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華夏古國“虢國”,感受厚重莫測的歷史文化(上)|鄭周友

走進華夏古國“虢國”,感受厚重莫測的歷史文化(上)|鄭周友


第一章 引子

在中國,看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只需看他認不認識這個“虢”字。在中國,看一個人懂不懂歷史,只需看他知不知道這個“虢”字。

走進華夏古國“虢國”,感受厚重莫測的歷史文化(上)|鄭周友

據傳解放戰爭時期,王震將軍帶兵打仗,經常拿這個“虢”字考他的士兵,能認識“虢”字的算有文化,可以提拔個班長、排長之類;能說出虢字背後的深度廣度的,那可算是“大文化人”了,都會破格提拔重用的。在影視作品裡看到他帶領他的士兵在月光下,千軍萬馬齊聲朗讀這個虢字,並在雪地上讓士兵們一筆一劃寫虢字。雪地裡留下了無數個不同字體的虢字,這在我軍文化史上傳為美談。

走進華夏古國“虢國”,感受厚重莫測的歷史文化(上)|鄭周友

為什麼王震將軍對“虢”字情有獨鍾呢,央視播出的電視連續劇《東方》再現了這段歷史:王震率部隊進軍新疆途中,路過陝西寶雞一個叫“虢鎮”的地方。王震不認識“虢”字,部隊過了虢鎮,王震還在想著這個複雜冷僻的“虢”字,便拿出字典查看。待弄清“虢”字的讀音,並知其含義後,王震跳下吉普車,將“虢”寫在地上。他問身邊的戰士們誰認識“虢”字,有的戰士說讀作hǔ(虎),有的讀作cun(寸),王震說自己也是剛認識這個字,他借虢字教育全軍將士,今後要建設新疆,建設新中國,必須要學文化。學文化就要先學會虢字這個攔路虎。

第二章 字義

	我是西虢人,是河南孟州西虢鎮人,從小看著虢字,讀著虢字長大的。

虢,讀guó,我總結有十種意思,一是虢字的本義,為雙手奮力搏虎或持械擊虎的會意兼形聲字,與虎搏擊。甲骨文的搏虎圖案看著很形象。距西虢不遠的武橋就出了個當代武松——打虎英雄何廣位,我小時候還見過他和他活捉的老虎。歷史也很巧合,武橋就是北宋打虎英雄武松發配孟州的地方,為紀念武松改名武橋,武橋出了兩位打虎英雄。打虎、與虎搏鬥就是虢字的

本義。二是老虎所抓畫留下的痕跡,也是虢字的象形義。

走進華夏古國“虢國”,感受厚重莫測的歷史文化(上)|鄭周友

三是國名,虢國,是中國周代諸侯國的國名,有東、西、南、北、小五虢。四是食邑,虢仲後代的封地。五是唐代州名虢州,在今河南省靈寶市一帶。六是姓。七是猛烈、暴烈。八是古地名,在古代周朝初期有一千八百多個國,到了春秋時期只剩下一百多個國,大國滅小國,諸侯兼併,爭霸稱雄。到戰國時秦始皇最後滅了六國,一統天下。最後的虢國沒有了,秦設立虢縣,後降為虢縣鎮,再後改為虢鎮,就是文中開頭王震率軍路過的虢鎮,在今陝西寶雞東,可惜這個虢鎮前幾年改名為陳倉區了。

走進華夏古國“虢國”,感受厚重莫測的歷史文化(上)|鄭周友

九是地名,虢王鎮,今陝西省鳳翔縣東南,南鄰寶雞陳倉區。十是古今沿用的地名——西虢,在今河南省孟州市西,西虢是中國歷史上最悠久且保持名稱不變的古鎮名,也是我引以為豪的家鄉。虢字的含義,百度上也沒這麼多,這是我泡在宣武圖書館查閱大量歷史文獻資料彙總出來的,從解釋上看,中國27000多個漢字裡,沒幾個漢字能和虢字一樣,涵蓋這麼燦爛悠久的歷史與文化。

讓我們一起掀開虢字的悠久歷史吧。

第三章 歷史

虢國是公元前1046年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諸侯國,屬於奴隸社會的奴隸制國家。歷史文獻中有關虢國的記載很多。《漢書·地理志》弘農郡下雲:“陝,故虢國。有焦城,故焦國。北虢在大陽,東虢在滎陽,西虢在雍州。”這是最早出現三個虢國的文獻記錄。

