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伙同八爷党逼宫乱政,张廷玉为什么没有拿出康熙临死前的诏书直接拿下隆科多?

青灯问史


还没有到节骨眼的时候,而且这个密诏除了康熙皇帝以外只有张廷玉和隆科多知道,而此时的隆科多是当事人,张廷玉有可能在等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如果到了雍正帝没法收场的时候,张廷玉必会用此遗诏给隆科多以致命的一击,必会将其击于死地。

(张廷玉密藏康熙遗诏)

康熙对隆科多的不自信

一、康熙皇帝临终前在如何使用隆科多的问题上,显然是不自信的,启用隆科多是在第一次公举新太子八阿哥胤祀失败以后的产物。首先康熙帝把隆科多放在了九门提督的位置上,这就是康熙帝初期对隆科多的考验。

二、隆科多的佟氏一族本就是皇上的外戚,他的姐姐孝懿仁就是康熙帝的第三任皇后,与皇上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常游走于皇子阿哥之间,难免他在皇子阿哥之间有所偏袒。

三、康熙皇帝临终前第一个密诏是赐死隆科多,理由图谋不轨,是私自结交八爷党中的八阿哥胤祀,企图犯上作乱。从这份密诏中可以看出隆科多有过这样的劣迹被康熙帝发现,康熙帝在敲打他。第二道密照与第一道密诏却截然相反: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太子太保加赐一等公。

隆科多这是在九门提督的位置上一步登天了!隆科多还有一个重要职责,他是为康熙帝宣读遗诏的宣召大臣,这就意味着他已经跻身康熙的托孤重臣行列。


(康熙帝临终托孤)

隆科多的反叛逼宫,为何张廷玉不用康熙帝密诏制裁他?

一、至少康熙帝的这份赐死隆科多的遗诏没有记挡,没有记挡就说明在康熙皇帝驾崩以后,除了张廷玉,隆科多二人以外没有其他人知道这份密照的存在。起码没得到雍正帝的认可。

二、按照常理;先帝的遗照都是用来制约下一个皇位继承人的无奈之举,可偏偏这份密照是制约托孤重臣隆科多的,如果没有经过与当今雍正皇帝的请旨沟通,雍正帝完全有理由怀疑张廷玉手里是否还有密诏的存在。

三、八阿哥胤祀带领八爷党与隆科多相互勾结逼宫的这次宫廷政变虽然来势凶猛,可是在老练的张廷玉看来还没有到收拾残局的关键时刻,他张廷玉已经站出来了,而且初见成效,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使用康熙帝的密诏,那样只会使场面失控。

(雍正帝面临着危机)

使用康熙帝密照的后果

八阿哥胤祀与隆科多的相互勾结上演的逼宫大戏已经到了双方对峙的白热化程度!

特别是关外的四个铁帽子王,更是气势汹汹的坐在下面,无疑这是有备而来,因为他们已经把各自带来的亲兵分别控制了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并且由隆科多策划了大内的宫廷侍卫,一场血流成河的政变就要发生。

对于这场宫廷政变,如果处理不好,必然会血流成河。

所以雍正帝已经看出了这其中的凶险,此时的他渴望有人出来为他扭转局面,如果雍正帝知道张廷玉手里有一份康熙帝临终前留下制约隆科多的密诏,他会毫不犹豫的杀人,特别是隆科多,不会被吓得大汗淋漓。


(雍正帝恨的咬牙切齿)

如果张廷玉拿出康熙皇帝临终的这份密诏,估计会因为康熙皇帝留下的这份密诏,使许多人头落地,起码关外的四个铁帽子王不能幸免,这样就会引起朝局动乱,所以张廷玉的处理是冷静的,因为他知道后果是什么。

所有的遗诏,密诏都是前朝皇帝留给下一代的奇怪产物,只能说明前一个朝代的皇帝,对下一个朝代皇帝的支持。

张廷玉如果此刻拿出康熙皇帝留下的密诏,是否会给八阿哥胤祀他们留下口实,或者提出康熙皇帝这份一密诏的来历,张廷玉是无法向他们解释的,最大的危机就是有可能会惹火烧身。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k古史


