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中,守门将军为何叛变?

王者70713245


玄武门政变中,背叛李建成的主要是常何和敬君弘。(张公谨和长孙无忌在政变时控制城门很给力,二人早就是李世民的心腹,谈不上背叛)常何和敬君弘为何背叛太子李建成呢?关键是长孙无忌用金钱和“忽悠”的方法策反了二人,长孙无忌和张公谨亲自参与了二人控制玄武门的全过程。

“玄武门政变”是李世民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发动的政变,地点在唐朝首都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的地方。谋杀的对象是他的哥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

起因是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想借出兵突厥,把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和军队调离,目的就是孤立李世民,使他成为光杆司令。



▲玄武门政变

这个内幕消息就是常何密告李世民的。他手下的谋士和将军纷纷劝他先下手为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李世民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发动玄武门政变。以上是唐朝的官方资料记载。

其实我觉得李世民早就有心除掉太子李建成的想法。在政变之前他就让长孙无忌策反了常何。

我们都知道,唐朝刚建立时,李建成主要负责宫中事务,李世民负责在外带兵打仗,这样就形成了武将围绕在李世民身边,比如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等,宫中的文官成了李建成的心腹,比如魏征。

常何最初是李世民手下的部将,在后来,魏征给李建成出了一个计谋,把常何拉拢成了“太子党”心腹。官升“中郎将(各府卫的统领),负责京城保卫工作,当然也包括城门管理具体事宜。

李世民为了了解李建成的一举一动,采用了谍战片中惯用的间谍方法,让长孙无忌用金钱买通了常何,常何成了双面间谍,名誉上是李建成的心腹,实际只要李建成一有动静,常何就通过长孙无忌告诉了李世民(亲们脑补谍战片)。李世民是最早成功运用间谍的人。



▲常何

常何和敬君弘为什么要背叛李建成呢?

别说什么高大上的理由,绝不是政治觉悟多么好,无非就是为了功名利禄,这和赌博差不多,也许一战成名,也许和李世民一起遗臭万年。讲真李世民也没有想到这么容易得手,只能说这是天意!

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关键的时候,常何和敬君弘在背后捅了太子李建成一刀,把紧急救援李建成的禁卫军关在了门外,李建成和李元吉成了“瓮中捉鳖”和“关门打狗”之势,二人很快被杀。

尉迟恭提着二人人头打开城门让禁卫军将士看,并说,“这是李家的家事,别在这围观了,赶紧滚!”大家一看太子死了,一下都散了。



▲政变前夕

宫中站队的时候到了,谁也不想站错队。常何和敬君弘赌了一把,二人站在了李世民这一边,只可惜敬君弘在随后冲出宫门时被禁卫军杀死了。

贞观六年,常何被封为太中大夫,历任泾州刺史、右屯卫将军、右武卫将军等职位,永徽四年五月十六日病逝,享年66岁。


秉烛读春秋


李渊有四个儿子,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李玄霸,老四李元吉。在隋朝末年,民不聊生,豪杰并起。李渊时为隋朝的官员,手底下有些兵力,李世民洞察秋毫,预感逐鹿天下的机会到了,便力劝父亲起兵反隋。李渊犹豫不决,不知进退,李世民再三游说,最终才促成李渊举兵。李渊起兵时说:

“今在此一搏,成则有千秋万代的基业,败则家人老小皆横尸异处,大丈夫理应建功立业,何足畏惧?”


誓死之心已绝,李渊拉起了起义的大旗。但是整个起义的过程,几乎都是李世民调兵遣将,冲锋陷阵,帐下云集了许多猛将与志士,实力越来越强。名义上李渊是最高的首领,实际上大多数士兵只听李世民的调遣,成为了李世民的私家军队。

推翻隋朝,李渊称帝,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天策将军。李建成虽为太子,可是未有建功,实力远不如李世民。为此他寝食难安,生怕李世民存有夺位之心,于是联手老四李元吉,准备对李世民下手。然而事情败露,李世民事先知道了太子的密谋,便将计就计。


首先李世民向父皇李渊哭诉,说大哥与四弟想要谋害自己。李渊一听骨肉相残,十分愤怒,打算第二日入朝时向太子问话。李渊的决定完全在李世民的预料之中,他抢先一步,在太子入朝的必经之路安排了一些精兵悍将,只等太子到来。

第二日清晨,太子与四弟走到玄武门,这时发现情况不对,想要从外头调兵已经来不及了,便马上调头返还,可是也来不及了。李世民一箭射死了太子,程咬金一箭射死了李元吉。事后,李世民去见父皇,他说:

“儿臣不孝,害怕大哥与四弟谋害于我,情急之下误杀了大哥与四弟,请父皇责罚。”


李渊见大势已去,忍住丧子之痛,传位于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自古帝王都是能者居之,杀死亲兄弟可能过于残忍,但是成大事者,就要有成大事的非常手段。大丈夫,死生无惧,何足虑?

