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文学欣赏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遇到达人


作为一个18年书龄的玄幻书虫,已经看过了不少网络作品。对于网络文学,在2000年之后才出现的新事物,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不被待见,甚至被批判“脑残”、“无聊”、“低俗”等,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行业被逐步规范之后,也终于慢慢地被更多的读者接受。

上述这种观念的改变,我觉得就是文学欣赏的一致性的一种直观体现。所谓的一致性,我个人认为是“对美好事物的判定标准的普遍认知”,虽然这个认知标准会因为具体的文学个体有差异,但是大方向肯定是一致的。好的、美的、善的、真的,等等这些就是一致性的追求。

而差异性,则集中表现在欣赏的主体的个体方面。还是以网络文学为例,刚开始的时候粗放发展,的确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很多劣质的网文也映入人们的眼帘。但无论网文的质量如何,每个去阅读这些小说的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举个更具体的例子来说,或许有人觉得《斗破苍穹》这部书很差,纯粹白话文,但也有人会成为这本书的粉丝。

这就是文学欣赏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以欣赏者本身的评价标准为判定指标的。而无论差异性还是一致性,都可能随着历史发展有所不同,或者可以说是因为流行标准的不同而不同。例如今天的玄幻小说,就像2、30年前的武侠小说一样,都是所在年代流行的体裁,但是却是各自时代的宠儿。《绝代双骄》有他的受众,同样,今天唐家三少的作品也有自己的狂热粉丝。

以上就是我对文学欣赏的差异性和一致性的浅薄理解,希望回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另外玄幻网文的发烧友可以关注我,每天一起讨论热门小说。


文学筠


文学作品欣赏的差异性和一致性都是必然的结果。

由于文学作品受众广泛,每一类人,每一个年龄段的人,不通性别的人,每个人对于同一作品的认知具有差异性,这是由于每个人所经历的事物、欣赏事物的能力、个人经验等等差异所造成的。所以说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但是因为这些读者个人的认知差异,最终赋予了哈姆雷特各种各样的性格。这不是说哈姆雷特本身具备着各种各样的性格,而是说各人根据自身的情况经验赋予了他做某一件事所体现出来的性格。

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在于能够引起绝大多数人的共鸣,这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广泛传播的原因。能够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这本身就是对于文学作品欣赏的一致性所导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正是对于朋友的深情厚谊不受时空的阻隔这一强烈的情感共鸣而被人们广泛传颂,这就是文学作品欣赏的一致性。

对于李白的《静夜思》是妇孺皆知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思念故乡的古诗,这是每个阅读过这首诗的人共同感受,这正是体现了这种一致性。对于诗中的第一字“床”,有的文学家认为是胡床,有些文学家认为是井栏,这就是同一事物的认知差异。

当然文学作品的魅力很大一个原因也在于这种差异性和一致性,差异和一致并不矛盾,相反促进了文学作品的繁荣,如果文学作品单方面的体现差异和一致,那一定是没有生机的!


琅嬛文学


题主是想问同一篇文学作品,为什么不同的人看完感受不同,但是又不是完全发散,有一致性这样的问题么?以词举例,看过人间词话的应该都知道,词最重要的三要素,景境情,大部分文学要素其实也是类似。

先说写景,好的文学作品写景都能让人感觉眼前浮现出作者所看到的,但限于文字表达,每个人所看到的其实都有自己想象夹杂在其中,虽说是同一片景,每个人看到的不同,但又不可能完全不一样,比如常见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家想象出来的景,最起码都是卧室,月光不可能看到太阳,但是每个人看到的月光随着见识的积累,不太一样,未经过离别的和常年在外漂泊的很明显看到的月光不一样,所以同一篇作品光是看到的景色大家都有差异,但是又具有统一性。

再说境,境其实是通过凝练的语句描写,不光是让人眼前看到这个景色,而是让人感觉自己已经置身于作者描写的景色当中,语出呈境是相当高明的文笔能力,假如说景是二维画作,境就是VR虚拟现实了,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肃杀的境,让人仿佛就置身于秋天,长江边上,感觉树叶凄凉的飞舞,语出境现,但境还是在景的基础上添加了更多的读者个人想象,所以一致性边界变窄了点,差异性边界随之拓宽。

境现情生,能够让人进入境的景色都是很有特点的,也就是能够勾起人的感情的,或悲壮,或恬淡,或伤感,或幸福,不同的境产生的感情不一样,这就好比不同的人出去了旅游,有的人旅游时心情特别好,有的人反而更加郁郁,同一个境,引发出的感情共鸣,可能差异蛮大,毕竟人的思想是独立的,此时一致性边界再度缩小,但无论怎么缩小,思乡之情,不可能变成小登科那种春风得意的心情,将情的边界束缚在一定范围,不至于混乱,也就是这样的束缚才使得人能够将感情聚焦,要不然无法聚焦读者也不会迸发自己的感情,但是感情一出,那就是五味杂陈了,同是思乡,刚毕业的小伙子想家和流落在外几十年的那种想家感情肯定不一样

以上


停杯问月1


文学也是人学,不妨举个例子吧,就像见到了一个美女,大家哇的一声,美女啊!这个就是文学的一致性。问这个美女好在哪里?张三说她柳叶眉,瓜子脸,樱桃小嘴一点点,长得太好看了。李四说她前凸后翘,丰乳肥臀,身材太棒了。王五说她谈吐高雅,口若莲花,特聪明等等。这个就是文学的差异性。


赏雪品梅


如何正确认识欣赏文学作品的差异性和一致性呢?百人百姓,万人万性。人们各有各的立场、观点、审美能力,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角度、兴趣及能力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欣赏文学作品的差异性。

对于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听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叙述的典型故事,所使用的生动优美丰富的语言,能感动绝大多数读者,获得读者的一致好评,这就是欣赏之学作品的一致性。


123老梅吳楣福


欣赏文学作品根据每个人的美学审美观念的不同而产生了差异性。例如一部《红楼梦》,毛泽东看到的是封建时代的兴衰,这是他从政治高度来审美;胡适看到的是历史上存在的某些个人,他是影射美学;等等。看的视角不同,美学观念不同,差异就千差万别了。我讲的也许不十分在理,抱歉!


手机用户52761414156


针对这个问题,我想是否应该这样回答:文学欣赏的差异性来源于欣赏者和创作者,欣赏者与欣赏者,创作者与创作者之间的双向认知上的差异,正是这种个体思想上的不同即差异性才有见仁见智的观点,才有文学的差异之美,也才有文学欣赏的魅力!对于文学欣赏的一致性可以这样理解:是能引起一部分人或大多数人的思想感情的共鸣。不成熟见解,仅供参考,欢迎指导。


阳光文学


好的文学雅俗能够共赏;特质的文学确与独我的思想相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