩處是重點:第一,將此事毫無保留地上報雍正,以示其忠;第二,秘密處理此事,以防那些不利於雍正的言論洩露。

事實證明,雍正對嶽鍾琪的處理方式是很滿意的。

但雍正過於自信了,他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竟然有曾靜的言論一一反駁,然後彙集成冊,昭告天下。於是,曾靜的那些言論就人盡皆知了。

其實,如果雍正隱下此事,也許後世就沒有那麼多關於他的謠言了。他相當於給那些反對他的文人提供了造謠的材料。

一嘆。


趣談秘史


嶽鍾琪,清朝名將,四川成都人。父親是康熙年間的四川提督嶽升龍,曾跟隨清聖祖平定噶爾丹,頗有戰功。作為一代名將,嶽鍾琪的出道多少有那麼點兒不太光彩,和同時期的名臣李衛一樣,嶽鍾琪也是花錢買的官。康熙四十八年,嶽鍾琪通過捐納的途徑獲得了候補知府的職位。康熙五十年,嶽鍾琪由文職轉任武職,擔任了四川松潘鎮中軍遊擊,從此開啟了一代名將的戎馬生涯。



出身將門的嶽鍾琪雖然是靠買官出道,但是,在轉任武職之後,憑藉自身過硬的軍事素養和作戰指揮才能,在刀光劍影之中步步高昇、平步青雲。短短十年左右的時間,便已官至四川提督。雍正元年,嶽鍾琪成為時任撫遠大將軍年羹堯的副手,官拜徵西副將軍、參贊大臣,隨年羹堯揮師西征。雍正二年,又以軍功晉封奮威將軍。後又兼任甘肅巡撫,督辦甘肅、青海軍務。雍正三年,年羹堯倒臺,嶽鍾琪奉旨接任年羹堯兼任的川陝總督之職,並封三等公爵,節制川、陝、甘三省駐軍。自此,嶽鍾琪達到了人生的巔峰,也幾乎達到了清初漢臣的巔峰(年羹堯出身漢軍,在清代不能算作是漢臣)。而曾靜之事就發生在這之後的雍正六年。



事情的大體經過是:雍正六年,曾靜派門人張熙投書嶽鍾琪,信中大肆謾罵清世宗皇位來路不正、殺兄屠弟云云。又以嶽鍾琪祖上嶽武穆的舊事勸說手握重兵的嶽鍾琪師法祖先,調轉槍頭抗金(清和金同源,皆為女真政權),為宋、明覆仇。嶽鍾琪知情後先是假裝同意,在騙出口供之後,非但沒有反清,反而將此事上報清世宗,並將曾靜、張熙抓捕。而且,之後還由此事引出了著名的“呂留良案”。事後,清世宗對於嶽鍾琪的忠心大加讚揚,並加封寧遠大將軍、少保。但是,禍根算是就此埋下了。



本來清初的漢臣就為滿洲統治階層所防備,尤其是手握重兵的漢臣,那就更是防備的重點了。清世宗以嶽鍾琪接替年羹堯實際上也是無奈之舉。即位之初,由於康熙年間的奪嫡之爭,很多文官、武將明裡暗裡都紛紛站隊,捲入了這場爭鬥。清世宗對於康熙年間的武將們根本吃不準、也不放心。而年羹堯麾下有能力接替他的,基本上就只有嶽鍾琪了。不得已,清世宗這才以嶽鍾琪這個漢臣接替了倒臺的年羹堯。事實上,雍正經歷了年羹堯案之後,對手握重兵的將領是十分警惕和防備的,更何況嶽鍾琪還是一個漢臣。但是,軍事行動還在繼續,清世宗對嶽鍾琪又不能不用。這個時候,出了曾靜這檔子事情,對於清世宗而言,意味著什麼?可想而知。話說回來,即便沒有曾靜之事,清世宗大致在軍事行動結束或者接近尾聲之後,恐怕也不太可能讓嶽鍾琪繼續做大。



