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葡萄酒的误区有哪些?

勉强的图图


所谓常识就是一个成年人走动社会时应该具备的知识。我遗憾的发现国人在有些领域得道颇深,但在葡萄酒常识方面欠缺不少,以至在日常交际中露出马脚闹出笑话。好吧,凭着我两年来搜到的情报,向各位罗列下常见的一些错误,希望你认真阅读并能从中受益。

1.酒精度越高,质量越好

去某些卖酒的网店,果然有这等说法且斩钉截铁。哪位老师教的?

我告诉你酒精度的高低只和产酒地的日照时间和温度有关。日照时间越长,酿酒葡萄越成熟,糖份就越高,酿出的酒自然度数就高。譬如澳洲的酒,普遍都在14度或以上。度数高的葡萄酒只是酒体更为强劲,和品质没一点关系。否则的话,新疆吐鲁番早就是驰名全球的产酒地了。

2.挂杯越明显,酒就越好

挂杯现象和酒液的粘稠度有关,酒精度越高,挂杯越明显(如14度以上的),酒精度底,则几乎无挂杯现象。这和酒的品质同样没一点关系。

3.软木塞的酒好,螺旋盖的不行

旧世界格守传统喜好软木塞,新世界求变创新偏爱螺旋盖。目前世界上选用螺旋盖的快占到40%,连大名鼎鼎的奔富也大多用螺旋盖技术。实践证明选用螺旋盖对保存酒液和软木塞几无差别,只是用螺旋盖对于户外饮用葡萄酒的人更为方便而已。

4.凹槽越深,酒便越好

拜托朋友,现代科技如此发达,你说凹槽要多深?需要多少极容易做出来,你要不要?

5.背标全外文的是真酒,中文背标是假的

简直荒唐至极!国家食监局明确规定:凡用于市场销售的进口葡萄酒,必须依规贴上中文背标。有些不懂的酒商因违规还被处罚呢。

……还有很多谬论,不再罗列。

老柴告诉你好酒的几个必不可少的要素:酒的颜色、香气的表现及层次感、酸度涩度等的平衡性、余味如何。这方面我专门有文章,你可参考。

而判断你买的葡萄酒是否原瓶原装最厉害的一招,便是让酒商出示该批次酒的合规报关单及检验检疫证。并且上面的单位一定是“瓶”而不是“桶”。

实际上掌握葡萄酒的知识是不难的,老柴没时间去专业学习,全凭自学及感悟。希望我的点滴知识能帮到你,希望有缘的朋友关注或点赞老柴红酒。我有很多的原创葡萄酒文章会和各位分享,感谢各位!





老柴红酒


“葡萄酒=红酒”?

其实红酒只是葡萄酒的一种,葡萄酒还包括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香槟、起泡葡萄酒、甜白葡萄酒(贵腐酒)、冰酒、雪利酒、波特酒、马德拉酒以及各种加香葡萄酒。

葡萄酒加雪碧

冯小刚导演说过:欧洲人研究了几百年,最难的事就是从红酒里把这糖份给提出去,结果咱们中国同胞都给兑回来了。

相信“酒是老的香”

实际上,葡萄酒的品质和价格,是随不同的年份呈曲线波动的,而不是随酒龄呈直线上升形态。因为葡萄酒的品质不是取决于酒龄,而是取决于葡萄园的土质和葡萄生长采收那一年的日照、降雨量及气温的适时与适量所以,同样是一箱拉图红酒,1981年的现在卖1000多英镑,1982年的却要9400多英镑。

葡萄酒越放越好?

理论上,葡萄酒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装瓶后仍然会继续成熟和变化。在良好的储藏条件下,葡萄酒会在岁月的历练中使得单宁酸逐渐柔顺圆润,酒香更加富有深度,口感也更为均衡协调。不过,《葡萄酒入门》中指出:“并非所有葡萄酒愈陈年愈好。事实上,世界上90%以上的葡萄酒在一年以内喝掉最好。”

挂杯就是好酒?

“挂杯”现象只表明酒精、糖分和甘油含量比较高,并非好酒的绝对标准。
比如那年的气候比较炎热,导致葡萄的糖分过高、葡萄酒的酒精含量过高,自然也会出现密集的“酒腿”。而与此同时,炎热的气候往往也会导致葡萄的酸度不足,这样的葡萄酒就会缺乏坚实的结构。


酒痴老刘


行业某些黑幕就不爆了,说说普遍被带歪的几点误区吧。

误解一:“葡萄酒为什么有干型的?喝了会让人口干舌燥吗?”

解:葡萄酒所谓的“干”指的是该酒含糖量的高低,也就是甜度。一般分成三种程度,首先干型是指几乎不含糖的,其次半干型是指含有一定量的糖分,最后一种就是指含糖量偏高的甜酒。一般来讲,葡萄中的糖分通常会在酿酒的过程中发酵成酒精。干型葡萄酒,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干红或干白,葡萄在酿酒过程中会把几乎所有糖分都发酵成酒精。而半干型葡萄酒或者甜酒的发酵过程,会在把葡萄中所有糖分成为酒精之前停止。而且不同的葡萄品种,也会影响酿造完成后葡萄酒中的含糖比例。

误解二:“单宁为什么要单着?有双宁吗?”

