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是什么意思?

liujinda22


苏东坡是个很豁达的人,他的一生大多是不得志的。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抱怨过生活有多苦,没有抱怨过自己是多么的怀才不遇。

他在当官的时候,曾经多次被贬。还因为乌台诗案,蹲了监狱,差点被杀了头。虽然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误会,但是,这次死里逃生,让苏轼对世界万事万物有了新的认知。

他开始享受眼前的一切,无论是清风还是明月,这都是大自然赐给他的,他要尽情的挥霍,他相信诗和远方。

苏东坡有一个好朋友叫章淳,这个章淳是一肚子的坏水。

在苏东坡早年中进士之后,章淳极力的奉承苏东坡,想和苏东坡结交。连苏东坡的妻子王弗都告诫他,以后要远离章淳,他是一个十足的小人。

但是,这句话苏东坡并没有放在心上。

后来章淳发达了,当了北宋的宰相。这下可是苦了苏东坡,因为苏东坡有才,遭人嫉恨也是在所难免的。

章淳就想把苏东坡给整死,所以他一下把苏东坡给贬到了岭南,也就是今天的惠州。宋朝的时候,岭南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根本不适合人住。

但是,苏东坡在惠州生活的还是有滋有味的,他还写了一首很有名的诗,其中有一句就是“日啖荔枝三百颗”。

章淳看到苏轼写的这首诗时气的要死,本来发配苏轼到惠州是想整死他,没想到他还能吃到新鲜的荔枝,而且还是每天吃上三百颗。

章淳作为宰相都吃不到这么新鲜的水果,所以他不高兴了,又开始折腾苏轼了。

这次他把苏轼贬到了海南,当苏轼了看到让自己去海南上任的任命书之后,他意识到,自己肯定就会死在海南了。

毕竟那时候不是犯了十恶不赦的罪的人,是不会轻易被贬到海南的。

苏轼从惠州临走之前,还和自己的弟弟苏辙相聚了一下,因为他以为这一生他们再也不会相见了。

苏轼的儿子苏迈还特意跟着自己的父亲去了海南,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照顾苏轼。

可是,谁知道苏轼天生就是一个乐天派,他到了海南之后,当地的人很喜欢他,结果苏轼又是好吃好喝的不断。

我们看他在海南写的是一首词,来体会下他在海南的生活。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你看苏轼的生活有肉有酒还能看海景。

苏轼的词一写出来又是引起一阵骚动。

这时候章淳还是想整死苏轼,但是,他没有机会了。因为他被朝廷罢了官,在章淳被罢官的同时,苏轼得到了任命书,皇帝让他回京当官。

章淳知道苏轼又回京当官了,吓得的要死,毕竟他害苏轼害的那么苦,他怕苏轼报复他。所以,他赶紧让自己的儿子给苏轼去道歉。

章淳的儿子对苏轼说,他的父亲一生最对不起的人就是苏轼,而且他的父亲还生病了,希望苏轼大人有大量,能够原谅章淳。

苏轼告诉章淳的儿子,你的父亲是我的好朋友,以前是现在也是。我从来没有记恨过他,我活的一直很好,你回去告诉你的父亲,让他好好养病。

这就是光明磊落的苏轼,这就是豁达开朗的苏轼。而且苏轼临死前说的话,就是他这一生是很幸运的,因为他从来都没有遇到过坏人。

你看苏轼这种胸襟,尘世有几个人能达到。要知道苏轼一生遇到的坏人,那可是几十上百,很多都是想置他于死地的,他竟然说自己一个坏人都没有遇到过。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世人独爱苏东坡的原因吧。


史学达人


苏轼一生大半辈子都混在官场,却很少沾染官场恶习,不善于官场经营,也不贪图富贵。反而是书生意气多点,直男的个性使他经常得罪人。

有一次苏轼上朝回来,拍拍自己的大肚皮,问家里人:我这里装的是什么?下人们奉迎道:老爷肚子里装的都是学问!苏轼笑而不语,看看王朝云。王朝云嗔道:你啊,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哈哈大笑:知我者,朝云也。