那麼,在曾靜案中,嶽鍾琪為什麼不接受曾靜的建議反叛自立,而是將其抓捕並上報清世宗呢?原因其實並不複雜。



首先,曾靜一介書生,既於錢、也無兵,空手套白狼,憑著一張嘴就想勸說岳鍾琪反叛本就是異想天開。嶽鍾琪彼時正處於人生巔峰,總督當得正美著呢,為什麼要陪曾靜去趟這趟渾水?更何況,生於官宦之家的嶽鍾琪自幼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和忠君愛國思想的薰陶,謀逆這根高壓線斷然是不會輕易去觸碰的。



其次,有年羹堯的前車之鑑,加之嶽鍾琪又是漢臣,清世宗在使用嶽鍾琪之時不可能不有所防備。因此,嶽鍾琪雖然手握重兵,但這兵並不是他的“岳家軍”。他之所以能夠節制三省駐軍,是因為有清世宗的許可,麾下的將領才會聽從指揮。換句話說,如果清世宗不許可,他連一個兵也調不了,不是嗎?沒有兵,怎麼反?



再者,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曾靜投書之時,誰能保證他只選擇了嶽鍾琪這一個目標?更何況,以清世宗情報機構的能力,即便曾靜只選擇了嶽鍾琪一個目標,這件事也不太可能瞞得住清世宗。如果嶽鍾琪低調處理,既不接受曾靜的建議反清,也不將此事上報。一旦傳到清世宗耳朵裡,反而會適得其反。本來手握重兵就已經受到忌憚,遇到這種謀逆之事居然私下處置,不請示、不上報,即便嶽鍾琪直接殺了曾靜,也無法打消清世宗的疑心,那嶽鍾琪離年羹堯的下場也就不遠了。年羹堯之所以倒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過於自專科,很多事情已經不向清世宗請示、彙報了,甚至培植私人勢力,使清世宗覺得自己對軍隊的控制削弱了。嶽鍾琪是跟著年羹堯起家的,不可能不明白這些。



此外,嶽鍾琪誘供並且抓捕曾靜,並遷出“呂留良案”,很大程度上還是為了向清世宗表忠心。說明自己沒有反叛之心,並且親自將叛逆一網打盡。同時,如果自己不先下手為強,直接把曾靜交給清世宗處置,誰也不知道曾靜在被嶽鍾琪出賣後會在清世宗面前如何抹黑嶽鍾琪,這顯然是嶽鍾琪不願意看到的。因此,嶽鍾琪在上報清世宗的同時,自己動手把曾靜謀逆做成了鐵案,讓清世宗也只能接受既成事實。



而恰恰是這最後一點,嶽鍾琪為自己埋下了禍根。雖然清世宗事後對其忠心大加讚揚,並對其加官進爵。但是,這種製造既成事實的舉動,讓本已忌憚嶽鍾琪手握重兵的清世宗更加防備,並已經準備著手削弱其實力。果不其然,雍正十年,清世宗下手了,先是以“攻敵不速,用人不當”嚴厲斥責嶽鍾琪,後又在其授意或默許之下,由鄂爾泰出面發難,彈劾嶽鍾琪。再後來,連嶽鍾琪的副手張廣泗也加入到了倒嶽大軍。一時間,牆倒眾人推,嶽鍾琪成幾乎為了第二個年羹堯。



最終,兵部議處嶽鍾琪斬決。這時候,清世宗似乎又想起了嶽鍾琪的好,又或許想為兒子清高宗留下一個可用之將,並沒有像對年羹堯那樣置之於死地,而是將其改判斬監侯(大致有點相當於現在的死緩)。乾隆二年,貶為庶民,回成都養老。乾隆十三年,因金川戰事被清高宗重新啟用。乾隆十九年,病逝,諡“襄勤”。與其前任年羹堯相比,嶽鍾琪雖然經歷了牢獄之災和削職為民,最終還算是得以善終了。


