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九年義務教育,為啥西安話這麼優秀?

每個地方都是自己的方言,可每每跟別人一說西安話都會被嘲笑土,可著名作家叫賈平凹卻說,這些提起來土到掉渣的方言,其實最典雅。

都是九年義務教育,為啥西安話這麼優秀?

是誰的小嘴巴在說西安話土?

說起西安話,腦中自然的浮現《武林外傳》佟湘玉,整部劇中都用的是西安話,但聽起來格外的好聽,不僅好聽還自帶幽默感。

最經典的一段話:“額錯咧,額真滴錯咧,一開死我奏不應該嫁過來,額不嫁過來額滴夫君也不會死,額滴夫君不死,額也不會淪落到這麼一個桑心滴地方。”

都是九年義務教育,為啥西安話這麼優秀?

我相信喜歡看武林外傳的很多人,不論哪裡人,都跟著念過這段話,試問念這段話時,可曾覺得西安話土?

不止《武林外傳》,很多影視劇都會有西安話的出現,比如著名演員姜文所出演的電影《有話好好說》中,一句:“安紅,額想你,額想你想滴說不捉。”成為了多少年輕人的告白語句。

都是九年義務教育,為啥西安話這麼優秀?

西安話長期被貼上“土”的標籤,因為西安話發音重,聲音又大,很多時候兩個西安人正常的聊天,聽起來卻像吵架。

朋友也之前說過,我們南方那邊的話發音一聲三聲,都是拐彎式的,你們西安話好像只有四聲,字都往下撂。

很多電視電影一演到西北,往往都以農村場景為主,面朝黃土背朝天,破布棉襖加身,難免會給人一種淳樸的鄉土氣息。

都是九年義務教育,為啥西安話這麼優秀?

西安話其實最文雅

西安話的確很有意思。

把“吃”叫「咥」(die),“喝”叫huo(音同豁)。

“什麼”叫「啥」(sa),“怎麼了”叫「咋咧」,“是的”叫「奏是滴」,“美得很”叫「嘹咂咧」。

“不知道”叫「知不道」,於是外地人常常會反覆確認:“你到底是知道還是不知道?”

其實西安話大有來頭,|倉頡廟|

都是九年義務教育,為啥西安話這麼優秀?

倉頡在陝西創造的漢字,自西周在建都開始,秦音就被稱為“雅言”並被當做國語使用,由於西安曾是漢唐強盛王朝的首都,一些古文、史記以及唐詩都要用陝西話來讀,才能讀出原來的韻味。

都是九年義務教育,為啥西安話這麼優秀?

《封神榜》大家都看過,封神榜中的西岐,就是今天的岐山縣,在這段歷史中,更為出彩的人其實是周公,也就是《周公解夢》裡的周公,他可以說是西周早期的治理者,更是中國古代社會制度的奠基者。

他不僅說的是陝西話,還是地地道道的陝西人。

都是九年義務教育,為啥西安話這麼優秀?

孔子教學使用的語言。

“至聖先師”孔子讀書的時候用的就是西安話,給學生上課的時候用的還是西安話。看這段話《論語·述而第七》中說:“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所謂的雅言,就是當時的西安話!

都是九年義務教育,為啥西安話這麼優秀?

秦漢時代的秦聲雅音。

秦朝是中國第一個封建集權國家,而漢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帝國,他們的政治中心都在陝西,你說他們說的是不是西安話?

發源於西周的唱腔在秦代已經形成自己的特點,在漢代已經為很多達官貴人喜愛,秦腔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戲曲的鼻祖。

漢朝數百年的歷史裡,西安話隨著漢朝幅員不斷傳播,西安話真正的奠定了漢人普遍通用語的形成。

都是九年義務教育,為啥西安話這麼優秀?

西安話藏在詩中

在唐詩之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西安話的影響力。

詩仙李白的《古風》:“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雲開甲宅。路逢鬥雞著,冠蓋何輝赫。”其中陌、宅、赫須按西安方言分別讀作mei、zei、hei,才押韻。

白居易著名的《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其中的“色”如果按普通話發“se”音,沒法押韻。按西安話發sěi音,才能和“黑”押韻。

都是九年義務教育,為啥西安話這麼優秀?

看完後誰再說我們西安話土,懟回去。

你聽過那些比較有趣的西安方言?

關注“餓人”

帶你聚焦西安的大小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