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對自己父母不滿意?

釀酒師劉興禹


父母與孩子可以說是世間最親近的關係之一。正因為親近級別高,對彼此的要求會更高,而當這些高要求無法被滿足時,就難免產生更多的失落和不滿。

一個莫不相關的人,做出什麼行為,哪怕不堪入目,道德低俗,大部分人都可以視而不見,隱忍處之,因為那個對象與我們毫無聯繫。但親人,尤其是父母,關係過於緊密以至於一個動作可能就能激起情感浪潮。

一、“被理解”的終極需求未被滿足

所謂愛不如寵,寵不如懂。在人類情感層面,最終極的需要,是被理解。這層需求,在越親近的人面前,越顯得渴望。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卻很少有父母懂孩子。他們愛,他們寵,但往往最終的表達方式卻是:孩子只是想要一個蘋果,他們卻硬要給一車梨!父母強行給予的愛非但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反而讓他們產生壓力,抗拒乃至不滿。

二、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

人總是很缺乏勇氣正視自己的缺點。而原生家庭多少會有一些並不完美的習氣加諸到孩子身上,伴隨其成長,有一些在經歷中被克服,有一些則深深銘刻。當難以去除的習氣讓自身鄙夷和厭惡的時候,很多人往往會把氣撒到父母身上,把對自己的不滿,變成對父母的不滿。

三,無法逾越的時代鴻溝

隨著時代的闊步前行,不得不說,每一代之間的鴻溝越來越顯得無法跨越。信息差橫亙在雙方之間,只能駐足遙望對方卻無法靠近。我們懂的父母不懂,我們要的父母沒有。在資源兩極分化日益加劇的今天,孩子無法成功的焦慮也往往會轉變成不滿發洩在父母身上。


軍機圖


我來說說我老公吧,對他媽媽的不滿。我們結婚之前就發覺他很不喜歡跟他媽媽說話,結婚之後才明白他媽媽太以自我為中心了,不管怎麼溝通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第一,老公爸爸去世剛過三年,他媽媽就各種約會,如果是認認真真找個伴也好,可是她要提三個要求,一不照顧小的,二不照顧老人,三要給十萬才領證。如果交往一段時間,不做到就分手,當然交往的過程中會要別人買很多禮物。第二,從我懷孕到現在寶寶兩歲,她都不和我們住一起,老公開店經常要外出送貨,她不看店不做飯不帶娃,說要私人空間,這兩年基本我負責在家帶娃做飯,他負責店子,店子也因此經常關著門,生意少很多,這樣的日子帶過小孩的都知道多心酸。今年店鋪要裝修,我騎個電動車拖著孩子建材市場到處跑,老公要她在家看孩子也被拒絕了,理由是知道我們困難,她也有心無力,幫不上忙,(她還沒有五十歲),說跟我們在一起又增加了開支,為了不跟我們增加負擔,她自己可以養活自己,我們結婚了她就可以不管了,這就是生活。沒真正遇到我還真不相信有這樣的人,雖然說老人是沒有義務再來照看孫子,但是自己的孩子在困難時期也不能不管不顧吧,而且我們天天拖著孩子起早貪黑的也沒有不務正業,為什麼就這麼狠心置之不理呢。


習慣了不該習慣的習慣堅強了不該堅強的堅強


不請自來,說說我是為什麼對母親不滿的,我的父母是勞動大眾的一員,很普通,沒錢,沒靠山,把我和妹妹拉扯大不容易,勤儉持家,不說我考上高中沒錢讀書,後來委屈的去讀了中專,也不說2000年的時候,父親病重倒下,為了照顧病重的父親,我把最有前途的國企工作搞丟了(當時國企裡最年輕的副科級),更別說我結婚,生子,家裡拿不出一分錢,這些我都不想去抱怨什麼,我想說的是,我的母親,在我老婆生孩子的時候,我在醫院三天三夜沒睡覺,叫我母親去換一下我,讓我回家洗個澡,睡一下,她老人家說沒時間,要做飯,老婆生完孩子,坐月子,我要去出差,她老人家讓我老婆自己去洗衣服,洗尿布,別人都是誇自己的兒子媳婦的好,她是到處說自己的兒子媳婦的不好,搞得我和老婆的朋友沒一個敢進家門,哎,不說了,說不下去了。


陽光666203


“北大留美博士12年不回家”這件事,人們或許還記憶猶新。


那個34歲的王猛,從小絕對符合“別人家孩子”的特徵:高考地級市理科狀元,被北大最好的專業之一錄取,被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錄取為研究生……


然而,他與父母的決裂,也讓人感慨萬千:12年前,他不再回家過年;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的所有聯繫方式。


後來他寫了一萬字長文,明著是告訴朋友如何對待孩子,其實最多的是對父母的“控訴”。


這件事雖然屬於個例,但是在當今社會,孩子怨恨父母,不滿意父母的情況卻不少。這是為什麼呢?