走進華夏古國“虢國”,感受厚重莫測的歷史文化(上)|鄭周友

現在人們都知道東漢魏蜀吳的三國,而比魏蜀吳還早一千多年的三虢卻被遺忘在歷史的長河裡了。《水經注·河水》卷四:“河南即陝城也。昔周、召分伯,以此城為東西之別。東城即虢邑之上陽也,虢仲之所都,為南虢。三虢此其一焉。其大城中有小城,故焦國也。”這裡又把班固所講的陝縣之虢稱為南虢。《史記·秦本紀》載:武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滅小虢”。這樣周代就有了東虢、西虢、南虢、北虢和小虢五個虢國。

走進華夏古國“虢國”,感受厚重莫測的歷史文化(上)|鄭周友

東虢,周文王姬昌的弟弟虢叔所封之地,在今河南省滎陽,公元前767年為鄭所滅;西虢,周文王弟虢仲的封地,在今陝西省寶雞東(一說在今河南孟州市西虢),公元前665年為秦國所滅;南虢、北虢,春秋時滅於晉;小虢,公元前687年被秦國所滅。

	虢國,為西周的重要諸侯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今河南孟州西虢附近會盟諸侯,這就是歷史上“八百諸侯會盟於津”、“武王伐紂”的故事。周滅亡商朝後,周文王的兩個弟弟,就是周武王的兩個叔叔,都被封為虢國國君。虢仲(一說虢叔)封東虢(今河南鄭州滎陽一帶),虢叔(一說虢仲)封西虢(今陝西寶雞市東),另說為今河南孟州西虢。這兩個虢國起著周王室屏障的作用,史稱東虢、西虢。但虢仲、虢叔誰封在東虢,誰封在西虢,古人卻說法不一。

西虢後來向東遷移,約在西周晚期的周宣王時,因不堪犬戎的侵擾而東遷河南三門峽一帶。東遷後的虢國建都上陽(今三門峽陝縣一帶),地跨黃河兩岸,北虢在平陸,在黃河北岸;南虢在三門峽,在黃河南岸。在上陽的西虢被稱為南“西虢”,又稱南虢,在下陽(今山西平陸)的西虢被稱為北“西虢”,又稱北虢。北虢和南虢隔河相望,其實只是一個虢國,都屬於西虢。後來北虢是從西虢分裂出去。南虢、北虢,就好像今天的南朝鮮(韓國)和北朝鮮(朝鮮)。上學時我曾和順澗村的於建忠同學從三門峽陝縣渡口坐船去黃河北岸的山西運城地區,走的行程就是當年的南虢北虢。

北虢於公元前655年被晉國晉獻公所滅。這個虢國為我們留下了“假道伐虢”、“唇亡齒寒”、“滅虢取虞”等成語故事。假道滅虢後,國君虢公醜率領一部分貴族逃到洛陽,後又到蘇國(今我們焦作溫縣一帶)。後來,一部分虢人被晉軍帶回晉國(今山西省汾陽一帶),為懷念故國,他們以“虢”、“郭”為姓氏,形成望族。另一部分虢人在當地居住或逃到他處。此外,西虢東遷後,西虢國的支系與羌人,在西虢國的遺址上又建立一個虢國,歷史上稱之為小虢,公元前687年被秦國所滅。

走進華夏古國“虢國”,感受厚重莫測的歷史文化(上)|鄭周友

至此,歷史上一共出現過五個虢國。也可以把南北虢合二為一,算作四個虢國。 三虢、四虢、五虢之說錯綜複雜,世無定論。三虢、四虢均為仲叔之後且冠以東西南北方位之稱,都為漢晉學者所擬,並非西周春秋初期固有的稱呼。虢的世襲雖未在《史記》中記載,但從相關文獻中勾稽,尚可知其大略,基本能夠描繪勾勒出虢國五百年的歷史進程圖。

那些遙遠的歷史,曾經的繁華,撲朔迷離的故國舊事,就好像電影一樣,閃現在我們的腦海裡,古老而神秘,彷彿一會兒消失在歷史煙雲中,一會兒又從遠古向我們走來。那兩個家喻戶曉的成語典故——“假道滅虢”、“唇亡齒寒”,是今天中國人對虢國的最深記憶。那美味的虢國羊肉湯,是中原人民對舌尖上的虢國最溫暖的回味……

