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施坦因才華橫溢,讓蘇聯吃盡苦頭,為何卻飽受排擠呢?

黑色幽默下的盛世花開


曾經擔任過德軍陸軍總司令部副總參謀長的布魯門特里特將軍說過一句話:“曼施坦因不僅是一代德軍將領中最出色的戰略家,他還具有極強的政治敏感性。具有這種素質的人不可能為希特勒所長期容忍。他經常在討論會上當著眾人的面與希特勒唱反調,甚至膽敢聲稱希特勒的某些主張簡直是胡說八道。”從這些話裡我們可以發現曼施坦因受到排擠的一些因素。


曼施坦因第一次受到排擠時並不是在對蘇作戰中,而是在對法戰役前,就在德軍陸軍總司令部準備採用由曼施坦因提出的作戰計劃時,他被調離了A集團軍群參謀長的職位,去擔任一支新組建的步兵軍的軍長。這意味著曼施坦因無法親自實施他自己所提出的作戰計劃,大戰在即,臨陣更換參謀長顯然不合常理,而且曼施坦因是最熟悉計劃的那個人,由他擔任參謀長顯然是最合適的,但是他卻被調離了高級指揮層,顯然陸軍總司令部仍舊為之前曼施坦因的“莽撞”而“耿耿於懷”。


對蘇戰爭中,曼施坦因的軍事天賦再次得到了證實,克里木戰役和哈爾科夫反擊戰讓曼施坦因成為蘇軍眼中最頭疼的對手,但是曼施坦因還是最終被希特勒所解職了。究其原因,曼施坦因總是站在一個軍事統帥的高度全局的考慮東線的局勢甚至整個德軍的局勢,他總是指出希特勒在戰略的指揮錯誤,儘管希特勒不願意改變,但是每次結果都不幸被曼施坦因所言中。

出於戰爭形勢的考慮,曼施坦因不止一次的提出在德軍中新設立陸軍總司令或者國防軍總參謀長的職務以讓希特勒放棄對軍事指揮的干預,這讓希特勒對曼施坦因的忠誠產生了懷疑,認為曼施坦因是在意圖奪權,最終將其解職了。


小小狼王


曼斯坦因才華橫溢卻受到排擠,這與三個因素有關。

1.與領導者的用人手腕有關。對於上層領導者來說,忠誠永遠勝過能力。一個人能力再強,但如果體現不出對上司的忠誠,進入不了領導的圈子,那也是沒用的。對高明的領導者來說,一個對自己不夠忠誠,但能力卻很強的人,不僅不能重用,而且必須時時打壓,不然就會威脅到自己的權威甚至是地位。曼斯坦因對於希特勒就是如此。

2.與同僚的心理狀態有關。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但凡能力特別突出的人,必然會引起同僚的嫉妒,詆譭乃至攻擊。因為人性就是如此,對比自己強很多的人,地位高很多的人,可以崇拜,但對自己的身邊人,地位差不多的人卻看不上眼,越突出越反感,越詆譭。曼斯坦因能力過於突出,必然難以得到同僚的支持。

3.與個人的性格有關。大多能力出眾者,容易自傲,清高甚至是自大張狂。他們往往對身邊平庸的同僚甚至是上司會不屑一顧,話氣和行動中也難免會流露出來。這樣很容易得罪一大批人,尤其是一些不懂得低調,不講究為人處世方法的人更是如此,常為上下左右所不容。

所以,不僅是曼斯坦因,古今中外歷史上類似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平庸的人常常竊居高位,而有能力者只能甘居下僚。



熙熙天下


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里安被稱為“二戰德軍三大名將”,三人對於法西斯德軍能夠一度橫掃歐洲和北非戰場立下了赫赫戰功,甚至三人對於整個世界軍事歷史和理念的發展,貢獻都是非常巨大的。

三人中尤其以曼施坦因元帥的戰功和能力最為出眾,早在他還是一個步兵軍長的時候,就制訂了舉世聞名的“曼施坦因計劃”,德軍採用了這個大膽的計劃,出其不意的穿過比利時阿登森林,繞到了法軍身後,讓這支號稱歐洲最強的陸軍束手就擒。要知道,法軍無論是裝甲車的數量,還是陸軍人數,都在德軍之上,卻僅僅抵抗了一個月的時間。