一个不合时宜的人混在官场,难免会遭人排挤,所以他的做官生涯是一贬再贬。俗话说:得意时看人品,失意时看行为。只有在失意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苏轼很多闲情逸致的作品,都是在他被贬生涯中写出来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很多人都喜欢挂在嘴上,人生在世谁不经历风雨,再回忆都不值一提。“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对名利的淡薄。

最苦的时候是被贬到岭南,那时是南蛮之地,几千里,只有重刑犯才会贬到那里。苏轼还写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你说是流放,他还不想回来了。

苏轼除了他过人的才华之外,还有就是他一辈子豁达的人生,历来被后人所喜爱。豁达的人自然有他的小资情调,他还写了一个赏心十六事,我的动态里有,有兴趣可以翻来看看。


半亩禾苗


“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这是真心话,意思是如果觉得人生活得郁闷,那就应该去读读苏老夫子的文字,读读他这个人,你就会觉得你的那一点郁闷算个球,能比苏东坡的人生更跌宕起伏吗?怎么咱们就不能像他老人家对人生多一点乐观、旷达的境界呢?

苏东坡放在咱们整个历史长河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斜杠男神,都是杠杠的斜杠,一点不带含糊的。究竟有多少斜杠?咱们还是听听林语堂先生是怎么说的: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注一下:林先生这段话,是他的《苏东坡传》序言中的一段,原先是英文,后来不同的翻译版本词语会不同。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这一句,也有翻译成“不可救药的乐天派”的版本,似乎更生动传神。

咱们看一个人是不是乐观,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乐天派,就要看他在逆境时秉持的人生态度,顺境时的嘻嘻哈哈一般人都能做得到。

苏东坡是说不尽的,咱们就简单说说他的三次逆境。逆境中的心态、境界也说不尽,咱们就说说他在逆境中是怎样一个乐观的吃货。因为,人在逆境中往往茶不思饭不想,能吃得香,并且还颇有研究,形成诗文,那不是乐观又是什么呢?

苏东坡被贬谪到黄州,红烧肉便横空而出。在宋朝,猪肉是属于穷人的食材,一般有条件的以羊肉为主。苏东坡在黄州吃不起羊肉,便常去市场购买猪肉,回来切成方块,辅以作料,然后上锅烧煮。为此他还写过一首名为《猪肉颂》的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其中“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便是“东坡肉”的烹饪方法了。

苏东坡贬谪到惠州,第一次吃上当地的特产——荔枝,由衷爱上了它。他在《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诗中赞美荔枝“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从此,荔枝多次出现在他的诗文中,例如,《新年五首》中“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食荔枝二首》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几乎就是惠州荔枝最好的广告语,为后人熟知。能在苦涩的遭遇里,体味到荔枝的甜美,并且极尽赞美之词,这样的人怎么都不会被生活的困境打倒。

苏东坡被贬海南时,曾自述“吾谪海南,尽卖酒器,以供衣食”。可见苏东坡当时手头上多么缺钱,他还具体写诗具体描述道:“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相隔数日才能吃到肉、鸡,薯芋成为日常粮食,连老鼠、蝙蝠与虾蟆都可以拿来吃。

苏东坡起初刚来海南,也曾有悲观情绪上演,认为自己命途坎坷,事实也是如此。但乐天派苏东坡随后也明白了,生活就如同食物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诠释方法,是苦是甜,属得属失,只在于个人的看法。苏东坡逐渐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开始接受海南的生活,从他的《和陶西田获早稻》便可清晰了解,诗云:“早韭欲争春,晚菘先破寒。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也就是说,艰苦的劳动也是可以创造出美好的食物,人生也不正如此吗?

