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农民年岁很大了还要下地干活?

asd0147014


我说下我的观点,人一辈子,年龄打了确实不该下地干活,谁不想颐养天年,每天喝喝茶,溜溜弯。可是在农村,又有多少老人有退休金、赡养金,除了下地干活,实在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了。

以下我概括几点、

一、要赚钱养活自己及家庭的开支。

二、攒钱帮孩子娶媳妇、买房子或修房子,娶媳妇的彩礼钱,每样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三、和第二点相关,娶媳妇,本人也是农村家庭,我相信大多数家里的存款都是不够的,结婚成本这么高,物价这么贵,开销大,往往都是帮孩子娶完媳妇,欠下了一屁股债,所以虽然年纪大了,还是要下地干活,想多赚钱,还债。

最后我的建议,农村的老人到了60岁还没办法安享晚年,需要在地里干重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经济条件太差,没有足够的钱来养老,而且女的条件又不是很好。农民迫切地希望国家能够出台更多更好的政策,提高农民的收入,让农村的老人也能安享晚年。






A农业小知识


为什么有些农民年岁很大了还要下地干活?

因为他们是农民,他们平时靠种地生活,本来收入不多,他们也要抚养子女、赡养年迈的父母,半辈子过后他们没有什么积蓄;又加上自己的子女经济收入不是很好,为了给子女减少点负担,他们目的是只要自己还能干,就会去下地-干活的。

他们是农民,不象那些城里人那样有退休金,他们没有固定收入。虽然说现在国家给那些年满六十岁的人一些福利,可靠每月几十块钱根本解决不了的,他们只好下地干活,自己种有粮食,至少自己吃饭不用花高价去买,这样会给他们省下一笔开支。

还有现如今的农村人,年轻人多数选择外出打工,家里的土地只好由他们的父母来种。由于他们的父母干了半辈子活习惯了,他们闲不住,愿意自己下地干活。

在农村人们的娱乐活动少,还有部分年岁大的人,他们以下地干农活来打发时间,就当是自己活动筋骨、锻炼身体。




家人平安147354958


为什么有些农民年岁很大了还要下地干活?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都有老了的哪一天。在城市里,一般到了六十岁以后,就都开始享福了,白天看看电视、报纸、下下棋,有的给子女看看孩子,而晚上就更加丰富了,广场舞那是必不可少的节目。可是在农村里,六、七十岁还要出去打工,八、九十岁也还要下地干活。可以说,只要没有躺在病床上的,能动弹的那就要下地干活,这在农村里是常态。为什么农村里的老人就不能像城里老人一样享享福呢?

不干活没饭吃。

城里的老人之所以在60岁以后,晚年会过得很轻松、悠闲,那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有保障,他们都有退休工资。可是农民就不一样了,老了如果不干活,那就没有了收入来源,那吃什么?穿什么?生活各项开支怎么办呢?只有下地干活,才能勉强维持一下生活。换言之不干活就没饭吃,干活才能不挨饿。

养老没有保障。

许多的城里老人,因为有正式的工作,到了老了基本上存下了一笔钱,而且还有退休工资,因此不用为养老问题而发愁。而农民一个月仅仅几十块钱的养老金,再加上之前也存不到什么钱,所以手头没钱,心中也就没底。关键是老了以后身体就不如从前了,老人们最怕的就是生病了,万一到时候自己没钱,那样就会拖累子女。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只好趁着自己还能动弹,就多下地干点活。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农民没钱,也没有什么收入来源,只好通过下地干活来维持生计。何况老人们也闲不住,如果不找点事情做,身体还更容易得病。而老人们又最怕生病。因此,只好趁着自己能干活,就干一点。这样不仅可以挣钱补贴家用,也减轻了子女的负担,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锻炼了身体。

对于这个问题,您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吗?