第四章 西虢

五虢說完,再展開說說其中的西虢。西周最後亡國的國君叫周幽王,為逗得褒姒千金一笑而“烽火戲諸侯”。為周幽王出此主意的正是來自諸侯國西虢的國君虢石父,他正在周朝主政,類似後來的宰相職務,權傾朝野。是他策劃並導演了“周王裂帛”、“烽火戲諸侯”等等重大歷史事件。

走進華夏古國“虢國”,感受厚重莫測的歷史文化(上)|鄭周友

上學時我們都學過幾個與虢國有關的成語,叫做“假途滅虢”或“假道伐虢”、“唇亡齒寒”、“唇齒相依”、“輔車相依”等等。這個被滅的虢國就是北“西虢”。據記載,虢國和虞國,都是鄰近晉國的小國,為了生存,兩國交好結盟。晉獻公欲滅兩國,便先用離間計,以破壞虢國和虞國的關係。虞國國君是個貪婪之人,晉獻公派人給其送上寶馬和美玉,虞公得到兩樣寶貝後,樂得合不攏嘴。然後,晉國在晉虢邊界故意製造事端,以尋找進攻虢國的藉口。晉獻公向虞公提出要求,借道攻打虢國。虞國大臣宮之奇、百里奚等勸虞公不要借道給晉國,說虞虢兩國“唇亡齒寒”,若一國不存,另一個必亡。可虞公不聽勸阻,執意借道給晉獻公,讓其討伐虢國。很快,晉國取得勝利,滅了虢國。班師途中,滅掉了虞國。成語“暮虢朝虞”也就此誕生,比喻覆滅變遷的迅速。

晉國滅了虢國之後,虢國的遺民後來便以國名為姓。康熙字典《高誘·戰國策注》裡解釋,虢即古郭氏。《新唐書》也講述了“虢”、“郭”的淵源,講到郭氏的來源,說郭氏來自姬姓,由虢按聲轉為郭。虢仲、虢叔為郭氏始祖,虢序是虢叔的裔孫,從虢序開始把虢改為郭,成為虢轉化為郭的第一代人。從這個角度講,郭出於虢。看來在老家,很多人把“西虢”簡寫為“西郭”也沒什麼大錯,但嚴謹一點還是寫成“西虢”更為準確,畢竟一個是國名,一個是演化後的姓氏。郭斐家的郭是不是這個淵源呢?

西虢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至少出現過五次輝煌,有五個西虢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上,一是寶雞虢鎮(今改名陳倉區)的西虢,二是虢鎮的西虢後遷到河南三門峽陝縣一帶仍叫西虢;三是筆者家鄉孟州的西虢鎮,是誕生以來唯一不變名稱的虢字古鎮;四是鄰縣溫縣的西虢村,據傳虢國的最後一位國君虢公醜帶領少部分貴族出奔洛陽,又輾轉來到其岳父家所在的蘇國(今溫縣),現有虢公臺和虢公冢,溫縣城西北的黃莊鄉有東虢村和西虢村;五是據傳因五代十國時期後周虢(郭)王埋葬在此地的太平莊,又因村位於城西,虢王葬此,故名西虢,又名太平莊。這是我的家鄉西虢名稱來歷的另一版本的傳說

由於時代太久遠,西虢傳世文獻中有關虢的封君、地望、變遷等問題記載模糊不清,且多有互相牴牾之處,致使東漢以來史學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第五章 家虢

關於我的家鄉孟州西虢有幾種說法:

一:封國說:西虢是周文王姬昌同父異母的弟弟虢仲的封國。

走進華夏古國“虢國”,感受厚重莫測的歷史文化(上)|鄭周友

位於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西南與洛陽市吉利區交界一帶,也就是我的家鄉孟州市西虢鎮。周武王姬發滅商後為紀念“八百諸侯會盟於津(今孟津縣東北、孟州市西虢、洛陽市吉利區一帶)”,在周公和姜子牙的建議下,把自己的叔叔虢仲封國於此,史稱西虢。近年來,黃河南岸的孟津縣為爭奪歷史名人故事,硬是牽強附會地把武王會盟地說是在孟津老城鄉,前幾年還把老城鄉生拉硬扯地更名為會盟鎮,混淆視聽,造成很多人望文生義地誤解誤讀。但我看過很多文史資料早已定論,會盟地點就在黃河北岸的孟州西虢附近。

