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西安市中蜂产业扶贫的探索与思考

关注|西安市中蜂产业扶贫的探索与思考

西安扶贫开发

政策 经验 交流 学习

关注|西安市中蜂产业扶贫的探索与思考
关注|西安市中蜂产业扶贫的探索与思考关注|西安市中蜂产业扶贫的探索与思考

西安市中蜂产业扶贫的探索与思考

文 / 校步升

【内容提要】秦岭北麓山区非常适合发展中蜂产业,这个区域也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区。西安市自2015年开始试点发展中蜂产业,2017年在全市沿山区域全面推广,目前中蜂产业已成为秦岭北麓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惠及沿山5个区县、30个镇街、200多个行政村、3000余户贫困户。西安市发展中蜂产业比较优势明显,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因此,要高度重视中蜂产业对脱贫攻坚的助推作用,尤其是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关注|西安市中蜂产业扶贫的探索与思考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俗称土蜂,在我国有着数千年养殖历史。近年来,得益于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全国各地中蜂养殖产业蓬勃发展,中蜂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西安市秦岭北麓区域非常适合发展中蜂,这个区域也是西安贫困人口集中区,包括周至、鄠邑、长安、蓝田、临潼等区县,因此,西安市将中蜂产业作为十大扶贫主导产业之一。

一、西安市实施中蜂产业扶贫的重要意义

(一)具有促进沿山区域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的作用

西安市秦岭北麓沿山区域蜜源丰富,一年四季三季有花,非常适合中蜂定地饲养。中蜂养殖投资少,前期仅需投入蜂箱、蜂群、养蜂机具等,通过采集天然花蜜酿造蜂蜜,充分利用野外闲置资源,不占农田,不污染环境,不误家中农活和就近打工,当年投入当年可收回成本,一次投入,长期见效。适合小规模分散养殖,劳动强度小,老少妇幼皆可参与,是一项投资收益率较高的养殖产业和山区农民辅助增收的好渠道。从投入产出比来看,一个中蜂蜂群年产蜜量可达到10-20公斤、蜂花粉2-3公斤、蜂蜡2-3公斤,蜂蛹1-2公斤。如一户贫困户养殖量达到20箱以上,年收入将过万元。中蜂蜂群发展速度较快,一群蜂第二年可发展到2~3群,蜂群数量会逐年增加,符合贫困户发展中长期产业的需求。

(二)具有繁荣壮大西安市特种养殖业的作用

养殖业作为西安都市型现代农业组成部分,占比很大,目前已形成以生猪、奶牛、肉鸡、奶山羊等为主导,以兔、狐、鸽子、中蜂等为特种养殖的产业体系,生猪养殖主要分布于鄠邑、长安、周至,奶牛养殖分布于临潼,肉鸡、奶山羊养殖分布于蓝田,兔、狐、鸽子等特种养殖零星分布。据摸排调查显示,全市发展中蜂产业养殖户有近3000户,中蜂存量3万余箱,户均养殖规模较小。西安市大力发展中蜂产业,有助于丰富区域特种养殖产业。

(三)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中蜂嗅觉灵敏,能充分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高、采蜜期长等西方蜜蜂无法比拟的优点。一定数量蜂群,还可以解决农田作物授粉问题,对农田作物提质增效效果明显。但随着全球生态气候不断变化,以及外来蜂种等因素影响,中蜂数量和分布区域不断萎缩。研究表明,近百年来,我国中蜂种群数量减少80%,分布区域缩小85%,现存中蜂蜂群数量约300万群,多数呈零星分布状态。为此,2006年中蜂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辽宁、重庆、河南、湖北等省市边远山区,都相继建立中蜂养殖保护基地。在西安市秦岭北麓区域大面积养殖中蜂,可以壮大秦岭地区中蜂种群数量,扩大中蜂分布区域,有助于秦岭北麓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生态环境改善。