事实上,八王逼宫的时候张廷玉如若拿出康熙的遗诏,只会将隆科多彻底逼向八王集团,使得雍正更被动,局面将更混乱。

在《雍正王朝》中,八王逼宫的时候,已经是雍正6年的事情了。此时也是雍正改革进入白热化的时候,朝野内外反对改革的势力在不断纠结聚合。


在逼宫之前,反对势力已经不止一次发难了,而雍正面临的格局是:自己曾经的臂膀年羹尧已死,田文镜也是身陷囹圄,反对自己改革的势力,也扩大到了像李绂那样的读书人和反对自食其力的旗人(这些都是原本中立的力量),而关外的铁帽子王事实上也参与到了这次逼宫。

对于雍正而言,八王此次逼宫异常凶险。因为此次不单单事关改革的成败,是否继续?更关键的是八王意图将整个政体倒退回之前议政王制度,实行原始的军事民主政治,在矛盾重重的现状之下,这极有可能让国家造成巨大分裂,蒙受巨大的损失。

所以维护雍正权威不单单是维护个人权威,更是代表了中央的权威是否能够得以维系。


所以张廷玉站出来驳斥了“八王议政”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满清的历史上根本不存在”八王议政”。既然不存在“八王议政”,那么你们的要求就是无理取闹,斗争就被压缩在讨论雍正是否合格的问题上,接下来张廷玉又将康熙晚年的国家现状和心愿,再从雍正继位之后取得的成就,从而论证了雍正不但是一个合格之君,而且还是一个有成之君。

这就使得八王集团理屈词穷,穷图匕见了。理论道路走不通了,那只能看刀把子握在谁手里了。那就亮出隆科多这个”大叛徒”,实际上此刻隆科多就是一把刀。


此刻如果张廷玉拿康熙的遗诏,说你隆科多背叛了革命,现在要将你罢官夺爵,下狱抄家。这是非常荒唐的事情,大家都已经不讲理了,都准备动刀子了,你现在来说你们死去的老爹曾经说你们老四是对的,你们要拥护老四。不拥护老四,就要杀头。

试问如果不是胤祥在外围摆平了“刀把子”,此刻谁又能动得了隆科多?他可以九门提督兼领侍卫内大臣,掌控现场的只有隆科多一人,连雍正也奈何不了他,在场所有人的性命都捏在他手里。

当张廷玉拿出那份遗诏的时候,也就是将隆科多彻底逼向八王集团的时候。


在这整个过程当中,其实隆科多的态度一直十分暧昧,非常骑墙的。他只敢将亲兵营换防,而没有进一步动作,事实上他也在观望,究竟谁会胜。

如果此刻,张廷玉突然拿出那份诏书,隆科多就已经被逼没有退路了。他将彻底倒向八王集团,说张廷玉这是矫诏,另外当前的皇帝说话都已经没用了,拿一个前任的皇帝说话,谁又会去买这个账呢?


此刻的隆科多只能够站在张廷玉的反面,然后将张廷玉拿下,而拿下张廷玉的那一刻,也就彻底站向了雍正的对立面。恐惧会让他作出立即动手杀掉或者囚禁雍正,拥立弘时的决定。这就是一条道走到黑。而如果此刻雍正已死,弘时已立,胤祥在外围做再大的工作也无法避免事态的扩大化了。胤祥只能够选择向弘时宣誓效忠;或者进宫剿灭弘时以及允禩,然后派人从江南接回弘历,并宣布拥立弘历。

但是无论哪一种做法,都避免不了大规模的流血和自己的身陷囹圄。

为什么张廷玉拿出遗诏,就把隆科多逼向八王集团,并要做出过激行为?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隆科多选择了遵从了康熙的遗诏(虽然这很不符合隆科多的性格和判断),他的结局只会更惨,因为他彻底颠覆了雍正的权威。


因为隆科多已经明确地没有遵守雍正的旨意去办事了。但是的确也没有做过于出格的事情,所以即便失败了,隆科多的罪过,其实还不是特别大。按照雍正的性格,是不会杀了他的,毕竟当初拥立有功。

而此刻当康熙的旨意下达的时候,他却莫名其妙的遵守了。这不就是在堂而皇之地打雍正的脸吗?雍正当了六年的皇帝,竟然不如一个死去六年的皇帝对自己的臣子说话有用。


更可怕的是,康熙的遗诏充分暴露出了,隆科多当初为什么会拥立雍正?不是为了什么恩德,为了什么情谊,就是荣华富贵和身败名裂之间的抉择。这让雍正情何以堪呢?