有書君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一、父母方面,確實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對家庭缺少責任與擔當。


有的父母年輕的時候,對家庭沒有責任感。好吃懶做,或者有不良嗜好,致使家庭比一般人家要貧困得多。


孩子在這種家庭長大,從小吃了不少苦,也跟著受了不少別人的歧視。因此,這樣的父母,肯定不會讓孩子滿意。


還有那些年輕時候作風不正的父母,搞婚外戀,讓家庭蒙羞,讓孩子在社會上抬不起頭來。


有書君所住的小縣城,一個父親因為婚外情招致殺身之禍,這家的女兒因此也被男方退婚。這不能不說父母的不良行為真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沒本事。


有的年輕人愛跟周圍的人攀比。別人的父母給孩子掙下了大家大業,或者父母身居要職。


孩子不動不搖成了富二代、官二代。有些孩子看到只能給自己解決溫飽的父母,心裡或許會不平衡。


沒本事,這也是讓孩子對父母不滿意的原因之一。


教育方法欠妥。


就像開頭提到的“北大留美博士”一樣,這個化名王猛的年輕人,也是因為怨恨當年父母對自己的“過度關愛”“肆意操控”等,造成自己現在內向、敏感、不善交際的弱點。



偏心。


在孩子較多的家庭,父母因為“重男輕女”或者其它的原因,對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偏愛。


因此,那些不被父母喜歡的孩子,不管到什麼時候,都覺得心理受到了傷害。


TA可能會想,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喜歡自己,自己真的是太差勁了。在這種心理暗示下,這個人一生可能都會陷入這種心理陰影中,不能自信地生活。


另外還有,父母當初感情不合,在這種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身心健康受到了影響。


還有的父母,跟已經結婚後的孩子一起生活,因為他們的不明事理造成小夫妻感情不合。這些,都讓年輕人對父母心存抱怨。


二、孩子方面,不能正確對待父母的做法,也是造成不滿意父母的原因之一。


放大父母對自己的影響。


父母肯定有他們做得不對的地方。比如教育方法不當,給自己成長過程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作為他們的孩子,成年以後,要試著淡化這種影響,調整心態。

缺少感恩與寬容。


人無完人,父母也是一樣。他們畢竟是生養我們的人,為我們的成長,或許他們已經在他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得最好了。


對他們不要苛求。因為接納父母的不完美,也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缺乏自食其力的理念。


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好兒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雖然小時候的生活,跟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但是長大成年以後,人就要自食其力,靠自己的雙手創立一番事業。



而不要過份糾結父母沒有給自己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那些事業成功的人們,並不一定全是靠著父母的影響與資助才成功的。


而那些“啃老”啃得心安理得的人,父母如果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就會產生不滿的情緒。

有書君還是覺得,作為父母,孩子是上天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我們一定要不斷完善自己,為孩子樹立榜樣。工作上要盡心盡力,為孩子創造一個相對較好的生活環境。


另外,也不要過份溺愛與操縱孩子的成長。


不用指著養兒防老。有孩子陪著我們慢慢變老,就是上天一種最好的恩賜。


作為孩子,在成年以後,凡事儘量靠自己。不要對父母有過多的奢望。


因為有了一代代的傳承,人類才會生生不息。我們現在雖然是孩子,但是將來也會成為父母。


個人在一種角色中,也不可能事事做得都盡善盡美。我們要原諒父母的不完美,因為這也是一種修行。


學會換位思考,多多體諒父母的不易。



學會感恩與回報。在父母年老需要照顧的時候,作為孩子,也要盡為人子女的職責,讓父母安享晚年。


有書君很喜歡這樣一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願我們都能珍惜親人相處的時光。只願歲月靜好,父母子女都能怡然自樂!


