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不喝鐵觀音了呢?

品味黃枝香


哦,我想談談我的切身感受。

在7.、8年以前,鐵觀音很出名的,我家武夷山也是生長茶葉的原產地,產武夷巖茶,武夷山大紅袍、肉桂等茶葉。

當時我在外省上班,去出差時,很多省市的人都知道福建安溪鐵觀音出名,他們也買了喝,我自己也買鐵觀音喝,茶很清香,有點甜,茶湯淡淡的。


後來我回老家做事,開始剛接觸武夷巖茶也喝不習慣,有點火功味,茶湯濃,開始感覺有些苦。

喝了半年後,就喜歡上了武夷巖茶,因為茶氣香,茶湯醇厚,火功霸道,我就自己也從事製作武夷巖茶,武夷山野生大紅袍,高山野茶等。隨意武夷巖茶知名度的提高和品質的保證,現在喝武夷山野生大紅袍和武夷巖茶的人越來越多了。


這麼說吧,鐵觀音綠茶等適合口感偏淡的人喝。

武夷巖茶適合口感偏重的人喝。

就像有的人愛吃生鮮,有的人喜歡麻辣口味。

武夷巖茶因為濃,有提神解乏,去溼氣這效果很明顯。


武夷山獨行俠


我是個茶販子,從十多年前一年銷售幾千斤的鐵觀音,到現在只賣幾百斤,算是經歷了鐵觀音的大起大落。

鐵觀音的大起大落,究其根本其實就是人禍。首先是所謂的新派清香型鐵觀音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工藝製作時間長,產量低的侷限,但也將鐵觀音的半發酵茶的本質給變成了輕微發酵或者不發酵。而就是這個發酵問題,將鐵觀音幾乎就從烏龍茶的序列變成了綠茶。這樣的鐵觀音是傷胃的。

農殘問題。鐵觀音最瘋狂打藥的時候,幾乎十多天就要打一次藥,甚至更短。

機械製茶。甚至包揉這到工序都改為機器擠壓。

還說嗎?是安溪人自己把鐵觀音搞砸了。


胖胖的胖茶童


我是土生土長的鐵觀音故鄉安溪縣人 !

我現在在廣東省經營茶葉生意 ,雖然自己在經營茶葉,茶葉的品種 各式各樣的茶葉都有 ,但是每一天早上洗漱完 ,吃過早餐過後 ,都是習慣性的衝一泡感德鎮 (安溪縣感德鎮,在安溪縣內產鐵觀音的主要地區) 的正味花香型的鐵觀音來喝 ,已經習慣了,除非說有特殊情況或者是在外地出差才沒有喝而已 ,不然每天早上都會如此!



至於為什麼說喝鐵觀音的人越來越少呢?

據我瞭解 ,我在廣東中山這裡已經生活了6年了 ,這邊的人喝茶就是大雜燴 ,喝什麼茶的人都有 ,這邊的人幾乎是圍繞著 普洱茶:生普,熟普。紅茶 :正山小種,金俊眉,英德紅茶。這一系列茶的人會居多。

還有呢就是後來的新會小青柑,這陣風可以說是全國性的。這兩來,幾乎喜歡喝茶的茶友都知道小青柑這款茶葉 ! 還有廣東潮州的鳳凰單叢 ,這兩年也是十分的流行?

所以我覺得不是鐵觀音現在越來越少人喝了 ,而是現在的茶葉品種越來越多 ,所以很多人喝茶都分散化去了 ,沒有專注於喝一種茶!

如果您有潮汕地區的朋友 ,您可以問問他們,在5.6年前 ,整個潮汕幾乎都是以鐵觀音為主的 !

總結來講 ,茶葉的品種很多 ,適合自己的就好!

適口方為珍品!


MY茗飲茶葉


我是福建人,曾在閩北和閩南工作過,喝了二十多年的茶,差不多有五年左右鐵觀音,後來放棄了,改喝其他的茶。現純粹以個人多年喝茶的感覺,試著回答題主的問題。

鐵觀音是我國著名的名茶,屬於烏龍茶中的一種,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類,鐵觀音獨具“觀音韻”,清香雅韻,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鐵觀音市場主流分清香型和濃香型,特點如下:清香型鐵觀音:清香型口感比較清淡、舌尖略帶微甜,偏向現代工藝製法。清香型鐵觀音顏色翠綠,湯水清澈,香氣馥郁,花香明顯,口味醇正。由於新茶性寒,不可過多飲用,否則會有一定程度的傷胃、失眠。濃香型鐵觀音:濃香型口味醇厚、香氣高長、比較重回甘,是傳統工藝炒制的茶葉經烘焙再加工而成產品。濃香型鐵觀音具有“香、濃、醇、甘”等特點,色澤烏亮,湯色金黃,香氣純正、滋味厚重,相對清香型而言,濃香型鐵觀音性溫,有止渴生津等功效。