走進華夏古國“虢國”,感受厚重莫測的歷史文化(上)|鄭周友

孟州是古代孟塗國(一說孟塗國不在中原,孟州不歸孟塗國),武王會盟後改此地為盟津,黃河南岸的盟津演化為孟津,黃河北岸的盟津演化為孟縣,可以肯定的是孟津、孟縣這兩個兄弟縣市的名稱都來源於此次會盟,也都參與並見證了此次會盟,天下八百諸侯率軍從四面八方向盟津匯合,南部一部分兵馬從孟津古渡口北渡,在孟州西虢大會師,在西虢吹響了討伐殷紂的集結號、衝鋒號。西虢是通往殷商都城朝歌的重要通道,公元前1046年,武王帥八百諸侯在西虢歃血盟誓,召開了世界上第一次多國諸侯參加的首腦會議。誓師大會後武王親率兵車300輛,虎賁3000人,勇士45000人,這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組成的的多國部隊,從孟州西虢出發,經溫縣、沁陽、武陟、獲嘉、輝縣五天四百里冒雨急行軍,在淇縣打了一場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牧野之戰,一舉推翻了商紂,開創了周王朝八百年的江山。毛澤東高度評價這次西虢會盟,是中華民族大統一的第一次重大軍事行動,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總動員,開創了世界戰爭史上大兵團遠途奔襲作戰的首例。

武王伐紂,西虢還是成語“愛屋及烏”的發源地。諸侯大軍從西虢出發後,天降大雨,並發現戰士們用的盾無緣無故地折為三段的怪現象。武王心裡有點害怕,便問姜太公:“看這光景好象是紂還不可以討伐嗎?”,姜太公答道:“不然。盾折為三段,是說我們的軍隊應當分為三路。大雨不止,那是在洗我們的甲兵,讓我們清清爽爽,好上路啊!”武王聽了,說:“那又怎麼辦呢?”太公說:“愛那個人,就連他屋頂上的烏鴉也覺得可愛;要是憎惡那個人,就連他巷子裡的壁頭也覺得可惡。現在的辦法就是去殺光敵人,不要剩下一個!”這就是愛屋及烏的來歷。

“成則周武三千,敗則田橫五百”這句話也跟西虢有關係,周國三千臣子萬眾一心,周武王在西虢“盟津”伐紂,帥三千虎賁軍,推翻了殷商,功成大業。而田橫是秦末齊國貴族,一心想復國,兄弟三人相繼為齊王,屢次與項羽、韓信作戰均大敗,屢敗屢戰,最後田橫率餘部五百將士退守在一個海島上。漢朝初建,漢高祖劉邦派使者逼迫田橫前來覲見,田橫帶兩個門客去往洛陽,在經過西虢下榻時,田橫思來想去,決定絕不向漢俯首稱臣,勢不投降,寧死不屈,決定自殺成仁,無奈漢使監視嚴密無法下手,在次日走到距離洛陽30裡的偃師時謊稱沐浴而自殺身亡,兩位門客也隨主自殺殉葬。劉邦感慨田橫的壯烈,以王禮厚葬了田橫,我高中假期曾去偃師顧縣順道看過田橫墓。田橫的死訊傳到海島上,島上的500名將士,全部以死效忠齊王,集體自殺。這個島後來叫田橫島,在山東即墨市,2006年8月我去青島旅遊時曾前往即墨參觀,島上現在有很多發電的風車和溫泉。田橫起於齊地,歸於偃師。偃師也是因武王伐紂“息偃戎師”而得名。

走進華夏古國“虢國”,感受厚重莫測的歷史文化(上)|鄭周友

武王伐紂是我國曆史上的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它是商衰周興的轉折點。西虢是周王朝的勝利開端,發祥之地,開國後周武王把他叔叔虢仲封在這裡稱虢國。封國後,西虢國君歷代多在王朝任職,文獻記載較多。如周穆王時的虢城公;周夷王時伐太原之戎的虢公;周厲王時伐淮夷的虢仲;周宣王時諫不籍千畝的虢文公;周幽王時導演烽火戲諸侯的虢石父,這些都是西虢人,都是能改寫中國歷史的大名鼎鼎的人物。