不務正業歪醫生



嶽鍾琪出身官宦世家,深知人臣之道,更何況當時他所處的位置是接任年羹堯而來的,年羹堯是怎麼死的,他可是一清二楚,現在有人勸他造反,萬一是皇帝藉以試探他或者哪怕只是真正的勸其造反,也肯定要上奏皇帝以表明其忠心耿耿,而不會以呆板讀書人妖言惑眾簡單處理的。

這裡要交代一點不同於歷史上忠厚的嶽鍾琪,雍正王朝中的嶽鍾琪是一個知進退有些腹黑的聰明之人。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登基之初,年羹堯主西北戰事之時,嶽鍾琪是他的副帥,不同於年羹堯前期的穩重,主西北戰事時的些許瘋狂,大勝之後的飛揚跋扈目中無人,甚至威脅皇帝之舉(進京後眾將只聽他的不聽皇命)。嶽鍾琪始終以沉穩低調的態度處事,並且合理的在副帥職權範圍內有意無意的分權牽制年羹堯,搞得年羹堯大怒卻又無可奈何。之後年羹堯飛揚跋扈目中無人並且徇私枉法,被雍正皇帝下令收回徵西大將軍職權,降為杭州將軍時,也是靠著調走年羹堯的心腹,嶽鍾琪坐鎮大營才把年羹堯順利架空調走的。年羹堯後被皇帝賜死。


嶽鍾琪與年羹堯都屬於漢軍旗人,但更是漢人,在清朝漢人地位可是很低的,雍正王朝中雖然沒有刻意描寫這個細節,但是年羹堯當初被貶時,朝野上下議論紛紛,一些言論也不經意間說年羹堯這種低賤之人果然不可信等等,身為同樣的漢軍旗人嶽鍾琪更是如履薄冰。

前任年羹堯功高震主,飛揚跋扈徇私枉法不知進退,最後被賜死,有了這個前車之鑑,嶽鍾琪即使坐上大將軍之位,而且屢有戰功,恐怕也是如同火燒屁股心中不安吧,這時候落魄文人曾靜好死不死的過來勸他造反,不管是真是假不管是什麼用意,當然要上報皇帝以表忠心了。

本文依題根據雍正王朝劇情而回答,與真實歷史必有所出入,還請大家勿以真實歷史而對比。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曾靜是傻叉,嶽鍾琪不是。

曾靜是湖南郴州人,歷史記載:縣學生員,授徒為業,性迂闊,喜談道學,有反清思想。

生員也就是秀才,基層小知識分子,雖說不能大富大貴,圖個溫飽沒有問題。

但是曾靜是個非常有理想的人,位卑未敢忘憂國,在他心目中一直燃燒著一盆火:反清復明。我堂堂大明子民,怎能為異族統治。

書生造反,三年不成,滿清已經入關到了第三代,政局穩定,政治清明。曾靜明白,靠自己永遠沒有機會實現理想,他需要幫助,於是他廣發英雄貼,蒐羅天下英雄為己用。

嶽鍾琪,川陝總督,手握重兵,如果他登高一呼,天下英雄必然雲集響應,大業可成。

但是嶽鍾琪為什麼要造反?想來想去,曾靜找到一個理由,嶽鍾琪姓岳,有可能是岳飛的後人,即使不是嫡系血脈,至少也是本家,五千年前是一家。

岳飛是抗金英雄,清朝又叫做後金,按照這個邏輯,曾靜認為嶽鍾琪應該繼承本家遺志,反清復明。

嶽鍾琪可不是煞筆,他姓岳不假,但人家高官厚祿,為什麼要造反?即使要造反,也不能和這種煞筆攪到一起。

當然,這事還沒完,如果被皇帝知道他和反賊有往來不報告,和謀反無異。於是,曾靜被檢舉揭發了。

搞笑的是,雍正沒有殺曾靜,還把他樹立為受人蠱惑,不明真相的群眾代表,為澄清真相,還專門寫了本書叫做:大義覺迷錄,讓曾靜到處宣講自己上當受騙經歷。反倒是呂留良、嚴鴻逵、沈在寬等人受牽連,鞭屍的鞭屍,砍頭的砍頭。

