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風雨魁星樓

「七律」風雨魁星樓

恆山魁星樓

下罷天峰上玉屏,尺臺仙闕紫薇冥。

雲開嵐岫輕翻翠,雨潤危岑冷落青。

曲徑迂迴松世界,仄梯疊轉石精靈。

我來登陟還家願,香燭淡焚叩魁星。

注:此詩作於秋季,因當時匆忙,未能拍片留念,特選好友沈妙溪冬季恆山實景一組配圖。

「七律」風雨魁星樓

魁星

後記: 在未登恆山之前,當你置身於恆山北麓的渾源古城內,仰望恆山之時,隱隱約約望見在主峰天峰嶺西側,有一小亭,彷彿像一把撐開的大傘,硃紅一抹,隱現於雲霧縹緲的險峰上。然而,當你忘情的踏實恆山十八景暢遊的時候,卻又看不見它。其實,這個小亭就在琴棋臺的西北,與琴棋臺處於同一水平線上,因被峭崖遮掩,遊客往往是看不見的。

「七律」風雨魁星樓

北嶽恆山

欲登小亭,從九天宮向西北有路可通,到的近處才見,原來並非是一個綴景的小亭,而是一個曾八角亭狀的木閣,閣下部,全磚密砌,北向有磚砌拱門,當地人稱之為:“風雨樓”或“罡風樓”,也有稱“風乾(幹)樓”的。

「七律」風雨魁星樓

北嶽恆山

風雨樓,是北嶽恆山諸多建築中最高的一個建築,南壓恆山諸景,北瞰渾源神川,西俯金龍峽口,東依恆宗峰巔,是一個天然風口。登樓縱目,眼底鄉川歷歷,耳畔峽流淙淙,罡風習習,雲煙縷縷。尤以暴風雨來臨之際為最,更能深切體會“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獨立險峰的高閣雖以風雨著稱,但古代建造者的本義卻並非如此。此閣本名“魁星樓”,樓內面北塑有北斗魁星君的神像,藍面紅發,面目猙獰。諸君切莫輕視星君之醜,這就是古人所云之“硃筆點狀元”的魁星,你看,此君一手高攀硃筆,似做點額之狀,一腳曲登鰲頭,是義獨佔鰲頭。古今往來,多少文人學子,寒窗苦讀,拜倒在此君腳下,祈求金榜題名,御筆點魁呢?

「七律」風雨魁星樓

北嶽恆山

在古代星學家的眼裡,認為天有北斗,地有五嶽,天地相應。在北嶽峰頂筑北斗魁星樓,應是適得其位。所以,古人不惜運輸艱難,硬生生築閣樓與險峰之上。更有奇處,正所謂“好事成雙”,在峽西恆山另一主峰翠屏峰上同樣建有一魁星樓,兩星君隔峽遙望,寓意無窮。翠屏峰,雖系北嶽恆山另一主峰,但因與恆宗天峰嶺隔金龍峽相望,實則自成一體。因此當地人稱為翠屏山。從氣質上講。翠屏山與天峰嶺截然不同,如果說天峰嶺是一味英武剛俊的偉男子的話,那麼翠屏山恰是一位亭亭玉立的綠衣美少女。從北仰望,但見翠屏峰崛地而起,突兀高聳,像是屹立在渾源古城南的一道水墨畫屏,大概這就是“翠屏”二字的含義吧。家父曾言:此二星君,乃北嶽恆山大門兩側之燈籠,心燈是也。點亮北嶽兒女之文風,啟示北嶽兒女用心讀書,好為國家效力。

「七律」風雨魁星樓

北嶽恆山

原創:張夢章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大同作家協會會員 大同周易研究協會常務理事 首部詩集《鳴玉集》即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