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你怎么看?

唯一爱曼


对于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你怎么看?

笔者也是农村人,每年回乡也会碰到过几次乡里乡亲的红白喜事,就我个人遭遇而言,像你所言的“随礼200,全家吃席”的情况现在的农村并不多见,它不是一个普遍现象,也代表不了目前农村宴席以及人际关系的整体状态。

首先,乡里乡亲随礼,一般还不会超过200,同村非亲戚,一般随礼100元左右。

其次,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红白喜事更多时候是热闹,人多总比人少要好!

再者,以现在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即便是随礼200元,全家人都去吃,只要不是全家十几口人齐上阵,还是吃不垮主家的,毕竟农村宴席一桌的成本没有大城市那么高。

对待农村,多些善意和理解!

对此,笔者认为大可不必因此去上纲上线,即便是遭遇了“随礼200,全家吃席”,不管是作为旁观者也好,也是主家也罢,都是不应该加以苛责的。

而作为第三方的网友来说,不管是来自城市也好,农村也罢,都不应该站在道德高地来指责这种行为,我个人以为,农村的这种情况并不是什么见得不人的事情,也不是什么陋习。

现在已经是2018年了,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生活品质已经有了显著改善,吃席不再是像很多年一样,成为大家改善伙食的一个主要方式,对待农村吃席,大家应当以更加客观理性的态度来对待。


粮油市场报


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我看这就不错了,给你们说一说俺这边的风俗规矩,你们更受不了。


我是山东滕州的,我们这边,不论红白事,男方的同姓族人,只要不出五服,就是“近门子”,就不用花一分钱,红事去喝喜酒,白事去喝豆腐汤。当然你也不能光带张嘴去,白吃白喝,你作为事主的近门子,要跟着帮忙干活,比如红事要接客陪客,白事更复杂,因为孝子光跪那哭,所以一些重活累活,全指望近门子上,比如挖墓坑,抬棺材,所以不花钱的大席也不是白吃的。


现在随着生活条件好了,谁家也都不差乎那两个钱,就是近门子,也跟着随礼了。其实,在俺这边,近门子不拿钱,或者亲戚家拿二百块钱来一家人,事主是不会生气的。


因为办红事人越多越热闹,说明事主家人缘好,有的人你倒贴他二百,他也推脱有事来不了,那就尴尬了。办白事,也是人越多越好,不光干活,对逝者也是一种尊重。


农村办场,都是流水席,不差乎几双筷子,再一个还是那句话,生活条件好了,即使主家不在乎,人们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吃大席了,上班族忙,学生不请假,所以一般不凑节假日的话,很少很少有一家人全出动去吃酒席的热闹场景了。


乡村大嫂


首先,农村办喜事,要的是热闹!钱不钱的,不是特重要!

其次,看看网友们对此事的看法:

1 我们这边一家给200全家都来,我问妈妈这么少,还不够倒贴的,妈妈说都一样,人家以后办事我们也给200,一家都去!

2 大年初三老公的堂弟办婚宴,爷爷起码在家说了十次人家不讲道理,想赚钱,过年没有人去吃喜酒,送了168,初三早上还说全家8个人都去[捂脸],其实他自己才是会算计的队长,后来只有我跟奶奶两个人去了,人家回礼都有100多了,去8个人家还亏大了;

3 一般是一家去一个人,去一家人的肯定是亲近的人;

4 上不上礼也欢迎来吃,农村人就图个热闹,沒毛病;

5 简直是胡说八道,按计划搞十桌酒席,来一百人,每家4,5口都来,就几百人吃,十桌酒席够吗,那就有矛盾了,要是建房干活能全家帮助吗?说破了农村人爱占便宜,走的时候还想乘人不注意再多拿点,下次你办事我也多去人,所以农村叫混喜事,混丧事,混着吃几天,没啥事白吃白喝多热闹。