曾靜被雍正夙夜在公,勤政愛民的精神感動,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到處為雍正吹法螺。

雍正剛死,乾隆就把曾靜凌遲了!理由是:誹謗先帝。


日慕鄉關


嶽鍾琪這個人物無論在真是歷史上還是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都是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個人。

首先嶽鍾琪有個非常響亮的名頭“岳飛二十一世孫”(此事存疑),是歷經康雍乾三朝的名將。嶽鍾琪不但自己比較有名,還是比較典型的“guan二代”,其父嶽升龍官至“四川提督”。


當年年羹堯就是在“四川提督”這個位置上,被雍正發掘的。隨著西北戰事的擴大,“四川總督”的職位變成“川陝總督”,不用兵時 恢復為“四川總督”,所以這個職位一直在西北用兵時,成為軍需供應、牽掣軍隊的重要職位。通常這個職位被康雍乾三代皇帝的心腹所擔任。


所以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嶽鍾琪的父親嶽升龍,曾經就是康熙的心腹重臣。而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沒有提及嶽升龍。嶽鍾琪一出場即為年羹堯的副手。而且處處受到年羹堯排擠。似乎並沒有大作為。只是雍正罷奪年羹堯軍權時,嶽鍾琪取代了年羹堯的位置,接掌西北軍權。

也就是說岳鍾琪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只是作為一個配角存在。但從這一點也恰恰說明了嶽鍾琪沒那麼簡單,嶽鍾琪同樣是雍正的心腹,而且甚至超過年羹堯。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嶽鍾琪的確雖然是位“guan二代”,但軍功累累。其實他的功績並不亞於年羹堯,他被當做年羹堯最好的替代品,事實上還在康熙晚年時,嶽鍾琪就“奇謀妙計”立下過如“西藏平叛”諸多戰役的赫赫戰功。後期接掌年羹堯帥印後,在雍正推行”改土歸流”中,也是立下汗馬功勞。

最終天下和平,手握軍權的嶽鍾琪和當年的年羹堯一樣,受到了雍正的猜忌。


這個猜忌的根子就是著名的”曾靜勸進”事件。但其實在這之前,還有一個更要命的引子事件,那就是一個瘋子滿大街喊“嶽鍾琪反了”,這事是真嚇人!
這其實就是考驗君臣之間信任度的時候了。嶽鍾琪嚇尿了,立馬上書解釋。書信未至,雍正先放大招,把這瘋子以“造謠惑眾,誣陷大臣罪”砍了,表示用人不疑。還硃批回覆幾千大字回覆嶽鍾琪,讓他不要擔心。嶽鍾琪自然感恩戴德。


而曾靜,就是那個《大義覺迷錄》的原作者。覺得時機成熟,派人送信給嶽鍾琪,大罵雍正帝是偽旨篡位;又誇嶽鍾琪作為岳飛後代,應該效法岳飛抗金,勸他掉轉槍頭指向金人的後裔滿洲人,為宋、明二朝復仇。

有了上次的事情,嶽鍾琪思量再三,假裝同意,騙出口供,抓捕曾靜。

但其實這個後果是比電視劇《雍正王朝》要嚴重得多的。電視劇裡,李衛去牢裡打曾靜,這事實沒有的。但歷史上著名的“呂留良案”,卻是因此引發的,呂留良本人已死,剉骨揚灰!轟轟烈烈的文字獄,這些電視上也是沒拍的。但曾靜的確沒殺,就讓他寫悔過書!但雍正死後,乾隆把《大義覺迷錄》給封禁了,並且凌遲了曾靜。