有書課堂


父母偏心是正常的,在過去一家五六個孩子,偏心也是正常的,但是父母不要霸道,自私,孩子們也又會有不滿的情緒的,如果父母有偏心,霸道,自私的情況下,有的子女會有情緒的,會導致子女之間有仇恨,家庭會敗,我認識一個父母,他家五個子女二兒三女,可他父母偏心大兒子和小女兒,過去每月補償大兒子生活費,又給大兒子出資買了拆遷戶,小兒子一分沒有,大女兒60多歲,帶她十多年父母快死時,又把大女兒的房子過戶給大兒子,另外又起訴子女交瞻仰費每月400元,法院也執行了,房子也過戶了,可大女兒快70歲連房子也沒有住,小兒子一分沒有,就是後孃養的也給一處舊房子這樣的父母子女能服嗎,導致子妹幾個不走斷決了關係,仇恨再身,偏心不忙,不要自私,霸道,有的子女口頭一樣,背後一樣,想父母的財產,加上父母自私,霸道,子妹能團結一起嗎,


亞豪商貿


前不久也在網上看了一個帖子,大概是講:

一個長得不錯,成績又好的姑娘,有一對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本來工資還算不錯,卻特別吝嗇、貪小便宜,平時隨意翻她的書本日記,當做親朋好友玩笑的談資,也不奢求父母能提供好的物質環境,但努力的時候,看見父母平庸膚淺的嘴臉,就很難受很厭惡。

看完那個帖子,不管真假,心裡面確實很難受。

父母一心一意的對孩子付出,為什麼孩子還是不滿意呢?圈圈覺得主要有2個原因:

1.家庭教育的失衡

就像那位帖子裡的姑娘一樣,大多數的家庭父母工資還算可以,卻省吃儉用,把更多的錢花在孩子的培養上,“只管學習,家裡不用管!”“你看爸媽這樣還不是為了你!”等等,當長時間成長在這樣的環境中,他會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我想要什麼都會滿足,逐漸養成自私不懂得感恩的性格。

等到人生稍微如意,比如想出國家裡無力承擔,畢業找不到好工作、買不起房等等,就會不滿父母拖後腿。

2.成長路上沒有得到正向的修正

人成長有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有些人雖然原生家庭不是很好甚至惡劣不堪,但他能從學校、社會等其他地方,獲得正能量去修復原生家庭的裂痕,去改善自身的缺陷。

反之,被父母養歪了或者帶著原生家庭某些不好的烙印,又無法汲取積極的能量,那就只能充滿怨氣,不停的去抱怨爹媽沒把自己生成X二代,給自己無比美滿的人生。

其實,看看身邊那些過得幸福的人,無論他的父母、原生家庭是多麼的糟糕,有很多的不是,那他一定都是有能力去

和解的人。

而不是一直不滿意自己的父母,認為自己是“受害者”,那人生所有的不順都會歸結到父母身上,給自己的處境找一個藉口,這是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任!

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健康的養大,或許還聰明又好看,這已經是值得感恩的事了,希望我們都能接納並尊重自己生命的源頭。


甜甜圈伐木累


父母生養了兒女是大恩,做兒女的本應孝敬父母,可是,卻有不少做兒女的對父母的很不滿意,還大打出手,不孝不教不養又虐待,為何會這樣呢?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原因是多種多樣,也千差萬別的,一言又難概述之,但有幾點是很有普遍性的:父母太偏心,兒女太自私,教育不得法,溺愛嬌縱過甚,有代溝,思想觀點,性格修為,價值取向大不同等等而導致。

我說說我的父母吧,我對我的父母也有很大意見而不滿,認為父母太偏心而造成,但我始終認為父母生我養我是最大恩情,不可對父母不孝不敬不親不愛不養,所以妻子老說父母不好時,我都對妻子不滿,並不準妻與父母爭吵,不準在兒女面前說太多父母的不是,更不允許妻子在戚友或外人面前說太多父母的是非對錯,鹹鹹淡淡,特別父母進入八十高齡後,更應顯示團結和睦,少計較多順從,讓父母樂享幸福晚年。

