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醫生全科考試和醫師資格症考試哪一個更好?

MILKLA


如果是鄉村醫生的話,很好選擇這兩個證書。你只要區分開你到底想做什麼就可以。

鄉村全科助理醫師顧名思義,是專門給鄉村醫生開設的。這個資格證只能在基層使用,也就是說,你這個資格證只能在衛生室、衛生院使用。雖然不能評定職稱,但是它的考試難度比較低,很容易過關,而且報名條件很低,並且擁有處方權。在基層工作的話,足夠用。

鄉村全科助理醫師和醫師資格證肯定是醫師資格證更好一些,不僅可以評定職稱,這還代表著不一樣的待遇和機遇。但是醫師報名條件很苛刻,必須本科畢業,不是本科畢業的話要從助力醫師開始考取。而且考試難度比較大,比鄉村全科助理醫師難度高很多,不是一般人能夠通過的。

但是,鄉村全科助理醫師有它的好處,醫師是更好的選擇。還是要看自己的實際情況,報名條件達不達標,還要看自己的知識理論足不足夠。


中師網校


當然是執業醫師含金量高了,鄉村全科適用於鄉村衛生室沒上過大學的,年紀大的,為了解決他們的行醫資格,執業地點比較侷限,限定在當地鄉村,執業醫師適用於上過大學,經過系統學習的,適用於全國,全國通用,你說叼不叼。



請勿匆匆


1985年1月全國衛生廳局長會議決定將“赤腳醫生”改為“鄉村醫生”,規定達到醫士水平的稱“鄉村醫生”,達不到醫士水平的稱衛生員。1月25日,人民日報發表不再使用赤腳醫生名稱,鞏固發展鄉村醫生隊伍一文,至此赤腳醫生的歷史也就結束了。

1985年2月27日國務院《批轉衛生部關於合理解決赤腳醫生補助問題的報告的通知》中提到,“凡經考核合格,相當於中專水平的赤腳醫生,發給‘鄉村醫生’證書”。這就是鄉村醫生的由來。

1990年3月,衛生部、國家計委、國家環保局、全國愛衛會頒佈《我國農村實現“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規劃目標”》。明確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各種最低目標其中包括在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不發達地區分別實現60%和50%的所謂“集資醫療覆蓋率”。

1991年初,原衛生部頒發了《1991~2000年全國鄉村醫生教育規劃》,正式提出對鄉村醫生實行系統化、正規化中等醫學教育(簡稱“兩化教育”)。

1998年6月26日,通過了執業醫師法,規定了醫師考試註冊制度,並且根據我國的國情在附則第四十五條規定在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向村民提供預防保健和一般醫療服務的鄉村醫生,符合本法有關規定,可以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不具備本法規定的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由國務院另行制定管理辦法以法律形式為鄉村醫生管理提供了依據。

2001年5月24日,國務院體改辦國家計委財政部農業部衛生部發布關於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要加強現有鄉村醫生的學歷教育,新進入村衛生室的人員應具備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力爭用10年時間在大部分農村地區完成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的轉化指出農村衛生機構要以公有制為主導,鼓勵多種經濟成份衛生機構的發展根據各地區實際,村衛生室可以集體舉辦村醫聯辦,也可以個體承辦要求地方政府加強對合作醫療的組織領導;重申自願量力因地制宜民辦公助的原則;提倡在有條件的地方實施以縣(市)為單位的大病統籌。

2001年12月29日,衛生部頒佈《2001—2010年全國鄉村醫生教育規劃》,規定1970年12月31日以後出生的鄉村醫生必須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

2015年1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認為,鄉村醫生是最貼近億萬農村居民的健康“守護人”。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提升醫療技能,關心他們的生活和成長,對於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和社會公平,讓農村居民獲得便捷、價廉、安全的基本醫療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201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13號)出臺,其中要求“建立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制度”。在現行的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中增設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鄉村執業助理全科醫師資格考試由國家行業主管部門制定考試大綱,統一組織,單獨命題,考試合格的發給鄉村全科助理醫師資格證書,限定在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執業。並規定,取得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員可以按規定參加醫師資格考試。

至此,大家就明白了,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是個什麼了。

在此歸納一下,這個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的出現,起碼有這麼幾點作用:

一、解決鄉村醫生這個臨時執照不能永久的問題;

二、解決一些鄉村醫生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證後不能繼續考“執業醫師”的問題;

三、或許為“提升職業空間”提供可能性。因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在同等條件下,鄉鎮衛生院優先聘用獲得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


公明哥哥


根據你的執業地點類別不同,而做出的選擇會不同,例如你覺得執業生涯中長期在農村行醫的話,建議你考農村全科醫師。如果想去城裡開門診或是醫院執業的話,那必須是醫師資格證。



這是一個程序問題,所以不存在好不好。行醫必須有資格,所以醫學院校畢業,跟著考資格證,取得資格證,才可以行醫。沒有資格證,醫院不能招聘,如果錄用,只能作為非專業人員,工資非常低。當然,醫院完全可以根據錄用人員的表現,當作正式醫生,這樣醫院有更大的盈利空間,求之不得,當然也承擔一些風險。農村來的,回農村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包括城市郊區,缺醫少藥,醫學人才奇缺,生意相當好,監管一般沒有城區嚴格。鄉村醫生要求多面手,除了專長的內科,或者婦科,小兒科,其他的也應該能應付,門門都懂,門門都來,那麼,就要繼續考全科醫生,獲取資格。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畢竟,人命關天,來不得半點的馬虎和僥倖。


青山不掩


對於可憐的手持鄉村醫生證的人們,甘肅省衛生廳一不鼓勵和培訓幫助鄉村個體醫生努力學習醫學知識,二不幫助他們如何規範行醫維持生計,而是武斷的決定將鄉村醫生證已註冊行醫十幾年,二三十年的診所突然決定取締,連生存的一條活路都不給了,別說是救死扶傷,發揚人道主義精神了!這個社會的醫改究竟是為了誰?


wb6263


從2016年開始,我國開始在部分地區試點開展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目的是為了解決目前我國鄉村醫生的執業資格問題。就考試難度來說,鄉村全科助理醫師考試難度比執業助理醫師考試難度要低,適合還沒有取得執業資格的鄉村醫生報考。

取得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書後,限定在鄉鎮衛生院或村衛生室執業,而取得全國執業助理醫師和執業醫師資格證後,執業不受限制,可以在全國範圍內使用。


醫學教育網


這是個行醫資格證書考試問題,不能說哪個好哪個不好。全科醫師主要服務於基層/社區,取得資格註冊後可以在註冊執業地點從事多科醫療衛生服務。醫師資格證分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前者註冊後可在註冊的各級醫療機構獨立從事註冊執業範圍內的醫療執業活動;後者註冊後在二級以下醫療機構可獨立開展註冊範圍的執業活動,在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必須在執業醫師指導下開展執業活動,不能獨立執業。


仁術度人


我們鄉村醫生行醫就有資格,沒有資格誰敢行醫呢?看業務能力就得進行全科考試,要是看資本就得醫師資格證考試。現在是幹了幾十年的考不上醫師資格證,剛出校門的一考一個準啊。大家說哪個更好,更公平呢?


菊香飄逸2


考執業醫師吧,我複習了一年累壞了眼睛考了460多分,註冊了全科醫生,雖然累但心裡還是有成就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