而嶽鍾琪表面上得到了雍正的大家讚賞。並且封官加爵。

但”岳飛的後代”這個深深的陰影在雍正心裡種下了。所以雍正十二年的時候,這個“曾靜勸進”的案子不斷地被翻出來,最後在鄂爾泰的彈劾下,最終被判個“斬決”!這結果其實是比年羹堯還要慘的。但是雍正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要給乾隆留幾個能打仗的,而嶽鍾琪事實上並沒有真的有反過。於是便說念在你當年進西藏、平青海戰功累累,改“斬決”為“斬監侯”,並處罰銀七十萬兩。意思就是罰款七十萬兩白銀,判個死刑緩期執行。一般只有不立即執行,基本上慢慢地就變成了無期,然後二十年……反正命保下來了!

後來終於乾隆二年放出去,貶為庶人。直到乾隆十三年,大金川叛亂,清兵久打不下,嶽鍾琪復出。最重死於軍旅。

應該說岳鍾琪當年前有年羹堯的例子,年羹堯軍紀再嚴,你不在大將軍位上,軍隊根本不聽你的;憑別人幾句妄語,自己就不管不顧去拼命?後有那次“瘋子事件”,雍正似乎還是比較信任自己的;再說岳家忠義,忠的就是皇帝啊,如今雍正就是皇帝,不忠於他,又能忠於誰?所

以他當時能選擇的也只有上報雍正!


炒米視角


西北大捷後,由於年羹堯的專橫跋扈,遭到超越上下的彈劾 ,被雍正帝賜死後,西北大營由“嶽鍾琪”統領,說明一下;嶽鍾琪是岳飛的後代,讓湖南的讀書人曾靜忽忽悠悠這麼一整,這可嚇壞了嶽鍾琪!

曾靜何許人也?他是前明朝代遺留下來的一個落魄舉人,沒少看山東人呂劉良的書籍,接受了好多前朝思想,跟著呂劉良的詩集大作文章。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幾個文人墨客湊到一起瞎起鬨,要搞反清復明。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八阿哥胤禩被抄家以後,八爺府的奴才被流放到雲南、貴族、四川等地,這一路上八爺府上的家人散佈謠言,流言蜚語撒了一路。

說雍正帝是一個暴君,吃喝嫖賭、殺兄屠弟,又是粘杆處,又是血滴子,到了湖南,讀書人聽了,正好,研究造反吧!

沒有兵不行呀,怎麼辦?想來想去,想到了駐守雲貴川的嶽鍾琪將軍。
(圖片來自網絡)

能行嗎?行!以曾靜為首的這幾個讀書人也不管天高地厚了,說岳鍾琪將軍是岳飛的後代,反清復明他一定幹!

曾靜自報奮勇前去西北大營作說客。

曾靜到了嶽鍾琪大營見了嶽鍾琪,一說來意,嶽鍾琪嚇壞了!一邊穩住了曾靜,馬上六百里加急上報雍正說明事情原委,一邊請示雍正帝如何處理此事。

嶽鍾琪想,這半點馬虎都不行,就是不反也要受到懷疑。

曾靜就是不交代是誰指使的,沒辦法,嶽鍾琪經過雍正帝的同意,與曾靜結拜兄弟後,曾靜這才一五一十交代了來龍去脈。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曾靜交代了是受山東的呂劉良的書籍 詩詞影響等等,嶽鍾琪馬上把口供及曾靜這個人,一併解往京城交由朝廷。

為了這個曾靜,雍正帝要親自審問。雍正帝想,天下的謠言還得造謠的人去處理,最後曾靜寫了一部“大義覺迷錄”讓曾靜回湖南宣講。

由於曾靜一事牽連到山東的呂劉良,因此雍正帝發動了駭人聽聞的文字獄。

(以上圖片來自影視資料及網絡)歡迎網友們關注《邸曉居MBA侃歷史》,一起互動、批評、評論、留言必回覆!