1995年到2005年十年左右時間,鐵觀音風靡一時,請客送禮都是以鐵觀音為主,到哪兒都喝的都是它,2005年以後,發現身邊的朋友喝鐵觀音的逐漸少了起來。為什麼改喝其他的茶,總結起來不外乎這幾點:

1、鐵觀音喝多了傷胃。以中國人待客之道的傳統,現在來人了光倒杯白開水的應該很少,尤其是現在很多人休息時間喝茶的更多,無論是不是節假日,朋友熟悉人一坐都是二三個小時,沒有三五泡茶解決不了問題;上班族有什麼人來辦事也首先泡杯茶,一來二去,容易喝多,倒致胃受不了,也容易醉茶。曾笑稱閩南很多人出門提一小壺、泡上濃濃的茶,邊走邊啜一口的人為“鐵胃”。再一個是酒後喝茶的人也比較多,親朋之間,酒上泡上幾泡茶的人也很多,此時如果喝全發酵的茶會好受些,再喝鐵觀音就感覺會雙重傷胃了。

2、鐵觀音口感比較清淡,不如黑茶、巖茶濃郁。人越到了一定年齡口味會變得更重些,如果不是幾千元以上的鐵觀音,衝幾次水其香氣和口感會減弱很多,而黑茶、巖茶類的雖然沖水的次數多了也同樣存在,但是至少在顏色上即視感不同,所以心理作用也不同。

3、在鐵觀音風靡一時的時候,湧現出很多以次充好,價高質次的無良商家,還有很多是非主產地的茶葉以相同的工藝製作,冒兗正宗鐵觀音,無疑破壞了市場規律。

鐵觀音也有全發酵的,泡出的茶湯類似黑茶和巖茶。據說是老茶農自個兒喝的,十年前,曾有安溪朋友送我一些,喝後感覺相當正宗,想再向朋友要些時,朋友直接告訴我喝不起,至少要1.8萬元一斤。哈哈,不知是否如此,還請安溪的朋友批評指正。


酒店在線


大叔我是一個地道的茶農,有種植鐵觀音也有巖茶,關於茶葉或許還有那麼這點發言權。

先談一下個人喝茶的感受。

我最早喝的茶是鐵觀音,那時候感覺茶真不好喝,苦苦的,澀澀的,還不如白開水。

後面喝多了,才喜歡上。結果呢,又開始喝巖茶,第一次感受和喝鐵觀音差不多,甚至更糟。但是喝多之後,發現巖茶比鐵觀音更有勁,更帶感,後來就不愛喝鐵觀音了!

應該有些朋友和我有著相似的經歷吧?

如果總結一下,大叔認為越來越少人喝鐵觀音的原因有這麼幾點:

1、隨著茶葉品種的增多以及市場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茶葉出現在大眾視野。鐵觀音雖然還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但是影響力逐漸在減少,人們不僅願意,也想要嘗試其它的茶葉。

2、隨著生活的變化,人們開始喜歡刺激又重口味的東西,喝茶也不例外。喜歡追求重口味,所以今年黑茶又開始崛起,巖茶也迅速闖入大眾視野。而鐵觀音比較清淡的口感,自然選擇的人就少了。


茶農大叔


有些人本來喝鐵觀音的,是什麼原因導致他不喝鐵觀音了?題主的問題可以這樣解讀。

眾所周知,鐵觀音屬於六大茶類中的烏龍茶類,關於鐵觀音茶具體信息就不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關注我,翻看空杯的文章和問答記錄。轉入正題,致使茶客們不喝鐵觀音的原因,個人認為有如下幾點(文末歡迎評論留下你的看法,喝鐵觀音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1. 我們說的鐵觀音,最主要還是指安溪鐵觀音,導致人們放棄泡飲安溪鐵觀音,是安溪做茶人咎由自取。本來安溪鐵觀音名頭挺響的,茶品也很不錯,但是由於各種不良問題逐漸被暴露出來,茶客們對安溪鐵觀音有種談之色變的恐懼感,比如農殘,比如色素、香精等,這些問題還是在安溪鐵觀音種植和製作上最為突出或對人們的影響更深。連鎖反應,導致其他譬如臺灣鐵觀音都受到影響。不是不想喝鐵觀音,而是被迫無奈地要轉變。

