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期沒名將?那是你姿勢水平不夠,細數明朝中期八大名將


王守仁:創建心學的千古奇人,同時也是一位軍事家,平滅江西叛亂,平寧寧王叛亂,出鎮兩廣安撫少數民族騷亂,他的心學,是中華文明史上的大作,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為之驕傲的財富。正德十三年,王守仁恩威並施,平定為患江西數十年的民變禍亂。正德十四年,王陽明在鄱陽湖中仿效赤壁之戰,平定洪都的寧王朱宸濠之亂。嘉靖七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瑤叛亂和斷藤峽盜賊。日本名將東鄉平八郎曾說:“一生俯首拜陽明。”

郭登:明朝開國元勳郭英之孫。郭登年幼便聰穎出眾。正統年間,郭登跟隨王驥徵麓川有功,被提拔為錦衣衛指揮僉事。又隨沐斌遠征雲南騰衝,以功授都指揮僉事。正統十四年,發生"土木堡之變"。當時郭登留守大同,督率軍民嚴加守禦。瓦剌軍久攻不下,也先遂以英宗為要挾,令大同守軍出降 。郭登緊閉城門,並密謀派壯士劫營救駕。因敵軍防守嚴密,未能如願。李東陽稱其詩為明代武將之冠。王阮亭將其列為古今名將能詩的十一人之一。

于謙:西湖三傑之一,《明史》稱讚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正統十四年,發生“土木堡之變”。之後北京保衛戰,于謙臨危受命。這一戰于謙作為兵部尚書,指揮北京保衛戰。德勝門由於謙自動請纓守衛。于謙指揮自若,身先士卒,聲勢浩天,最終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北京保衛戰就此勝利。于謙成功抵禦了瓦剌的大軍壓境,保住了北京,流傳千古。1457年,于謙被明英宗殺害。


石亨:正統年間名將,以功先後升遷都指揮使、都督僉事,都督同知。土木堡之變後,也先兵威逼京師時,石亨與都督陶瑾、高禮、孫鏜等九位將軍奉命領軍把守九城門外。當時,德勝門首當其衝,石亨奉于謙之命,與也先激戰。也先敗逃,石亨因功而封侯。景泰八年,朱祁鈺疾病發作,石亨與張軌、曹吉祥等人商議,迎接被軟禁的太上皇朱祁鎮復位,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奪門之變。天順四年,石亨大肆培植黨羽,干預朝政。朱祁鎮不能忍受,罷其職。

馬文升:一生功勳顯著,先後輔助代宗、英宗、憲宗、孝宗、武宗五朝,歷仕五十六年,後人有“五朝元老馬文升”之稱。又與王恕、劉大夏合稱“弘治三君子”。朱祐樘重視軍事,極力維護國家統一。他在位時期,明軍先後三次收復哈密。正德五年,馬文升被太監劉瑾陷害,含憤去世。

胡宗憲:在東南倭亂時期任直浙總督,主持抗倭。他一方面招攬、重用各種傑出的人才,如重用俞大猷、戚繼光等名將,把頗負盛名的文人徐渭招到自己的幕府中來。在胡宗憲的抗倭鬥爭中,胡宗憲常“輒自臨陣,戎服立矢石間督戰”,置生死於度外。倭寇圍杭州時,他又“親登城監視,俯身堞外,三司皆股慄,懼為流矢所加,宗憲恬然視之”,展示了身為統帥的風範。最終胡宗憲擒王直、殺徐海,兩浙倭患暫告平息。


戚繼光:著名的抗倭名將,今天幾乎無人不識。1555年調浙江抵抗倭寇,他招募編練新軍,人稱“戚家軍”,為抗倭主力。1561年在臺州大勝倭寇,次年搗破倭寇在橫嶼的老巢,解除東南倭患。1567年調往北方鎮守1548年從浙江義烏募集礦工和農民,編練戚家軍。自戚家軍成立開始,他率軍於浙、閩、粵沿海諸地抗擊來犯倭寇,歷10餘年,大小80餘戰,終於掃平倭寇之患,被譽為民族英雄。

俞大猷:設計創造了用兵車對付騎兵的戰術。官授平蠻將軍,死後被追諡為武襄。著有《兵法發微》、《劍經》、《洗海近事》、《續武經總要》等軍事、武術作品,後人將俞大猷生平所作詩詞等編匯成《正氣堂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