日堯居k古史


在雍正王朝的後期,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事件,那就是曾靜大罵雍正帝一案,可是作為該案的見證人嶽鍾琪,為什麼要把曾靜勸他造反的信件交給雍正帝呢?難道他不怕雍正帝多疑?

一、

嶽鍾琪接替年羹堯:

如日中天的年羹堯跑去和蒙古部落首領結盟,順便還納了幾個蒙古小妾,可謂是風光無限,只是沒有想到後院起火。

由於年羹堯殺了孫嘉誠,點燃了自己滅亡的導火索,再加上李衛的進言,終於讓雍正帝痛下決心,要拿掉年羹堯的大將軍職務。

此時的嶽鍾琪為川陝總督,大家記住這個官銜,當年的年羹堯就是在這個職務上制約老十四胤禵大軍的。

也就是說,相對於西北大將軍職務,這個川陝總督更能制約軍隊的供需和調動,在西北動亂的年代,歷經康雍乾三朝,都是由皇帝的心腹擔任,由此可見,嶽鍾琪也是雍正帝的心腹。

當年羹堯殺害孫嘉誠的消息傳到京城以後,張廷玉和老十三胤祥受命派人去接管年羹堯的大將軍職務,當時張廷玉是這樣安排的,第一波人:

“你連夜動身,務必在十五日之內,把這個交到嶽鍾琪將軍手裡。”

第二波人:

“你即刻動身,一定要在五日之內把,把這個送到伊興阿將軍的手裡。”

安排完這一個,張廷玉瞪了圖裡琛一眼:

“該怎麼辦,十三爺都交代了,差使辦砸了,提頭來見!”

大家看一下張廷玉的安排,還是非常謹慎的,嶽鍾琪是川陝總督,他要安排好工作以後,至少要在糧草上制約一下年羹堯大軍,然後才能赴大將軍任,在他去之前,由伊興阿將軍密切注視年羹堯。

二、

嶽鍾琪就任大將軍:

年羹堯氣呼呼的回到大營以後,發現軍旗都變成嶽鍾琪的了,進去後倆人開始一番對話,年羹堯的三員都統都已經被調走,新出任的有湖廣水師副將,還有福建提督,由此可見,從伊阿興監視年羹堯到嶽鍾琪最終安排妥當,這段時間是比較長的,難怪年羹堯也說:

“好手段!好手段!你這麼大的動作,我怎麼一點兒都不知道啊?”

這也說明,軍中雍正帝安排的眼線還有很多,這些眼線年羹堯並沒有完成除完。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則是嶽鍾琪的心思縝密了!

嶽鍾琪就任大將軍以後,其實一直是坐立不安的,打了勝仗他也不安,打了敗仗他也不安,甚至都不敢給雍正帝講自己的手下打了敗仗。

氣得雍正帝也聲訓斥回話的張廷玉:

“敗了就是敗了,明明白白回奏,為什麼要欺君?”

這麼多人在場,時間久了,我想嶽鍾琪也會知道雍正帝訓斥的事,這對於嶽鍾琪來講,也是惶惶不可終日的。

一個原因就在於他本身也是漢人出身,當年朝野上下談論年羹堯時,也都在講漢人不可用,年羹堯打了打勝仗尚且如此,對於自己來講,命運如何,也是不確定的。

三、

為什麼是嶽鍾琪?

隨著雍正帝新政的推行,得罪了很多權貴集團,再加上老八胤禩一夥被徹底打敗,他的門人和家奴也被髮配雲南,於是這些人開始散佈雍正帝的謠言。

這個謠言就傳到了曾靜的耳朵中,當然也有可能曾靜是受到了呂留良的著作,或者其弟子的影響,認為反清復明的時機到了。

一方面雍正帝的形象變的很差很差,用雍正帝自己對李衛的話講:

“除了說朕謀殺先帝,逼死母后,還說朕每天喝得酒醉醺醺的,每天晚上要翻幾次牌子……說朕的侍衛是什麼血滴子隊……”

另一方面曾靜也心中明白,要想反清復明,必然要有軍隊,而此時嶽鍾琪出任了大將軍,他是漢人,而且是岳飛的嫡系傳人。

大清之前也稱後金,岳飛曾經是抗擊金國的英雄,那麼嶽鍾琪應該發揚先祖精神,也玩反清復明!

