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为何爱用“三八大盖”?

leonides


从步枪的性能上来说三八大盖是一款比较不错的枪,然而日本对这款枪的钟爱,加上装备数量之多,说到底还不是因为穷!从根本上来说,三八大盖比较适合中国战场。

三八大盖自身的优良性

三八大盖正是名称是三八式步枪,因为枪体上有一个防尘盖,并且在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因此被中国成为三八式步枪,在1907年成为制式武器,在1910年就成为主力步枪,从此一直服役到1945年日本投降,是日本士兵最基本的武器。

日本人研究东西,喜欢一步到位,三八大盖就是这样到位的步枪,在当时,日本对步枪的要求主要有三点,第一点就是射程必须远,尽管在二战中步枪已经朝着进程密火力发展,但是日本对步枪的远程射击还是很看重;第二点就是精度高,三八大盖的有效射击距离可以达到300-400米,在《亮剑》中赵刚政委五百年开外暴了小日本鬼子的头的步枪就是三八式步枪,除了赵刚枪法好之外,武器的精度也是一方面;第三点就是因为枪长,便于拼刺刀,三八大盖是二战时期最长的步枪,加上刺刀可达1.7米,几乎比日军士兵的平均身高还要高,在中国战场的白刃战中,三八大盖出尽了风头。

尽管,三八大盖也有很多缺点,但是这些优点足够让日本人对其宠爱有佳了。

贫穷让日本钟爱三八大盖

当然,日本全员装备三八大盖,从而忽视了冲锋枪和自动步枪的研发,实际上正是因为贫穷。

当然,日本的穷是指和谁比,如果和中国比的话,那还是错错有余的,但是和欧美等国家来说那就差太远了。

在二战时期,日本拥有7800万人口,却调动了七百万人参战,要给这七百万人都配上一把武器,估计想想日军的后勤蛋就会疼。要啥自行车啊,有一把枪就不错了!

当然,也并非日军研制不出更高端的枪,自动步枪,冲锋枪,机枪日本都能够生产出来,不要小瞧了日本的研发能力,在太平洋战场初期日军研发的零式战斗机完虐美国飞机,海军在世界上也是能排得上名词的,连这么高端的东西都研制出来了,什么样的轻武器研制不出来。

关键日本的贫穷让日本人即使能研制出来,也用不起,三八大盖和那些后来研发的枪相比,别的都是扯淡,就有一点是对的,那就省子弹,打仗打的不就是一个性价比嘛!

三八大盖比较适合中国战场

当然,再怎么钟爱,性能再怎么强,在中国水土不服还是不行的,以火炮来说,欧美流行大口径的榴弹炮,然而当这些武器装备给国军后,依然不能物尽其用,在《亮剑》中国军清一色美械装备的暂七师师长常乃超说,还不待我军将炮架上,贵军已经杀上来了!

说到底还是水土不服。

要是日本的九二式步兵炮,根本就不用牵引,架上就能开炮。

日本是一个很工于心计的民族,在日本人看来,中日必有一战,而且一定是日本侵略中国,只有适合中国战场的武器才是最适用的武器,因此三八大盖上面有个盖,那是因为中国北方风沙大,用这个防尘盖是防沙的。

包括九二式步兵炮也是这样的,在中国这个战场上,没有配套的交通、运输工具根本不可能使用上大口径的榴弹炮。

而三八大盖尽管火力上有些微弱,但是日本人也料定中国想要和日本正面作战,必然倾向于进行白刃战从而减少子弹的使用,所以,三八大盖才那么长,其实就是为了和中国军队拼刺刀。

武器从来都没有先进、落后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之处!


史论纵横


虽然日军的主力枪种就是三八大盖,但是日军对于这种枪真可谓是又爱又恨啊,既是自己的主观选择,也是国力羸弱的无奈!


三八大盖简要介绍

三八大盖其实是中国人对这个枪的戏称,三八大盖的学名叫做三八式步枪,使用旋转后拉式枪机,说白了,三八大盖就是普通的制式武器,没有什么突出常人的特点,甚至许多地方都有致命的弊端,只不过是长达四十年的使用时间和巨大的使用量造就了他的名气


为什么三八大盖的使用量如此巨大?