  2. 有一類飲茶人,會隨著生活狀態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變換作為口糧茶的茶葉,年輕一點時喜歡飲紅茶、綠茶,中年階段鍾愛烏龍茶(單樅或鐵觀音、巖茶),晚年天天捧著個紫砂壺泡普洱茶,等等,都不出奇。不是說他不習慣喝鐵觀音了,或許只是暫時換個口味罷了,也有一生嗜愛一種茶的老茶客。

  3. 茶葉種類、品種本來就多,有些人愛喝鐵觀音只是相比其他更具吸引力的茶葉比較早地遇到鐵觀音罷,加之鐵觀音高揚、醇爽的香氣和獨一無二的茶滋味,很是容易讓人印象深刻的,從而愛上。當某天遇到對此刻的自己更具有吸引力的茶後,會毫不猶豫的減少或停止飲鐵觀音,把寵愛給了剛遇到的茶。個人意志的東西,不好說,就像男女之間的喜新厭舊一樣,本來昨晚還黏在一起,天一亮就換一個對象也不是不可能的了(社會啊)。


此外,空杯還是分享一下我自己喝鐵觀音的感受罷。

第一次喝鐵觀音,是在十一二歲時,那時喝的是老家趁圩(市集)上二十來塊一斤的鐵觀音,平常家裡待客用,家人愛喝,但是我喝就覺得味道太濃了,泡久了會很澀,不喜歡。

讓我真正把安溪鐵觀音作為口糧茶是在09年的時候,那時在朋友家朋友的父親泡的鐵觀音。第一杯,茶香悠揚,茶湯清爽而乾淨;第二杯,喝茶味,濃醇而留香,很喜歡。據說是前一年的鐵觀音秋茶,是朋友父親的口糧茶,每年都會從安溪當地熟知的朋友哪兒買一些回來,放著來年喝。

後來,有機會接觸了潮州潮安的鳳凰單樅茶,又受邊潮州的朋友的影響,逐漸的把安溪鐵觀音茶換成鳳凰單樅作為自己的口糧茶。沒有很大的來由,主要是潮州工夫茶已然深深的影響了我,茶泡出來好喝、舒暢,而且還能在親朋面前裝一裝×(當時的想法)。

結語:

空杯認為吧,一個人喝突然停止喝喝一種茶,該分客觀原因與主觀原因。

客觀原因在於產品上,無論是鐵觀音種植還是生產加工、銷售販賣等,茶葉消費者是越來越聰明與敏感的,茶葉產品稍有些問題往往直接影響其對該茶葉甚至整個類別的看法。主觀原因有很多,最簡單的一種就是“我不想喝了就不喝了呀”!

喝茶的人對茶葉的認識越來越深,茶葉的選擇很多,喝不喝一種茶,不外乎習慣不習慣(喜好),值得不值得(價值)。碼字不易,感謝茶友點贊,關注空杯,以瞭解更多茶知識。


空杯待茶


“並非只是“有些人",而是很大一群人喝茶不喝鐵觀音了。

就本人而言,喝茶習慣已近五十年,真正成癮三十餘(每頓飯後必喝,仨倆閒聊必泡茶。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曾喝過幾年鐵觀音茶葉,那時的中擋次鐵觀音價位合理,杯中,杯麵香天然的酵香,伴著茶米開水反覆沖泡後茶味淡了,鐵觀音天然特殊醇香還散發在淡淡茶水中,入口還喉有餘香。

慢慢的,閩人天生的生意頭腦,把鐵觀音茶“炒作”起知名度了,市價直升。伴之而來的便是提高產量,新茶頭,又搞速成高產,原生態質量無法保證下,便出現了農藥殘存,化肥殘存,人為用化工提醇香精“做香”,而至品質變了。南方很多大中小城的“鐵觀音零售商”,還在將批發商那裡批發來市斤30,50元右的茶,爆利300,200元以次充好賣,真正的原生態鐵觀音拱抬至數千上萬元,福建人,產茶地,零售商就這樣把這名茶親手,短短的數年“名號做烏了”(名譽毀了)。質優價位高的大眾消費者承受不起,加上流傳的藥殘,肥殘口碑也殘。