二、西安市实施中蜂产业扶贫的比较优势

(一)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秦岭山脉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政府对这片区域的环境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据调查,秦岭境内发现蜜、粉源植物共有78科、173属、228种,其中蔷薇科、菊科蜜源植物最多;秦岭还蕴藏着大量的中草药,均能为中蜂提供花蜜或花粉。可以说,秦岭中华蜜蜂“采的是中草药花蜜,喝的是秦岭山泉水,蜜汁独特价值高”。秦岭北麓西安段的周至、鄠邑、长安、蓝田、临潼五个区县,都有着良好的山区生态环境,远离工业和城市污染,绿树成荫、水源洁净。尤其是周至县,县域内有多个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天然林场,山区道路、饮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较为健全,既有良好的中蜂养殖生态环境,又有一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

(二)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西安市发展中蜂产业有一定产业基础,目前已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中蜂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其中,西安众天蜂业公司是中国土畜产进出口商会蜂产品分会监事长单位,每年可收购、加工、出口各类蜂产品5000吨,实现产值1.8亿元;周至兴利养蜂合作社带领500余户贫困群众发展中蜂产业,年产蜂蜜约280吨;鄠邑区现有养蜂专业合作社达13家,形成一定养殖规模。西安市本土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拥有养殖、加工、营销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拥有一定的技术服务和市场运营团队,打造了“众天”、“融氏王”、“秦周”等地方蜂产品品牌。加之,秦岭山区居民有用传统棒棒桶养殖中蜂的习惯,部分群众有用改良技术养殖中蜂的丰富经验,很多群众对养殖中蜂有着高度认可和强烈发展意愿,这些都为我市中蜂产业扶贫奠定基础。

(三)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西安市结合秦岭北麓沿线贫困群众较多和适合发展中蜂产业的实际,因地制宜将中蜂产业确定为产业扶贫重点项目之一。2017年,西安市扶贫办、农林委、财政局三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2017年西安市中蜂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意见的通知》,重点扶持有意愿、有能力发展中蜂产业的贫困群众,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等形式,为贫困户发放蜂箱、蜂群,提供连续三年技术培训和后续服务,首批项目涉及蓝田、临潼、周至779户贫困户。2018年,西安市农林委、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强力推进“十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的意见》,将中蜂产业确定为十大扶贫主导产业之一,重点打造蓝田县中蜂产业示范县,带动周边区县中蜂产业大发展。

三、西安市实施中蜂产业扶贫的制约因素

(一)缺乏长远规划和合理布局

整体来看,西安市中蜂养殖产业缺少全局性、长远性规划,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以往多以民间自发组织生产为主,散户养殖数量较大,呈零星分布状态。深山地区居民多采用传统的棒棒桶进行养殖,缺乏标准的养殖蜂箱、蜂具及养殖技术规程,与拥有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养殖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比较,处于劣势地位,非常需要借力发展。西安市与本省的汉中、宝鸡、安康等地市比较,发展中蜂产业起步较晚、规模较小。调查显示,周至、蓝田、鄠邑境内山区蜜源丰富,长安、临潼也有发展中蜂养殖的资源基础,但未形成较大规模和影响力。再者,中蜂相比外来蜂种属于弱势群体,养殖区内需要划定设立保护区,防止外来蜂种袭扰,目前全市境内尚未建立法定意义上的中蜂保护区。

(二)贫困群众发展能力不足

沿山贫困群众多数存在老弱病残、缺少文化、缺少劳力等问题,部分慵懒散、不求上进、坐等政府救济,对于外界发展和市场信息不敏感,自我发展能力较差。在贫困群众中发展中蜂养殖产业,扶智扶志都尤为重要。目前,西安市中蜂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中蜂养殖技术服务体系,以往培训对象多为专业养殖户,且培训次数少、覆盖面小,没有形成常态化培训机制。而有养殖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也得不到充分技术支持,掌握关键技术不能熟练,多数仍沿袭传统方法养殖,很容易失败或收效甚微。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我市除周至县较早成立养蜂协会外,其他区县尚无养蜂协会,缺少协会在行业管理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蜂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因此,中蜂扶贫产业发展必须走以“强”带“弱”的路子,就是扶持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全面带动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户参与中蜂产业发展。西安市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蜂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但参与产业扶贫的企业和合作社数量相对较少,其中群众自发组织的合作社管理运行水平较低,部分因组织运营、质量把控、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存在问题,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四、中蜂养殖产业扶贫的模式探索