6 以前农村办酒,图热闹,你不去吃饭,主人家还不高兴,周围的邻居都去吃三天,现在办酒已经变形敛财,爱办酒的,应该随礼五十,全家吃他三天三夜才对,我是贵州人,我最懂,生两个孩子办酒,立碑,办酒,孩子过关办酒,什么都想办酒收钱;

7 我个人是这样认识的,首先说明阿,我就是农村宴席上最忙碌的那个人,以前是厨师干过十几年吧,开过十几年饭店,。见过你请客人家也不过来的,一个人都不来哦。人多多好啊,多热闹,请客人家带孩子或老婆那有啥,要不你就不要请?你可能不知道去全家的一定是主家的至亲。

8 胡说八道,无论送多少礼,席位规定两个的,当然至亲不限(比如兄弟姐妹,父母,岳父母,)哪有一家人去的,去的人多了才两个位你怎么坐;

9 农村现在办席都成风了,家里下个小猪崽,要请客庆祝,孩子两三百分考个专科,也要请客收礼,家里有人住三天医院,出院了也要办个答谢宴……三天两头酒席不断。农村随礼个两三百,人也不会亏本,蔬菜鸡鸭猪肉,大部分自己都有,反正办一次赚一次,所以越来越普遍;

10 以前,生产力低下的时候,大家都看重人,家里办事也图热闹,图人缘好,来的人多,帮忙的多,不重钱财!现在自动化了,过日子基本不用求人了,干啥都有专业的,用钱就行,所以以收礼金为目的。再过几十年,估计就没有随礼这一说了,生老病死的,自家人一弄就完事了!

结束语:我儿子请客时,我一个个的在打电话,亲朋好友也给力,就图个热闹,人来的越多越好,什么钱不钱的根本不重要,这年头谁还差点吃的。


游戏大咖王


随礼200全家去吃,感觉还是好的啦😊

我侄子生孩子送米糖,我侄媳家里来了几大车的亲戚,那天是周末,每家最少带了一个小孩,有的带两个。我哥给每个小孩红包50,每家5个馒头7个鸡蛋,记礼单的时候,可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

真的,封礼50元的好多!你想想,一家连吃带喝的,50又回去了,还多了一份馒头鸡蛋😊

后来,我侄媳的妈妈感觉不好意思,就找我嫂子说要不要把她们那边亲戚家孩子的50红包退回去,我嫂子赶紧对她说,我们这就是这样的风俗,都是这样……

其实吧,遇到家里有喜事,就不能计较这么多,图的就是开心,再说了,别人家有喜事,你们不也是又去了吗😊


我很固执a


呵呵,二百算什么?已经很多了好不好,我结婚的时候(8年前),一人送50元,全家人(五六个)来吃,多一点的,七八个,差不多一桌子了。

最让我和媳妇惊讶的时候,当时跟我们一桌子的,一家人,吃完后,还剩了很多菜,这一家人直接从衣兜里掏出塑料袋(提前准备工作做的好啊)、一只鸡、一碗粉蒸肉、一条鱼等,一直接打包带走,也不顾及桌子上的新郎和新娘的感受,我真是醉了,这一桌,起初不知道是一家人,最后打听得知,是我哥哥同事的一家人。


其实,送礼少,一家人来吃,在农村,比较普遍,提问提到的,可能是城市里送200元,真正在我们西南老家农村,也就100元,少的,还有送50元的,之后就是全家人来吃,根本就不够本钱。

在农村,这种情况也是被大家普遍认可,我们小时候,谁家办喜事,父母送人情(礼金,20多年前,差不多20元)后,我们兄弟姐妹们都会去吃,一个道理,现在农村还保留着这种传统,市里面少,省城或者大城市,这种情况基本没有。


一人送礼,全家来吃,其实,也是说明你在这个村子里人际关系好,大家比较认可你,才来给你“捧场”,对于那种人际关系不好的,即便请客了,发请帖了,也有一些人不去,更不可能去一家人了,一家人去,都是经过父母同意,也说明这一家人跟结婚办喜事这家人关系好。

