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坎德爾”只是一種短程導彈嗎?

“伊斯坎德爾”只是一種短程導彈嗎?

聲名赫赫的“伊斯坎德爾”導彈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伊斯坎德爾“就是俄羅斯的一款戰術短程地對地導彈而已,當北約要在波蘭和羅馬尼亞部署反導系統時,俄羅斯即表示要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作為應對。美國威脅退出美蘇《中導條約》時,也是將”伊斯坎德爾“拿出來說事兒,”伊斯坎德爾“不是射程500公里以內嗎?其出口型射程只有280公里,跟中導條約裡的近程導彈都搭不邊兒啊!而米格-31新生的能耐--腹下掛載的那種碩大的”匕首“導彈,也被認為是”伊斯坎德爾“的空射改型......

”伊斯坎德爾“究竟是個什麼鬼?

“伊斯坎德爾”只是一種短程導彈嗎?

米格-31掛載”匕首“導彈

”伊斯坎德爾“名稱出處是阿拉伯語的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這也是投中東所好,為吸引客戶留下伏筆。

第一款“伊斯坎德爾”導彈確實是一款短程戰術導彈,說起來它的前身“奧卡”倒是跟《美蘇中導條約》有瓜葛,射程400公里的“奧卡”被美國人硬扯到銷燬之列,只是一條理由“它理論上具有延伸到500公里的可能,“奧卡”當年死得可是冤,活活把它的設計師涅波別季梅氣得一個月癱在床上。

後來北約開始東擴,槍頂到腦袋上的感覺,使俄羅斯極度恐懼,可手裡只有射程120公里的“圓點”導彈,要不就是老“飛毛腿”,葉利欽想起涅波別季梅來了,請他再把“奧卡”復活過來,70多的老人家可算是有了報仇機會了,不惜費盡心力,把導彈資料和研製人員湊起來,1995年就試驗了新的導彈,這種導彈就是今天的戰術地對地導彈“伊斯坎德爾M”。

“伊斯坎德爾”只是一種短程導彈嗎?

“伊斯坎德爾M”導彈

“伊斯坎德爾M”比“奧卡”更勝一籌,俄羅斯自用型射程被認為至少480公里,精度理論上小於2米,還有消息說,俄軍測得過1米的精度,實在比“奧卡”的150-300米強太多了,當然“奧卡”使用的是核彈頭,不在乎這麼300米誤差。

有了如此高的精度,使得該導彈可以使用子母彈、鑽地彈、高爆彈、電磁脈衝彈等常規彈頭,達到直接摧毀敵方雷達站、指揮所、地下指揮中心等高價值目標的能力。

“伊斯坎德爾M”可以直接從太空衛星、飛機、特種兵偵察等信息渠道獲得目標信息,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裝定射擊諸元進行發射,突防手段也非常了得,可以做30個G的高機動過載動作,可以釋放假目標,俄軍有關人士曾表示,“伊斯坎德爾M”具有和洲際導彈“白楊M”相媲美的突防能力。

“伊斯坎德爾”只是一種短程導彈嗎?

“伊斯坎德爾K”巡航導彈

那美國人指責俄羅斯違反《美蘇中導條約》又是怎麼回事兒呢?

原來美國人說,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短程導彈系統可以發射“伊斯坎德爾K”陸基巡航導彈,射程達到2000公里,條約裡明確規定雙方都不得部署陸基巡航導彈。

這又冒出個“伊斯坎德爾K”來。

這種陸基巡航導彈是在2014年9月“東方-2014”戰略演習時首次公開的,該彈和俄羅斯海軍打擊敘利亞IS時發射的“口徑”巡航導彈有密切關聯,應該是海基“口徑”巡航導彈和“伊斯坎德爾”發射裝置的整合。

“伊斯坎德爾”只是一種短程導彈嗎?

“伊斯坎德爾K”發射

而最神的是,把粗短的“伊斯坎德爾M”掛載到米格-31,圖-22M3戰機上,被稱為“匕首” (Kinzhal)導彈,這種粗暴的做法真是太“戰鬥民族”了。

“伊斯坎德爾”只是一種短程導彈嗎?

米格-31掛載“匕首”導彈

空射“伊斯坎德爾”當然提高它的射程,俄軍稱,至少可以提高3倍,達到1500公里,保持其精確打擊能力。

實質就是把“伊斯坎德爾”帶到空中發射,賦予它高度和速度,發射後即可對著目標,以10倍音速俯衝,同時具備高精度,高突防能力。

“匕首”導彈不但可以攻擊地面目標,而且可以攻擊航母,所以也被稱為是中國DF-21D,DF-26之後,又一種反艦彈道導彈。

“伊斯坎德爾”只是一種短程導彈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