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泌尿系统结石?

9eN7y_sky


根据您提出的问题,我给出以下回答:

胡师傅(化名)今年53岁,是一名湖南娄底人,来到长沙务工。就在今年10月初,莫名出现左侧腰腹痛,呈间歇性胀痛,被送到当地医院救治,虽稍有缓解,但不久后病情有所加重,随后来到了长沙市中医医院泌尿外科就诊。



经仔细询问,及完善相关检查,医师诊断胡师傅是患上了左肾重度积水、右肾多发结石、泌尿道感染等症状。针对患者的病情,经充分术前准备,手术团队为胡师傅实施了造瘘引流手术,手术历时4个小时左右,通过造瘘口,从患者左肾内引流出脓液约3000ml,足足是装满了一脸盆;而在患者的右肾,通过超声联合气压碎石,并清除吸出结石。

由于患者的双肾皆有大量结石,一般是先进行一侧手术,一月后再行另一侧,但胡师傅有重度积水,为了避免感染扩散,因此先实施造瘘引流手术,清除体内脓液,保障后续手术。

而取出的石头将交由患者及家属,留待后续分析。若有意愿,患者可自行保管;若不愿自行保留,医师也会留下这些石头做成标本,用于给医学生做教学和给病人做健康教育用。但更多的结石,因碎石技术的发展已是被碾碎成渣,被清理干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状况的改善,泌尿系结石等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泌尿系结石可在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以肾与输尿管结石为常见。多由于患者的环境、生活习惯、水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多见于青壮年,男性高于女性。

而B超检查能发现人体内大多数“顽石”,是较为方便、快捷、经济、无痛苦的检查方法。而对于一些较隐匿的“顽石”,也可用X片、CT等方法检查出来。



泌尿系结石的形成需很长时间,一旦形成“顽石”,将对人体产生较为严重的损害。治疗上,一般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通过多喝水、服中药、运动等方法排出。大于6毫米的结石,则或需采取碎石术或手术治疗。统计显示,约有半数的泌尿系结石10年内会复发。做结石成分分析,有针对性地预防复发。明确其成分后,医生可指导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复发。

平时要养成多喝水的习惯,利于体内多种废物如尿酸等的排除。同时注意饮洁净水,避免饮用含钙过高的水。可适当进行类似原地跳跃、爬楼梯等活动,加强身体代谢循环。




湖南医声


泌尿系统结石,外科叫尿石症,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的总称。结石一般在肾和膀胱内形成,而输尿管结石和尿道结石通常是结石在排出过程中停留导致的。


预防结石的方法

虽然现在尚未完全搞清楚尿石症形成的原因,但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系,可提早预防。

1.大量饮水

水喝的太少是导致泌尿结石最常见的原因,大量饮水可增加尿量,稀释尿液中形成结石物质的浓度,减轻晶体沉积。让24小时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也就是约4个矿泉水瓶的水量。结石患者除日间多饮水外,每夜加饮水1次,保持夜间尿稀释。

2.调节饮食

饮食中的、糖蛋白质、脂肪、嘌呤、草酸、钙、磷、微量元素、维生素都会影响尿结石形成,比如高蛋白、多精制糖容易形成尿路结石,营养过剩、动物蛋白过多容易形成肾结石,营养不好、动物蛋白过少容易形成膀胱结石。

已经患过泌尿系统结石的人,可以根据已排出的结石或手术取出的结石进行结石成分分析,明确其成分、制定有效的针对性预防措施:

  • 草酸钙结石:少吃浓茶、菠菜、番茄、芦笋、花生、欧芹、巧克力等;

  • 磷酸钙或磷酸盐类:少吃蛋黄、豆类和奶类

  • 尿酸结石:是嘌呤过多高尿酸形成的,可采取碱化尿液、少吃动物内脏、海鲜、限制高蛋白食物、少喝啤酒等措施预防。


高钙摄入者可减少含钙食物,少用牛奶、奶制品、豆制品、巧克力、坚果类食品。血钙水平应保持在以下正常范围如下(不同检测机构参考值可能略有不同):

3.减少钠的摄入

  • 钠摄入过多的时候,身体会努力排钠同时增加尿钙的量。当钙离子在肾脏处被浓缩的时候,容易与血液中的草酸等负离子结合,生成结石。
  • 当前的膳食指南建议每日应该摄入钠2300毫克,但如果之前因为钠而患过肾结石,则应该尽量将每日摄入量减少至1500毫克。这对血压和心脏也有好处。

4.避免高剂量服用维生素C

一些研究表明,服用高剂量维生素C补充剂会提高男性患肾结石的风险,可能是身体将多余的维生素C转化成草酸盐导致的。

5.针对性预防

在检查过完整的代谢状态后可针对性的选择预防办法:

  • 草酸盐结石病人,口服维生素B6以减少草酸盐排出,口服氧化镁增加尿中草酸溶解度;

  • 尿酸结石病人,口服别嘌呤醇和碳酸氢钠,抑制结石形成;

  • 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必须摘除腺瘤或增生组织;