守卫叛变的问题是不存在的,李世民事先已经换成自己的心腹去把守城门了。题主可能是电视看多了,要知道影视剧差不多都是歪曲历史事实的,真实的历史要比影视剧中的情节更加残酷。


妖娆夜话


这个牵扯到唐朝一起著名的间谍案。

当年李世民常年在外出征与威胁中原统治的少数民族武装打过很多次仗,可以说李唐的建立李世民是出过大力气的,但是等到李渊称帝,按照那个时代的规矩,李建成是老大,立长不立贤是封建社会常见的套路,所以建成成了太子。李世民服气吗?打天下的武官势力服气吗?当然不!站队在任何时候都存在,武官集团自然希望自己的带头大哥李世民能坐上那把龙椅。

李世民自然也没少安排,早早的在老大、老三的实力范围内安插的都有眼线。

其实对于李世民一系的武力值,太子系自然早有准备,也是有一帮东宫士兵的,而且对于一些要职,譬如说常何,这个人是玄武门保安队长啊。别看官不大,但是权力大啊,任何人上朝正常途径就是玄武门,那过玄武门就要安检,负责玄武门安检的责任人就是常何。

这个职位太子没少亲近,一直都想方设法拉拢,而且表面看上去也被拉拢成功了,可是太子有一点没想到,常何能获得这个位置都是李世民安排的,常何起家靠的是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当天,李建成和李元吉带着保镖进宫,这刚到玄武门,就被常何给拦下啦:太子殿下,您带兵进宫与规矩不和,别让皇上有什么想法了。李建成一想也对,毕竟老二一直在跟自己争夺继承权,不能给他落下把柄。就这样,常何把太子的所有保镖力量留在了玄武门外,但是李世民来的时候可不一样,他带着一帮心腹甲胄齐全的到了宫门口,一帮当年和常何在一个兵营里搅勺的老兄弟,嘻嘻哈哈就过去了,一个个勾肩搭背嘘寒问暖,你家妻儿老小秦王都安排的好好的,哈哈哈哈。

常何见了对他知根知底的老领导、老伙计,知道发挥自己作用的时间到了,于是一路放行,这才有了玄武门之变。


抚剑听琴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在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的支持下,在长安唐宫的玄武门,斩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李世民英武神纵。唐朝的的创立,从初始起兵到建国,基本上都是李世民策划领导完成的。因此,当时的社会精英大都聚于他的麾下,他也掌握了大唐的军权。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因此忌恨他,联合起来陷害李世民。除了勾结李渊的妃嫔多次在李渊面前诬陷李世民以外,还多次直接加害李世民。李世民手下的文武大臣多次劝李世民采取行动,但李世民顾念手足之情,一再拒绝。最后,濒临绝境,被迫发功了玄武门事件。此事件李世民的行为基本上已为后世所肯定。

在玄武门事件中,双方的人马发生交战。尉迟恭向太子方人马出示建成和元吉的人头,太子方的人马才散去。至于守门将军叛变,确有其事。当时的玄武门执行禁卫总监常何,本是太子府的亲信,却早被李世民一方策反,因此宫中卫队在事变时倒向秦王一方。这件事也反映了当时人心的向背,并非纯属偶然。

李世民登基以后,不负众望,励精图治,成功“贞观之治",名扬后世。不亦伟哉!

欢迎点评。


WM晓奇


客观上,李世民是位英主,贞观之治,开创了大唐盛世,值得肯定。但属阴谋纂权。封建帝制,法定嫡长子继位(大清除外),所以李建成没有搞阴谋的必要。老三还隔着老二这座山,亦无阴谋的动机。老二想王位怎么办?搞阴谋?守城官何常原是李世民手下人,早年被李世民按排京城守城,所以何常让李世民伏兵进城,不属叛变,是李世民的预谋。


史照根


玄武门的将军叛变是因为他们觉得秦王李世民能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取得胜利。可以说他们看清了时代的走势,李世民的旧部掌握了大量的军队,这一点是李建成的太子党所没有的。

在人才方面,李世民的天策府几乎网络了整个大唐的智库。这一点是太子党没有的。

所以其实玄武门的将军的叛变是可以预见的。


论道不可诛心


拢络人心,以心换心,才有人心向背,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之间应该是嫡庶之分,秦王位居人下,但长期的掌握兵权,大唐一大半的天下,是李世民率兵打下的,根基稳固,民心军心所归。

因为功高盖主,但因嫡庶之分,长幼之分,李建成因嫡系出身,而认为太子迟早会监国理政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那有李世民的政治智慧策略,秦王李世民早有夺位之心,深谋远虑之策略,不然如何使守卫军将能忠诚于自己。

但历史往往是胜利者书写的。


随雨飘渺


是皇家宫庭政变,卫士门那有权力干涉皇家内争,李世明占众多优势,智商高于李建成,李建成知情况先入宫找李世明对质,在李世明众多压力下只得让位,也可看出李世明为皇权不那么阳光的一面。


14885143955


我们基本上是宋明儒家社会的后人,实际上是很难理解唐代尤其是初唐时代的政治情况,因为那是一个半贵族化的社会,而我们则是一个完全的平民社会,所以初唐时代的很多事情,我们根本不能理解。我想让日本人尤其是明治之前的日本人来研究这个事情,可能还比较好,因为他们还能够理解初唐时代的很多事情!在这方面我想看一看日本人研究的东西比较好!


帝国历史观察者


李世民的人格魅力太大,自己的价值观认同,愿意为他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