如此算來,西虢距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光陰荏苒,滄海桑田,無論朝代如何變遷,西虢至今仍然叫西虢。管轄西虢的上級行政單位縣、市、州、府歷史上反而改過很多名字和轄區規劃,孟州、孟縣、河陽、河雍、懷州、懷孟路、懷慶府、三川、河內、新鄉、焦作等等,但西虢一直未改過名字,鐵打的營盤,鐵打的名字,恆久的封國,不變的歷史,這恐怕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地名了吧。這也是每個西虢人引以為豪的光輝。離開家鄉二十多年來,當有人問我是哪裡人,我會自豪地說我是西虢人,並把虢字的含義和歷史說個底兒掉,透透徹徹。我每次從北京回老家都要在古鎮上走走轉轉,看看西虢的新變化,去鎮政府大院我父親工作的西虢司法所坐一坐,讓老父親講講西虢的前世今生。

走進華夏古國“虢國”,感受厚重莫測的歷史文化(上)|鄭周友

父親是一位法律工作者,人緣很好,在西虢德高望重,很有威信,連續二、三十年的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了,是平安西虢、和諧西虢的積極分子。父親是個“老西虢”了,認識很多人,十里八村的人們有啥事都愛找他幫忙,農曆逢二虢村趕會趕集時,找他說事的人就更多,害得媽媽在會上買完了東西等不到他的人影。父親很勤勞,閒暇時在鎮政府大院裡開墾種植了一片公益菜地,誰都可以摘,大院裡的很多人都吃過父親種的無公害綠色蔬菜。

我的媽媽是新鄉市七里營公社人,毛主席當年就是在視察七里營公社後向全國發出“人民公社好”的最高指示。爸爸和媽媽年輕時都在焦作市工作,後來響應國家號召回到農村去的。媽媽為我們這個家付出了她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是全世界最好的媽媽。按理父母親都已年過古稀,早就該頤養天年了,可是他們至今還為我們操心,總說“小車不倒只管推”。

父親的字寫得很好,一手毛筆字瀟灑俊逸,龍飛鳳舞。每年春節的對聯都是我們來編,父親來寫,父親總是也讓我們小輩的來練手,我們都拿不起筆,也只能用裁下的邊角紙歪歪扭扭的寫個“身臥福地”、“面白如雪”、“小心刀口”之類的貼在床邊缸邊案板上。父親對誰都很熱情,很多鄰居也來找父親為他們寫春聯,印象最深的是住在村北頭的長熙爺,每年都是等到大年三十除夕夜才來找父親寫對聯。如今的春聯印刷品越來越多了,加上工農中建各個銀行儲蓄所都贈送,寫春聯的就越來越少了,自己編自己寫的就更少了。我知道朝哥家每年都是自編自寫,他說印刷品總覺得缺了點什麼味道。父親愛好書法,看到哪裡有好的字,他會用手指在空中比劃著,繞來劃去。他喜歡看字帖,這次我打電話(我幾乎每天都要給父母通個電話)請教他西虢的歷史時,他電話裡還特意囑託我把虢字的不同字體給他彙總一下附在後面第十章。

走進華夏古國“虢國”,感受厚重莫測的歷史文化(上)|鄭周友

二:東遷說:公元前770年,虢叔的後代隨周平王東遷洛陽後建立的諸侯國家,是東周王室的北部屏障。地址在洛陽北部今孟州西虢現址,此地北依太行,南鄰黃河,也是黃河中下游分界點的開端,是古往今來歷史上重要的軍事重鎮。這裡是兩省三地交匯處,地屬河南省,緊靠山西界,歸屬焦作,西鄰洛陽,北依濟源,人稱雞鳴二省,牛嗷三區,意思是西虢的公雞打鳴聲,河南、山西兩個省都能聽到,西虢的牛叫聲,焦濟洛三個地區都能聽到。西虢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豫北通往洛陽的咽喉要道,而西虢正是這個咽喉的喉結所在。二弟一家回去探親,也是乘坐“德州=洛陽”或“德州=西安”的大巴直接到西虢家門口下車,很是方便。今天的二廣高速、長濟高速穿境而過,黃河公路大橋飛架南北,多條道路在此交匯發散,常洛公路更似一條綵帶,把西虢的村村落落像珍珠一樣穿了起來,天南海北的客商都能很方便快捷地到西虢洽談生意,西虢人也能快速地走出去,西虢的遊子們也能更順暢便捷地回到生養他們的故鄉。