农夫也疯狂


我来讲一讲为什么为什么农民年纪大了还要下地干活的原因,因为我爸妈和奶奶还是这样的。在这里说一下,我爸妈50多岁了,我奶奶70多岁了。



说起来,我家现在的条件也不错的,我和哥哥都有稳定的工作,哥哥是医生,收入不错,在县城里买了一个四室一厅的大房子。

我嫂子工作也不错,是个护士,收入也还可以的。

但是因为一家人在县城里,哥哥的孩子出生了,一家人又不太想分开,加上在县城里我们没有菜地。



所以也就没有办法种地,但是为了省钱买菜,我妈还是在小区的废墟里种了点菜。

我爸妈呆县城里,说实话,确实不习惯,没事儿就往工地上跑,总想干点活,解解闷,不干活,闷在家里,没有人聊天,也不知道玩啥,更舍不得花钱去棋牌室打牌。

所以会去工地打打杂,挣点钱。

我和哥哥心疼他俩,现在我妈不去了,在家带孩子,也不怎么无聊了。我爸没事儿就在县城里逛,也没什么朋友,就专门去找要饭的算命的人聊天,有时候感觉爸爸都变得有点神经兮兮的,搞得我和哥哥很着急。



后来,我爸想去工地干点活儿,就让他去了。

所以,农民年纪很大了还干活的第一个原因是闲不住。

因为他们辛苦了一辈子,都习惯了,年纪大了,让他歇着,也闲不住,什么都不做,反而会让他们感到无聊难受。

第二个原因是怕自己老了,没钱了,遭到子女嫌弃。

我奶奶有四个儿子,我爸是老二,也是她最讨厌的孩子。我爸妈结婚后,要赶我爸妈出门。我妈生孩子坐月子时,我奶奶不照顾我妈妈。小时候,我奶奶远远地避开我们家,因为我家当时太穷了,我爷爷奶奶很嫌弃我们家。

但是我大伯和三叔四叔条件不错,所以爷爷奶奶就很偏心他们家,给他们带孩子,建房子等。后来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跟着他们一起生活,因为爷爷奶奶干不了什么了,就开始遭到那几个儿子的嫌弃。



我奶奶现在随着我四叔也住到了县城里,现在我四叔天天叨叨着让她早点死,我奶奶看到我家现在过得好了,就说想跟我家过,但是我妈因为记恨她当面做的太绝情了,所以不同意。

我奶奶现在可以说是比较惨的,到处遭人嫌弃。

我爸前几天去佛山工地了,我和哥哥都不让他去,但是他非得去,心里有点害怕我和哥哥有一天会嫌弃他,我跟爸爸打了电话,告诉他我愿意养他,他很感动,说想多赚点钱,说不定可以帮助我们。

有些人可能不太同意我说的老人怕遭子女嫌弃,其实在农村这种情况还挺多的,每个村子都有好几例。



第三个原因是确实想减轻子女的负担。

我一直在外地工作,我爸爸很心疼我,我们一家人都很偏爱我。我爸想多给我和哥哥留点钱,也担心老了生病,花钱太多,所以想存点钱够自己养老吃用以及治病。

我希望我爸爸妈妈长寿健康,也希望我自己争气点,今后能够多陪陪父母。

也希望大家能够孝顺自己的父母,其实你们过得幸福快乐了,然后关心他们一点,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他们就会很快乐。


淇儿夭夭


为什么有些农民年岁很大了还要下地干活?

农村了休闲活动比较少,一般就是到买菜的地方和小商店里坐会,大家一起聊聊天,或者下下棋,农村里老人又闲不住,所以即使岁数大了,还是想要下地干活当做一种活动。

农村以前一个家庭有好几个子女,见过最多子女的家庭是11个兄妹,很难想象以前老人能生那么多,俗话说子女多了是福气,但是那个家庭的老人比较辛苦,孩子多了,分担的责任就小,但是孩子们有了家庭后,给到老人的就少了,他们只好自己下地干活,希望能够卖点米,挣些生活费。

有的老人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就算孩子每个月都给生活费,自己也舍不得花,总想留给自己的子女就存起来。孩子们也一直劝说老了就不要下地干活,但是老人就是不听,怕孩子太辛苦,所以坚持自给自足。

归根到底,农民岁数大了还要下地干活就一个字“钱”,孩子虽然有能力挣钱了,但老人心里不安不放心,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还没有到能让老人放心的程度。村里有一个老人,女儿都在城里工作,女儿都劝说不要种地了,以后搬来城里住,可是老人说“你能保证以后都不用种地吗?”,老人就想守住家里的田地,怕子女有一天在城里混不下了,还可以回家种地。


农人春香


我爸妈八十岁了,还自个儿下地种菜,养鸡。七十五岁前种菜卖菜!在我看来,第一劳动是老农民的本能,习惯了,不劳动怪怪的!第二,省钱,老话讲,有粮不忧嘛,多挣点小钱,让下代少点负担,老农没社保,看病自己掏,不象居民老人,国家给报大部分钱。虽然国家政策好了很多,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看病还是要化很多钱。一场大病毁一家,老农都知道,不下地行吗?