十年前後轉飲用水仙,單樅,各本地綠茶者眾,不跟風了,質量,價格合適。故放棄喝鐵觀音,似我者眾。




雲鸚


說起鐵觀音,我家從事這一行業也有三十幾年了。

我的父親製茶也有三十幾年。我記得鐵觀音在2005~2010的茶業市場上還是非常緊俏的。

當時我老爸做的茶在我們村也算是村裡的佼佼者了,秋茶幾乎每斤價格都上500+,最少也有一二百,我家的茶製作到最後一道烘焙工序的時候已經有許多茶商擠在我家門口搶購,甚至有些茶商不要我們做好就稱好直接買回去自己加工。村裡許多人也實現了脫貧(當時幾乎每戶每年收入達10萬左右)。但也僅僅是因為那幾年而已。

在嚐到甜頭後,幾乎每家每戶都把賺到的錢用於擴產,甚至以前的菜園都不再種菜,直接改種茶,但卻沒有人去關注品質,為了提高產量過量使用化肥農藥,導致農殘超標,在很多媒體包括央視的曝光下,結果已經不用猜了。

2010~至今,鐵觀音確實沒落了,以前茶商爭先搶購的畫面也只留在當時的記憶裡了,現在的茶農制好的茶甚至需要自己拿出去到城市賣,就是揹著幾十斤茶走在商店街上叫賣推銷,只要看到商鋪裡有放茶盤,就推門問老闆需不需要喝茶。以前幾百一斤的鐵觀音現在20、30一斤比比皆是。

我父親一再堅持製作有機鐵觀音,茶商品嚐後竟然說味道比不上那些使用超標農藥化肥的茶,回家後老爸跟我講起這些事,我怎麼想都理解不了現在的市場,真的太複雜了。

畢業後到城市工作,我老爸來看我也順便帶了幾十斤鐵觀音出來賣,當時我請假了一天。於是我就跟著我爸爸體驗賣茶,老爸背50斤,我背30斤,到了建材市場,我就默默跟著他。過程是很辛苦的,全靠運氣,一般問店鋪老闆需不需要,老闆們都非常不耐煩。也有好的愛喝茶的會買幾斤。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我們當時進了一家賣水管的推銷,當時也有幾個店裡的工人和顧客。我父親問,老闆,需不要鐵觀音。老闆非常大聲說:“現在這個時代誰還喝茶,都嘛喝咖啡。”快出去吧!不需要!旁邊的人還附和嘲笑。出來時老爸一句話也沒說,但我知道他此刻的心情是怎樣的。父親用心做了三十幾年的茶已經成了一位茶業職人,卻得不到該有的尊重。


波哥說茶


看到題主的問題,我忍不住撕開一包鐵觀音,泡起來了

喝了一杯,繼續答題。

一個人選擇喝什麼茶,與地域和個人習慣有關。

比如在我們四川,喝鐵觀音的人很少,茶葉店裡,鐵觀音也佔很小的比例。

而你如果到了福建,茶葉店裡,除了鐵觀音,還是鐵觀音,只不過是不同檔次不同價位的罷了。


題主應該不是在福建地區,你說七八年前身邊喝鐵觀音的多,現在少了。無外乎幾個原因:

1、不習慣口感。不排除有些人剛開始喝鐵觀音純屬裝逼,畢竟不喜歡,後來也就不喝了。

2、價格太高。普通花茶綠茶也就幾十元一斤,稍好點不過上百。而鐵觀音低於500元一斤的根本無法入口。福建都有這樣的說法:喝不起茶嫁不起女兒。就是因為喝茶太費錢,嫁女兒嫁妝太高了。

喝的人少了,自然賣鐵觀音的也就少了。

我是閬中飛帥,評論區我留給你


閬中飛帥


目前福建泉州鐵觀音如果想要喝的舒服話,那價格會比較高,這個泉州人做生意比較精明,也有一定的關係,把鐵觀音價格炒作的比較好。入門級的鐵觀音也就是我們福建人說的所謂的工作茶一斤都要兩百以上,那對我來說主要鐵觀音不耐泡,最多在7泡左右就需要換茶葉了,泡沒幾下又要洗茶杯,又要換茶葉,很累的。反觀武夷巖茶和漳平水仙入門級的在80左右,一般都可以泡到12泡左右,而且從口感上來說也不輸鐵觀音,所以我個人來說從經濟的角度和泡茶人反覆的燒水,反覆的泡茶,巖茶和水仙比較輕鬆點,福建人做下來就是泡茶,抽菸,你想想,一天坐在那泡茶,幾個小時,你鐵觀音十包,我巖茶水仙也就六包,大大的減輕了我泡茶的勞動力。反正我身邊很多朋友的想法是和我一樣的,泡鐵觀音太累了,7泡裡面只有2345這幾泡口感最好,而巖茶水仙口感比較穩定,所以越來越多人改喝巖茶和水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