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感人落泪的一首西江月,明为咏梅实为悼亡自己的红颜知己

王朝云自幼家境贫寒,从小便沦为了歌舞之女,但是她却聪颖灵慧,虽然混迹在风尘之中,却自有一股高雅的气质,当苏东坡见到她之后,便喜欢上了她,后来苏东坡将其纳为了自己的侍妾。不知道是朝云的幸运,还是苏轼的幸运,王朝云后来成了苏轼的红颜知己。

苏轼感人落泪的一首西江月,明为咏梅实为悼亡自己的红颜知己

当公元前1094年,苏轼被贬居惠州的时候,王朝云陪伴着苏轼来到了这偏远的地方。谁知天意弄人,不到三个年头,朝云便亡故了,东坡将其葬在了惠州西湖孤山。东坡不胜哀伤,亲手为其写下了墓志铭,之后又写了几首诗词,以寄托自己对于这位红颜知己的哀思和情深。下面这首《西江月》,正是苏轼为悼念朝云而写下的,明咏梅花,暗为悼亡;明写惠州梅花的美好姿态,实则是寄托了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品格。

西江月·梅花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涴(wò):沾污,弄脏。

苏轼感人落泪的一首西江月,明为咏梅实为悼亡自己的红颜知己

上片写梅花的风姿和神韵,直入主题,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多发之地,但是却不怕瘴疠的污染和侵袭,因为它有着冰雪般的肌骨、仙女般的风姿。继而更进一步,这种仙姿风骨,引起了海仙的羡慕,于是海仙经常派遣了使者来到这里探望,而这个使者,就是倒挂在梅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上片整体都在勾勒岭南梅花的超凡脱俗,风韵令人钦羡。

苏轼感人落泪的一首西江月,明为咏梅实为悼亡自己的红颜知己

下片写梅花的形状和风貌。“素面翻嫌粉涴”,极言岭南梅花的洁白形象,是不屑于用粉黛来装扮的,若施了粉黛,反而掩盖了梅花本来的美好姿容。但是面对如此高洁的梅花,东坡却另有所思:“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梅花再美好,都随着晓云而成空,现在却不能像王昌龄梦到梨花那样梦到梅花了。其实,这句中的晓与朝叠韵同义,正是朝云的代称,这正透露了作者写词的目的。

苏轼感人落泪的一首西江月,明为咏梅实为悼亡自己的红颜知己

这首词虽然明写岭南梅花,但是却寄托着作者对于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思念,作者在这里,正是以花来比喻人,以人来比喻花,但是无论是人还是花都十分传神,展现了东坡高超的艺术技巧。正如《词源》中所云:“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东坡此词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