三:東遷再東遷說:西虢東遷三門峽後,形成的南虢北虢“大西虢”,被晉國假道滅虢之後,再次東遷到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西與洛陽市吉利區東交界一帶的西虢現址。因是從西邊遷來的虢國,也為了區別在鄭州西北的虢國(東虢),稱為西虢。其實,無論東虢、西虢、南虢、北虢,在當時就叫虢國,是後來人們為了好區別才特意加上方位的。中國歷史上的西周、東周,西漢、東漢,西晉、東晉,前秦、後秦,北宋、南宋;大元、北元,大明、南明大都如此。五代的梁、唐、晉、漢、周也是後來人們冠以後字加以區別的。

四:五代十國時期後周虢王郭(柴)熙讓埋在此地太平莊,太平莊村位於城西,故名西虢。郭熙讓,又叫柴熙讓,為周太祖郭威的第五皇孫,周世宗郭(柴)榮的第五皇子,《水滸》裡的小旋風柴進柴大官人就是後周曹王郭(柴)熙讓的五世孫,襲封義國公。公元960年,後周禁軍點檢將軍趙匡胤陳橋兵變,柴王大敗,後周皇家禁軍侍衛四大虎將,東虎將張威,西虎將陳武,南虎將楊勇,北虎將李猛將軍護衛曹王郭 (柴)熙讓逃此一帶,曹王居住在虢莊(西虢村),西虢鎮西虢村是曹王郭 (柴)熙讓隱居地, 郭熙讓死後埋葬於此,人稱虢王冢,是一個大冢。中國有句古話,“生在蘇杭,葬在北邙”,北邙山就是泛指洛陽北部、黃河兩岸的丘陵嶺區。西虢北有太行山餘脈,,背靠王字嶺、金山嶺,中間是開闊的平原地帶,南有滾滾的黃河和黃河衝擊平原,為最好的風水寶地,帝王將相都是選此種風水做陵墓。北周的曹王就是選擇西虢這塊寶地下葬,後人稱虢冢。

我小時候經常去虢冢裡玩,虢冢很高很大,能在上面繞圈跑步,那裡也成為西虢村的公墓,當年我和小夥伴經常到那裡躲迷藏,攻山頭,裝神弄鬼,嚇唬女孩子。長大後才知道冢裡埋的是後周曹王——柴(郭)熙讓(也有另說)。姓柴為什麼又姓郭呢?這是怎麼回事呢?郭威是後周的開國皇帝周太祖,原是北漢漢隱帝的軍事將領,在外打仗時搞軍事政變開了後周一國,當上了後周第一個皇帝,漢隱帝在京城殺了郭威的全家,親兒子也全被殺了,郭威稱帝后無子,收了他老婆柴皇后的侄子柴榮為義子,就是內侄,就是後來繼位的周世宗郭榮,因其本姓柴,也稱柴榮。

柴家就此由外戚升格為皇族貴公,姓柴的繼承了姓郭的江山社稷。郭威和柴榮都是非常有作為有遠大抱負的一代明君,只可惜都死得太早,這才造成了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大宋開國。趙匡胤原來是郭威的手下,積極參與了郭威叛漢的軍事政變,後來他也學著郭威,在周世宗柴榮死後也照貓畫虎地搞起了軍事政變,篡了8歲的後周小皇帝周恭帝柴宗訓的位,開了大宋一朝。平心而論,不管趙匡胤當皇帝當時合不合製法,但他確實也是一位明君聖君,宋代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文明、最富人道主義光輝的理想王朝。

孟州的西虢,究竟是周文王弟弟虢仲的封國或封國東遷,還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周曹王郭熙讓埋葬於此而得名?說法不一,只能留給歷史學家、考古學家考證吧 。


走進華夏古國“虢國”,感受厚重莫測的歷史文化(上)|鄭周友

走進華夏古國“虢國”,感受厚重莫測的歷史文化(上)|鄭周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