有位女士失恋了,打电话给大才子黄霑,流露出轻生的念头。黄霑也没劝她,只请她吃饭,席间有一条昂贵的清蒸苏眉鱼,女士吃的时候像变了一个人,津津有味。人世间有这么好吃的东西,死了多可惜!黄霑用一条鱼,更确切地说是用他的智慧留住一条生命。

很显然,千古难寻的苏东坡,非黄霑请吃的这位女士可比,但其中的道理并无二致。苏东坡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是一个极其讲究的吃货,仅从这个人生侧面就能看出他有多乐观,多旷达,他给我们的启示有多大。


麻辣一加一


苏轼的一生,经历三次在朝、三次外任、三次被贬,还有其他数不清的不如意与挫折,但他却从来没有被这些“黑暗的力量”所打倒、所击垮,恰恰相反,每当凄厉悲凉之情来袭时,他都能很快镇定心志,化解悲哀,“快乐”地面对挫折,让我们看到一个潇洒、豁达,甚至有些顽皮的苏东坡。


因此世人感叹:“人生若有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是告诉人们,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应该学习苏东坡,不管境遇如何,都应该做一个制造快乐的人,能够放下过去、面对现实、享受当下。

乐天性情

被贬黄州时,苏轼喝酒后到家已是三更,家童早已酣睡。苏东坡多次敲门都没回应。他只好跑去江边听了一夜水声。写了那首著名的《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太守看到这词立马吓坏了。江海寄余生,这不是自杀吗!他赶紧上马,直奔东坡住所。到了住所一看,发现老苏正鼾声如雷。

被贬儋州时,苏轼已经62岁,花甲之年黄土半截埋人了,而且儋州“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但是孤独的他也依然笑面人生,苦中寻乐。办起学堂,教起了书。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1094年,苏东坡被流放到瘴气横行的惠州。朋友们纷纷写信来安慰他。他却回信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简直就是为苏东坡量身定做的。

今天,当我们念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一次领略到了苏东坡诗歌的豪情,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我要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大的快乐。

生活情趣

苏东坡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在中国历史上,还找不到谁的生活能比他更丰富精彩,还找不到谁能比他更善于发掘生活的快乐。


而创作来源于生活,热爱生活的人往往懂得享受生活,正如《煮肉歌》里的“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北宋时,达官贵人一般只吃羊肉不吃猪肉。苏轼被贬黄州,囊中羞涩,买不起羊肉。便打起猪肉的主意。他慧眼识珠,让生活充满惊喜。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既凸显了怡然自得的苏轼情怀,又向世人展现了慢火细烹且为乐的一种小资的生活情趣,这道家喻户晓的苏轼名菜蕴含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哲理,更是苏东坡勤政爱民的人格魅力的体现,口口东坡肉,淡淡苏轼情。

或许今人不见古时月,但今月曾经照古人,每当我们品尝着这道颇具风味的“东坡肉”,流连于其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的口感,那时的古人是否也与我们一样细火慢烹且为乐,怡然自得月下情?然而美酒佳肴、月下小酌,举杯对饮,人生也不过如此啊!

因为爱吃,所以爱生命、爱生活,正如他在《老饕赋》中说的那样:“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将一日三餐吃出了趣味,吃出了沧桑流变,这也是一种境界!

儿女情长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原配夫人王弗去世十年后,在密州的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为她写下的千古第一悼亡词。每次读它都感受到浓浓的爱意和伤感。王弗嫁到苏家时才十六岁,红袖添香,是苏东坡的伴读良友,可惜二十七岁便去世了,化为苏东坡感情极深处的悲思。同过患难,却无法共赴生死,款款深情,如幽咽泉流,却又让人艰难呼吸,难以逃避。

对于苏轼,我们好像早就习惯了他的豪放、乐天,“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里卷平岗”是何等的豪爽,“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何曾的洒脱,却不曾想,他竟也有年年断肠的殇。

从苏轼身上我们看到,他将达观自我、超然物外的旷逸气质,热爱生活、诙谐天真的盎然情趣,闲适优雅、从容不迫的潇洒风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终于成就了一个可爱的苏东坡、伟大的苏东坡,成一个千百年来百姓心目中永恒不朽的苏东坡。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一说苏东坡,记忆深刻且犹新的是东坡先生与佛印禅师的禅头公案,

苏轼作了一首偈子使人送于佛印禅师,禅师打开一看:八风吹不动,稳坐紫金台。

随即在上面批个“屁”字,寄回!苏轼看了,立刻火起,亲自驾船要讨公道。见到佛印,开口便道,“大胆老和尚你为何在我偈子上批个“屁”字。

佛印笑说:东坡先生,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嘛,为何,一“屁”字就过江来了。苏轼羞愧。

又一次,说是,佛印与苏轼二人打坐,期间,苏轼看佛印坐姿不端,自己坐的很端正,就开口意在难为佛印而对佛印说,“老师傅你看我坐着像什么?”