(一)“龙头企业+贫困群众”模式

选定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中蜂产业化龙头企业,由政府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提供统一标准蜂箱、技术培训、蜂病防治、跟踪服务和销售保障,引领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中蜂产业脱贫增收。2017年,西安市中蜂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在蓝田、周至、临潼等区县全面启动,800余户贫困群众发展中蜂养殖。西安众天蜂业集团参与产业扶贫就采用这种模式,截至2018年8月底统计,该公司已累计带动1500余户贫困群众发展中蜂产业,户均收益达到7500元以上。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依托龙头企业成熟的技术经验和市场运作能力、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强大的营销网络,为贫困群众发展中蜂产业提供技术培训和后续服务,提升贫困群众养殖能力,通过保底收购等措施,消除市场价格波动隐患,切实保障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稳定收益。

(二)“专业合作社+贫困群众”模式

扶持能够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养蜂专业合作社,可以将单打独斗的贫困群众联结起来、组织起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开展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运作市场化、发展科技化和管理规范化建设,依托合作社自身发展优势,吸引贫困群众成为社员发展中蜂养殖,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周至县先期启动的中蜂产业扶贫项目,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周至兴利养蜂专业合作社与周至县政府联合实施“精准扶贫、蜂润万家”产业扶贫工程,计划两年投资1000万元,解决全县山区群众就业和脱贫问题,覆盖10个乡镇、37个自然村、1000户贫困户。

(三)“养殖大户+贫困群众”模式

这种模式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能够发挥农村能人大户头脑灵活、思路开阔、信息通畅,与市场接轨早,有传、帮、带的能力,与本地群众之间沟通交流方便,技术帮扶便捷及时,示范带动见效快等优势。采取一户带多户的形式,扶持有带动能力、且愿意参与扶贫事业的养殖大户,对贫困户进行管理技术、市场销售等方面的帮扶指导。贵州省普定县中蜂养殖精准扶贫,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在全县每个贫困村选取1名致富能手进行养蜂技术集中培训,让其掌握繁蜂、选蜂王、摇蜜、蜂病防治等技术后再回到本村,对本村选定的9户贫困户进行二次培训,并整合资金为每户免费发放10箱蜂群,以此鼓励贫困户增收脱贫。目前,西安市结合秦岭北麓中蜂产业发展实际,鼓励养蜂能手带领贫困户发展中蜂养殖,涌现出了刘满喜、鲍永军、雷保利等一批中蜂养殖帮带贫困户的能人。

五、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合理制定中蜂产业扶贫规划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区县实际和群众意愿,合理规划中蜂产业扶贫区域布局,研究制定《西安市中蜂产业三年(2018-2020)发展规划》。区县、镇街、村要参照市级规划,逐级制定规划、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因地制宜选定发展模式,落实资金来源、监管考核、保障措施等。整合扶贫、涉农等方面资金,为中蜂产业扶贫备足资金。充分考虑区县蜂群承载量、贫困群众数量、资金数量、技术力量、发展意愿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区县年度目标任务。意蜂养殖占比较大的区县,要提前着手申请建立中蜂养殖保护区或出台相应保护政策,防止出现中蜂和外来蜂种混养问题。要规划大型养殖基地,重点开展技术培训、种蜂培育和产品研发,打造一批集教学、参观、试验为一体的中蜂产业基地,着力发挥大型基地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制定行业发展公约,以绿色环保发展为理念,注重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

(二)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组织作用

政府管理部门探索成立中蜂产业扶贫的管理机构,鼓励民间成立蜂业协会组织、蜂业合作社联合社,整合畜牧、动物防疫、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部门技术力量,切实发挥社会服务组织作用。要发挥龙头企业、蜂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帮带组”等社会组织的技术帮扶作用,邀请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养蜂专家和农村养蜂能人开展技术培训讲座,组成中蜂养殖技术顾问团,及时解决中蜂养殖遇到的技术难题。相关区县、镇街、村要建立相应的中蜂产业扶贫管理机构和蜂业协会组织,明确责任分工,发挥协会的技术咨询和服务作用,定期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举办大型讲座、交流会等,培育一批熟练掌握养蜂技术的“土专家”,不断壮大养蜂技术人员队伍。