嶽鍾琪見到這封信,估計膽子都要嚇破了,但是他轉過來一想,這時候直接彙報雍正帝,因為沒有什麼更多的證據,反而會引火上身。

於是他假裝同意曾靜的建議,甚至還假意要和他結拜兄弟,最後套出了曾靜的口供,隨後搶頭一轉,把曾靜拿下,並彙報雍正帝。

四、

曾靜的下場:

之所以嶽鍾琪要這樣做,其實前面還有一件事:

在這之前,曾經有一個瘋子滿大街的跑,嘴裡喊著“嶽鍾琪要率川陝兵丁造反了!”可把嶽鍾琪嚇得魂都沒了,馬上上奏摺表明忠心。

結果自己的奏摺還沒到雍正帝那,那個瘋子就被雍正帝給斬了,並且給嶽鍾琪回信讓他不用理會這種瘋子。

這次的嶽鍾琪擔心多疑的雍正帝,真的會以為自己跟曾靜有牽連,於是先把曾靜綁了,急速送京。

雍正帝看了曾靜的信,委屈的不行不行的,一會兒要拿給弘晝看,弘晝不敢看,說瘋狗吠日不值得看。一會兒又拿給眾大臣看,眾大臣都說:

“如此悖逆之言,非臣下所敢聽,非臣下所敢問。”

最後委屈的雍正帝只得拿給自己最信任的李衛看,還好,李衛深得雍正帝意,半夜溜進大牢狂扁了一頓曾靜!

隨後雍正帝就開始樹曾靜為榜樣,用真情感動了他,於是曾靜寫下了《大義覺迷錄》,跟患了斯德哥爾摩症一樣,回到湖南到處宣講雍正帝勤政愛民的故事。

當然這件事並沒有完,因為曾靜供述出了呂留良,於是雍正帝發動了轟轟烈烈的文字獄,此時的呂留良已經去世四十多年了,都變成骨頭了,雍正帝也沒有放過他,硬是給他挫骨揚灰了,當然受到牽連的還有很多人……

雍正王朝中曾靜結局還算不錯,雍正帝還跟他一起吃飯呢,只是乾隆帝即位後,馬上封禁了《大義覺迷錄》,並很快處死了曾靜。

只是這個嶽鍾琪,本以為舉報了曾靜後,自己能逃過一劫,結果還是沒有逃過,很快就在鄂爾泰的彈劾下被撤職了,本來雍正帝判了他個斬立決,後來想了想,實在沒人能帶兵打仗了,再想起自己殺過大將軍,也圈禁過大將軍王,再殺個大將軍,以後誰還敢帶兵打仗,於是改為了緩刑。

到了乾隆二年,嶽鍾琪被放出大牢,乾隆十三年,復出帶兵打仗,死在途中……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嶽鍾琪,清朝中早期著名將領之一,相傳是愛國將領岳飛的後代。雍正時期駐守西北,手握雄兵。曾靜是雍正時期一個忠實的造反派,造的不但是雍正皇帝的反,而且是整個滿人的反,反正類似於紅花會吧。但曾靜沒錢沒權,更沒有兵力,只能遊說民間。曾靜就是看中了嶽鍾琪漢人的身份,手握重兵,雖然和嶽老大素昧平生,就給去了一封密信,說什麼你我都是漢人,不應該給滿人打工之類的話,又拿出岳飛說事,總之意思就是反了吧,人民都會擁護你的,那時你就是民族英雄!嶽鍾琪看過這封信後可以說是非常驚慌失措,在那時文字獄滿天飛的政治環境下,稍有不慎就會被打成反派下大獄,何況這可是明目張膽的反書呀!腫麼辦?經過冷靜思考後,嶽鍾琪決定必須立刻將反書和犯人一起交給皇帝處理,一刻也不能遲緩!為啥不能遲緩?遲緩了說明自己猶豫過啊!猶豫過也是死罪!因此,嶽將軍快馬加鞭,一千里加急將曾靜送往京師,聽候皇帝老大發落。雍正如何處理曾靜?只要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就不多說了。關於嶽鍾琪將軍,雍正雖然當時沒有表示懷疑,還給予了嶽將軍嘉獎。到後來嶽將軍還是因為此事收到了牽連,那就是後話了~