佛印,曰,一尊佛。

东坡暗笑。说,但是你的坐姿东倒西歪像一堆牛屎哎。

佛印说,心中有佛看你是佛,你心中有屎看我是屎。

苏东坡哑然。


可见苏轼一生是深受禅学影响的一代文学大家,从他的作品处处也可见。苏轼,号东坡居士,东坡先生一生起落颠簸,坎坎坷坷,或源于此二者影响,使他对人生体悟的通透淋漓,快意人生,其词豪迈爽快,词句读之令人畅快,也不乏给人各种人生的感悟:

且看,老苏呀,往赤壁边傲立凌然一站开口便吟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读之,眼前是不是油然升起了那豪迈壮观的画面,

接着,悠游吧,泛舟赤壁,东坡看着江色夜景,天上一轮圆月,那个情调难以言传啊,大概只有老苏表达出来了:“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月出东山,徘徊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于是饮酒甚, 扣舷而歌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东坡似乎该是醉中美了自己,说了多美的景色,

时钟滴滴答答,转眼,许是半夜酒醒,许是江露渐凉,终勾引了东坡的心情忽然冷落下来,又悟了,看,话不得不出了口,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所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大自然如此美妙,老苏倒似也有吃不了兜着走的一念嘛?可是他醒悟啦,这是想带走带不走哎。

老苏不但会安慰自己,也会安慰一样的如己的人,中秋月圆,孤苦伶仃。东坡寂寞,寂寞,望着明月,吟者留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没有风雨,人生与咸鱼有啥区别,老苏看得明白呢,是体悟透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好吧,许是为了洗个免费澡,许是为了看彩虹,绿荫小道,鸟鸣花香,边走边哼着,刹那间,闷雷一声,狂风四起,黑云滚滚,他的妈呀,这不是扫他的好心情吗?同行五六人,一股烟往前跑去了。就在这时,雨如瓢泼,但见,老苏,仰脸,哈哈一笑,那雨水从脸庞上瀑布般的往下滚,胡子下成一水注,抹了把脸,低头看看地上黄水四滚,然后,复见他又抬头看看天,哈哈又一笑,干干脆脆的吟道:“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藜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豁达自然,乐观通透成这样的。这也没谁了,

一句,谁怕?

哎幺幺,这么个东坡,可爱狂放的让人牙根痒痒,嗨嗨,这是多么自在快活,抱着闪电跳个舞,伴着雷声吟首诗,这就是东坡……



再升一级


推荐一本书,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读完后你就明白为什么“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了。

提起苏东坡,一般人能想到的也就是苏东坡的词写的真好,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好多苏东坡的诗词写的真叫一个绝啊。

但苏东坡难道就是一个“纯”文人吗?难道就是一个“纯”写诗词的人吗?别说,还真不是。我们普通人所知道的苏东坡,仅仅是他面貌的一部分。苏东坡,其实不是我们眼中的那个苏东坡。

第一,“杂牌”军苏东坡

苏东坡除了会写诗词,还是一位书法家。在古代,文人参加科举考试,书法是必须过关的,苏东坡也不例外。同时,苏东坡还是一个画家。

琴棋书画不仅仅是检验青楼女子才艺双全的标准,更是普通文人才子必备的技能。苏东坡作为当时杰出的文人青年,必然也是作的一手好画。

第二,开挂的苏东坡

下面要说的苏东坡,就开始开挂了。苏东坡是一个工程师。不管你去没去过杭州,西湖上有个苏堤和白堤,总知道吧。苏堤就是苏东坡主持修建的,白堤是白居易主持修建的。
苏东坡是个瑜伽爱好者,而且还是个佛教徒。佛家有禅宗、密宗之分,其中有一支就是修炼瑜伽的,希望达到身心轻盈。而苏东坡修炼的正是如此,有意思吧,这在普通的书籍上看不到吧。