解:单宁是指葡萄酒中一种尝起来让人感觉苦涩的成分,类似那种泡得过于浓郁的茶,里面所带有的苦涩味。简单来讲,单宁是存在于植物当中的多酚,一种化合物。葡萄酒的单宁来自葡萄皮和葡萄籽,并在榨汁和橡木桶陈酿的过程中保留了下来。其实单宁是没有味道的,他形成的是一种口感,因为单宁入口后会销蚀舌头上的部分蛋白质和油脂,使舌尖感到涩涩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吃肉和芝士的时候喜欢配搭红酒,因为单宁作为一种“味蕾清洁剂”,能有效去除油腻感。不光是葡萄酒,巧克力、咖啡和茶也会含有单宁的成分。

误解三:“酸的葡萄酒就是档次太低,不好喝!”

解:葡萄酒的酸类似于柠檬和青柠所含有的柠檬酸,尝起来既酸且清爽,简称酸爽。。。还记得咱们中学时用石蕊试纸做的实验吗?PH值小于7的话,就是酸性物质,那酒的PH值是多少呢?大概在2.5到4.5之间。酒的酸一般来自酒石酸以及葡萄里的苹果酸,不同品种的葡萄有不同程度的酸,而且在不同气候环境的影响下,葡萄在熟成过程中酸度的流失程度也有所不同。含糖量较高的葡萄更需要一定的酸度来平衡他的甜度,可乐之所以需要那么多碳酸也是这个原因。能想象喝下没有任何酸的可乐吗?那是会让人有自杀冲动的啊!

误解四:“酒体轻重怎么区分啊?不同酒还有不同重量吗?”

解:酒体轻重指的并非重量的大小,而是一个描述性词语,指酒液入口后,味道的浓淡以及口感的清浊。这个词一般用来评价某款酒的总体特性,也就是说甜度、酸度、酒精度和单宁厚度等元素叠加起来的综合感受。酒体的程度分为轻盈、中等和厚重三种。总的来说,甜度、酒精度和单宁三者的程度都比较厚重的话,酒体也会比较重。酒体轻盈的酒,通常酸度较高,而且比较容易入口。

误解五:“一瓶酒光喝就能说出产地、年份和品种?忽悠吧?”

解:在品酒的专业领域中,有个“风土”这样的词,来自法语Terrior,读的话发音大概是这样:tehr-wah,各位自行体会吧。这个词指的是葡萄出产当地的气候环境和风土特点,以及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对该年份该地区收成的葡萄的影响。气候环境包括温度、湿度、晴雨、日照和经纬度等等,风土特点包括土壤成分、地势高度、坡度、倾斜度、风向和种植方式等等,这些个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得要烂熟于心,然后才能逐步实鉴,去尝试分辨葡萄酒的前世今生。这难度不比做研究搞学问的低啊,也讲求一点天赋,但却不能否认有专业人士能够做到。所以嘛,不要在没见过牛人之前就暴露自己的无知哦。

误解六:“旧世界的酒就是比新世界的要好!”

解:严格来讲,新旧世界的葡萄酒只有制作工艺上的区别,并无孰高孰低之分。旧世界酒庄用的是传统配方和工艺进行酿酒,混酿的品种比单一品种要多,味道的层次也比较多,但是一般人的味觉是难以辨别这种微妙的层次的。所以旧世界葡萄酒的复杂和变化容易让人觉得过于浓重,不大适合入门的时候喝。新世界的酒,尤其是澳大利亚的酒则多用新配方和新工艺,产生新的化学变化来酿造葡萄酒。这些新的酿造技艺,可以大幅提升葡萄的果味和酒的香气,甚至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口味,调整单宁和酸度的比例。因此,新世界的酒通常品质极为稳定,极少受到种植环境恶化的影响。一般新世界的葡萄酒,单一品种的比混酿的多,更加适合入门阶段饮用,以便对单一的葡萄品种留下更加深刻的味蕾记忆。还是那句话,没有绝对的高低好坏之分,旧世界的酒也不一定都比新世界的贵,毕竟世界上创拍卖纪录的最昂贵葡萄酒,正是来自新世界的啸鹰嘛。

误解七:“红酒一定要醒过才能喝!”

解:好的葡萄酒,我从来都是直接喝的!一瓶酒开启后,每隔十五分钟左右产生轻微变化是正常的,因为酒精会挥发,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也会对酒体产生影响。但好酒从来不需要醒,因为我们只需要边喝边体会他的变化。而劣质酒则经常强调要大家醒酒,目的是为了酒中过量的硫化物甚至其他挥发性物质的味道可以先自行挥发,否则的话会有让人产生不愉快的味道。刚来的酒香气不足是正常的,但若伴随着让人不悦的味道,那就要小心了。

误解八:“葡萄酒不能窖藏,两年内就得喝掉!”