浙北布衣


我是农村的老人,能回答这样的问题。首先老人觉得再老都不想找孩子们耍钱,如果向下人要钱,就好象没有尊严,所以很少向下辈要钱的老人,除非是贪图吃喝和好赌的老人。大多数老人觉得向下辈要钱脸上无光,第二点是生活无保障,从小时候一直做剧老,简朴的生活,一生所得只是养育孩子,孩子们读书了,一生就围着孩子挣钱:把一年的收入都给孩子读书,如果孩子在家,就要盖房子,取媳妇,一生所有钱都投进,到老了身无半文,所以只能种田搞点收入了。城里有退休金,老人都无后顾亡忧,当然只求养生,所以中国啃老之说,说的是城里老人,说到底是国家无粮心里慌,老人无钱心里慌,所以六十岁七十岁还在打工。但是国有企业是进不了的,就到到建筑工地都不行了,说的是年龄大了,国家不允许打工,想想老人多可怜啊,所以只得做临时工了。

有人说农村老人不会享受,没办法,会享受但是心没底啊,只能种些田了,不过的确太累了,现在和过去的身体真的太不一样,弯腰弯不下去,只得胯下去,原来挑一百几十斤,现在八十斤都挑不动了,很多人腰都弯成了弓,但是仍然还在田里干活,

唉!农民苦命的农民。又要面子不吃苦竹吗?不劳动行吗?只有看国家能否恩賜了!


安徽巢湖记忆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父亲的一生就能完整做出回答,因为平时没有留下父亲劳作时的照片,故不再配图,还望平台能给予本回答推荐!

我父亲一辈子就是个劳碌命,他早年丧妻,那时候我们还小,可父亲为了我们选择了一辈子不娶,一家人在偏僻的农村围着那一亩三分地转。每天过的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一成不变的日子,因为常年的辛劳拼搏,岁月的年轮就过早的印在了父亲的额头上。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被征占得也多,其实也基本上都不需要种多少地了,而我们都已经逐步长大并成家立业,有的姊妹还离开了农村老家,去县城安家落户了。按说,我的父亲应该享清福了,可是,长期的劳动已经把他锤炼成了一个闲不住的人。

没有土地做了,他就在家折腾,每天五点就起床,晚上十二点才睡觉。一会儿把东墙拆了再补上,一会又把灶头挖掉重新再建;一会把房前屋后掏平了种几颗数,一会挑几担土到楼顶养几盆花。。。总之,他永远都有做不完的事,也永远都不会有清闲的时候。

我们看在眼里,可无法劝阻他停下,因为他只要一停下,就会浑身难受,反而不自在。终于有一天,在我们不停的劝说之下,他答应去城里我哥哥家好好耍上一段时间,我们都非常高兴。

然而,父亲在哥哥家耍了三天,就执意要回到农村老家,谁的劝说他都不听。原来,父亲在城里居住实在不习惯,他受不了城里晚上不睡觉、白天睡懒觉的日子;他受不了城里一天无所事事、就等着一日三餐的清闲;他也受不了城里老死不相往来、没有朋友的生活方式,于是,他就坚决的回到了农村,在农村老家,他才觉得活得自在,过得有意思,心里才踏实,身体才健康。。。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地道农民,一个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老农,习惯了种地,如果不种地,他们反而觉得非常不自在。朋友们,你们的老父亲,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华华看三农


我七十三了,还经常下地劳作。老年人干活,不只是农民,城里人也有(不知为什么那农民说事),我表弟比我小一岁,工厂里退休,退休后给人家看大门,现在又在街上摆摊修电动车。我觉得嘛,下地干活习惯了,地里没活我也愿意到地里转一圈。孩子们都反对,说不缺吃不缺穿又不缺零花钱,好像给他们丢人似的,何必呢,可我不爱打麻将,在家待着空落落的,其实,人老了,也得多活动,享受田园风光是一种幸福。


采菊东篱下175027524


农民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淳朴的、勤劳的,在改开以前和初期,随然地里的产量不高,中国农民还是把最好的梁食交给了国家。现在他们年龄都在六、七十岁了,可国家给的那点养老金,远远不够他们的生活,他们只有去自食其力,再一点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去地里干活?在农村的老人不去干地里的活,谁去呢?现在农村的老人只有活到老干到老,一直干不动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