苏东坡喜欢喝酒,而且到了嗜酒的地步,平时不喝酒就不舒服,要不然他也写不出那么多流传千古的名诗词,这都是“酒后助性”的结果。

苏东坡当过很多官儿,比如做个地方的长官、皇帝的秘书、管理过法庭、还有事没事参同僚一本。苏东坡基本把整个朝代里的官都体验了一把。

更有意思的是,以上说的,还不是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生性爱自由,是个乐天派,所以才有“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

还等什么,赶紧去读这本书吧。不要说是千城告诉你的哦!


我是千城,谢谢你读到最后,觉得有用就点赞、留个言吧!

公众号:千城撩书。一起读书,打开新的世界。

千城Slash


人之所以不快活,无非是看不开,放不下。要想获得解脱,不妨读读苏东坡。从苏东坡大起大落,豁达自在的一生,或许你能得到一些启示。

苏轼青年时期,聪慧过人,21岁参加科考,就和曾巩,弟弟苏辙, 章惇,吕慧卿,程颢,程颐等,创造了史称“千年科举第一榜”的科考史上最豪华阵容,直接影响了北宋历史,苏轼也得到了仁宗皇帝和欧阳修的赏识,仁宗皇帝评价苏氏两兄弟说,这两人有做宰相的气质,当时的苏轼可谓踌躇满志,顺风顺水,前途看似一片大好。

可入仕后,他却历尽宦海沉浮。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作诗有讪谤朝廷意,被御史弹劾下狱,酿成了有名的“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在次年寒食节写下《黄州寒食诗帖》。

诗文通篇表现了一种阴霾的意象,可以想见他当年谪居黄州时所过的那种灰暗烦闷,惆怅孤独,心境窘迫的生活。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他大笔一挥,却也成就了《寒食帖》成为天下第三大行书,遂使《黄州寒食诗帖》成为千古名作。

元祐年间苏轼被召还朝,后来又因不满司马光的政见,再次外调,历任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知州。哲宗绍圣初年,罢斥旧党,苏轼又遭贬谪,放逐惠州,海南。一次比一次艰难,一次比一次困苦。苏轼一生所受的威吓侮辱,折磨伤痛,简直不可言说,可他却有所坚持,胸怀磊落,不俯仰妥协,不随波逐流。

黄州的贬谪,只不过是苏轼流放生涯的开头而已,可对他而言,却也有着不凡的意义。饱经生死忧患,他自认为应当死去而竟未死去的生命,却死而后生,豁然开朗。他一生最好的诗文、书法皆完成于此时。

在黄州江边,他畜养牛羊,除草种麦,逍遥自在,还把东坡肉搞成了一个传说。著名的《江城子》写于此时,“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著名的《赤壁赋》也写在这段时期。他放浪山水之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则“自喜渐不为人识。”

饱经诟病屈辱之后的苏东坡,没有自怨自艾,却在自己的坚持中,繁华褪尽,大彻大悟,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乐观旷达地了却一生……

自此,反观自我,我们应有所了悟。生活是自己的,不要和自己过不去,我们应心中坚持一份信念,抛去纷扰,以最好的方式开心地活下去。

看到这里,给我这个新人点个赞呗!😜️



yunner3


我是于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意思是如果觉得生活苦闷,不妨去读一读苏东坡老先生的文字,看一看他跌宕起伏的生平,或许能在体味他“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旷达境界中悟到些什么。


“东坡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州。这是东坡的文章之道,亦是他的人生之道。” 苏轼的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李白有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而苏轼却是在人生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 36岁,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迫离京

为避开政治漩涡自请出京,苏轼到杭州担任通判。远离京城的苏轼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大有作为,为了解决杭州百姓的饮水问题,苏轼大刀阔斧地率众重新疏通六井。杭州百姓无不拍手叫好。