正是因為對法國的進攻降低了雙方的損耗,德軍不僅自己保留了近乎100%的力量,而且還得到了法國陸軍接近100%的力量補充,才得以迅速與強大的蘇聯軍力在數量上畫了等號。

隨後曼施坦因追隨德軍進攻列寧格勒,所部在1個月的時間裡就接近了這座蘇聯的重要城市。

1941年奉命進攻克裡米亞,曼施坦因也不負眾望,面對這個易守難攻,被稱為“俄國人睪丸”的戰略核心,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保護了身後的羅馬尼亞大油田命脈。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慘敗後,全世界都認為德國人撐不過1943年,曼施坦因又在哈爾科夫組織了著名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以70萬的兵力擊敗了200萬蘇軍,為德國奪回了戰爭主動權。

然而,曼施坦因雖然總被證明是正確的,卻依然在德軍內部保守排擠。


在公認的比較公正的德軍大將古德里安的回憶錄中,原文曾經提到“希特勒完全容不得一個像曼施坦因這樣能力超群的軍事人才,實在是令人惋惜的事”、“曼施坦因是我們戰略上的優秀領頭人”(《古德里安將軍戰爭回憶錄·閃擊英雄·“堡壘”行動》)。

事實上,除了接納了曼施坦因提出的進攻法國方案之外,此後幾乎這位才華橫溢的元帥的所有建議都被希特勒拒絕了,每次都是直至局勢惡化,不得不重新回到曼施坦因的思路:

這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堡壘行動”,即庫爾斯克會戰。剛剛取得哈爾科夫反擊戰勝利的曼施坦因認為,德軍應立即對庫爾斯克發動戰役,否則德軍將失去所有取勝的希望。當時的時間是1943年4月,而德軍卻把兵力投入到當是根本不會開戰的意大利和西線戰場,直到8月份才發現庫爾斯克會戰不得不打,然而一切都晚了,準備充足的蘇軍用50萬人死亡的代價擊敗了德軍。


哈爾科夫反擊戰等於再造了法西斯德國,曼施坦因的聲望達到了頂峰,為何仍然被如此排擠?

古德里安在回憶錄中是這麼解釋的:他在訪問元首府邸時,看到元首和親信、副官還有女秘書共度良宵的地方非常的奢華,就已經感受到人家從來不把陸軍當作自己人;在蘇德戰爭爆發最為激烈的時候,德軍居然把最先進的坦克調往意大利的西西里島;古德里安發現元首一直在致力於打造一支羅馬帝國時期的私人武裝,目的是隨時防止德國陸軍背叛;辛辛苦苦研發出來的虎式坦克,被送到了無關緊要的意大利,古德里安要求調到蘇德戰場支援曼施坦因,卻被戈林告知,德軍沒有制空權,虎式坦克只能送到意大利,卻運不回來。原來盟軍戰機並不反對德軍往意大利運武器,對意大利運往德國的武器物資卻關照有加。

而且,如果仔細看希特勒的幾次用人,發現才華根本不重要:

為了提升他所喜愛的隆美爾的地位,並且滿足意大利的需要,他們投入精銳在根本無關緊要的北非開闢戰場;德軍最強的第6裝甲師交給了才能平庸的保盧斯上將,結果斯大林格勒功敗垂成;1941年的整個冬季,古德里安部的多個師沒有看到一件冬天的衣服,而一同作戰的黨衛軍卻不存在這些問題。。



因此,在最高統帥部那裡,黨衛軍、親信的地位都超過了陸軍,甚至連意大利在元首心中的地位都超過了陸軍。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元帥才華橫溢,難免會鬱郁不得志,受到排擠。


軍中曲奇


希特勒講曼施坦因只適合指揮精銳部隊,而不是後期的殘兵敗將……庫爾斯克會戰之後德軍就喪失了戰場主動權,東線的損失遠遠得不到補充,部隊越大越弱,真的已經滿足不了曼帥的要求了。而且防禦作戰曼帥是不如莫德爾和曼託菲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