  • 有尿路梗阻、尿路异物、尿路感染或长期卧床等要及时治疗。

6.控制可引发结石的疾病

有结石家族史会提高结石的概率增加,而一些疾病也会提升结石风险,如高血压、痛风、尿路感染等。因此要控制好此类疾病的病情。


另外,泌尿系统生理结构异常也会提高结石的风险。2-6岁的儿童结石就常与畸形、感染、营养不良有关。




1:增加液体摄入,就是水,水是最靠谱也是最有效的“药物”,尤其是泌尿系结石病人,每天水的摄入量保持在4000ml,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能降低尿路结石成分的过饱和状态,强烈推荐泌尿系结石病人购买数字笔式尿比重测量仪,在家里自行测量尿比重,使尿比重低于1.010,达到并维持可靠的尿液稀释度。

2:饮食营养讲究综合平衡,避免其中一种营养成分的过度摄入,含钙结石占了泌尿系结石病人的80%,有“专家”鼓吹低钙饮食,这种观念必须纠正,低钙饮食降低了尿钙的排泄,但负钙平衡会导致骨质疏松,得不偿失。

3:增加水果及蔬菜摄入。

4:增加粗粮及纤维素摄入。

5:超重是尿路结石形成里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维持适度的体重对于泌尿系结石病人是一种必须,简而言之,减肥。

6:多运动,慢跑、打羽毛球是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能够促进结石排出。


成都下水道


泌尿系统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结石可见于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等部位,但以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最为常见。从发病几率看,总体上男性多于女性。

夏季出汗多尿量少,泌尿系统结石高发

相比其他季节,夏日人体的排汗量和蒸发量都有所增加,这时候如果水分补充跟不上,尿液就会变浓,尿液中的代谢物沉淀形成结晶,就变成了结石。

据统计,近年来,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数逐年增加,其中25%的结石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疼痛和血尿是泌尿系结石的主要症状。疼痛往往起病突然,大多没有任何先兆,腰部痛如刀绞,且常常伴有下腹部的反射痛、尿痛、血尿、恶心、呕吐、甚至发热等症状。如发现有上述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远离泌尿系统结石,多喝白开水

预防泌尿结石,喝水是关键。泌尿系统疾病大部分可通过多喝水来缓解。多喝水可稀释尿液、减少晶体沉淀、冲洗尿路和排出微小结石。

喝水最直观的衡量标准是“喝到尿液清亮”。

夜间活动少、尿液产生相对较少,结石形成的机会也更大,睡前饮水可稀释血液中的结石成分。而早上尿液浓度较高,早起两杯水也能将尿道“冲刷”干净。因此,远离结石的最佳方法是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结石直径超过1厘米,甚至引起患者肾积水时,就千万不能盲目多喝水了。否则,增加的尿量会加重泌尿系统的负担,加剧肾积水。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应及早就医。

此外,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避免肥胖、经常运动,摄入足够的钾镁元素,也可预防泌尿结石。


湖南医聊


尿路结石不仅是个古老的疾病,而且是一个全球性的疾病。欧美国家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5~10%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发生1次泌尿系结石,欧洲泌尿系结石年新发病率约为100~400/10万人。

我国的发病率高吗?

泌尿系结石在我国的患病率比较高(约1-5%),近年来有增加趋势,是世界上三个主要的泌尿系结石流行区域之一,也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

尤其在南方地区,尿路结石的发病率高达5-10%,年新发病率约为150~200/10万人,其中25%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我国泌尿系结石患病率及分布图

为什么男性患病率更高?

在多数国家中,尿路结石都是男性多于女性,一般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3:1。

浙江省男女发病率比例高达14:1。这样大的性别差异可能与男女尿路结构不同,饮食量和饮食结构差别,以及雄激素促进结石形成和雌激素抑制结石形成的作用有关。

肾事管家是专注于慢性肾病管理的移动医疗平台,可以在线咨询医生、记录检测数据、肾友论坛交流、学习肾病知识等,目前平台在医资方面主要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核心团队合作,已推出“慢性肾病全程管理”的家庭管理方案。

杏康肾友会音频回放:在喜马拉雅APP搜索“肾事管家”进行收听。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慢性肾脏病一体化诊疗科普丛书

小小石头惹出大麻烦—结石性肾病授权转载请联系肾事管家。肾事管家提供科普信息,每位患者因为病情特点不同,具体治疗应以医生意见为准。


肾事管家


泌尿结石还有一些特殊性预防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注意:

在确诊结石的患者就可直接服用溶安茶治疗,中药内服溶解排石,效果显著,正品价格860元,百度可搜到。

调节饮食 结石患者的饮食原则:强调均衡饮食,避免偏食,根据结石的成分,代谢状态等调节食物构成。高钙摄入者应减少含钙食物,如牛奶,豆制品,巧克力,坚果类食品。

大量饮水,每天尿量保持在3000m以上,这对预防任何类型的结石都是重要的措施。增加尿量可稀释尿液中的结石物质的浓度,减少晶体的沉积,而且有利于结石排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