西湖美景如画,也因此留下了苏轼的诗情。比如那首千古传诵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而他初到杭州所作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更是他无意纷争、安之若素的写照: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 43岁,“乌台诗案”险些丧命

“乌台诗案”和其后的被贬黄州,可以说正是这段死里逃生的厄运之后,他开始第一次认真地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他一边写着“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边又上书太守,力废当地的杀婴陋俗。这就是苏轼的真性情,忘却不了营营役役,也不妨碍安顿自我。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 59岁,朝廷连下五道诏书,层层贬至惠州

岭南自古以“瘴疠之乡”著称,气候炎热,疾病泛滥,历代都是贬谪不同政见的理想之地。苏轼如此高龄辗转奔波到了惠州,内心的苦痛与身体的不适是不言而喻的。


但苏轼长于常人的地方也正在于,他能在打击后,快速地让自己恢复平静,不惊不乱。

在惠州,虽然苏轼无权无钱,且年事已高,但他仍然为老百姓做了很多事情。他设立公立药房,治病救人;


提出“两桥一堤”的建议,解决了惠州的交通问题。这也只有苏轼的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才做得到吧。正如他在另一首《定风波》里所写的那样: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62岁,再贬儋州

这一次,年事已高的苏轼深知此去蛮荒之地凶多吉少,他让大儿子留在惠州,交代好后事,抱着客死他乡的最坏打算踏上了去往海南的帆船。到了儋州,他再一次地安身立命,带领当地老百姓挖井取水,办学堂潜心讲学,为海南培养了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为海南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传承。

苏轼的快意人生,正是源自于他承认人生的实质是悲哀,命运是多舛的,这是这份泰然,这份对生活的热爱,才反而有了力求超越,不受局限的豁达。苏轼早年写过一段话: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苏轼用他的生平和随性的文字,告诉我们人生唯有苦乐过后的清欢才是最值得品味的。

作者简介
于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咨询领域:情绪困扰、人际交往、职场压力、个人成长、儿童青少年成长困惑等。善于通过聆听、叙事等互动模式,协助来访者探索自己的内心,发掘自身的资源与力量。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1 这句话什么意思?

简言之,谁也惨不过苏东坡。

换言之,不快活,读读苏东坡,便有了力量。

是苏东坡,而不是苏轼。

2 苏轼何时成了苏东坡?

那一定是关乎苏轼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一职,官微薪少,死里逃生,心情抑郁,苏轼便闲了下来,建雪堂,开垦东坡,自耕自足,于是戏称为“苏东坡”。

在此之前,苏轼做官也有屡受排挤,但不至于送命,这一次却真的伤了心了。

自此,苏轼儒家的济世思想开始向苏东坡道家的致虚守静转变。

这一变化,才有了人人敬仰的苏东坡。

3 苏东坡真的很惨,然苏东坡也真的强大,是后天磨炼的强大。

因与王安石新党变法政见不一,自请出京,任杭州通判,疏浚西湖,筑堤建坝,三潭映月,苏公堤才是闻名天下的美景。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艳抹总相宜。”这句诗的背后是苏东坡默默的作为。

因与司马光旧党政见不一,苏东坡一贬再贬,直到海南儋州荒远边地,然依旧生活得有滋有味,风生水起。办学堂,改民风,拿出俸金修路。甚至筑房置田,意欲海南终老。

“日啖茘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苏东坡在困境之中的洒脱旷达。
好不容易熬到新皇登基,想起他来了,诏他回京,却死在了回京的路上。

这样的不幸很多很多,然命运的悲惨总在苏东坡的手上神奇的开出美丽的花来。

他人眼中的苟且耻辱苏东坡总能过成了诗情画意。

除了做官,样样都行。书法,“宋四家”之一,《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绘画,音律,美食,无一不通,样样都精。

爱吃的诗人,总能将柴米油盐过成诗的样子。

4 为何如此被虐,还不轻言放弃?