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日本国力羸弱,三八式步枪的性价比高,适合大规模生产列装。

众所周知,整个二战已经将日本拖垮,作为一个小岛国,日本虽然工业制造水平先进,但是原材料供应严重不足,制造武器的钢铁严重匮乏,同时子弹数量也极度短缺,因此日本军队很少使用自动武器,唯一的冲锋枪还是只生产了一万多支的百式冲锋枪。

二是日本军人崇尚武士道精神,热衷于刺杀训练。

日本皇军一直以来都是极度崇拜武士精神,喜欢用刺刀,而三八大盖的枪身很长,是当时服役步枪里枪身最长的,这种长度也使用日军用来刺杀!

三是日本军方决策层的战略失误

日本军部一直认为百发百中的步枪比百发一中的自动武器要强,并且利于节约弹药,同时日军古老的战术思想决定了自动武器很难有发挥用途,因此三八大盖一用就是40年!


青年史学家


”三八大盖“是二战中日本陆军的制式步枪,其正式名称为”明治三八式铳“,由于其枪击上有一个防尘盖,在中国被形象地称之为“三八大盖”。

“三八大盖”全枪长约1270毫米,如果加上日军的三零式刺刀,其长度可达1660毫米。因此,日军的“三八大盖”是二战各参战国中长度最长的步枪。由于日本人在二战中身高比较矮小,其平均身高不到1米6,到战争后期其平均身高更是下降到1米5。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日军正是凭借1米66长的步枪(加装刺刀),加之日军训练严格,在白刃战中日军士兵往往占有优势,中国军民往往在这方面吃了日军的亏。

“三八大盖”使用有坂6.5毫米步枪弹,该枪的精度非常高、射程也非常远。其射程高达600米,有效射程为460米,日本人在标尺更是达到了2400米。由于日军士兵训练精确射击,因此,小鬼子的枪法基准,300米之内爆头不是问题。

基于以上优点,二战中的日军最喜欢使用“三八大盖”。


历史军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人的歪把子对付中国人的捷克式的时候,经常就是歪把子吃亏,而捷克式更胜一筹,所以日本人很喜欢去抢中国人的捷克式轻机枪,但是,捷克式轻机枪虽然对于双方来讲性能都很满意,但日本人最不满足的就是一点捷克式轻机枪不能安装刺刀!所以日本人每一次抢回一把捷克式轻机枪,总得拿到军需部去,让他们改装一下,安装一下刺刀。

后来,日本根据捷克式轻机枪仿造出来两款轻机枪以后,这两款轻机枪能够安装刺刀的,而且这两款轻机枪代替歪把子成为日本后期作战的绝对主力。

可以看到的,是在日本人看来,在实战里面刺刀之上,这就是日本人不装备冲锋枪的其中一个理由!日本人在参军之前都会在大本营里面接受为期数月的训练,在这期间会接受大量的劈杀刺刀训练。

那么今天收了这么多的训练,我不可能白训练是不是?所以训练拼刺刀的技术必须要有一把优秀的武器来展现他们优势的拼刺刀技术,这就是三八大盖存在的意义,长达一米六的三八大盖(含刺刀)一寸长一寸强,这样的武器在拼刺刀的时候可以说百分之百的发挥它的作战能力。

除此以外,日本的武器装备的思路还有就是陆军的装备思路是来自于法国军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人是想依靠着马奇诺防线防守住来自于欧洲东部的进攻,不管是纳粹德国的还是前苏联的,在防御工事里面当然射程越远的武器越吃香,日本人也是这样认为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诺门坎战役失败以后,日本人勒终于在中国东北边进修中各种各样的防御工事。

这样的话,越细长,而且射程越远的三八大盖,又成为了日本人比较心仪的产品,而且三八大盖的改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只需要将日本人在国内战争时期的金钩步枪改装以后,并且为了适应恶劣的生存情况给他家装了一个防城港,这就是三八大盖,(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这样的话,步枪的生存概率会更好,而且精简了武器生产过程,使得武器的生产更加便利。

除此以外,更加重要的一点是,资源,即便是美国人利用潜艇,飞机等等一系列武器对日本的本州岛实行封锁,但是日本在1945年仍然生产了几十万条三八大盖。由此可见,这种步枪对于资源的消耗量需求是很小的!日本人可以利用国内有限的资源去武装更多的人!这才是日本人提出1亿玉碎的真正底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