解:一句话,只有劣质酒才需要尽快喝掉,因为劣质酒压根没有陈年能力!其他不解释了,还固执地认为陈年老酒骗人的话,那请自行去了解一下82年的拉菲和90年的罗曼尼康帝吧。至于为啥有的酒商告诉你红酒不能存放?如果大家都去买陈年好酒,那谁去买他们的劣质酒啊?哈哈哈哈哈

今天没拿电脑,手机码字好累啊😔喜欢就给个赞吧,也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或者关注我的发布,谢谢!


ChadSir


误区一:厨房是储藏葡萄酒的理想地点有时到朋友家中做客,总会看见他们将葡萄酒放置在橱柜中或冰箱里,每当这时候真会恨得手痒痒的,总想给葡萄酒换个家。朋友们,没有什么地方比厨房更不适合储藏葡萄酒了!葡萄酒可不跟西红柿一般大大咧咧,随手放在冰箱里便可以长期保鲜(除非你家中冰箱为恒温冰箱)。葡萄酒是一位有血有肉且需要被呵护的风情女子,光、热、震动可都是它的敌人,所以每当你开关冰箱时,对住在里面的葡萄酒可是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啊!接下来,你肯定要问,那我该把这位“娇小姐”安放在哪儿呢?如果你没有专门贮藏葡萄酒的酒柜,那么避光、凉爽、恒温的壁橱或者地下室都是不错的贮藏地点。误区二:只有昂贵的好年份葡萄酒才需要醒酒这也是一个小编常被问到的问题,这时候我喜欢取出家中的搅拌机为我的朋友们做个小实验:将年轻、单宁较高的红葡萄酒倒入搅拌机中,搅拌30秒,然后倒出来让他们品尝。对比搅拌过及未被搅拌过的葡萄酒,结果惊人,经过搅拌的葡萄酒口感更顺滑,因为它经过了充分地醒酒,酒和氧气充分接触并柔化了酒中的单宁。所以,不仅老酒需要醒酒,去除酒中的沉淀物,让酒液与氧气充分接触,年轻的葡萄酒也需要醒酒,以释放酒中的香气。(当然咯,这里并不提倡小编这么极端暴力的醒酒法!醒酒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误区三:白葡萄酒应冰镇后饮用,红葡萄酒应在室温下饮用侍酒温度是影响葡萄酒饮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侍酒温度会影响到葡萄酒的香气和口感,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你选择的酒杯及配酒的食物。一瓶直接从冰箱(温度为5℃)中取出的白葡萄酒,其香气会因为过低的侍酒温度而被掩盖。白葡萄酒的最佳侍酒温度为10℃-13℃,所以在饮用白葡萄酒前最好先将它从冰箱中取出,静止20分钟后再饮用。同样地,贮藏在储藏柜(温度为22℃)的红葡萄酒也不适合直接饮用,因为过高的侍酒温度会加重酒中的酒精味。红葡萄酒的理想侍酒温度为15℃-18℃,所以,小编建议大家不妨先将取出的红葡萄酒放在冰箱里冰冻15分钟后再饮用。误区四:越贵的葡萄酒越好我们常常将商品的质量与价格挂钩,认为越贵的商品质量也就越好,但这一市场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葡萄酒。因为葡萄酒因地而异,有些葡萄酒产区的土地及人工相对便宜,市场需求量也不大,所以这些葡萄酒虽然售价较低,但也拥有极佳的品质。南美洲的葡萄酒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你可以在智利以较低的价格买到优质的赤霞珠葡萄酒(Cabernet Sauvignon),在阿根廷买到优质的马尔贝克葡萄酒(Malbec),还可以在乌拉圭买到优质的霞多丽葡萄酒(Chardonnay)。误区五:红酒配肉,白酒配海鲜、家禽关于美酒与美食的搭配有千千万万种方法,所以小编认为大家不应该拘泥于这一口诀似的搭配法则。各位葡萄酒爱好者应该喜欢喝什么酒,就喝什么酒。但是,正确的餐酒搭配确实能为你的佳宴加分,下面小编就告诉大家一条自己常用的准则——吃什么地方的美食,就搭配当地的美酒。这一招屡试不爽,并且还能省时省力地让你体验一把当地人的生活。



风嫣然


自酿葡萄酒有毒???

扬州大学园植学院凌裕平副教授自己亲自做了实验,他用了半年亲自采摘葡萄、酿酒,对自己酿的葡萄酒进行有害物质的检测,结果显示自己酿造的葡萄酒是无毒的,是安全的。


因为自己家里每年都用自己的葡萄来酿葡萄酒,所以就仔细地了解了酿葡萄酒的相关信息。网上都说自己酿的葡萄酒有毒,直到确认后才敢继续自己酿制葡萄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