即便后来险赢了这一场斗争,雍正将永远生活在康熙的这道遗诏的阴影中,又有什么权威来继续支撑改革呢?那就不单单整死隆科多了,连张廷玉也要跟着被整。


炒米视角


雍正王朝:康熙病危,召隆科多至病榻前。康熙按照他的计划,准备走最后一步棋,这个棋子就是隆科多。此时,张廷玉手握两道圣旨。对隆科多来说一生一死。全凭他自己的抉择。

第一道圣旨:隆科多本是一个微末小吏,乃敢结交八阿哥胤禩,谋求非分恩荣,着即赐死。隆科多听完这道诏书立刻吓得大汗淋漓,魂不附体。第二道圣旨:着即晋封隆科多为领侍卫内大臣,上书房大臣,加太子太保衔,赐爵一等功。生死一线间,隆科多是明白人,听完第二道诏书他已经心领神会。皇上这是要他辅政啊,

隆科多随即力保雍正上台,对雍正来说隆科多是有拥立之功的。等到八王进京,八爷党趁机拉拢隆科多,隆科多权衡利弊,终于投向了胤禩的怀抱。惊心动魄的八王逼宮,无一人站出来替雍正说话,只有老臣张廷玉挺身而出,为雍正站岗,张廷玉为什么不拿康熙临终前诏书拿下隆科多呢?其一、这份诏书并没有公之于众,可能已经被康熙销毁,可能已经根本不存在了,公之于众的是第二道诏书。

其二、隆科多已经控制九门,此时隆科多伙同八爷党逼宮企图恢复八王议政制度,雍正皇帝的话隆科多尚且不听,何况是先帝爷的话,此时谁掌握兵权,谁才有真正的话语权。

其三、这份诏书属于密诏,属于皇室机密文件,不到双方真正拼刺刀的时候,张廷玉是不会拿出来的。此时形势尚不明朗,因为十三爷还没出现。

其四、密诏如果拿出来,张廷玉将陷自己于瓜田李下之地,有口难言。为什么你会有密诏呢,是不是还有其他密诏,雍正的继位是不是也是密诏,皇家的密诏带有机密性,轻易拿出,会惹火烧身。

最后关头,允祥如救世主出现,雍正顿松一口气。十三爷允祥控制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局势彻底扭转。隆科多、八爷党自食其果,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而张廷玉呢,张廷玉是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足以光耀门楣,流芳百世了。


风雪梦不逝


这个问题是我自己提出来的,我自己也来回答一下。八爷党以“八王议政”对雍正进行逼宫,搞得雍正当时很下不来台。如果,雍正只是设下的一个计策,坐实八爷党乱政的罪名,那就不用分析了,我回答过,因为此前,张廷玉曾提醒过雍正旗主王爷说是整顿旗务,怎么耍起兵务来了,但是雍正说放心不要紧。从这点看,雍正应该是早就有所防范了,所以,八王议政只是雍正演出的一处戏罢了,目的是一网打尽八爷党,坐实他们的罪名。

如果这样,张廷玉拿不拿出康熙临死前的遗诏都无所谓,只不过是加速隆科多和八爷党的灭亡而已。

那么,假如不是雍正做的笼子,确实已经被八王一党逼宫了呢,张廷玉要是拿出那道康熙的圣旨,会不会扭转乾坤呢?我们不妨来排一排剧场,看看会怎么发展。

(大意)

。。。。。。接着前面的剧情,隆科多对御林军换防了。

雍正:朕真是瞎了眼,让你坐着九门提督的位置,你不要忘了,还有西山锐建营和丰台大营,那可比你的兵多得多。隆科多:这话让奴才无地自容。但是奴才相信,西山锐建营和丰台大营的将士们与奴才都是一个心思。假如此时张廷玉说:隆科多,你忘记了先帝爷的重托了吗?隆科多必然会先以试探性的口吻说:先帝爷器重奴才,对奴才的重托有很多。不知道张中堂说的是什么重托?张廷玉:先帝龙御归天的时候,给臣留下了两道谕旨,你要我今日当着皇上与众大臣和旗主王爷的面说出来吗?

