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市東城區半截河沈莊村賈氏,始祖究竟從何處來?


許昌市東城區半截河沈莊村賈氏,始祖究竟從何處來?



許昌市東城區半截河沈莊村賈氏,始祖究竟從何處來?‖老家許昌

文‖賈建成


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先人們都知道有個許州城,城南門外往東到張潘古城有一條古道,古道居城五里處有一個小莊叫“西柳村”,村裡居住著兩姓人家,一個是賈姓,一個是沈姓。

據古稀老人口傳:這個村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從賈姓始祖遷徙到此定居,後輩傳承已有十六、七代。該村賈姓人口現有350人左右,據老輩們講,我村賈姓與他們原來是一個祖墳,在1956年挖清潩河時,後輩們才把祖墳分開。

我小時候,常聽父輩們講,要尋找我們的始遷祖是從何處來, 我們的根在哪裡。但在那個年代,條件有限,他們沒有完成心願,他們想去山西洪洞縣,想去大槐樹下尋根找祖,但是去不了,只能留下終生遺感!

從那時起,我就有一個不息的家族尋根夢想,我要完成老一輩未完成之心願,也為後輩們指明始遷祖從何處來,不留憾事。


許昌市東城區半截河沈莊村賈氏,始祖究竟從何處來?


2014年夏,我和兄弟們來到山西洪洞縣,找到了大槐樹下的賈村,找到了賈村村委會,找到了洪洞縣誌資料檔案室,但沒有找到任何與我村有關的信息資料。

一次偶然的機會,從賈紅偉宗親那裡得知,鄭州新鄭市辛店鎮西邊有一個賈崗村,居住賈姓人口眾多,還有賈氏宗祠,於是我和族中兄弟們就急不可耐地來到賈崗村尋根。

當我和宗親們一起來到祠堂裡,看到牌位上他們的始遷祖諱名待蘭時,我驟然想起年少時,在我家祖墳的一塊石碑上有祖待蘭的名諱,我的兄弟們也都想起賈崗這個字樣。我們激動萬分,當時就認定和這裡的宗親應該是一個祖宗。

我也想起石碑上多次出現賈崗這個村名,當時我們年少,對碑文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那時太小也不能辦尋祖之事,後來石碑找不到了,唯一的依據也沒有了,成為遺憾。


許昌市東城區半截河沈莊村賈氏,始祖究竟從何處來?


當時,在賈崗村賈氏宗親們的老族譜上找到了如下記載,他們六世祖帶著族譜去許昌後再沒有音訊。從這個信息加上我們家石碑上的碑文,綜合起來分析考證,我們許昌市沈莊村的這支賈氏後人,應該是他們六世祖的後人,也就是他們始遷祖∽(賈)待蘭的後人。

可能是祖宗們在天英靈的保佑,他們冥冥之中在暗中指引,使我們找到了祖根,能與宗親們相認相識,重逢在一起,找到了我們村這一支賈氏宗親的始祖從何而來。那就是祖“待蘭”從山西洪洞來到了賈崗村,我們六世祖又從賈崗來到了現在生我們養我們的這個地方——許昌市沈莊村。

我終於完成了前輩們的終生心願,他們的在天英靈也可以安息了。


許昌市東城區半截河沈莊村賈氏,始祖究竟從何處來?


我村賈氏宗親先輩們出過很多英傑,鑑於歷史原因,遠輩的就不得而知了。據我所知:

我上輩伯父賈全忠,原任許昌縣黨校校長,他為我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我父親,原半截河村委主任賈國明(賈順),十八歲入黨,同年任許昌菸葉實驗廠廠長,後回村,經村民選舉任村委會主任,他帶領村民發展經濟,先後建起了機械加工廠(親任廠長)、皮膠廠、食品廠等一大批鄉鎮企業,村子的人均收入從全鄉最後一名一躍成為全鄉第一名。他帶領群眾大搞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先後打井幾十眼,建設水渠4000多米,連續多屆當選許昌市人大代表。

賈子森、賈根河、賈根、賈根忠、賈同順等,都是我村賈氏宗親的優秀人才代表,他們為我村與社會作出了卓越貢獻。

賈氏家族小輩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賈根法,年輕有為,辦起許昌第一家大型水果批發市場,覆蓋了豫南大部分地區,使許昌周邊地區的廣大群眾能常年享用到新鮮水果。

許昌市東城區半截河沈莊村賈氏,始祖究竟從何處來?

賈建成,出生於1960年6月,中共黨員,現任許昌東城區半截河村委會副書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賈姓委員會理事,許昌五建建設綠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河南中軍亨通新能源汽車租賃公司董事長。

我兄弟五人都熱衷於賈姓文化研究,願為賈氏宗親服務。弟建軍、建立、建得、建全,都在為賈氏家族事務奔波。

我們兄弟們下一步的工作是,把我村賈姓宗親的族譜編修整理出來,使後輩們有一個清晰認識和依據,輩份不再模糊。同時也為河南賈姓文化研究會在許昌地區做好自己應做的工作,使許昌地區賈氏宗親能夠更好地相互溝通,聯繫在一起,同時舉行許昌賈氏宗親聯誼會,為宗親們服好務。

現在,我村在東城區清潩河東岸,以千畝遊園為畔,垂柳成行,綠水盪漾,風景秀麗,鳥語花香,已成為許昌市繁華城中心。夢迴古村地,又見西柳村,如今她已有了自己的新名字:半截河社區沈莊村。我們,恭迎全國賈氏宗親回到這個溫馨之家!

2018年11月16日


許昌市東城區半截河沈莊村賈氏,始祖究竟從何處來?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公眾平臺立即刪除。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