而且,在我们老家,都是办流水席,相对来说,成本比较低,好多菜都是村子里自己种的,还有一些菜是寨子上村民送的。我觉得,一人送礼,全家人来吃,虽然看似结婚的人吃亏了,但人气会旺盛,冲喜,也挺好的,大家也不会太在乎是否赔本。


我结婚的时候,是在县城办的流水席,当时,一天下来,流水席达到了80多桌子,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一人送礼,全家来吃,包括我在县城工作的同学,他们送礼后,父母兄弟都过来吃,还有的,是自己的兄弟哥哥的朋友同事,送礼后,同事朋友父母们来吃。

应该说,大多数请客人,是不太在乎这一家人来吃的,不过,像我开头所说,在新郎和新娘子一张桌子上,那样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后,还拿出塑料袋,不顾及新郎新娘感受(新郎和新娘还在吃呢),就直接打包带走的,就有点夸张了。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对于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你怎么看?题主所描述的地方习俗跟我们这边差不多,我们这边有一些地方是这样的时候,有一些是就不是。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题主主要有两个郁闷的地方。首先礼金给的少,其次来的人多,入不敷出。



现在也准备到2019年春节了,最近各种宴席、酒席也多了起来。过不了几天就会收到邀请函,其实有时候即开心又无奈,开心的是有这么多朋友记得自己,无奈的是每年参加各种酒席礼金确实不少。对于我们广西农村来说,自己家乡办酒席目前普通的朋友参加就是100元,而关系比较好些的同学朋友就是200元以上。



礼金这种在我们这里基本是100元,平时村里办的酒席确实是向题主所说,一家人都会去,其实现在人们不是想吃主人家那点饭菜了,主要图个热闹,而礼金也就意思意思,随大家给个一两百,主人家即使不赚钱,但是也不亏钱了。

我们村里办酒席的话,主人家都会邀请村里人一起来吃,越热闹越好,如果没经济能力办这么多桌就不要在村里办酒席。现在在村里办酒席开销比在县城办酒席花销更大,而且费时费力,但是却热闹很多,我们村里办酒席都是连续吃个两天的。



现在在村里办酒席的不多了,很多人选择去县城或者镇上办酒席,而这些地方办酒席只吃一餐,结束就走人。主人家只需要去酒店跟工作人员约定好,交几百元定金,然后告诉就餐时间、菜谱就可以了。最后客人吃完,第二天再去把没给的钱交给酒店,这样自己不用那么麻烦。

对于交200元礼金,一家人去吃的,我们这里只有非常亲的亲戚才会这样的,一般主人不介意,而其他人也不会这么做。大家的农村办酒席的规矩是怎样的?欢迎下方留言,一起交流。


乡村波比


相比与城市,农村还是很淳朴的。小编的初中同学正好最近要结婚,在家里自己办酒席,随礼的时候我们好几个同学私底下商量好的,统一随100块,我工作的同事都惊呼,哇你们那边随礼这么少啊。

还记得小时候参加婚礼,我们那边宴席通常都是在家里举办,谁家要举办白喜事就提前去亲戚朋友家借碗筷、桌凳,也会请乡里邻居来帮忙。至于随礼,在我们当地的习俗里,直系亲属的都是不随钱的。比如舅舅结婚了,那么我家就需要送我舅舅家一些床上用户或者锅盆之类的。如果是生孩子,就需要准备红鸡蛋跟红花生。好不热闹呢!

