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有哪些社会矛盾?

手机用户99218497159


孝文汉化,一言难尽。

这次改革的核心部分是改部族原先的封建制为汉人的皇权集权体制。封建制下,各部的人效忠于自己的部族,而不是大汗或皇帝,部族的酋长效忠于大汗或者皇帝。

鲜卑人入主中原之后,其核心鲜卑各部族不用说,还是原先的封建八部制。当时北方的汉人在五胡乱华中能活下来的,全是聚族自保的人,没有坞堡保护的人基本死完了。鲜卑人按照自身的传统,承认这些主导坞堡的豪强为宗主,类似于部族的酋长,建立了宗主督护制。

宗主督护制就和先秦的宗法制差不多,人们活在宗主的保护下,朝廷很难榨出来资源,宗主有部下力量的支持,可没那么好说话,乖乖把资源奉送给朝廷,相当于平民抱团获得了和朝廷博弈的能力。

不管是八部制,还是宗主督护制,皇权肯定不喜欢啊,收不上来资源,这皇帝当的和周天子一样,有什么意思?于是出现了孝文汉化。

“汉化”其实只是个皮,集权才是骨。把原先的鲜卑酋长们变成了达官贵人,领取俸禄养起来,但这些酋长也脱离了他的部众,两三代人后就会由强有力的酋长变成皇权任杀任剐的勋贵。

对待汉人豪强宗主,则建立了官僚体制,学习汉人原先的统治方式,打破豪强宗主的庇护。失去了宗主的平民,自然朝廷想怎么收就怎么收,他们又抵抗不了。

原先北魏经济上很依赖各部族按照封建习惯供奉的物资,所以看早期北魏的经济很依赖放牧渔猎获得的资源,这都是部族供奉的。改革后就以农业生产获得的资源为主了。这些主要由汉人生产的农业资源原先也存在,但是收不上来,留在了地方上坞堡庇护的范围内。改革后没人能庇护了,也就收上来了,数量大大增加,以至于把早期很依赖的供奉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地位。


白完公会


阶级矛盾尖锐

民族矛盾激化

各地人民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纠结5182


北魏孝文帝也算是一个有作为的君王,毕竟他也是想要通过改革让国家进步的。那么在改革之前有什么主要矛盾呢?

第一是经济比较落后,畜牧业比重比较大。但是还是不能够满足当时的生产力和人们的日常需求。

第二当官的没有钱。曾经打仗的时候通过抢来维持生计。现在和平了只能够掠夺百姓了。

第三就是阶级矛盾。贵族和人们大众之间的压迫还有收取赋税的困难。因为百姓温饱都是问题。还有其他一些人是不用交税的。所以也成为了当时的矛盾之一。




你想知道的影视秘密


北魏孝文帝一组是鲜卑族,在统一和名族征服的过程中,北魏统治者对其他民族实行民族歧视和残忍的名族政府,导致名族矛盾激化;后来北魏统治者对统治地区的剥削和压榨,又加重了阶级矛盾。这些矛盾影响了民族团结,阻碍了北方经济发展,导致农民暴动和起义等时有发生。在这样的矛盾下,为了更加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所以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



不恋过往不惧远方


矛盾激化原因的四个方面:一是畜牧业仍占较大比重,经济落后。二是“宗主督扩建”的实行给政令的执行和征收赋税带来极大困扰,三是沿袭鲜卑旧制,官员没有俸禄,在战争年代进行原始掠夺。而在和平年代只能掠夺百姓,激化矛盾,四是北魏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矛盾激化表现在很多方面,但是可以归结为两大内容,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这两大矛盾又不能完全分清楚,农民起义等都具有矛盾的双重性。这些历史的题目都可以在101教育ppt


手机用户99232707361


皇亲贵族不同意


韩洋007


具体可看高中历史课本,选修的几本中,有一本专门讲改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