我父算是老革命,九0是教師離休,我父中年也很坎坷,三十歲就從小學校長任上含冤入獄,離職達二十年之久,當年姐六歲我三歲,從此一家進入苦難深淵,在那腥風血雨歲月,親歷者都有感受,我之所受欺凌苦難尤多,受父親影響牽連,我經受了常人難以承受的侮辱及苦難,連升學的權利也活生生的被剝奪,七九八0年評反冤假錯案,父親被留尾巴復出工作,受條件所限,當時農轉非,先轉姐姐,後又轉弟妹,就是不轉我,當時能農轉非,就意味著什麼,過來人是明白的。因性格及認識價值觀取向,我常與父母相左,令父母總對我有意見,在我的婚姻上,我也不盡聽父母言,而使父母對妻子有偏見,如此積怨越來越深,父親落難時我跟著受難,而父親復出工作後,我卻憑不上福,既不幫我帶小孩,也不在經濟上給了我幫助,總說弟妹小要照顧,重心偏向弟妹,在極艱難時問借也不得,父復出工作至今近四十年了,我卻享不到父母的福,現在,我渡過了最艱難期,兒女也長大成人有了工作,而父母已老態聾鍾,就知道要大兒孝順了,他們長期不與我住,卻有上小問題就找我,與老親戚往來都只讓我代替,什麼都偏向溺愛弟弟,要是我沒有胸襟肚量境界,早吵翻天了,我也與父談到鄭伯克段於鄢,做父母的不可太偏心,否則家庭諸多不幸就來了,對父母不滿意事小,造成兄弟不和,家庭悲劇事就大,父母也反思了,對我的態度有所改變,而事實有許多證明我是對的,父母是有做得不妥的。我曾對父母輕輕說,我過去受父親事影響,受盡苦難,而現在我卻享不父母的福廕,幾十年,不給經濟支持,也幫我帶孩子,什麼都偏向弟妹,我不是親生?時到今日,連在老家也沒有給我半間房住,今領幾千元一月離休金哪去了?我沒工資領,連父母也不給支持,我卻要在市裡生活,養三個兒女,大學畢業,找到好工作,我還要買地建樓,當年我為弟出力不少,可今日我說什麼沒有!您做父母,我們也做父母,但做父母思想有偏,對兒女有偏私不公,往往會幾方不付好,甚至弄出大悲劇來,我妻對您倆不滿,我還能應付,可今日弟媳開始埋怨您們了,弟能把控得了麼?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是愛兒女的,兒女也應孝順愛敬父母的,但為何天下還有那麼多父母對兒女不滿,兒女對父母不滿呢?原因很多,各自反省檢點吧!


樹德漢碩


父母生我和弟倆孩子,我工作後就不再花父母錢,92年結婚(父親給了不到2000元的一個存摺,我96年買房借父親6000,年終發了年終獎全還)後因母親沒工資收入也沒養老金給母親錢花,給治病,到後來送終,尤其發了年終獎幾次都是給母親。弟工作了,有幾年收入也挺高的,96年結婚父親花錢給大辦的婚禮,當時弟媳分房,父親給交了8000元押金,並花錢給簡裝(週轉房),弟結婚我給了2000,等我買房時,弟給我們1000,父母知道後命令我們送回給弟弟。弟買車,爸又跟後老伴各花1萬,弟離婚,只要了輛車,開公司借我5萬(先借7萬,我有事需用錢找他還2萬),借父親7萬多,3年多過去了,弟隻字不提,平時說吃就到父親那裡白吃飯,父親總怕他兒子餓著。弟再婚,父親又跟我提他出錢給弟買房之事。過春節什麼的,我每年給父親送很多東西,弟幾乎不怎麼花錢,可是在父親那裡從年30吃到至少初五,除非,他有事外出。總之,多年來,弟弟只知道索取父親的,父親也溺愛他,我孝敬父母多年,從未花父親一分,只有我2011年7月住過40天醫院,父親每週探望,給拿點兒吃的,後來幾次說給我花了挺多錢,怎麼也有1000吧,其實探望我五次有3次拿3小盒牛奶,2個煮的剩玉米,2個蘋果,另外,拿過小盒餅乾,怎麼也不會花到1000,我也都給他買排骨買牛肉買魚買點心等等早都還了回去,就那樣,父親還是曾幾次說給我住院花了他1000。只有過春節,給我女兒壓歲錢,我也都早已還了回去。別的沒什麼,就是我當女兒的,越孝敬他,他反倒說我沒什麼心眼,兒子不孝敬他,淨吃喝他,花他錢,他越說弟弟不傻,這讓我心裡不是滋味。


xianghonghong_ygv


世上無完人,這許多不完美的人成為孩子的父母,註定也是不完美的。

即便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恩人,但父母也還是有各種各樣的不足和缺陷的。

所以,孩子不滿意自己的父母完全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和現象,根本不需要動不動就扣上“子女不孝”的惡名。

至於,為什麼孩子會不滿意自己的父母,有書君覺得大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吧?