(三)全面调动贫困群众主观能动性

政府管理部门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结合当地实际和群众意愿,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蜂产业扶贫措施,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贫困群众参与进来。通过讲座、座谈、走访等形式,帮助贫困群众克服畏难情绪、依赖心理和惰性思维,先行扶持一批有发展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推动一批中蜂产业精准扶贫项目,让参与进来的贫困群众见到实效、消除发展顾虑、看到发展希望,激发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按照养殖大户跟贫困户结对子,采取“一带三”或者“一带十”方式,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中蜂养殖产业。鼓励参与中蜂养殖的贫困群众参加技术大比武、优质蜂蜜评比等,定期对优秀贫困养殖户进行表彰奖励。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微信等渠道,宣传养蜂脱贫增收效果明显的典型案例,表彰先进,激发后进,示范引领,辐射带动,逐渐激发贫困群众发展中蜂产业的意愿和信心。

(四)全力打造中蜂产品特色品牌

邀请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和相关社会力量,研究制定西安市中蜂标准化养殖技术规程,蜂群周年管理技术手册,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引导养殖群众选用标准箱进行养殖,规范化生产,以标准化、规范化推动产业化、规模化。政府管理部门要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蜂业协会等,形成发展合力,加强养殖环节监管,严禁出售不成熟蜂蜜和掺假蜂蜜,选用科学手段进行蜂病防治,降低蜂蜜抗生素残留。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确保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规范操作,确保蜂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遵循“树立特色、创造品牌、加强宣传、立足食品、延伸美容”的销售策略,宣传秦岭中蜂蜂蜜,纯天然、无污染、药食同源、品质优良等特色,不断提高西安市秦岭中蜂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做好食品安全和名优产品认证工作,赢得社会信赖和各方面支持,鼓励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商标注册和品牌建设,打造有影响力的名优中蜂产品品牌。

(五)结合绿化美化扩大蜜源

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保护好现有蜜源环境。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养殖中蜂、植树造林,种植药材、绿化环境,美化乡村、开发农业,利用以荒山林地、承包地套栽各类果树、药材等带动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按照“统一规划,分区栽培,相对集中,便于采集,蜜源丰富,花期互补”的原则,秦岭浅山区大力栽植杨树、柳树、杏树、桃树、梨树、榆树、椿树、柿树、刺槐、中槐、山楂、女贞、栾树、草木樨、猕猴桃、葡萄等蜜源植物;在台塬浅山区及旅游沿线大力种植油菜、樱桃、向日葵、油葵、油用牡丹、苜蓿、玉米、荞麦、百日草、薰衣草等蜜源植物;深山区以保护、种植漆树、椴树、板栗、五倍子、栎等及辅助蜜粉源植物为主,建立优质蜜粉源基地,生产优质高端中蜂蜂蜜。

(六)全面推进中蜂养殖产业链发展

在推动中蜂规模化养殖的同时,要注重中蜂养殖产业链延伸,围绕蜂蜜、巢蜜、蜂蜡、蜂花粉、蜂毒等进行研发,深度开发多种中蜂产品。大力扶持本地蜂业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加中蜂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市场价值。引进蜂箱生产、蜂王培育、蜂产品加工包装企业,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在蜜源植物好、交通方便、农户饲养积极的村建立中蜂规范化养殖示范园。要以养蜂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发挥家庭农场、养蜂大户带动作用,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蜂箱、统一养殖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引种繁殖、统一销售的中蜂养殖示范园。鼓励旅游搭台、蜂业唱戏,深挖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与中蜂产业融合发展的潜力,在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区域,设立蜂蜜专卖店,通过旅游人群拉动产品销售,进行品牌宣传。打造中蜂养殖休闲小镇,依托休闲小镇这个载体,展示蜂蜜生产过程,销售特色蜂蜜制品,宣传蜂业文化等。大力宣传中蜂产品保健功能,建设中蜂养殖体验中心,打造集蜂群认领认养、蜂疗养生、品蜜赏花等为主题的休闲疗养基地。通过中蜂产业链整体发展,全面提高贫困群众经营性收入。

关注|西安市中蜂产业扶贫的探索与思考

校步升,西安市农林委产业生态脱贫办专职副主任。

关注|西安市中蜂产业扶贫的探索与思考

西安扶贫开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