此话一出,朝廷上下,包括雍正都会惊讶不已。因为是先帝的遗旨,事关重大,到底是听还是不听,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如果听,隆科多必会束手就擒,如果不听,又不知道康熙到底说过什么。

重要的是:听,对八爷党不利,对雍正有利。

不听,对八爷党有利,对雍正不利。

隆科多和八爷党绝对会选择不听,选择不听,就必须让张廷玉住口,我们继续往下演。

隆科多:皇上,奴才不知道张中堂说什么。先帝是千古圣君,怎么会独自留下圣谕给张中堂而不是皇上呢?

这一军将的好,彻头彻尾的离间雍正与康熙和张廷玉三者之间的关系。加之事发突然,就算张廷玉先知有觉,将康熙临时前的圣谕带在身边,要是拿出来,能不能震慑其他人呢?

隆科多狡辩,但是这事心虚自知,他一定在张廷玉拿出圣旨前说:张廷玉深受先帝和皇上的隆恩,今在朝堂之上胡言乱语,矫旨不敬,来人,将张廷玉拉出殿外斩首示众。

坐着边上的八爷胤禩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如果场内场外的确已经被隆科多和八爷党控制,张廷玉这个时候是没有机会和时候拿出康熙的遗旨的,立马就会被拉出去斩首了。雍正因为没有后备,就算是喝令让张廷玉拿出谕旨也无济于事,因为此时的朝堂,除了王文昭发羊癫疯,然后就只有张廷玉和马齐尚在挺着雍正,张廷玉一死,马齐独木难支,基本上就是血染朝堂的结果了。

这应该是一个基本还原法,既然是逼宫,就这有这条路可走。所谓十三爷关键时候扳回局面,只是雍正卖给十三爷的一个面子,以免十三爷也陷入兄弟之间不好应对罢了。


青灯问史


八爷党逼宫事出突然,将除八爷党、铁帽子王之外的雍正皇帝、张廷玉等一概大臣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雍正和张廷玉很快意识到手握紫禁城御林军的九门提督隆科多投靠了八爷党。如果八爷再狠一点,当时杀了雍正,满朝文武大臣也没几个敢说话的。在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形势下,张廷玉要是将密旨拿出来,也会被认为是矫诏,早变成刀下之鬼。所以说张廷玉身为三朝元老,他的政治智慧非常人能比。

《汉武大帝》有个类似的剧情,汉景帝给魏其侯窦婴留了一道密旨,大意是太后王娡要有不轨之心将其诛杀,这也是窦婴的免死金牌。最后窦婴没有斗过王太后,被下了大狱后拿出了密旨想保命,而这道密旨没有找到备份,所以汉武帝最后说要是没有这道密旨或窦婴不拿出来,汉武帝还可以斡旋保窦婴的命,有了这道密旨,窦婴就不得不死。张廷玉的做法就比窦婴聪明多了。


逗说历史


因为张廷玉知道康熙留下的那张圣旨,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不管什么用了。

张廷玉聪明绝顶,他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隆科多既然敢于做这样的事,那么说明他就和八爷已经进行了串通,而且已经掌握了兵权。如果说康熙留下的那张圣旨当时管用的话,他们就不会做这样的事,因为比康熙的圣旨还管用的东西就放在上面的那张桌子上,那就是玉玺,可是当时的玉玺也只是一个八两多重的金疙瘩,已经没有什么含金量了。这点常识,作为几朝元老的张廷玉是非常清楚的。

况且当时主导这场逼宫的是八爷而不是隆科多,即使他把隆科多拿下也于事无补,反而会给八爷以口实。隆科多本人如果怕那张圣旨的话,他就不会干这样的事。

所以张廷玉此时雍正帝的敌人并不是隆科多,也不是那些乌合之众,而是八爷本人。而他在观察了一会儿之后,清楚的看出了那些乌合之众是被八爷以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聚集来的。那就是什么八王议政,也就是历史上祖宗定下的一个规矩,这就是八爷他们起义的理论依据。于是他就利用自己丰富的历史知识和高超的理论水平,对这个点进行猛攻。