第一、父母自身的性格缺陷或者行為方式存在問題。

有些父母不負責任,“生而不養”,好吃懶做,甚至違法亂紀,有些父母重男輕女,自私多疑、對子女和家人胡亂猜忌。

還有的父母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極差,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總是把孩子當成出氣筒,傾瀉自己的負面情緒。

這些都是導致子女對父母不滿意的地方。

阿恩的父母是典型的“不負責任型”父母。

他的父親好吃懶做,外出打工吃不了苦,自己做小本生意嫌收入低,生意不好做,總指望著“天上掉餡餅”,不是買彩票,就是去賭博。

阿恩的母親在阿恩五歲的時候,一氣之下和阿恩的父親離了婚,從此對阿恩不聞不問。

阿恩從小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愛,還從父母身上學習了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上學時也不好好學習,初中畢業就出去給人家打工。

工資低,工作時間又長,父親還時不時讓他寄錢貼補家用。

根本攢不下錢來,眼看自己身邊的人都成家立業了,自己也三十好幾,可是還找不到女朋友,阿恩對生活的不滿就化成了對父母的怨氣。

而婷婷的父母則是典型的“重男輕女”型。婷婷大學畢業後,找了一個和自己志趣相投的男友。

可是,婷婷的父母嫌他的男朋友太窮,家裡又沒有社會背景,既不能給家庭經濟帶來好處,又不能幫她的弟弟找工作帶來方便。

硬是“橫刀奪愛”,要婷婷答應她幫婷婷找的對象,婷婷因此也對父母心生不滿。

第二、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方式不對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父母對子女採取的教養方式不同,孩子對待父母的方式也不一樣。

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物品,獨斷專行,具有超強的控制慾。

他們從不願意傾聽孩子的聲音,只是一味的給孩子制定規矩,要求孩子遵照執行,甚至不屑於進行解釋,讓孩子時時處於焦慮不安和痛苦難熬的狀態之中。

有的父母對孩子一味放縱。

他們雖然對孩子照顧得也比較周全,但是偏於縱容,不願意和孩子之間發生衝突。

孩子要什麼,家長給什麼。這樣往往造成孩子衝動叛逆,苛求別人,焦慮,缺乏毅力。

還有的父母過度溺愛,導致孩子在依賴、認知、遊戲、情緒和社會技巧方面都可能存在缺陷;成年後表現出攻擊性行為,自我控制差,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

有的家長是攀比型,動不動就是“別人的孩子”如何如何好,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差,孩子得不到認同,不是自卑就是叛逆。父母錯誤的教養往往教出畏縮、叛逆,不懂珍惜和感恩的孩子,這也就是“父母傾其所有,培養仇人”的原因。

第三,時代在發展,觀念在變化,父母和孩子在生活習慣和認知水平方面產生諸多衝突。

有的父母一輩子勤儉,見不得孩子大手大腳。

有些家長習慣平穩安逸的生活,看不慣孩子身上的闖勁,總是批評孩子瞎折騰……

這些也造成孩子對父母有諸多的不滿意。

其實,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鏡子,許許多多對父母不滿意的人,不知不覺的就活成了父母的樣子。

絕大多數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可是又不懂得如何去為人父母。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大的、終生難以擺脫的命運。

沒有完美的父母 也沒有完美的孩子,孩子對父母有不滿意,正如父母對孩子也永遠不滿意一樣,都是可以理解的情緒。

最重要的事,父母和孩子雙方都要學會時時察己,總結反省,保持溝通順暢,才能構建和諧的家庭關係。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我覺得,如果不自己當父母那真的永遠也不知道當父母的辛苦,更別說體諒父母了。我現在已經為人母了,說到我的父母,其實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去說。



我出生在農村,從小是奶奶一手帶大的,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父母就離開我外出掙錢了,我想可能有的人體會不到沒有父母在身邊的那種心情,等我13歲的時候,我的父母把我接到了他們上班的地方,我對他們有種陌生的感覺,而且我的父母脾氣都不怎麼好,媽媽是屬於那種動不動就發火的人,而我的父親給我的感覺就是很威嚴,有時候甚至是看他一眼我都害怕。


那個時候我真的不喜歡他們,因為他們對我不管不問,我每天放了學洗衣服做飯,什麼活都幹,也換不回來他們對我的一絲絲疼愛,我一直覺得,是不是我的父母只疼愛我的弟弟,是不是真的那麼重男輕女。就那麼過了幾年,我也長大了,遇到了一個真正對我好的人,我們結婚了,結婚的時候,我才發現,那一直沉默寡言的父親眼睛裡閃爍著淚花,那一刻我才發現,其實他們不是不愛我,只是不善於表達、不善於溝通。

真的,有的父母就是那樣,這種感覺我認為真的要等到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有多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