做官不顺,窝囊活着,不如游山玩水,惬意一生。

依苏轼的名气,完全不成问题,然苏东坡依旧哭着,乐着,在官途上坚持着。

相比之下,陶渊明是懦弱的,不高兴就回家种地了。

李白是不负责任的,不乐意就游山玩水了。

苏东坡却是个智者,世界在他心里永远是美的。

渴望官途显达,“何日功成名逐了,还乡。”

现实却一再残忍,“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唯一不变的,永远的洒脱旷达,苦中作乐,甘之如饴。

“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归暮。长笛一声何处。”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5 对理想的坚持是苏东坡一生坚忍不拔的意志。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东坡)

如此说,也如此做。

对理想的坚持,数一是杜甫,数二是苏东坡。

杜甫最苦,连诗都是苦涩的,苏东坡也苦,可诗却是美的。

苏东坡的人格魁力是大于其诗的。

生活得不快活,读读苏东坡,不是苏东坡过得比谁都惨,而是我们能从苏东坡身上获取强大的力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逆而不屈,笑看风雨。

千年过后,再谈苏东坡,除了他的诗词书画艺术外,更赏识的是他的精神力量与人格魅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黄庭坚评其:“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

钱穆评价其:“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但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人格是伟大的。”


一绿浮芳


说起这个苏轼呢,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咱们读书那会呢没少背他的诗词,什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还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那都是经典!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散文方面他和欧阳修并称“欧苏”,到了诗歌方面,它与黄庭坚又并称“苏黄”,到了词作方面,他和辛弃疾并称叫“苏辛”,到了书法方面,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到了绘画方面,他是中国文人画开创者之一,诗词文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如此集大成者,整整个中国历史上找不出几个。

苏轼的一生可以分为我的前半生和我的后半生,前半生那是各种风光,后半生呢却是各种丧。我们先说一说他的前半生,苏轼出生在书香世家,他爹是大名鼎鼎的苏洵,这个苏东坡还有个弟弟叫苏辙,也都是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得了总共八个名家,他们家占了三个,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苏轼可以说是一路顺风顺水。20岁的时候,苏轼进京赶考这一年科考的主考官正是大文豪欧阳修,他在看完苏东坡的文章后给出的评价是,“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有了欧阳修的加持,后来这苏东坡的就顺理成章当起了公务员,这日子呢过得也蛮惬意,没事呢写写诗作作画就做起了文艺男青年! 只不过在官场的第七年苏轼遭遇到了“七年之痒”,当时官场新旧两党那斗的很厉害,其他官员几乎都选择站队,和苏东坡的他谁都不站,管你是哪一边做得好他就点个赞,做的不好他也拍砖,这么一来啊把两派都给得罪了,后来有人就劝他,你收敛一些,既然谁也不帮你就当一个吃瓜群众多好呢!耿直的苏轼就说“臣妾做不到”就这样,苏轼两边都不受待见就被排挤了,也就开启了他的后半生一路被贬的坎坷模式!

到了43岁的时候他被贬黄州,到了57岁的时候被贬惠州,62岁苏东坡被贬到了海南,这要是隔一般人估计早就抑郁了,可是苏东坡的却把日子啊过得有滋有味! 这个吃货苏轼虽然一次贬的比一次要远,却吃得一次比一次要好,刚被贬到黄州,他就发现黄州鱼很鲜,笋很香,挥毫就写下了“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东坡肉就是苏轼在黄州的时候发明的! 第二次他又被贬到了岭南惠州,但是没关系,岭南有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真是走到哪就吃到哪,诗词呢也写到哪,有官员看苏东坡到了如此偏远之地,还过得这么快活,那心中不爽啊又找皇上给他打小报告,于是呢他又被贬到更远的地方儋州也就是海南,别看现在的海南那是休闲度假胜地,但在那个时候那真是彻彻底底的荒蛮之地,食无肉,病无医,居无室,出无友!可苏东坡硬是把这个荒蛮之地变成了“诗和远方”没有好吃的它就自己开发了生蚝这么一道美食,还给儿子写信说声好太好吃了,千万不能够让别人知道,他们知道了一定要争着来海南,那我就没得吃了,吃饱喝足之后也没闲着,他在岛上还办学堂教书,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 第一位进士。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所以在这里我们就想说,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