农村结婚图的就是热闹,喜庆,随礼什么的大多都是走个形势。现在很多地方结婚随礼少者八九百多者上万都有,参加婚礼都变味,尤其是现在,很多人都直呼参加不起婚礼了。

小编到觉得农村这种随礼二百全家去吃挺好的,本来参加婚礼是开心的事,但是若因为这个份子钱让自己产生经济负担,小编倒是觉得没有意思~



鲜农场


我老家就是农村的,对于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我觉得这再也正常不过。

对于红白喜事,最注重的应该是人多热闹的气氛,所谓捧个人场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家红白喜事冷冷清清,饭菜流水席都准备好了却没人来吃,那才叫闹笑话呢。至于是不是全家都来吃,这不重要,到时候红白喜事的家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这更能说明这家人的人缘好。



我们那里随礼200算是多的,一般都是几十块钱,红白喜事的前一两天就开始去他们家吃,到了吃饭时候你去看看,很多都是拖家带口的,大人小孩老人一起出动,这一堆人那一堆人围着谈天说地,说说笑笑的,就等着吃饭,而主人家对于来多少人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安排的井井有条,那心里都有数的,主人家这时候也都是诚心诚意的请大家吃饭。


因此我个人觉得随礼二百,全家人都去吃这没什么,因为主人家在红白喜事前几天就会派人挨家挨户的去告诉你家人,谁谁家哪天的红白喜事请你们全家人或者请你们家二人,都会清楚明白的告诉你。


诗词公寓


对于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你怎么看?

农村随礼如果和城里比,总体来说肯定会偏少一点,不过,农村随礼二百,全家人去吃。这种现象现在应该是很少了。

就算有个别的农村、个别的人是随礼二百,也不会全家人去吃,通常是礼到人不到,或者家里派一个代表去,不然农村里的人口水能把你淹死!


为什么呢?给大家算一笔帐:

1.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己经不是十几年前的农村,先不说别的,现在农村结婚,男方给女方的彩礼钱要多少,少则十来万,多则几十万!

2.现在农村的酒席档次不比城里差,一桌十六或十八个菜,桌上两包烟(一包二十左右的,一包四五十的),酒(白酒、红酒、饮料)样样俱全,有的地方每个男的一包烟,厨房的、帮忙的还要工资和烟。


3.农村办酒席,每户一般都拖家带口的,一桌一般八到十人(二到三户人家),所以现在每户礼钱基本上不会少于500元,不然酒席就是亏了。

4.不过现在好多农村的结婚,酒席都放在城里酒店里摆,酒店里有优惠,档次还高,虽然价格稍微要贵一些,但是来的基本上都是亲戚朋友,收的礼金自然就高些,农村本地的好多就不来了,综合下来既有面子,又不伤财,何乐而不为呢?

说是这么说,但办酒席主要是图热闹,高兴,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

(了解农村,发展农村,请多多关注小俞传播)


小俞传播


农村随礼200元,那真是太多了,我的老家就是现在随礼照样有很多随50元的,并且是全家都去吃一顿。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临沂市的一个农村,前几天我姑家弟弟结婚回老家上喜坟请客,也就是收收喜钱。去村里做喜宴的饭馆订了500元一桌的酒席,这个标准在我们村算是高标准了,有羊腿、肘子、扒鸡、大鱼等,去邀请走的近的,一个门里的去吃饭。
后来我姑说有好几个大娘随礼给50元喜钱的,我姑说说,当时他们孩子结婚我姑也是给50元份子钱,现在是照原样换的。

但是那个时候还是90年代,在那个年代的90元相当于现在200元左右的等价;并且现在吃完酒席每人还得给个红包,里面装有喜糖,喜烟,喜果子,几个人给几个,那些给50元来吃席的,光他们一家子人每人一个红包就已超过50元了。

这还都是好的,还有的去通知了喝喜酒都不去的,并且还在背后说城市里来的才一桌500元的标准,怎么也得弄个最贵标准,去喝顿酒吃不回来。我们农村有很多这样的,不管你以前给他们多少随礼,等你有事过去几十年了,他们还是会照样一分不多的还给你,并且还得一家人都去吃一顿,他们不会去想那个时候一桌酒席不值100块钱而现在最低都得300多元网上了。

有时候有人说农村人小气,像这样的事确实让人无力反驳,也许是人老了算不过这个账来。但我总结,这样的还是与思想保守,自私心太强有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