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醫生愛心接力,與死神賽跑 讓她重獲心生

成都医生爱心接力,与死神赛跑 让她重获心生

高珍送給醫生們一封大大的感謝信

寒潮加上冬雨,氣溫讓人如墜冰窟。在城西一處出租屋,高珍(化名)已經睡去,床旁的“小太陽”燒得通紅,不斷散發著熱量,二女兒低頭看幾眼手機,又看看睡著的母親。對她們而言,最寒冷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從寒冷到溫暖,從絕望到希望,從死到生,幾種極端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成為高珍這個冬天最難忘的記憶。她給市三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留下了一封差不多有一扇門那麼大的感謝信,在她看來,“越大越能代表心意。”

昨天,記者採訪了多位當事人,還原了這個寒冷冬日的溫暖故事。

最深的痛

隨時可因心臟病猝死

但家裡拿不出一分錢

高珍被送到醫院急診是11月下旬某個週六晚上,時間已經過了10點。因為突發胸痛,從安嶽縣醫院緊急轉院過來。

一檢查,她的情況讓醫生大吃一驚。急性主動脈夾層加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非常嚴重的心臟病,隨時可能猝死,48小時的死亡率為50%。”心臟大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陳力劍一語道破。

隨著時間推移,死亡的概率進一步增加,發病一週後的死亡率將達到70%,此時一分一秒對高珍來說都彌足珍貴,必須馬上手術。

接診醫生趙龍趕緊召集病人家屬進行術前談話,陪高珍來的是一位年輕女子和一個10多歲的小男孩,一個是她的二女兒,一個是她的兒子。接下來了解到的情況讓趙龍心裡有些隱隱不安,病人家裡已經拿不出一分錢了。高珍的丈夫幾個月前去世,10歲的小兒子正在讀書。手術費用對她來說有些遙不可及。

“媽媽你一天都沒吃飯了,什麼時候才能吃飯?”小男孩抱著媽媽,兩人相擁啜泣。冬天已經來臨,窗外黑夜籠罩。

萌芽的愛

朋友圈刷屏暖流湧動

科室醫護人員獻愛心

趙龍趕緊將情況向科室主任羅勇以及副主任醫師陳力劍進行了彙報。一邊是需要立即手術,一邊是給不起費用,該如何抉擇呢?難道讓病人先回去籌錢,再來手術嗎?

“救人!”“手術費用我們科室帶頭來籌。”在寒夜中的3號樓13樓心臟大血管外科辦公室,羅勇和陳力劍做出了這個決定。

僅憑藉科室醫生護士的力量肯定不夠,他們立即讓高珍的二女兒上傳病危通知書、報告單等,在網上發起眾籌。

此時已經是晚上11時,醫院黨辦工作人員李詩敏發現自己的朋友圈被刷屏了,內容都是關於高珍的,“挽救這個家!單親媽媽突發疾病,懇請各位好心人幫幫忙!”一個又一個科室醫生、護士第一時間在朋友圈進行了轉發。李詩敏也當即在網上捐了錢。

在科室,羅勇捐了錢、陳力劍捐了錢、趙龍捐了錢……科室上夜班的帶頭,儘管已是深夜,一股暖流卻在13樓湧動。高珍躺在病床上,小男孩在媽媽身邊安靜地睡著了。第二天迎接他們的會是什麼呢?

他們不知道,緊張的術前準備已經開始了。

更深的愛

為她籌錢又為她手術

醫生給她第二次生命

相比於籌錢,羅勇和陳力劍更關心的是高珍的病。“時間就是生命”這6個字是如此直白而貼切,不能拖,越拖越危險。手術被安排在第二天一早。這一夜顯得如此漫長。

第二天,另一位副主任醫師袁武到了科室,手術將由陳力劍和他主刀。在換衣服前,他捐了錢。科室其他的人陸續到來,他們都為高珍捐了錢。

很快,手術開始。手術的難度和風險都很大,陳力劍和袁武在手術檯前站了5小時,終於解決了高珍的心臟問題,把她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高珍的“心”病解決了,僅僅是在到了醫院不到24個小時後。“一聽說是心臟病,我都絕望了。家裡真的拿不出錢來了。”她說,醫生帶頭捐助給了她第二次生命。“一想到給我做手術的人,竟然還是給我捐錢的人,心裡就感動得不行。”

從地獄到天堂,短短20多個小時,她都經歷了。

延伸的愛

護士長10歲的兒子

捐出自己的零花錢

手術很成功,高珍轉到了普通病房進行後續的康復治療,始於心臟大血管外科的關愛卻還在不斷向外延伸。

在手術中,除了心臟大血管外科,麻醉科、重症監護等都參與其中,醫護人員也瞭解到高珍的情況,大家紛紛進行捐助。

心臟大血管外科的護士長吳民俊捐了錢,一天晚上她回到家,給家人說起了科室一起捐錢幫助病人的事情,10歲的兒子聽到了這件事,對吳民俊說,“媽媽,我也要捐。”說完,他拿出自己的存錢罐,將裡面的零錢全部拿了出來,讓媽媽幫他捐了。

吳民俊告訴記者,兒子今年讀四年級了,學習成績不錯。本來存錢罐裡的零錢他要拿來買玩具,他特別喜歡一款樂高的積木,可以拼出坦克、消防局等,但一聽說媽媽和同事都在捐錢救人,他就立即捐了出來。孩子還不能理解“拯救生命”的意義,但他知道要助人為樂。

科室的醫生護士也不斷髮動自己身邊的親戚朋友,為高珍捐錢,10元、20元、50元……

眾多素不相識的網友也牽掛著高珍,他們在網上捐款,愛心和溫暖就這樣一點點匯聚,然後將她包圍。

術後恢復得很好,高珍上週出院了,她結清了所有費用。本週三還要到醫院複查,複查沒問題她就將返回位於資陽市安嶽縣龍臺鎮的家,好好養病,等待春暖花開。

市民聲音

小小的溫暖 大大的感動

小錦發出了徵集令,歡迎大家分享身邊的溫暖。連日來,有多位市民進行了分享。

市民馬先生:上週六晚上回家有點晚了,突然的降溫讓我邊進小區大門邊抱怨“太冷了”,沒想到門衛大爺聽見了,他說,“小夥子多穿點,要愛惜自己的身體。”就這樣一句話讓我一直感動到現在。

市民王女士:有天晚上從地鐵站出來,只有一輛共享單車了,本來一位中年大叔已經站在了車前,當他發現我沒車可騎時,主動對我說,“晚上了,妹妹你先騎。”讓我覺得非常暖心。

本報記者 何良 實習攝影記者 李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