白馬非馬473


這是迂腐書生的邏輯,可惜嶽鍾琪不是迂腐書生。

清兵入關已經幾十年,社會穩定,整個大清王朝蒸蒸日上,反清復明根本不可能成功,造反就是作死。嶽鍾琪是清朝官吏,有現成的福不享,卻要找死,那他除非是精神病。

嶽鍾琪不能造反,就得處理好曾靜勸其造反的事。

清朝入關初期,民間反清復明的活動很多,到了雍正時期少了,但影響還在。此外,清朝文字獄很嚴重。清政府對造反之事查得很緊,曾靜勸嶽鍾琪造反這樣的事,很難保密,如果他把這事壓下,一但有一天暴露,那他就難說清楚了。

嶽鍾琪是政治老油條,非常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以他當時和雍正的關係,立即上報並查清背後的指使者,他就可以洗清自己。

最後的結果表明,嶽鍾琪的判斷是對的。雍正不但沒有降罪於他,還認為他有忠心。


豫有得


嶽鍾琪本人並無反心,看到曾靜的信肯定心驚肉跳,這會不會是居心叵測的人來試探抓他的把柄,甚至就是雍正指使的?從利益算計上看更不會反,嶽鍾琪已是手握重兵深得雍正信賴倚重的撫遠大將軍,位高權重前程一片光明燦爛,連他的長子嶽睿後來都當上了山東巡撫。要是起兵造反,眼前的一切都沒了,風險大的都沒有勝算。看看嶽鍾琪的兩位前任,康熙的老十四還是撫遠大將軍王,地位不比他高?年羹堯還是雍正的老班底,個人關係不比他更硬?可是雍正拿掉他們只是一道聖旨就搞定了,原因在於這幾十萬大軍絕大多數是朝廷從內地調遣集結來的,官兵的利益前程是朝廷給的,不是撫遠大將軍的私人軍隊,軍心士氣忠誠度是朝廷的。嶽鍾琪當大將軍,大家是利益共同體,當然要服從嶽大將軍的調遣指揮,一旦造反,就是你死我活的兩家人了,不知會有多少部下會像打雞血一樣的幹掉嶽鍾琪,用他的血給自己“染個紅頂子”。身為岳飛的後代一直是嶽鍾琪得心病,不是沒有人給雍正提過,雍正的態度很明確:岳飛是千古忠良,他的後代也一定是忠臣。而且雍正也提過,岳飛如果不是因為抗金,康熙都要拜封岳飛為“武聖”了。從思想根源上打消了嶽鍾琪的後顧之憂,嶽鍾琪能不感激涕零嗎?曾靜寫信勸他造反,恢復漢家江山,此時兢兢業業勵精圖治鐵腕高壓手段的雍正在忙著整頓吏治嚴打腐敗革除舊弊限制剝奪統治階級的特權特別是經濟特權,民眾的負擔大大減輕了,民心不在乎江山是誰家的,在乎的是能上安居樂業的好日子就不會造反。曾靜也不是什麼好鳥兒,嘴上說恢復漢家江山,其實呢,他作為讀書人在康熙朝有不交稅的特權沒想過造反,到了雍正朝要交稅當差了,他就想造反了,完全是為了一己之私全然不顧天下蒼生的福祉,這種造反根本沒有沒有市場。綜合權衡之下,嶽鍾琪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