因为八爷可没有说自己是来逼宫的,他提出的是一个政治纲领,而张廷玉聪明的把矛头对准了这个纲领,用理论的高度把它打垮破灭。事实证明,有很多高级的官员也相信了八爷的这个说法,而在张廷玉戳破了这个梦幻的泡影之后,那些人也纷纷露出了退却的神色。作为军机大臣,以他的职位来说,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剩下的只有听天由命。

万幸的是13爷和雍正在事前已有察觉,在13爷床前进行了长谈,进行了谋划,做了一定的准备。最终在军权的掌握上打败了八爷。后来八爷一旦认输,隆科多也就自知完蛋了。

其实所谓圣旨之类的只是一个心理上的震慑,隆科多既然连在位的雍正都敢不听,又怎么会听已经归天的康熙皇帝了。其实说起来龙科多远没有他的叔叔聪明,在电视剧中佟国维做事是滴水不漏的,各方面都不得罪。而隆科多几次皇帝给他机会,他都没有把握住,都选择了错误的道路。实在是非常愚蠢。


历史小趣叟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甚至相信很多人都忘掉了那两份康熙下达的诏书。

康熙临死之前,已经确定了雍正将继承自己的位置,为了确保雍正能够得到足够军事力量的支持,康熙秘密召见控制北京内部军事力量的九门提督隆科多,并现场让张廷玉宣读两份相反的圣旨,一份是隆科多犯下大罪立刻处决,一份是隆科多加官进爵,两份圣旨全部交给张延玉保留,而出现这样互相矛盾的圣旨,康熙的目的只有一个,要求隆科多用力雍正成为新的皇帝,如果隆科多接受等待他的将是加官进爵,如果不接受等待他的只能是处决。



当然,为了保证佟氏家族的利益和安全,隆科多没有理由不接受这样的安排,随后在康熙驾崩的那个晚上,隆科多坚定不移的站在雍正这一边,不但成功保证雍正继承皇位,也保证了自己在随后多年之内一直在京城身居高位,守护佟氏家族的利益。

但多年后,随着雍正新政的推广,佟氏家族在官场上的利益受到了重大侵犯,又在八爷党的不断渗透之下,隆科多最终选择反水配合八爷党一同上演了联合四个旗主王爷武力逼宫的政治事件,这也是康熙执政以来所遇到的重大危机,但在这一刻,相信很多人会想起一个问题,隆科多选择反水,难道他不怕当年留下的那另一份圣旨吗?或者说,在这样的紧急关头同样,在朝堂上的张廷玉为何没有拿出那一份直接可以治隆科多于死地的圣旨?



最直接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另一份没有拿出的圣旨恐怕早就被销毁了。

康熙临死前留下正反两份圣旨交由张廷玉保管,目的在于进一步控制隆科多,保证雍正顺利过渡,但随着雍正继承皇位,隆科多也伴随着康熙留下的嘉奖圣旨而加官进爵,另一份圣旨自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虽然表面上没有明确另一份圣旨的下落,但按照正常的发展,康熙肯定会嘱咐张廷玉,在雍正顺利过渡后销毁另一份圣旨,因为隆科多已经占到了雍正这一边,处决隆科多的圣旨的存在只会威胁雍正的统治,况且张廷玉毕竟也只是一个臣子,谁又能保证他未来不会反水呢?在大功告成之后,这样的尾巴也必须选择割掉,避免留下后患,当然多年后隆科多选择反水那是后话。



或者退一步讲即便当年那份圣旨还保存,面对着四个旗主王爷和隆科多联合凭借兵权逼宫雍正,在枪杆子面前,张廷玉手中即便还保留着多年前的那张圣旨,恐怕也早就失去了效力,而且多年前给隆科多加官进爵的圣旨早已发出,多年后雍正早就做稳了位置,这个时候掏出一份多年前康熙留下的,与多年前那份圣旨截然相反的惩办隆科多的诏书,谁还相信??所以在这样的时刻,即便诏书继续存在,也失去了使用的意义。

当然,恐怕也会存在这样的一个原因,当年作为康熙最信得过的大臣,康熙临死前很放心的把那两份圣旨秘密交给了张廷玉保管,这一切对雍正而言,自然也是保密的,即便雍正自己也不知道张廷玉曾经隐藏的另外一份圣旨,现在即便圣旨存在,有没有效力不说,又如何向雍正去解释自己曾经隐藏一份圣旨呢?情商很深的张廷玉没有必要触碰这样的禁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