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活着》和张艺谋电影版的《活着》有什么区别?

琉璃姑凉888


余华写的《活着》更接近那个时代的人物,经历战争、文革、饥饿、疾病、逃难、死亡,那个时代在那个年代的人的记忆里留下烙印,那个年代的小人物唯一的追求是活着、吃饱,我奶奶是1924年的,小时候母亲死了、中年时丈夫死了,生了10个孩子长疮害病死、饿死也就剩下3个,我爸、大伯、姑妈,打仗的时候跑日本,饥饿的时候啃树皮,农村合作社的时候抢公分,后来饥荒的时候吃野菜、喝菜汤。《活着》里的福贵就是那个时代人物的写照,父亲被气死、母亲病死,妻子病死、儿子献血过度而死、女儿难产而死、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夹死,唯一的孙子苦根吃豆子撑死,剩下福贵一人,哎!张艺谋的《电影》选了一部分,而且加了一些温馨的场面进去,没有完全把书里的意思搬到电影上去,不过人物脸色选的还比较适合。


朱丽君Julie


最重要两点。首先,电影里的情节是不全的,在一百多分钟的电影里肯定不能把书中的内容表现完全。

第二,电影没有书中的故事绝望。这部电影和小说都是很久以前看的,到现在依然还记忆的就是电影没有把文革十年表现得很残酷,但在书中读起来是会令人颤抖的。最后的结局也不尽相同,电影里的结局会让人看到一丝希望,主人公和自己小外孙女一起活了下去。而书中的人物除了主人公全死了,让人读起来有种冰冷的绝望感。


森屿影院


余华写的活着是一个发生在民国一直到文革的论证绝望的不存在的故事。儿张艺谋所演绎出来的却是一个发生在民国一直到文革的关于绝望的故事,还有就是电影并没有把故事全部拍完只是一个小说的一半,


山东泰安特发心音


小说更凄惨,电影版我记得好像姑爷和小外甥没死,小说全死完了,小外甥是吃豆子胀死的,姑爷怎么死的忘了。电影解放后的很多情节有修改,估计按照小说来拍过不了审查


amor栋


小说儿子是春生媳妇难产,献血,被活生生抽血抽死的。太惨了。张艺谋敢拍吗?


幸福PJ


活着,是余华作为一个作家的良心之作。电影版的活着,是比较忠实原著的。


稻香村里人


我看过原著,在最低谷的时候。后来也慢慢形成了坦然处世从容面对的观念


cunzailushang


电影里面温情的东西多一些,以观众看到希望;小说残酷一些,现实感更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